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不考会怎么样,小学生各种考级有用吗
在培训行业,提问比较多的、家长比较关心的问题:孩子考不考级?
我的回答是:不一定。我经历了“要考→不考→看自身需求”的转变,随着呆的时间越久,体会越深。
1
要考
刚进入培训行业的时候,听到“考级”二字,感觉非常高级,我从小到大啥兴趣课程都没报过,很羡慕现在的小孩儿,大部分都有时间、有机会学习一门技能,还可以考级获得相应的证书。
考级的时候我也去监考过,有些孩子确实也很厉害,作品有模有样。
2
不考
自己
写在前面:
在培训行业,提问比较多的、家长比较关心的问题:孩子考不考级?
我的回答是:不一定。我经历了“要考→不考→看自身需求”的转变,随着呆的时间越久,体会越深。
1
要考
刚进入培训行业的时候,听到“考级”二字,感觉非常高级,我从小到大啥兴趣课程都没报过,很羡慕现在的小孩儿,大部分都有时间、有机会学习一门技能,还可以考级获得相应的证书。
考级的时候我也去监考过,有些孩子确实也很厉害,作品有模有样。
2
不考
自己也在练字,当时也想去考一个,参加考级的主要是小朋友,觉得很不好意思,而且深入了解之后,发现不是这么回事,业内人士有一点关系的话,可以直接交书画作品,然后拿证书。同事在这个行业待得比我久,后来跟我讲,自己有小孩子的话,绝对不会送去考级。
第一,证书80%的情况下是没用的。升学考试有特长生名额,很多时候只是宣传的一个噱头,因为学校每年招生政策、人数、科目是有调整的,很可能轮到孩子升学的那一年,根本不招收这个科目。
拿乐器举例子,我们这里比较普遍的乐器,像钢琴、古筝,特长生基本不招收,多半是招收小众弦乐,但是小众乐器师资费高、学费贵,学下来的成本也高,大多数家庭不会选择去学小众乐器。
一般情况下,对于大多数家庭和孩子来说,证书用不上的概率会更大,而且既然是特长生了,更是人外有人,万里挑一。
第二,费用另缴。考级一般是单独缴课时费,或者单独算课次,报名费用另算,费用上不划算。
第三,考级学的内容普遍是简单重复。比如说美术是一直画一幅作品,最后不看参照作品画出来,朗诵是背考级全部内容,甚至有些会暗箱操作,直接选定内容。
3
考不考看自己选择
随着自己在这个行业待得时间越久,看到考级和不考级孩子,分别的学习效果,自己也看了《刻意练习》这一本书,不得不承认考级课程是有效果的。
简单粗暴地讲,比如一个孩子考到九级,上了90节集训课,一节课90分钟,差距就是这样慢慢拉出来的,而且大多数孩子自觉性差,平时课业忙,寒暑假时间相对宽裕一些,在机构上集训课,能集中性训练和学习。
我仔也对照了《刻意练习》这本书讲的内容,虽然是简单重复,但是在这个过程会不断抠细节,比如美术从打形到细节调整,播音扣字词句的发音、情感、动作,对于孩子长期学习是有帮助的。
有考证经历的家长,对于证书也会有一定的认识,特别是出上社会,空说无凭,证书能证明一切,从这样的角度来看的话,可以作为孩子学习程度的见证。
也刚好看到过一句关于证书的话:
证书可能比大量的事实和数字更有说服力。
——马克·斯奈德
但是(话锋一转),并不是说拿到证书就万事大吉,考到顶就不用再练了,在网上也可以看到很多优秀的人,往往没有证书,而是自己对于这个兴趣的热爱以及长期坚持,最后 赶超绝大多数人,最后能见证实力的往往是作品,而不是证书。
包括有些美术老师是高考前去集中性学习,小时候并没有学过,甚至去考级。当然,从小开始学有底子的话,可以走更好的艺术类院校。
4
总的来说
第一,经济条件允许,孩子暑假无所事事,考级好过不考级。
第二,经济条件不允许,也不要慌,可以自己在家练习。比如:把素描范画打印出来练习,播音练习学过的内容或口部操,舞蹈练习基本功或上学的舞蹈动作,可以练习的东西很多。
注意不要才学一两个月就练,因为确实没什么可练习的内容,最好1-2年之后,而且要在孩子热爱、自愿的前提下,家长鼓励陪伴、鼓励孩子长期坚持,如果逼迫他去进行练习,就怕易产生厌烦情绪,时间是最好的积淀。
第三,有长期的规划。确实要在艺术上深造,想要通过特长生升学(及时了解学校的政策),还是有必要考的。
注意事项:
学一个特长,最开始需要大人鼓励,和孩子一起学习,有了成果之后,比如说同学老师的肯定和夸奖、比赛获得奖励,他自己就会有继续学习的动力,最后剩下孩子自己去长跑,能超过大多数人。选的考级兴趣课不要太多,毕竟精力有限,样样都懂,不如一门精通,大多数都要顾及学科类学习。写在后面:
当然也有特别喜欢一门课,从始至终坚持的孩子,变得越来越优秀,也有三分热度,半途而废的情况。
上一辈人总觉得别人会吹拉弹唱,拿得出手,倍有面子,自己啥都不会,想让孩子成为人群中的焦点。但是有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想法?有没有进行合理的引导?孩子有没有出现厌烦?如果最后成了一种心理上的负担,未必是一件好事。
还是要根据孩子自身条件、未来规划选择,如果今后职业不挂钩或者说不往这方面发展,无论吹拉弹唱多厉害,其实到最后都是用不上的。
但是能够在一条路上坚持下来,会多一个选项和发展的可能,他自己能在这份坚持之中明白,如何学会一项技能。
究竟考不考?考什么?不要人云亦云,而是根据经济条件和孩子自身情况做出判断。
· last but not least ·
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孩子有必要参加钢琴考级吗
自90年代初我国开始出现儿童器乐学习考级以来,考级成为这些年来琴童家长趋之若鹜的音乐社会活动。这对那些没有参加考级的孩子似乎已经构成了一种压力,许多家长提出了孩子要不要参加考级的问题,有些家长更认为教师不让孩子参加考级是怕显露自己的教学水平,因此不断催促教师让孩子考级。那么学琴的孩子到底应不应该参加考级呢?这是一个有很多因素制约的问题,我们要先从考级在器乐学习中的意义与地位谈起。多数器乐学习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一对一的教学,最典型的是钢琴。小提琴、电子琴等乐器学习到一定程度以后也难以实行集体课的教学方式。在这种个别授课的教学方式下,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学生、家长、教师与其他学琴、教琴者缺少交流。在1992年所做的一项调查中,有80%的家长认为学琴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孩子没有一个交流的场所,家长不了解自己孩子学琴的实际水平如何。从这一角度看,考级为学琴的孩子与家长提供了一种交流的可能性,同时也使家长了解了自己的孩子学琴进程与水平。所以,提供交流机会与检验学习情况是器乐考级最直接的社会意义。
另外,学琴活动的一个对学习动机不利的因素,是它缺少阶段感。普通学校的学习,每年有期中、期末考试,有两个假期,升一次级,这些安排使得学习有了明确的阶段性,孩子可以在一年中有准备考试的紧张,有放假的放松,有升级的快乐,这些周期性、阶段性的体验对促进学习动机、调整学习的情绪状态有很大的作用。但学琴就是一个没有车站与终点的旅行,一首乐曲学完接着另一首乐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公休日、寒暑假更是要加时练琴。学琴缺少阶段性,也没有紧张与放松的周期,也没有通过升级体验自己进步的快乐。这些客观情况不利于学琴动机的保持。而考级的出现则可以有效地提供这种学习的阶段感。在考级的压力下孩子全力以赴、精神集中地紧张准备可以培养孩子设定目标追求成功的愿望;通过考级可以使孩子体会到自己的努力所获得的成就,获得成功的快乐,有清楚的进步阶段感。这是考级间接地促进学琴的社会意义。因此适当的情况下参加考级对学琴是有很大好处的。
从以上来看,参加考级无疑是一种教师与家长所不能提供的外来学琴动力,实践证明参加考级成为很多孩子学琴的一个转折点,考级通过后使他们获得了新的学琴动力,使他们自己设立了学琴的阶段性目标。家长为学琴设立的远大目标对于孩子来说是模糊的,而通过某级就成为孩子具体可以把握的目标,考级使得学琴不再是一个没有终点、没有车站的旅行。
但考级毕竟是一种比较重大的检验情境。伴随着考级的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虽然我们同意这样的看法:必须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但在学琴的问题上,需要仔细分析:在我们的器乐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孩子要求很严,有些家长与教师甚至认为,教师的责任就是指出孩子存在的问题,而学得好是应该的,不值得一提。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就导致了学琴课堂上很少表扬,而指责与批评却是家常便饭。孩子在学琴时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失败者,这种体验已经大大地影响了孩子学琴的积极性。但毕竟这种失败感仅仅是从家长与教师那里感到的,还不是一种特别“权威”的社会评价,而考级中的失败对孩子来说具有“终审判决”的性质,考级的结果对他们那本来就存在的退缩心理,无疑是雪上加霜。对失败的承受力,不是在多次的失败中培养起来的,而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孩子的自我形象、对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的角度等等因素),因此不应冒险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参加考级。
总的来说,考级通过的基本要求是:在自己当下学习乐曲的程度下,乐曲的演奏可以达到以下标准:
比较正规的演奏方法,指法顺畅、技术上不太吃力,没有明显的精神与肌肉的紧张感;
基本没有错音、错节奏,音乐完整,没有中断;
音乐表现基本流畅、自然,有一定的强弱变化的对比、起伏,旋律有一定的歌唱性,乐句呼吸比较自然;
速度适宜,节奏稳定;
音准较好。
如果达不到这些要求,那么通不过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家长可以根据这些标准看看孩子平时弹琴时是否可以不太吃力地做到这些要求。与国外(如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考级)相比,我国目前的考级标准还是比较高的。目前尚无研究报告表明,在目前考级的标准下能够有多大百分比的孩子可以通过与自己学琴程度相当的级别,但经验告诉我们,有很多孩子在他们所学到的程度上从来没有达到过考级的要求。这其中有教学的问题,但更多地是由他们自身的音乐才能条件的限制所决定的。
另外,即便可以做到以上要求,也不见得一定要参加考级。有时教师会对学生的整体发展有所安排,认为长期集中精力于考级曲目对孩子全面发展不利而不让孩子考级。有些教师缺少经验,一味地让孩子苦练参加考级,甚至除了考级曲目其它曲目一概不学;家长急功近利希望在短期内通过某级以达到加分等目的,强行要求孩子参加考级。这对孩子学琴的健康发展都是不利的。
目前社会上有一种错误的观点:把“个性教育”等同于“专长生”。某些学校以招“特长生”来显示本校“个性教育”的成果,为这一目的,有些教育管理机构同意给通过某级的琴童入学加分。这些社会上的错误引导,严重地背离了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加重了器乐学习中本来就比较严重的功利性思想。这些不良目的均使教师或家长忽略了孩子能否参加考级的最关键的因素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学琴的积极性与自然而稳固的技术与乐感发展。
我们坚持认为考级对孩子的学琴动机有重大影响,并强烈地建议家长应该在孩子比较有把握的时候再参加考级。那些平时经常对学琴有失败感、感到学琴很痛苦的孩子不适于参加考级;如果您孩子的老师没有受过中等音乐师范教育或音乐附中教育,那么在决定孩子参加考级前应再找其他老师听一听意见;那些平时学琴时就很难完整、流畅演奏乐曲的孩子也不适于参加考级。考级也不一定非要每年参加;只有为数极少、音乐才能很高、有良好音乐教育条件的孩子才有可能每年升两级。家长更不能强行为孩子设立什么时候必须通过哪一级别,考级的时间、级别完全要由教师根据孩子发展的自然情况决定。
据保守的估计,在音乐教育比较发达的城市中,每年参加考级的人数也不会超过实际学琴人数的十分之一。参加考级的孩子在学琴孩子中占的比例并不很大,因此家长没有必要因为别的孩子已经参加考级了,就感到压力。要始终清醒地意识到:器乐学习是个体差异非常大的学习活动,一味攀比会欲速不达,影响学琴的正常进程。
孩子学习舞蹈一定要考级吗
可以考也可以不考,虽然可能孩子并非是要走这条路,但是考级的话对孩子学习舞蹈的积极性会有帮助,也能让孩子增强自信心。
考级在给学生增长艺术素养的同时,自信心也会增加。很多家长在送小孩子来参加舞蹈培训后会发现孩子如换了一个人似的,兴奋地把考级的所见所闻跟家长分享,并且希望以后能考更高的级别。
资料扩展:
中国舞蹈等级考试教材是我国第一套为在幼儿、儿童、少年和青少年中普及舞蹈教育而编写的校外舞蹈素质教育系列教材,也是目前文化部批准的唯一全国性的舞蹈考级教材。它把中国古典舞和中国民族舞中一些基本舞姿、动作和舞步,按不同年龄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划分为13个等级。
北京舞蹈学院编写的"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是面向广大幼儿、儿童、少年及青年,推行国民素质教育的舞蹈课程。
这套系列教材自1993年首次出版以来,已受到广大儿童及青少年的欢迎,在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和信息反馈后。
为了使这套教材更符合幼儿,儿童及青少年不民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征,及其学习时数所能容纳的教材量,同时也为了使这套教材在陶治情操和美育身体的同时普及基础中国舞,"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考级编委会"对首版教材做了全面系统的修订。
新版教材共十三级。第一至第十级为普及型课程。供4至13岁的幼儿、儿童和少年学习,第十一至第十三级为半专业型课程,供14岁以上的青少年学习,本教材是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训练体系的一部分,第十级课程接近舞院附中二年级水准,第十一至十三 级是舞蹈学院附中课程的简化和通俗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舞等级考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