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丧事为什么这么热闹,农村办丧事三大怪现象
其实这是分的,南方和北方不尽相同。
古代南方往往会用些音调比较低的乐器,比如二胡、吹笛子、吹缶、吹笙,当然也会吹唢呐。广西壮族的一些分支还会在亲人去世后请村里的舞者跳舞,进行悼念。
而北方主要是吹唢呐、辅之以击鼓、打锣。典型的就是电影《百鸟朝凤》里面所描述的那样。
到了近代
我们知道在农村,如果有人过世,家人总要根据自家的财力办一场尽量体面的法式和葬礼,再吃一场流水席之类。在这些过程中有一点全国各地都是一样的,就是在出殡时都会演奏乐曲,那么这些乐曲是用什么演奏的呢。
其实这是分的,南方和北方不尽相同。
古代南方往往会用些音调比较低的乐器,比如二胡、吹笛子、吹缶、吹笙,当然也会吹唢呐。广西壮族的一些分支还会在亲人去世后请村里的舞者跳舞,进行悼念。
而北方主要是吹唢呐、辅之以击鼓、打锣。典型的就是电影《百鸟朝凤》里面所描述的那样。
到了近代,西洋乐器渐渐模糊了这些南北的界限。随着农村收入水平的提高,丧葬习俗也在变化,有的农民也赶起了时髦,用西洋乐器代替传统乐器。
有的甚至用在出殡时使用空气炮,以表示葬礼的隆重,和儿女子孙的“孝顺”。
还有更厉害的,在葬礼上跳起了性感的歌舞,一边是打着字幕,因病医治无效,沉痛悼念某某某,一边是舞女穿着暴露,搔首弄姿,还有主持人邀请台下来宾上台互动,配合舞女做出各种不堪入目的动作。
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救赎?葬礼的举办本是悼念亲人,结果却成了低俗的演唱会,纵然不违背法律,但是于我们民族无论是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流传千年的民俗不符,于葬礼的初心不符。
在新的时代,农村办葬礼有新的形式,但不应该往低俗化越陷越深,希望政府的相关部门能引导农村丧事的举办风气。
为什么现在农村办丧事比办喜事还热闹,他们图什么?
很多农村都是这样,办丧事比办喜事还热闹,我们那个村,有户人家守灵还请人来唱了三天三夜的山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老一辈的传统观念、以及装腔作势地展示自己的孝心。
1.老一辈的传统观念
民间一直有个说法是“死者为大”,可见对于死去的人重视。一些地方老一辈的人认为,人死去后头几天灵魂会回来,所以需要摆放好的食物等他回来时可以吃,吹奏哀乐也是为了让他的灵魂安心的走,不再回来。所以举办丧礼的时候越热闹,说明死去的人的灵魂去黄泉路上不会觉得孤单。
2.为了给别人展示自己的“孝心”
说得通俗一点是“做给别人看”。有的人不好好孝敬生前的人,甚至百般嫌弃,到了那个人去世了,就开始摆大宴,请宾客,奏哀乐,在灵堂前大哭,以给外人展示一种自己很伤心很舍不得的状态,展示自己虚伪的孝心。然而人心都是明亮的,死去的人生前有没有好好被他对待,大家心里都是明白的,只是不说破罢了。曾经目睹过一个丧礼,一群人在门外“守孝”,说是守孝,却围在一块打麻将,还有喝酒猜拳的,好生热闹,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发生了什么大喜的事。这样的行为真是让人匪夷所思,当时我看见的时候是非常难受的。人死去后再搞这么大的排场已经没有意义了,他已经看不到也享受不到了。所以要趁着人还在的时候孝敬他,不要等人不在了,再摆一些形式来彰显自己的孝心,那只会让人觉得很讽刺罢了。对于有些有些农村办丧礼太过热闹,那是地方风俗,我们也不好说什么,随着时间的发展不合理的东西总会被淘汰掉的。
为什么农村办葬礼越来越像一群人的狂欢?
生老病死,人生绕不过的四道坎。因为中国人对祖先的崇拜,所以对死亡这件事十分重视,其主要表现在对葬礼的重视。农村保留着更多的传统,葬礼的步骤多封建色彩更重,按理说农村葬礼是很庄重的一件事,可是为什么越来越像一群人的狂欢,感觉不到对死者的重视和对死者离去的伤感?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农村葬礼的一般流程如下:报丧、入殓、搁棺、居丧、吊唁、做道场、出殡。在我小时候,这些流程都是很严肃的,葬礼期间没人嬉笑。葬礼变成狂欢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葬礼期间,守灵人和吊唁的人在棺材旁嗑瓜子聊天打牌,棺材里和棺材外就是两个世界,外面喧闹,里面死寂。还有一个很明显的变化,传说未成年人看了棺材抬出门的那个场景会被上身,所以从前家长会在这个时候把所有的小孩赶进房间里,现在小孩不但不被关起来还指着棺材笑啊打闹啊!
发生这些变化是为什么呢?
第一,人口流动。以前的农村人以土地为天,一辈子就拴在田地里,没什么人出去打工。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农村人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上,越来越多的人外出务工,亲戚朋友天南海北的一年到头都见不到几次,办了丧事大家都回来了,算是难得聚一聚。看到许久不见的人就有了说不尽的话,再加上人在一起就想找乐子,于是就一起打牌,上了牌桌赌瘾上了就停不下来,一边消遣一边增近感情。棺材里躺的那个人,本来接触的就不多,没什么感情,回来参加葬礼,不过只是因为一丝丝血缘关系。重逢的喜悦冲掉了知道死讯时心里的一点儿遗憾和悲伤。
第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活的越来越久,很多离世的人是寿终正寝,享了福了无遗憾。这种情况下,人没有痛苦,安乐一生,人对死亡看的比以前淡了,不觉得死是一家大悲大苦大痛的事儿,想着与其苦苦与疾病搏斗还不如了了,早点解脱。
第三,活人对死人缺乏应有的尊重。我见过很多抬棺的人,边走边笑。没死到与自己关系密切和在乎的人就觉得死了就死了,还调笑死者生前的事,调剂自己平淡无味的人生,一点儿都不尊重死者也不顾及死者家人的感受,却没有想到自己也有离世的一天,在棺材里的你也会成为他人调笑的对象。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