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喜欢的体育名人邓亚萍,体育十大名人
邓亚萍(1973年2月6日),出生于河南郑州,前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乒乓球大满贯得主,河南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创始人。
邓亚萍出生在乒乓球世家,她的父亲邓大松曾经是河南省乒乓球队选手。从邓亚萍两岁多开始,父亲常常带着邓亚萍到工人俱乐部看他们打球。邓亚萍从5岁开始就跟随父亲正式学打乒乓球了,父亲给她制定了—套不同于常规的训练方法。开始,邓亚萍拿的是直拍,由于邓亚萍个子长得慢,胳膊短,第二年起便让她改打横拍。特殊在哪呢?在两年训练中,邓亚萍所练的全部都是正手进
#新作者扶植计划 第二期#
邓亚萍(1973年2月6日),出生于河南郑州,前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乒乓球大满贯得主,河南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创始人。
邓亚萍出生在乒乓球世家,她的父亲邓大松曾经是河南省乒乓球队选手。从邓亚萍两岁多开始,父亲常常带着邓亚萍到工人俱乐部看他们打球。邓亚萍从5岁开始就跟随父亲正式学打乒乓球了,父亲给她制定了—套不同于常规的训练方法。开始,邓亚萍拿的是直拍,由于邓亚萍个子长得慢,胳膊短,第二年起便让她改打横拍。特殊在哪呢?在两年训练中,邓亚萍所练的全部都是正手进攻。这种特殊的训练法,在所有的乒乓球教科书中是找不到的。邓亚萍从小打球就特别认真。因为个头矮,省队不要她,这些情况父亲都跟邓亚萍说了,邓亚萍明白了父亲的意思:别人说你不行,你就要自己争口气,要加倍苦练才行,所以邓亚萍从小就很乖,训练特别能吃苦,她凭着刻苦的训练,形成了横拍反面长胶,正面反胶,以“怪”和“狠”为特点的技术风格。每次上场比赛,她那犀利的眼神和快速多变的进攻球路,都有一股让对手感到心颤的“霸气”-这种“霸气”就她是充满自信的表现
训练期间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拍换成了铁做的拍子。 这对一个那么小的女孩子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是她从不叫苦,不喊累,不掉一滴眼泪! 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都会掉眼泪!
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而后她被召入国家队,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对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吃饭时间,她就自己吃泡面。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
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据教练张燮林统计,邓亚萍每天接球打球1万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
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
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就是因为这么玩命的训练,才会有丰厚的回报!
邓亚萍在14年运动生涯中共拿到18个世界冠军,占据国际乒联世界女子排行榜首位置达8年之久。1992年和1996年连续两届奥运会获得女子单、双打两枚金牌,是中国第一位夺得四枚奥运金牌的人。退役后入选了国际乒联名人堂
1988年11月,15岁的邓亚萍正式进入中国乒乓球队。同年亚洲杯赛,邓亚萍在决赛中战胜了汉城奥运会女子单打银牌获得者李惠芬夺得女子单打冠军,1992年,19岁的邓亚萍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又勇夺女子单打冠军,并与乔红合作获女子双打冠军。1993年在瑞典举行的第四十二届世乒赛上与队员合作又夺得团体、双打两块金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乒坛皇后。
1997年5月,邓亚萍在曼彻斯特世乒赛上获得乒乓球女团、女双、女单三项冠军后,正式的慢慢淡出国家队,并且先后进入清华大学、剑桥大学学习英语。
1998年下半年,邓亚萍从英国回来后准备备战曼谷亚运会,由于国家队已经由新人顶上了,邓亚萍在9月正式宣布退役。
在她挥手告别依依不舍的国家队生活之后,她选择了学习,充实自己,要让自己在往后的生活中再此腾飞。
再一次电视访谈的节目中了解到,1998年2月26日,邓亚萍怀着复杂的心情,飞向剑桥。对她来说,这自然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但却对她来说又是一个非常非常艰难的起步
在邓亚萍就读的纽汉姆学院是隶属剑桥大学的一所小学院,类似于国内的语言进修学院。这里的学生主要以外国留学生为主,而邓亚萍是唯一来自中国内地的留学生。
刚到剑桥的那段时间,她虽然比较刻苦,效果却不明显。她心理知道,这是因为语言基础相当薄弱,要想在剑桥这个精英云集的学府里站得住、学得好,更需要全力以赴地去拼搏。她感觉到做学问与体育训练一样,没有任何捷径可寻,更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儿,一切靠自己去拼去搏吧。 开始的一两个月之内,根本听不懂老师在上面讲什么,她就把把老师所有写在黑板上的东西照抄一遍。回到家以后,再翻字典,再一遍一遍的看。上课时间是四个半小时。下了课还有很多作业,中午休息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一般都回不了宿舍,就是吃上午带去的三明治,然后就是抓紧时间看书。晚上经常吃的东西就是自己做的方便面条加青菜、西红柿和鸡蛋。几乎每天都要学习到12点才能睡觉。
和其他同学相比毕竟基础不同,她深深地认识到从运动员到学生是一个非常大的转折,学习上升也要有个过程。通过刻苦的学习,拼搏奋斗,她终于获得硕士学位后,邓亚萍又动身前往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由于长时间固定姿势写稿诱发了邓亚萍的颈椎病,头不能移动,一动就疼的钻心。但是,疼痛并没有把邓亚萍征服,她咬紧牙关,以一种固定的姿势坚持查阅资料和写作。
剑桥学成后回到清华,邓亚萍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国球的历史及发展》。从开题报告、到第一次提交论文、以至论文的最终修订,邓亚萍不仅每一项都达到标准,而且步步提前,赶在时间表前完成。
用她自己的话说:“我终于戴上了学士帽啦,在毕业典礼上,我可以用流利的英语向老师致词啦!
“奥林匹克不仅是竞技,是拼搏,还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博爱情怀。”邓亚萍不仅发扬了奥林匹克精神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诠释博爱的内容。
1992 年巴塞罗那第 25 届奥运会,她勇摘女单、女双两枚奥运金牌,在省政府为河南奥运健儿举行的庆功会上,她将 5 万元人民币交给时任河南省副省长范钦臣,成为中国奥运健儿捐助社会公益事业的第一人。
访谈节目中展示了一封写给邓亚萍的信里,一位学生写到: “以前,我害怕说自己的父母是农民工。但是现在我不害怕了。我走在马路上不再贴着墙根走,不再害怕别人看我的眼神。因为我知道只要我努力,长大后我也会成为像您一样的成为优秀的运动员,也拿去冠军!。。。”看完这封信后,邓亚萍激动的流下了眼泪,她知道这些孩子中的某一个在将来很有可能成为世界冠军,他们的生活很可能会因此而变得不同。
邓亚萍的爱心行为,源于自己的博爱情怀,那是对祖国的热爱、对别人的爱
幸运和被赏识的的前提时努力拼搏:
对于邓亚萍而言,她有一个非常好的外国朋友,这人就是,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邓亚萍与萨马兰奇的友谊是在1991年的世乒赛开始的。
1991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18岁的邓亚萍以狂扫之势荣获女子单打冠军,看台上的萨翁异常兴奋,当即走下赛场并且亲自为邓亚萍颁奖。之后,他又盛情邀请邓亚萍到洛桑国际奥委会做客。在宴会上,萨翁微笑着告诉邓亚萍,如果邓亚萍能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夺冠,他一定还亲自为邓亚萍颁奖。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邓亚萍顺利的将女子单打冠军收入囊中。笑容可掬的老人在上台颁奖之时,亲切的抚摸了一下邓亚萍的脸颊。在后来,又是萨翁亲自提名并任命邓亚萍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邓亚萍曾多次表示,没有萨马兰奇的关爱,就没有她的今天事业和发展。并且在北京申办奥运会期间,为了做好工作,邓亚萍作为申办形象大使,奔忙于世界各地。这期间,邓亚萍深得萨翁的关心和支持
一个自身条件并不好的女孩,能够长久称霸女子乒坛,在邓亚萍身上我作为一名普通体育爱好者,看到的是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邓亚萍那种非常自信心,不服输的劲头,代表了运动员拼搏精神的风貌。也完美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的运动精髓。
最崇拜邓亚萍她永不服输的精神,任何时候都顽强拼搏的信念,最喜欢的是她那灿烂的笑容,最忘不掉的是她发球前那自信的眼神。
虽然她没有魔鬼的身材,没有靓丽的外表,但是她的气势和博爱,乐观和韧劲是我也包括所有喜欢邓亚萍的人所喜欢的闪光点!
说到底也就是她有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有着把劣势变为优势的智慧,再加上永不服输的韧性和拼劲,邓亚萍怎么能不成功呢?
我最喜欢的体育明星作文
(一)
我最喜欢的一位明星是一位柔弱的女生。别看她是位女将,可不比男子汉差。
她是新中国第一位双向飞碟200中的运动员(我国男女选手的最好成绩是199中)。这足以说明这位“豪门女将”是多么的了不起。
我知道,这当然少不了她平时艰苦的训练和酸辛。虽然张山只有一米五几的个子,身材也并没有多么高大,但他对自己有一份永恒的信心,时常给自己以激励和鞭策。
张山这显然是一个男生名字。大多数人把他想象成了一位五大三粗的男子汉。如果你不看她在运动场上流露出的真情,也许你也会尤为如此吧!我喜欢张珊姐姐是她第一次站在奥运会舞台上,众人们为她颁奖时。从她的面孔中,可以看出她是位坚毅不屈的“豪门女将”。当她站在麻木不仁的战场上时,她并没有感到恐惧和失落。而是以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每一场比赛。当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的成绩也是不负众望的。
记得她在参加奥运会前,并没有感到与以往不同,而是下定决心要为其他输了的女运动员们争口气。上场前,她默念着: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她拿着手中的那支“中国造”,对自己又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
最后,张山姐姐以她自己的奋斗和努力赢得了梦想,赢得了自尊,赢得了全世界人的骄傲。
张山,加油。我挺你!
(二)
我最喜欢的体育明星是跳水运动员郭晶晶。
郭晶晶曾经在保定乐凯小学度过了五年的时光,那时候,她就加入了学校的跳水队。
一开始,郭晶晶的膝盖到脚尖伸不直,腿特别硬。为了练韧带,她忍痛坐老虎凳训练。
1996年奥运会后,郭晶晶训练时不慎摔伤腿,导致开放性骨折。这对郭晶晶来说,是一次相当大的打击。正常来说,在北京看病需要打钢针,一年之后再取出,但是,对于运动员来说,多做手术会影响训练效果,于是,郭晶晶选择了保守治疗,郭晶晶谁伤腿是在1996年的十二月,然而下一年的十月便是全运会。伤一好,郭晶晶就参加了魔鬼训练。
谁都没想到,伤后复出的郭晶晶能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三米板亚军,当时的教练回忆,裁判长也没有想过,她刚。受伤的腿能跳出那么优美的.曲线!
郭晶晶使我感动。受伤了,伤好就继续练,受苦了,咬咬牙接着拼。他靠的是什么?是运动员共同拥有的,绝不服输,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精神!我们不怕失败,因为失败是成功的妈妈。
(三)
我喜欢的体育明星是邓亚萍。因为邓亚萍创造了太多的奇迹,同时也为中国人争了许多光。
邓亚萍在5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学习打球,很快,她就成为了快攻手。在上一年级的时候,就获得了全省冠军。可她并不满足,还要冲击世界冠军。她每一次练球都一丝不苟、坚韧不拔。邓亚萍在10岁的时候想加入省队训练,可却因为个子太矮被无情地挡在了门外。她并没有放弃,(.)而是加倍努力地练习,每当大汗淋漓的时候,她总会想起她人生中的阴影。这时,她总鼓励自己:我一定用事实证明自己的实力。
终于,他成功了。在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邓亚萍用她那锐利眼神和闪电般地打法,打败了乔红,获得女单冠军。随后,她又与乔红合作,获得女双冠军。同年,她又站在了第43届世乒赛的女单冠军座上。世界杯上,她获得了女双冠军。从1983年—1995年之间,她共获得101枚金牌。这些成绩和她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正是邓亚萍的这种顽强拼搏、刻苦训练的精神感染了我。同时又让我懂得了:只有付出才有回报,只要敢于拼搏,就会成功的道理,我要学习邓亚萍的这种精神。
这就是我最喜爱的体育明星!
我喜欢的体育明星作文
我喜欢的体育明星是邓亚萍。因为邓亚萍创造了太多的奇迹,同时也为中国人争了许多光。邓亚萍在5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学习打球,很快,她就成为了快攻手。在上一年级的时候,就获得了全省冠军。可她并不满足,还要冲击世界冠军。她每一次练球都一丝不苟、坚韧不拔。邓亚萍在10岁的时候想加入省队训练,可却因为个子太矮被无情地挡在了门外。她并没有放弃,而是加倍努力地练习,每当大汗淋漓的时候,她总会想起她人生中的阴影。这时,她总鼓励自己:我一定用事实证明自己的`实力。
终于,他成功了。在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邓亚萍用她那锐利眼神和闪电般地打法,打败了乔红,获得女单冠军。随后,她又与乔红合作,获得女双冠军。同年,她又站在了第43届世乒赛的女单冠军座上。世界杯上,她获得了女双冠军。从1983年—1995年之间,她共获得101枚金牌。这些成绩和她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正是邓亚萍的这种顽强拼搏、刻苦训练的精神感染了我。同时又让我懂得了:只有付出才有回报,只要敢于拼搏,就会成功的道理,我要学习邓亚萍的这种精神。
这就是我最喜爱的体育明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