麻花头条迷你版怎么卸载「天天在头条追更麻花我也聊聊麻花那些事」
在头条追更了一个友友叫麻花,想起自己家也有麻花。
要过年了,又不能回家过年,就借着头条这个活动来说说我的家乡山西的那些美食吧,今天姑且是麻花篇吧。
前几天在头条里看见一个友友吐槽老家寄来的两箱麻花全碎了不说,还被快递员掏了一个洞,下面网友评论说快递员饿了[捂脸]。
玩笑归玩笑,这位仁兄用纸箱子快递山西麻花就得有心理准备,碎了完全正常。因为山西麻花最大特点是酥脆,不像现在糕点店里的那松软的大麻花。运输过程没有缓冲不碎才怪呢,好在碎了不影响吃[呲牙]。
#云游风物之旅#
在头条追更了一个友友叫麻花,想起自己家也有麻花。
要过年了,又不能回家过年,就借着头条这个活动来说说我的家乡山西的那些美食吧,今天姑且是麻花篇吧。
前几天在头条里看见一个友友吐槽老家寄来的两箱麻花全碎了不说,还被快递员掏了一个洞,下面网友评论说快递员饿了[捂脸]。
玩笑归玩笑,这位仁兄用纸箱子快递山西麻花就得有心理准备,碎了完全正常。因为山西麻花最大特点是酥脆,不像现在糕点店里的那松软的大麻花。运输过程没有缓冲不碎才怪呢,好在碎了不影响吃[呲牙]。不过被掏个洞就不爽了,毕竟是吃的东西。
印象中,30年前的春节,麻花是晋南过年的第一道大菜,进了腊月门,满村子里就飘着菜籽油的香味,今天是你家明天是我家,大家互相帮忙。
老爸说一般按照一个人10斤面的量去做,一斤面能出10根长麻花,我家有六口人,一般会弄70斤面的。要一直吃到二月二龙抬头的。
煮麻花是个协作工程,有专门和面的,有专门搓的,一般需要六个人搓才能连贯起来。不然就是油锅在那里空热着。
我最佩服的是专门炸制的人,刚进锅的麻花先沉底再浮起来,歪歪扭扭的,需要左右手开弓,在锅里把它捋直,一般人夹不起来的。
因为需要的人多,左邻右舍都是互相帮忙,搓麻花是个技术活,高手搓的到锅里会变长,像我这样的生手练了几次,搓的麻花到锅里都是缩短的。后来就工作结婚没有机会参与这项活动,也就一直没有GET到这份技能。
记忆中,炸麻花的场面甚是壮观:头一天晚上就找一个很大的瓦盆活好面醒着(这是一半的量,第二天早上要再活一次呢),天不亮老爸老妈就起来支好一个大案板,长一米多的那种,然后老爸用泥胚现垒的炉子加上木头引燃山西的大煤块,炉火旺旺的,架上一个直径至少60公分的铁鏊子,倒上自己家压榨的菜籽油……
作为孩童的我们更多的乐趣是吃和凑热闹,一会就凑到案板那里要块面剂子要学着弄,大人们已经连续作战几天了,很疲劳就多了几分不耐烦,,给个面团打发了,去去去[捂脸]
不知道是不是有什么讲究,炸麻花中间是不会停工的,一直到晚上收工才会吃饭,一大袋子面全部变成了小山一样的麻花,整整齐齐地摞在一起。
赶上家里有老人牙口不好的,就会用鸡蛋和油和面制作油酥麻花,因为用料多一般做的比较少,毕竟是物资缺乏的年代嘛。家里因为老爸牙不好,所以也会做点油酥麻花。
等到收工了,由于被油烟呛了一天,大人们胃口都不好,会做厨师的老爸一般会整几个凉菜,再找出一瓶白酒,守着熊熊大火吃点饭聊聊天解解乏。等到帮忙的邻人散去,老爸就会把炉子推倒,剩余的炭火让它自然熄灭,也不会浇水熄灭。我想,那熊熊燃烧的火光是不是对来年的红红火火的期盼。
到了过年,走亲戚要带麻花,去别人家做客一般也会用麻花待客。其实家家户户都做,主要是互相品尝一下,比比高低吧。谁家的麻花弄得不好,感觉都不好意思。
那会村子里有几个搓麻花高手都很受欢迎,乡里乡亲的,虽然都是义务的,被人高抬一眼,就累也快乐着[耶]
如今,我已经远嫁他乡,鲜有机会回去过年。而随着乡村城镇化的加速,村子里人都住上了楼房,没有条件像以前那样张罗炸麻花了,而炸麻花也成了一门生意,一年四季都有做的,想吃就买点。
记忆中的年味越来越淡了,父母也日渐老去,我们不再是孩子,人到中年也要操持一大家子过年的东西,终于体会到父母当年的感受:心累身体累,还要为钱发愁。好在是现在经济上不受累,比他们还要轻快点。
友友们,说说你家乡的过年风俗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