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球率高的都输了「许多高远球打得很好控球也不错的业余选手为什么不会杀球」
一是杀球需要动用全身几乎所有部位发力,动力定型相对最难;
二是杀球最需要身体具有强大的爆发力,而爆发力是天生的,后天训练也没有太大用处,相对于吊球和高远球来说,杀球所需要的这种爆发力,包括瞬间对拍柄的握力是和每个人的骨骼肌纤维类型有最直接关系的。
人体骨骼肌纤维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慢缩红肌,二是快缩红肌,三是快缩白肌,慢缩红肌具有较高的有氧能力与疲劳阻力,属于低强度、长时间运动型肌肉,快缩白肌则具有最高的无
奇怪很多高远球打得很好,控球也不错的业余选手,竟然不会杀球,为什么?
一是杀球需要动用全身几乎所有部位发力,动力定型相对最难;
二是杀球最需要身体具有强大的爆发力,而爆发力是天生的,后天训练也没有太大用处,相对于吊球和高远球来说,杀球所需要的这种爆发力,包括瞬间对拍柄的握力是和每个人的骨骼肌纤维类型有最直接关系的。
人体骨骼肌纤维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慢缩红肌,二是快缩红肌,三是快缩白肌,慢缩红肌具有较高的有氧能力与疲劳阻力,属于低强度、长时间运动型肌肉,快缩白肌则具有最高的无氧能力与运动单位肌力,在有氧能力、收缩速度以及疲劳阻力方面较差,属于高强度、短时间运动的肌肉类型,快缩红肌则同时具备两种肌肉类型的优点。
看国家队的男运动员,林丹骨骼肌纤维中快缩白肌所占比例一定是非常之高的,所以他具有良好的爆发力,而其后天的体能训练,则主要是提高其运动耐力,杜鹏宇则反之,骨骼肌纤维中则主要是慢缩红肌,所以他虽然具有很好的运动耐力,但因为缺乏爆发力,“临门一脚”就总显得力不从心。
羽毛球后场技术主要有三大块,高球、吊球、杀球,其中各自又有更细致的分类,比如杀球就有重杀,轻杀,劈杀,长杀等等。无论哪种杀球,技术要求都比较高,一个小细节处理不好,杀球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杀球和高远球最大的不同是,它要求发力瞬间力量更集中,更具有爆发性,力量更大;它要求挥拍速度更快,更简洁,这样出球速度也就更快;它要求握力更大,周期变化更灵活;一个完整的杀球动作,几乎调用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尤其是腰腹和下肢的力量,是其原动力的关键所在。
仅凭大臂小臂和手腕的力量,无论如何是杀不出有力量和速度的杀球来,而技术动作的标准合理,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发力则是杀球的必要条件,因为是自上而下压球击打,所以起跳更能借助到身体的重力,关键是击球点也提高了很多,所以职业男选手一般都是双脚起跳杀球。
吊球是偏重于控制性的技术,从框架上分析,它似乎属于重技术的范畴,但从力量的应用上,它则属于典型的轻技术,从战术角度分析,吊球一般属于辅助性技术,不可能成为主技术贯彻应用,高球属于常规性技术,高远球具有典型的防御性特点,而平高球更多的是直接为战术战略性需要服务。
杀球,力量大,弧线直,速度快,是进攻最主要的战略性技术,无论是双打还是单打,它都属于核心性技术,到了高水平状态,控制性技术几乎都沦为服务性质,惟有杀球才是贯穿球场始终的或显或隐的主角儿。
正常单脚起跳杀球的时候,重心的转换非常重要,一个完整的主动性杀球,重心的转换基本是遵循右(脚)——左(脚) ——右(脚) ——左(脚) 这个顺次,第一个右,指步伐移动到位时,一般是落在右脚上(这个时候能力强的业余选手或机会好时也有直接起跳杀球的)。
第一个左是接着右脚落地之时,瞬间用一个小垫步再次调整一下重心,其实质是为了人球具有更合理的位置,即击球点最佳化,第二个右就是蹬跳转身快速击球,注意蹬跳的时候,右脚以与击球方向反向蹬地效果最好,也便于落地后回动。
一般男选手在第二个右到第二个左之间凌空击球,女选手则更多在重心落向左脚的一瞬间挥拍击球,业余男选手单脚起跳杀球,可参考模仿李雪芮的基本动作,一定会有意外收获。
科学资料显示,一般非运动型社会大众中,慢缩红肌,快缩红肌,快缩白肌三种类型的骨骼肌纤维比例分别是50%,25%与25%。按照杀球主要所需的爆发力来说,其实只有四分之一的人骨骼肌纤维类型适合杀球,再剔除技术因素,10个业余羽毛球中高级水平者中,倘若有两三个杀球不错的,也就是万幸了!
而你,会是那其中之一吗?如果不是,也不必过分懊恼或者追求,只要能协调发力,对各项技术,尤其是反手技术多加磨练,精益求精,即使是拉吊打法,依旧可以打出一片天地。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上了年龄,有了岁月,你自然就能体会到技战术对羽毛球这项运动最根本的意义和趣味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