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电脑百科 > 正文

为何中国的企业领导者更傲慢,如何做优秀企业领导者

近日体验了一家著名公司的领导力测评工具,在解读测评结果时,这位资深的顾问透露了一个特别的现象:大量的领导力测评结果显示,相比西方企业领导者,中国领导者整体上更加“傲慢”。
当然,也并非全是负面。好的一面是自信心强,敢于迎接挑战;不好的一面是过度自信、自以为是,容易莽撞。这个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
“傲慢”和过度自信的可能原因
1、人治大于“法治”,公司治理和制度建设尚不成熟。
过分依赖老板的个人决策,个体权威和个人崇拜,会让领导者产生“无所不能”的错觉。
2

近日体验了一家著名公司的领导力测评工具,在解读测评结果时,这位资深的顾问透露了一个特别的现象:大量的领导力测评结果显示,相比西方企业领导者,中国领导者整体上更加“傲慢”。

当然,也并非全是负面。好的一面是自信心强,敢于迎接挑战;不好的一面是过度自信、自以为是,容易莽撞。这个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

“傲慢”和过度自信的可能原因

1、人治大于“法治”,公司治理和制度建设尚不成熟。

过分依赖老板的个人决策,个体权威和个人崇拜,会让领导者产生“无所不能”的错觉。

2、服从型的下属过多,对领导的指令言听计从。

下属俯首帖耳,时间一长,会让领导产生一种唯我独尊、自我陶醉的错觉。

3、领导者喜欢突出自我,还不没有真正懂得组织。

说明还没有从重视“个体”发展到更加重视“组织”。组织,就是要让每个个体都可被替代。

4、误把外界有利因素当作自身的能力。

中国的人口红利、市场潜力、改革开放释放的巨大机遇,在过去几十年给各行各业的企业带来了高速发展和巨大成功。有的领导会低估外部环境、时代势能和历史机遇等推动力,而高估自己的能力。过分自信,误以为自己无所不能。

5、领导者的人格修炼和文化素养不够。

一成功就容易张狂,炫富、高调行事、居高临下,加上身边缺乏智慧清醒的提醒者、敢于直言的进谏者,容易让领导者丧失自我认知和冷静判断力。

华为的实践

读了不少华为的书,总结一下,华为用这三招来预防成功随之而来的骄傲。

第一,居安思危。

领导者带头居安思危,时刻充满“危机感”,让团队随时警惕“狼来了”。

第二,自我批判。

企业内部提倡自我评判精神,让领导者不断学习和提升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人格修炼。

为何中国的企业领导者更傲慢,如何做优秀企业领导者

职位高的人容易犯的错误

职位高的人容易犯的错误

  职位高的人容易犯的错误,人们总是会犯错,对于那些高职位的人,有时候他们会因为放松警惕,导致做出一些错误的决定和做法。对此我们要引起注意,大家和我一起来了解职位高的人容易犯的错误吧。

  职位高的人容易犯的错误1

   1、 离顾客越来越远

  我在做经营时,遇到第一个问题就是,很容易忽略顾客。你开始可能会比较愿意,所有的思考都是来源于顾客的,但是做一做之后就会发现顾客跟你没啥关系了。

  比如很多老师都认为,让学生学到东西最重要,但是做了多年老师之后,形成两个习惯:第一,习惯于告诉你他研究的东西,没有琢磨学生需要的东西;第二,坚持他的很多判断,比较难倾听别人对他的不同意见。当老师如果陷入这个境况,就离学生相对远了。这是蛮普遍的现象。

  如果我们经营按照这个方式,就会偏离经营的主线。

  职位越高、拥有决策权越高的人离顾客越远。

  我不担心创业企业的管理者、企业家,因为他们是在市场里打出来的。我比较担心的是当企业到一定程度,遇到的挑战不是市场不行,不是企业没有机会,很大程度是因为你的决策层离市场比较远。

  评价一个企业是不是活得久,检验标准很简单——是不是能跟顾客一起成长。

  企业家需要跟团队讨论:你是否拥有年轻的顾客和新顾客?你的新客户开发占比多少?

  当你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企业的可持续性就会出问题。

   2、 离员工越来越远

  我在管理沟通中做过非常多的调研,发现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现象:基层员工告诉我,往往他们需要高层管理者的时候,会发现高层管理者距离他们非常远。

  当高层距离基层特别远,其实就很难让基层员工为了共同目标而努力。

  拿破仑在滑铁卢一战中彻底失败,他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很久没有跟士兵一起喝汤”。

  这说明,管理层要让大家为共同目标去工作,就应该有一个与员工沟通的有效方式。

   3、 需求强度减弱

  在一家公司里,如果你是基层经理,你的发展水平和经验告诉你,可以争取更高的职位,发挥更大的影响力,这个基层经理人就会提升自己的需求。

  但是如果已经在高层管理者团队中,发展水平和经验告诉你,继续提升的空间已经很小甚至没有,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人的需求强度就会减弱。

  所以在培养人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人们在团队中的经验和发展水平两者的平衡。个人成长需求、团队中的.经验、发展水平,三个需求会同时展开,如果不注意这件事情,他可能就会放弃一个需求,尤其放弃成长需求的时候,对公司就是人力资源的浪费。

  企业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关注到核心员工的发展水平和团队经验,因为这些因素决定他们的需求力量。如果他们认为没有可能上升和发展的时候,企业也就失去了发展的原始动力。

   4、 思维转变困难

  变革、转型最大的难题是领导者自己的思维方式,你的思维和经验是最难改变的。

  有些领先的企业被淘汰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技术。其实他对技术的理解,他的资金能力,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其实是具备的,很可惜的是,他还是把资源放在最厉害的传统业务当中,当他不理解这种改变的时候,就会出现我们说的危机。

  我们都非常习惯要稳定性和安全感,因为没有一定的稳定性,我们实际上是没有办法获得绩效的。所以大量的管理者不愿意打破原有的格局,也不愿意改变自己。

  但是我们现在遇到的外部环境就是不确定的、不稳定的,你想要稳定性、安全感也不太可能,所以一定是先改变自己。

  面对新挑战、新问题,我们需要把原来的经验先放下,因为仅仅依靠过去的经验走不到未来。我鼓励大家持续学习,不断重构知识体系,因为学习是一个特别好的清零的过程。

  我在企业中做企业文化时有一个很深的感受,我们接受新东西并不难,真正难的是,如何能把旧的观念清理掉。

   5、 关注业务而忽略了团队

  朋友向我描述一次参加私董会聚餐时的情景。

  有人抛出一个犀利的问题:“老板私底下总抱怨团队跟不上,对的人招不来、留不住,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马上就有人意会,直言不讳地说:“企业家太抠了呗!”

  这个回答立刻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朋友点评道:主持私董会发现一个普遍现象,老板一上来提出的问题多为业务问题,如怎么转型,怎么开展新业务,销售额如何翻番等等;接着往深里挖,常常变成了团队问题,人不给力,再对的战略也实现不了;再挖,就挖到了老板的内心——原来是人性使然。

  在很多人看来,不同的老板境界会不同。

  真的是老板的境界问题吗?或者说,境界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比如一家行业龙头企业的市值被行业第二逆袭,行业第二的老板祭出一记狠招,以极便宜的价格向管理层和骨干员工出售了近一亿股股权,人们纷纷称赞这位老板有胸怀,格局大,失去市值领先地位公司的员工也巴望自己老板来这么一手,但理性的商业考虑和领导者的不同风格,决定了这位老板没有跟风。

  你怎么评判这两人?行业第二企业的老板境界就一定比行业龙头企业老板境界高吗?我们并不认为如此,因为这里有很多影响的因素,所以你会发现,所谓的“境界”问题,是需要在现实环境条件下去理解。

  如果一个问题,在现实中和理想中是两套逻辑,一路拧下来,岂不都是一个个纠结?

  只有我们对问题本身达成认知共识,关于人与组织的管理问题才可以逐一分解。

  职位高的人容易犯的错误2

   错误一:要求别人改变,自己不变

  现在很多人在谈变革,但实际上,大多数变革都是“假变革”。在企业中,很多人希望别人变,自己不变。尤其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他们往往把自己排除在变革之外,自己依然固守过往,享受权力带来的特殊待遇。

  企业中,管理者通过努力或机遇,不断获得职位的晋升,赢得一定地位后,很多人便不再努力进取,该自己干的事也不干了,开始做甩手掌柜,官僚作风盛行;他们把批评下属当成家常便饭,以获得权威和存在感。

  他们沉浸在自己的舒适区,甚至吃喝玩乐、享受地位带来的便利;他们热衷于在一群人中滔滔不绝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成为主角。

  这些现象,就像组织的癌变一样,稍不留神就会在企业当中蔓延,如果变革力度不够,企业就会陷入生死危机。组织变革就是要革自己的命,革掉上述癌变现象。

  企业领导者既是革命者又是被革命者,现实当中,很多人为保眼前既得利益和贪图安逸,就放弃了变革,甚至排斥和抵触变革。

  很多领导觉得变革要么使自己难受,要么会损害自己的既得利益,因此他们不但不带头变革,还会阻碍变革,最终让组织的变革流产。

  一个企业管理界流传的笑话是:很多企业老板不学习不进步,反而送下面的人出去学习,这就等于是老板病了,却指望给员工吃药来治好自己的病。

  这就是企业变革的悖论,这一关过不了,任何变革都必然会以失败收场。

  变革一定要从企业高层自身变革开始,变革需要企业老板带着高层先进行自我变革,任何自己不变而强求员工变革的“变革”都是伪变革,是不可能成功的。

   错误二:互相不买账,互相看不上

  世界著名领导力专家、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约翰·科特曾说:

  “迄今为止,组织在推动变革的过程中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没有在其管理者和员工当中建立起足够的紧迫感。这个错误是致命的,因为当人们的自满情绪高涨时,组织转型很难达成目标。”

  现实中,越是成功的企业和企业领导者,越容易陷入傲慢和自以为是的状态,就容易对新事物进行习惯性否定。而企业和组织变革,恰恰就是要高层承认自己的不足,否定自己过去的成功,而不是否定新事物。

  从人性的角度看,自恋是人性深处的动力需求,新事物我们必然不懂、不会,它会破除掉我们的自恋,让我们很不舒服。当遇到与自己的经验和认知不一致的新事物时,很多人为了所谓的面子、尊严或地位,不承认自己不懂或不会,要么不懂装懂,要么直接否定。这样做,都属于维护自己的自恋。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我们习惯性否定别人或新事物,是为了让自己的失败合理化。

  企业和企业领导者也是如此,当一家公司发展壮大到一定阶段,你会发现组织内部弥漫着一股自大的气息,互相不买账,互相看不上,以胜者自居发展到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的批评和建议直接否定, 或者用更多的理由和借口来搪塞自己的问题。

  企业领导者一旦陷入这种自大与自恋的习惯性否定状态,就意味着任何变革都将被拒之门外,强推的变革也只会是表面文章罢了。

   错误三:思维固化,躲避变革像躲避妖魔

  人的思维方式的形成受三方面因素影响:学习、经历、实践,这三点决定着一个人的眼界。

  人的思维是在长时间的成长经验中形成的,它具有屏蔽性,一旦形成,如果不刻意学习,新事物就难以进入,新的思维方式就难以形成。也就是说,我们不断地在成长中形成思维,但同时又会被思维所限。

  我们身边经常有这样的人:他们的思维模式10年不变,在他们不断回忆并强调自己过去有多成功、多厉害时,其思维已经严重固化。

  而思维方式,往往决定着一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动机和行为。

  企业和企业领导者也是如此。市场、业务模式、技术实力、人才梯队等要素,决定了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企业领导者也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企业从创业初期到成长期,领导者的思维方式基本固定,由此也会形成极大的屏蔽性,使得领导者仅从自己的思维视角看问题,自己看自己永远都是对的,无法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也容易产生排他性思维。

  这个时期,企业的成员就容易产生偏见,自己视角以外的思维就会难以接受,甚至不屑一顾。而变革,往往来自企业视角以外,而非自己视角本身,那么企业形成的狭隘偏见就会让变革像妖魔一样被躲避或排挤。

  李顺军认为,避免上述3个错误,需要企业领导者自我管控,不断地进行自我否定、自我调适、认知升级、思维迭代、工作方式变革。唯有这样,领导者才能到达更高的台阶。

为何中国的企业领导者更傲慢,如何做优秀企业领导者

中国团队领导人的领导魅力有哪些?

导读:提到中国知名企业,我们很容易说出联想、华为等耳熟能详的名字,这些企业已经跻身世界同行业企业前列。但提到中国企业领导者,我们却很难说出几个像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等声名远扬的个体领导者。为什么中国经济和企业的发展与领导者的个人声誉传播之间存在这样的不平衡。是因为中国企业家作为个体而言能力不足,还是他们刻意低调。中国企业究竟需要强有力的个体领导者,还是更需要集众人智慧的领导团队呢。事实上,中国人更习惯的是将企业(或组织)的成功归功于集体而不是某位英雄人物。在现实中,中国企业和各类组织更依赖集体领导力的智慧来成就辉煌。什么是集体领导。集体领导是具有高度组织性和能动性的有机整体。集体领导力就是企业的领导集体在对企业进行计划、组织、决策、控制等过程中表现出的领导行为。在西方理论界,领导科学也似乎意识到集体领导的长处,并开始探索与集体领导相关的一些概念和理论。近年来,西方提出共享型领导(Shared leadership)、分布式领导(Distributedleadership)、授权型领导(Empowering leadership)和参与式领导(Participativeleadership)等与集体领导比较接近的概念。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diannao/40573.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单位扣押个人的护照是违法行为吗,个人扣押他人身份证违法吗 下一篇:退居二线的老领导不愿意腾出办公室,退居二线人员工作总结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