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释了为什么没有氧气人就活不下去
来自哈佛医学院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William G. Kaelin、英国牛津大学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Francis Crick Institute)的Peter J. Ratcliffe以及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Gregg Semenza。
获
北京时间10月7日傍晚,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授予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细胞对氧耐受的感应机制研究领域的贡献。他们是:
来自哈佛医学院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William G. Kaelin、英国牛津大学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Francis Crick Institute)的Peter J. Ratcliffe以及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Gregg Semenza。
获奖官宣截图(来源:诺奖官网)
威廉·凯林(William G. Kaelin)教授是国际知名癌症研究专家,于1982年获得杜克大学医学学位,2002年成为哈佛医学院的医学教授,2007年,他当选为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2010年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16年获得美国阿尔伯特·拉斯克(Albert Lasker)基础医学研究奖,长期致力于肿瘤抑制蛋白相关的抗肿瘤新疗法研究,其在Von Hippel-Lindau(VHL)蛋白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开发治疗肾癌的VEGF抑制剂奠定基础。凯林是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和哈佛医学院布里格姆妇女医院的医学系教授。2012 年,他当选为礼来公司董事会成员。2016年,他荣获阿尔伯特·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
彼得·拉特克利夫(Peter J. Ratcliffe)爵士毕业于剑桥贡维尔和考斯·科列格学院(Gonville and Caius College)并在伦敦圣巴塞洛缪医院(St. Bartholomew’s Hospital)接受临床培训。1990年,他因“细胞对缺氧的反应”的研究获得了Wellcome信托高级奖学金(Wellcome Trust Senior Fellowship),并创立了实验室以研究癌症和循环系统疾病中的缺氧生物学。2003 年,他被任命为Nuffield 临床医学系主任。他是英国皇家学会和医学科学院的院士,2016年,他荣获阿尔伯特·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
得知获奖消息后,彼得·拉特克利夫在办公桌前拍下了这张照片
格雷格·塞门扎(Gregg L. Semenza) 博士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儿科、放射肿瘤学和分子辐射科学、生物化学、医学和肿瘤学教授。塞门扎博士是当今关于氧调控分子机制的杰出研究人员之一,他领导了发现细胞如何适应氧水平变化的这一领域。1992年因发现低氧诱导因子(HIF1) 而成为现代低氧研究的奠基人。因为低氧及氧化应激反应是许多重要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他的工作对肿瘤学及心血管疾病等的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是美国医学遗传学学院的创始研究员,2008年当选为美国医师协会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他是《分子与细胞生物学与癌症研究》(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 and Cancer Research)等多本期刊的编辑委员会成员,并担任《分子医学杂志》(the 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主编。2012年,塞门扎博士当选为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2016年,他荣获阿尔伯特·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
治疗癌症从此有了新方案?几个世纪前,人类就已经了解氧气的基本属性,但对细胞如何适应氧气变化并不清楚。今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的发现揭示了细胞适应氧气供应变化的分子机制。
氧感机制是治疗许多疾病的核心,今年的这项发现对人体生理机能具有重要贡献,并有望对治疗贫血、癌症和其他疾病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上帝的领域,人类已经插手了
癌症、肿瘤和衰老是造就长期关注的话题,此前我们曾邀请多名相关领域的专家和科学家来到造就的舞台进行演讲。
解放军117医院再生医学中心副主任陈霖告诉我们,越来越多的观念认定,癌症其实是一种慢性病。我们要做的,不是把癌症完全杀灭掉,而是怎么样让癌症作为一种慢性病,有效控制住它,起到一个带瘤生存的效果。(点击下方标题链接,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是什么让我们衰老?| 陈霖讨论圈
上海细胞治疗研究院院长钱其军说,未来十年,希望60%的晚期肿瘤能够消退,60%的中国人能够用得起癌症治疗的方法。(点击下方标题链接,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60%中国人都能用得起的癌症治疗法,将在十年之内出现 | 钱其军讨论圈
现在,我们又有了最新研究成果“氧气感知通路”的助力。未来,全面治愈肿瘤和癌症将不再是个梦想。正如陈霖所说,这是上帝的领域,我们已经插手了!
编辑 | 黄一成、Lily;校对 | Lily
来源 | 诺贝尔奖官方网站;版面 | 颖仔
造就 | 剧院式演讲,发现创造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