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辍学少年为什么能从社会最底层起步由剃头匠成为中国首富的
1868年12月的这一天,从石笋村来了一个满脸憔悴的中年男子,他挎着一个盛满鸡蛋的小竹筐在千金庙大殿前排队上香。
过了好长时间,终于轮到中年男子,他来到闽王塑像前跪下默默地祷告。
祷告完毕后,这个男子又来到千金庙旁边的千金桥,然后把篮子里的生鸡蛋,一个一个地往河里投去。等投完,中年男子看见鸡蛋没有一个破的,他脸上露出了一丝欣喜的微笑。
他飞快地跑回到家里,给才出生的儿子起名
清朝末年,在福建省南安市金淘镇有一座五代时期建的千金庙,这里香火十分旺盛,来往香客络绎不绝。
1868年12月的这一天,从石笋村来了一个满脸憔悴的中年男子,他挎着一个盛满鸡蛋的小竹筐在千金庙大殿前排队上香。
过了好长时间,终于轮到中年男子,他来到闽王塑像前跪下默默地祷告。
祷告完毕后,这个男子又来到千金庙旁边的千金桥,然后把篮子里的生鸡蛋,一个一个地往河里投去。等投完,中年男子看见鸡蛋没有一个破的,他脸上露出了一丝欣喜的微笑。
他飞快地跑回到家里,给才出生的儿子起名叫黄奕住,渴望好运永远留住这刚出世的孩子。黄奕住渐渐长大,6岁那年,父亲省吃俭用供他进了私塾。可是随着他3个弟弟和2个妹妹的相继出生,一贫如洗的家庭生活更加艰难,为了贴补家用,只读了三年书的黄奕住不得不辍学帮助父母干农活。
黄奕住12岁那年,开始跟伯父学理发,学成后就在乡里独自开店一直到17岁这年。
这天,一个乡绅来修剪头发,黄奕住一不小心伤了他的眉角。这乡绅气急败坏,抽了黄奕住一嘴巴,临走时,狠狠地撂下一句话:“你等着,我要扒了你的皮”。
黄奕住很害怕,他和父母一商量,就带着剃头工具远走他乡躲避。在外的日子更难混,当时清朝已内忧外患,老百姓民不聊生,生活极其困苦。在外熬了几年的黄奕住着生活越来越难,于是就在他22岁这年决定跟随几个同乡出国去闯荡一下。
黄奕住和乡人们先是来到新加坡,后来又辗转来到苏门答腊岛。他几经考察最后选择留在印尼的三宝垅市。
三宝垅市当时是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中爪哇省的首府和最大的城市。
黄奕住留下后就重操旧业,在路边摆个理发摊。为了能省下一点钱,他背着铺盖居住在妈祖庙里一间破旧的房子里。
初来乍到,语言不通,黄奕住就借着给人理发的时候,了解本地风俗学习爪哇语。
一晃三年过去了,黄奕住已经能说出来一口流利的爪哇语,他的生活也融入了三宝垅市。可是靠理发省吃俭用赚来的一点钱只能够维持生活所用。
这天,黄奕住依旧在路边给人理发,就见有一位客人看着他。黄奕住见这人也不理发就把身边的凳子拿来让他坐下。
这人一开口竟说出家乡话。黄奕住听到乡音倍感亲切,二人一聊,他才知道此人名叫巍嘉寿,是个华侨。
巍嘉寿说:“每天路过这都看你摆摊理发,早出晚归活得挺贫苦的,不如改行做商贩比理发挣得多,我借你点钱怎么样?”
黄奕住一听很高兴,急忙拜谢乡人。于是次日一早,巍嘉寿把他领到批发市场告诉他怎么选货,怎么经营。
从此后黄奕住就做了一名肩挑竹筐沿街叫卖的小商贩,他贩卖的都是一些家庭食杂日用品。
由于当地的老百姓收入都不高,黄奕住就采取以物换贷、薄利多销的模式。没多久,这小本买卖竟然被他做得有声有色,小有收获。
这样黄奕住又做了两年货郎。这一天,黄奕在理发时,忽然听人说忧郁
政府要将佐哈尔广场开辟为自由市场,在里面设置摊位,每个摊位租赁费为65盾。
黄奕住看到了商机,就用多年积攒下来的钱租了一个固定的摊位,继续贩卖生活用品。
因为佐哈尔广场的地理位置优越,几年后就发展成为了著名贸易中心,而黄奕住的生意也越做越好。
不久他认识了本地姑娘蔡缰,二人情投意合。结婚后夫妻俩起早摸黑,精心经营,很快就将摊位发展成为商店。
为了扩大经营,黄奕住买了一辆马车,亲自到村镇去收购廉价土特产及推销商品。
当时,中爪哇地区是世界主要制糖及销售糖业的中心之一。黄奕住马上捕捉到经营糖业这个商机,于是他开始以较低的价格向榨糖者大规模地收购蔗糖,然后再批发转售至爪哇及印尼各地,并将收购来的蔗糖高价售卖给欧美各国,获取了丰厚的利润。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原有的店面已经不够用,于是黄奕住就在当地最繁华的商业区买了一座大商铺,成立了"日兴行",然后又在印尼多地开设了分店。接着又组织了“华商糖局”,把业务的触角伸向海外,使华商糖业发展迅速,彻底打破了荷兰资本的垄断。
短短数年时间内,黄奕住的资产就迅速暴涨,到了1914年,他以300万盾的总资产成为了印尼的糖王。
但黄奕住并没有就此满足,为了拓宽行业范围,他的目光又瞄准了银行、保险、房地产、金融业。至此,他的财富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此时他已经成为了印尼首富,资产比整个印尼的国家收入都高。
这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荷兰殖民政府损失惨重,为了弥补损失,荷兰政府制定了"战时所得税条例"。强征黄奕3500万盾的战税。
黄奕严词拒绝荷兰政府的无理要求,他和其子黄钦书、黄浴沂处理了在印尼的产业后,把三宝垅的不动产业交给其妻蔡缰及女婿许春隆后,带着2000万美元的资金毅然回国,结束了他侨居印尼35年的经商生涯。
二、
回到国内后,黄奕住定居在鼓浪屿,他从名绅林尔嘉的手里买下了位于晃岩路的西式洋楼,黄奕住对这洋楼的风格不满意,于是重新设计建设,把中式古典文化元素与西洋风格相结合,改建成由北、中、南三座独立的豪宅。
然后,黄奕住把74岁的母亲接到鼓浪屿为其做寿。贺寿的当日,黄奕住特地搭建了两个戏台,然后在中德记楼前放1个大木桶,里面装有红色的银圆,施舍给前来的穷人。
因为拿到一块银元的人手上已沾有红色,不可再拿。于是老百姓为了拿到银圆,络绎不绝地从厦门渡海到鼓浪屿,一时间贺寿的、看寿星的、看戏的,来的客人人山人海。把中德记楼挤得水泄不通。黄奕住安顿好后,开始在厦门投资房地产生意,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改变鼓浪屿的基本设施,黄奕住修建道路,拆除旧房,盖校舍,还建造了160座新式楼房,使鼓浪屿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时,黄奕住又把眼光放在金融业上,他决定开办银行。
于是就在1920年初,黄奕住来到上海,拜会了《申报》董事长史量才、银行家胡筠(胡笔江)等人,共同筹划在上海成立中南银行。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后,1921年7月5日,中南银行正式开业。黄奕住占股70%,总部设在上海汉口路,同时在鼓浪屿设立分部。
这样中南银行就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成为民国时期仅有的三家可以独立发钞的银行。
随着中南银行业务的发展,黄奕住先后在北京、天津、厦门、武汉、广州、南京、苏州、杭州及香港等地设立了分行。
而后,黄奕住又在厦门成立了日兴银号,因为资金雄厚、实力强劲,一跃成为了东南亚最大的华侨银行。
黄奕住开办银行后,他又把心思放在了办学方面,他除了在家乡南安创办了斗南小学、师范学校、女子学校外,还向厦门大学、复旦大学、泉州开元寺等捐资助学。
而后,黄奕住又投资创办了厦门电话公司、自来水公司等。
这时,黄奕住的个人的资产已达到了顶峰,但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于是,就让二儿子黄浴沂回国担任中南银行协理,代表他主持该行业务。
然后,黄奕住回到厦门鼓浪屿居住。身体稍好时,他便去香港、上海、天津等地巡视。
由于身体不好,黄奕住就把在印尼的妻子蔡缰接到厦门来居住,但蔡缰却水土不服,只住了两个月就回印尼去了,从此再也没有来过。
1945年6月15日,77岁的黄奕在鼓浪屿的家中去世。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