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乱世崛起「乱世枭雄杜月笙如何一跃成地下皇帝在上海滩势力一手遮天」
但如果我说,这个在上海一手遮天、结交名流的大佬,其实一生都是半个文盲,各位看官如何想?这位慷慨大方、广交志士的所谓豪杰真的如我们表面所看到的那样潇洒吗?流氓君子,还是君子流氓?
杜月笙出生于1888年,正是近代中国在外丧权辱国,在内争斗不断的乱世。正所谓“以夙遭闵凶”,杜月笙四岁就失去了亲生父母
叱咤风云上海滩,君子流氓两面派。提到杜月笙,相信不少观众朋友们都要梦回那个战火硝烟、军党斗争的年代。一副墨镜,一袭长袍,还要有一把暗藏的刀,这样的“夺命书生”形象是否是大多数人对杜月笙的印象?
但如果我说,这个在上海一手遮天、结交名流的大佬,其实一生都是半个文盲,各位看官如何想?这位慷慨大方、广交志士的所谓豪杰真的如我们表面所看到的那样潇洒吗?流氓君子,还是君子流氓?
杜月笙出生于1888年,正是近代中国在外丧权辱国,在内争斗不断的乱世。正所谓“以夙遭闵凶”,杜月笙四岁就失去了亲生父母,由继母养大。另外,杜月笙可不是这位家喻户晓的大人物的名字。出生于一个旧社会普通家庭的他原名杜月生,后来改名叫镛,意思嘛,就是古代一种敲击的钟乐器。
而广为人知的“月笙”实际上是他的号,倒也和名字一样是一种乐器。按年代来算,杜月笙还算是做过半辈子的清朝人。但在同龄人还要上私塾的年纪,他就出来闯荡社会了
一、不吃没文化的亏
刚刚说过,杜月笙出生于旧社会一个普通的家庭,还正处于乱世,父母也早早地就去了。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走上社会。按现在来看大概是小学毕业的年纪,而实际上文化课有没有小学生的水平还难说。当时又很难自学重考,还处于那样的一个年代,还有我们也都知道杜月笙后来主要在干一些什么事。所以很显然,这位未来赫赫有名的帮派头目,实际上居然是一个半文盲。为什么要加这个半字呢,当然不排除他在小学年纪还学过一些知识的原因,还有就是,杜月笙一生都打从心底里尊敬文化人、学习文化人。
观众朋友们可以想一想,为什么堂堂打家劫舍、走私鸦片的一个流氓组织的头头,在我们的脑海里,却印下了一个白面书生形象?同样威震上海的黄金荣,为什么就非得是个满脸横肉、霸道蛮横的形象呢?这显然不公平。实际上这都是杜月笙自己为自己打造的形象,也反映他内心对知识和文化的渴求和敬仰。相信有观众朋友看过冯小刚出演的《建国大业》,里面被人尊称为“陆先生”的角色,原型也就是杜月笙。这个角色还被杜月笙的女儿评价,和自己的父亲极为相似。
《建国大业》里的冯小刚
杜月笙在道上也是被人尊称为“杜先生”的,帮派里的头目们也都是什么“张先生”“黄先生”,不知道的人,恐怕要错以为这是个教书先生或者是文化才子们的交流会了。而杜月笙也是常年一袭长衫,这个形象在任何电影或者文学作品里似乎成了“标配”。为什么要穿长衫,这个可有讲究。长衫呢,在古代一向是文化人才能穿的,而且夏天不管多热都不能撸起袖子。
为什么?因为卷起袖子、努力干活在那时是农民、苦力才会做的事。秀才们、先生们都是穿着“文化衫”,略微撩起一片衣袖,折扇轻摇,只有笔杆子和嘴皮子动。而且长衫一拉到底,走路、干活都不是很方便,也就只有平时不做什么重活的文化人,穿着不会一不小心绊到自己摔跤吧。形象的例子请参照只有全身上下摸出九块大洋,也不脱下破旧长衫的读书人孔乙己。
言归正传,杜月笙十分注重自己的“文化人”外在形象,也十分愿意和知识分子打交道。但一开始就在帮派里混迹的杜月笙,并不太了解文化人的打扮是什么样的。他去参加高端人士聚集的宴会时,还穿着是一派流氓暴发户打扮。直到见到那些知书达理、满腹学识的人,他才羞愧地摘下了自己的黄金大链子和四克拉的钻戒。这就是杜月笙一件长衫坚持到底,宁愿自己捂出痱子也坚决不换衣裳、不解扣子的强大动力了。
不过杜月笙也不是光粉饰外表,他也很注重内在的修养。上流有钱人的看报、读书、写字还有艺术鉴赏课,杜月笙一样也没落下。什么?不识字,不会写?没问题,花钱请人读,请人讲故事,请人写,照样玩得好。连家里的下人也因为杜老爷严格的规则,大夏天不能光膀子、打赤膊了。杜月笙还邀请一众文士名流成为自己的座上宾,这其中就包括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和被称为“国学泰斗”的章太炎。俨然一派魏晋名流请门客的风派。这“镛”之名和“月笙”之号,就是后来成为杜帮主老师的章太炎给取的。
章太炎
二、不存钱,只存交情而这“请门客”的做派,在杜月笙给自己文化熏陶的同时,也是广交人脉的一种形式。
“不存钱,只存交情。”这是一句被传播极广的现代励志名言,相信大家都知道了,这句话出自这位杜先生。所谓“甲等人,本领有,脾性没”,杜月笙从小就注重与人为善,打好关系。当时还是小月生的14岁少年,就已经独自一人在上海闯荡社会。因为在水果店打过工,经常有人戏称他为“水果月笙”。朋友到杜府做客,调侃他,“水果月笙,给我们削个梨。”他也不恼,不吝于展现自己在水果店修炼出的完美连皮削梨法。走在街上,几个小乞丐追着他喊,“水果月笙,给点钱。”他也不觉得掉面子,还要多给他们一点钱。这样的风度做法,也成为当时熟识杜月笙的朋友们之间的一桩趣谈。
章太炎
之前提到的,给杜月生改名字的章太炎,一开始也是瞧不起这个混黑社会的流氓的。但杜月笙对章太炎的名声可早有耳闻,一直想要邀请他做客,却始终不得其法。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章太炎的侄子在英国的租界地盘惹了麻烦,被抓进去了。再博学的大师到这个时候也束手无策,还得看黑吃黑。杜月笙帮忙救了人出来,还因为知道章太炎生活拮据,又顾及文化人的骨气,偷偷留了一张2000大洋的钞票。从此以后,这个“章老师”的交情算是结下了。
青帮三巨头
当然,作为黑社会大佬,杜月笙结交最多的自然还是混道上的人。而且他广结好友,黑道白道通吃。必要时拜在黑社会老头子门下,需要时和国民党勾结帮助清理共产党,有利时也给八路军一堆堆送武器,还帮工人讨工资,可谓是全方位无死角地传播着好名声。说到和国民党之间的交情,杜月笙开始的可算早了。从未来的“蒋之佩剑”戴笠,还是个小赤佬的时候,杜月笙和他就结拜了兄弟。据说当时戴笠在赌场成天出老千,被人发现自然少不了一顿揍。
戴笠
但戴笠却口出狂言:我是杜月笙手下的人。还要见杜月笙。好嘛,于是就有人找到了杜老大,给他通报这事。杜月笙回复:没错,他是我的兄弟。这下不光报信的人傻了,戴笠自己也傻了。随后戴笠被带到杜月笙面前,杜月笙说:来,给我看看你的技术。杜月笙知道,这个戴笠以后肯定有一番事业。果不其然,戴笠在国民党坐上了二把交椅。而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政变”,背后也少不了杜月笙的帮助。
杜月笙的原则是,不要怕被人利用,这说明你还有价值。不过在面临民族大危难时,杜月笙没有甘愿被日本人利用,对中国共产党抗日也提供了不少经济上和武装上的帮助。但在英法租界和军阀时期,他领导的青帮又作为外国人统治中国的中介,这真是让人矛盾。
蒋介石和戴笠
三、不存钱,存得了交情吗?
还是那句话,“不存钱,只存交情。”在某种程度上这句话呢,可以称为处世名言,但在另一种角度来看,实际上这句话容易引导人进入误区啊。没错,交情是很重要的。所谓出门靠朋友,处事靠人情。但话说回来,杜月笙本人可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大富商啊!这就好像哈佛大学的学生告诉你,学历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努力。可没有学历加持的努力,终归有限度吧?
杜月笙的青帮,暗地里一直做的是走私鸦片、牟取暴利的行当。尤其是英国租界那边禁止了鸦片贸易,青帮地盘所在的法国租界这边表示,我们不管,随便做生意,之后,杜老大的帮派可谓是吃尽了油水。后来法租界也不给卖了,杜月笙又通过鸦片贸易的垄断之争,和国民党合作上了。杜月笙也和国民党军队的财政扯上了很大的关系。
黄金荣
坐拥万千资产,杜月笙搞文化、请宾客,顺便救济一下“穷文人”,自然也是风雅友善之事,但从钱的角度说起来,人家也不差那一点。也可以说,如果没有钱,再多的交情,也只能落个“老好人”的称号。而像杜老板这么有钱的人,再不吝啬钱,再广结好友,我们就得叫一声,江湖侠士了。
不过,利益堆起来的交情最终还得由利益散了。“有事就找杜老板”的名声是打出去了,但杜月笙还是看错了人性。在租界消失,青帮作用不在时,蒋介石玩了一手过河拆桥。当杜月笙在抗战结束后,抱着当市长的希望,回到上海,却发现街头写着醒目的大字:“打倒恶势力”,“打倒杜月笙”。最终杜月笙在香港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文盲还是雅士,君子还是流氓,善人还是恶人,钟鸣笙乐消散,留与后人定夺。不过一个人,本身,就是复杂多面的吧。
民国上海滩鱼龙混杂,杜月笙是如何成为上海滩三大亨之一?
杜月笙之所以在众人中脱颖而出,这与他的人物性格有很大关系。杜月笙很有才华,其次很有包容心,也就是大度,再有就是遇上好时候的好机遇。
杜月笙的三观很正,眼界高。他本人极具才华,虽说出身于贫苦家庭,幼时没有读书的机会,等到有能力读书了,已经过了最合适的年龄,但他依然坚持请人为他读书读名著,从中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严于律己。后来他还严格要求子女们,一定要在学习的道路上坚持到底,这就是一个人的眼界,眼光高了,自然就看得远,获得成功是板上钉钉的事。
杜月笙脾气很好,包容心极强。遇事从不摆脾气。不管是一开始加入上海青帮,还是后来成为上海的三大亨,待人接物从来不摆谱,对人十分有礼貌,当时人们都非常尊敬他。
杜月笙敢于把握机会,有勇有谋。他在成名之前,生活也很不容易。经历了多年的坎坷颠簸,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得以发迹。在获得主家们的信任之后,杜月笙一改之前爱赌博的陋习,洗心革面彻底告别过去颠沛流离的日子。一步一个脚印终于获得了成功。
此外,在当时那个时代背景下,杜月笙立场十分明确。战乱年代,杜月笙非常明确自己的责任。他积极参加抗日战争,坚决抵制日本人的拉拢,十分爱国。为抗战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很大贡献。虽说杜月笙早些年间是黑帮头目,但由于以上所列的几点综合来看,杜月笙能够成功的原因就不言而喻了。
上海滩“地下皇帝”杜月笙到底多富有?
中国人历来就有炫富传统,而老上海青帮大亨杜月笙令人眼花缭乱的排场和财富让现代富翁都叹为观止。但是所谓财富,不光是指金钱。杜月笙的人脉财富也是惊人。
杜氏祠堂落成。杜月笙为祠堂的落成典礼所搞得阵仗惊动上海滩,围观者人山人海。当时开桌的席面每餐一千桌,连续吃了三天。光给祠堂典礼敲锣打鼓的仪仗队规模就高达五千多人。从法租界的杜公馆出发接连几公里,一路上鼓乐震天,还有巡捕开道。甚至连公交车一类的交通管理部门都不得不停运,把路面让给浩浩荡荡的仪仗队。
除了这番排场外,像蒋介石、张学良、淞沪警备司令部熊式辉、上海市长张群以及当时的党国要人纷纷送来匾额,连梅兰芳等社会名流也特意赶来助兴演出。
杜月笙的人脉很广,从最早的黄金荣、林桂生夫妇开始,杜月笙结交各种社会名流以及三教九流。甚至包括孔祥熙、章太炎、潘汉年、戴笠等,他甚至越过底盘和英租界的大亨顾竹轩成了死党。杜月笙后来自掏腰包并利用人脉帮顾竹轩打赢了一场闹到英国伦敦的官司,他的仗义和手眼通天的能力在上海滩家喻户晓。
在淞沪会战期间,杜月笙积极捐款捐物,甚至还买飞机资助抗日,极力打造自己爱国爱民的形象。1937年,为阻挡日本军舰进入黄浦江,蒋介石命令把破旧军舰沉入吴淞口阻塞航道。可是沉到半截发现军舰不够。于是杜月笙跑到有自己股份的航运公司要求把公司的船都沉了,这让董事们很为难,但是被杜月笙一通恐吓后不得不把船沉了。
以上只是杜月笙财富的边角余料,他有五位太太,在上海滩各行各业基本都插手有股份。杜月笙虽是个瘪三出身的青帮大亨,但他以自己的方式支持抗日,尊重文化人士,举止极力风雅,在旧上海呼风唤雨,为一代传奇人物。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