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电脑百科 > 正文

专业和技术只是门槛懂得掌控局面的人才是高手

第一章一场伟大的牌局
(下)牌如人生
时间进入到11点30分左右,牌局突然出现异动。
肖莉和佳珊两人接连打出三把三番牌。因为是打四川麻将,所以大家就定了个封顶的规则,三番为封顶,否则有点太过于血腥。
第一把牌,肖莉起牌就是一个清一色,坐在边上的张伦立马打起了精神。最后是以一个清一色一番,对对胡一番,杠一番,三番满,肖莉先胡后,剩下三家继续,之后是佳珊,对对胡一番,一杠一番,杠上开一番,三番又满,两人都是自摸,李术和林菲损失惨重。
第二把牌,佳珊势头不减,起

第一章一场伟大的牌局

(下)牌如人生

时间进入到11点30分左右,牌局突然出现异动。

肖莉和佳珊两人接连打出三把三番牌。因为是打四川麻将,所以大家就定了个封顶的规则,三番为封顶,否则有点太过于血腥。

第一把牌,肖莉起牌就是一个清一色,坐在边上的张伦立马打起了精神。最后是以一个清一色一番,对对胡一番,杠一番,三番满,肖莉先胡后,剩下三家继续,之后是佳珊,对对胡一番,一杠一番,杠上开一番,三番又满,两人都是自摸,李术和林菲损失惨重。

第二把牌,佳珊势头不减,起牌就是筒子清一色,虽然肖莉和林菲先胡跑掉了,但是收拾一个李术,收获也是颇丰的,最后以一个清一色一番,一杠一番,三归一一番(例如:碰九条还胡九条),三番又满。

连续出现三把满牌,而且集中在一个或两个人身上,这个时候对于另外的人来说,局势是非常危机的,多年经验告诉李术和林菲,如不立即采取措施,情况将持续恶化,或可能被直接击沉!

李术上了趟厕所回来,看得出来,脸上的水还没擦干净,这显然是想让自己清醒一下。林菲有点心神不宁,打牌的速率也开始明显慢了下来,犹豫不决,瞻前顾后,生怕点炮。

李术有点不耐烦了,嘴里开始嘀咕起来“林菲,你想个屁啊,这也要想啊?”

“管你屁事儿,你管得着吗?”林菲摆出一副进一步挑衅的姿态。

这是两人对话的固定模式,针锋相对!李术这张嘴没有守门员,管你是谁,而林菲也不会吃了这嘴上的亏。

李术可以直接说你,比如“你丫点也太背了!“”傻叉,你打的这叫什么牌啊!“”你是猪吗?“一系列的刺激你肾上腺爆发的所谓玩笑话,几乎嘴就停不下来,尤其是在被动的时候,脏字连篇,那叫一个”丧“啊。但是你还不能回嘴,回了,就会进入两人互相谩骂的那个固定模式,所以其他几位成员一般都不会搭理他,只有林菲,因为诉求相近嘛!

张伦曾经说,不要以“放得开”不“压抑”作为没有礼貌甚至是互相谩骂的借口,如果自我和随意可以和“放得开”或者“不装”划等号的话,那么这个世上就没有君子或者绅士一说了,你当众放屁,你还有理了?

以自己为标准,不管和不照顾别人感受,这就叫自我,所以,这是两码事,这是在利用别人的善良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因为如果别人以同等方式对你,你一样无法接受,否则就不会出现相互谩骂那样的局面了,既然你没有那么好的心态,做不到无所谓,就不要去肆无忌惮的大放厥词,李术从来不准许别人看到他的牌,就连有人站在他身后都很忌讳,几个人中,只有他如此。别人是游戏,胜负次之,他是一直在计算胜负,娱乐次之。

当然李术也有人品特别好的时候,那就是赢得特别多的时候,特别的懂得照顾别人,嘴上也会立马变得很甜很暖心,用他的话说,因为人品好,所以牌品都好了!其实不是,别人的心态差了,所以你的运气就更旺了。这就是说的,心乱了,阵脚就乱了,逻辑再正确,精神无法集中,且情绪波动起伏,如何不输!

当然,此一时彼一时。回到现场。

李术闭嘴了。但是看得出,李术很郁闷,似乎在憋大招!

林菲继续犹豫不决,手里拎着一张幺鸡,想要打,又怕点炮,拿在手里晃来晃去,这叫一个纠结啊!

李术实在是忍无可忍了,你这不是套路么,还想用盘外招数扭转乾坤?他要把心中的这口恶气释放出去!

磅!——

一声巨响!

释放出去了!

众人皆是一惊,聚精会神中的林菲差点没把手里的幺鸡吓的飞出去!

真的是被惊得够呛!简直是奇耻大辱啊!

脸涨得通红的林菲冲着李术就是破口大骂:“你丫是不是有病!”

就连她身边的那条“贵妇”都不淡定了。

其他人则忍不住大笑不止!

这幸亏是嘴放出来的,要是用屁股,估计整个房间都核爆了。

你要知道,这帮人,能在社会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踩出脚印,也是有原因的!你不服是不行的!

闹归闹,玩笑归玩笑,骂完打完,大家继续。

这时林菲的“贵妇”不老实了,它看了一眼杯子,又看了一眼林菲,林菲说,渴了是吧,等下给你倒水哈,林菲叫韦奇去倒水,韦奇才不管呢!这活儿得你自己干,因为是你自己找的,打牌带什么狗啊。

于是韦奇起身,坐到林菲的座位上,然后随手放到嘴里一根烟,这一举动引起了另外一人的不满,但是韦奇似乎已经习以为常,准备继续下一步动作,点烟。肖莉提醒了一句,有孕妇啊!

奥对!韦奇突然想起来,今天佳珊一进门就报喜了,于是老老实实的把烟收了起来。

韦奇打牌抽烟是习惯动作,其实他抽的不是烟,打的也不是牌,而是一种feel.你不叫他抽,就相当于失去了一半乐趣。

李术看到韦奇上场就非常的兴奋,因为在李术眼里,林菲和肖莉打牌情绪化明显,靠的也是运气,运气好无解,运气差则一败涂地,李术喜欢找对手,有了同类才好公平的PK,靠技术论输赢。

啥叫技术?

切换现场直播,先解释一下这个深奥的问题。

从宏观层面上来说,技术,就是人为创造出来的,能制造价值,提高效率或解决问题的核心运转规律,也可以是思维逻辑,这就叫技术。比如数学题里面的公式,围棋里面的定式,工业生产里面的配方,等等,都可以叫技术,它可以是你有别人没有的,也可以是你有,别人也有的,但是特点都一样,技术都是人自己总结和发明的,目的都一样,掌握关键难点,让事情变得简单快捷,注意,是人为的,非天然的。

而从微观层面说,技术,就是你每抓一张牌,都可以用固定逻辑思路去处理和分析判断,你就好比一台电脑,而逻辑思路就好比是事先输入好的程序,你就按照程序处理每一张牌,简单、快捷、合理,你的程序越复杂立体,你的判断也就越是精准。

具体的说吧,四川麻将没有风,只有筒、万、条三种,9*4*3=108张牌,每人起手13张牌,庄家14张,合计53张牌,108-53=55,也就是四个人去抓剩下的55张牌,每人理论上可以抓13.75张牌左右,就算13张牌吧。

那么这个程序就是,首先你抓完牌,根据川麻规则,你得选定两门去打,将手中最差的一门牌作为断门。牌局开始,你盯着对手打出的前三张牌来判断出他们各自的断门是什么,如果对手打出的都是筒牌,说明他断筒子,如果筒子和万子,说明他仍在选择,当然,有些规则是,选定不能换了。从第四张开始,进入中段,你要去判断对手在打什么牌,如果打出的筒子和万子两种,说明是条子清一色,如果碰了万子和条子,也可以确定了对方是断筒子的,还有,如果四个二筒都出现了,你抓了一张一筒,而外面一张一筒都没出现,那么说明,你很有可能要出碰或点杠了,中间过程的这些技巧总结比较多,就不一一讲解了。到了最后五张阶段,就是决胜阶段了,你要计算你的番数,如果是个一番小牌,你大可不必去冒着点大炮的风险去闯,如果你是个可以胡大牌的牌面,万一被逼到点炮的关头,是可以选择点个小炮的。到了最后阶段,每个人,应该都能猜出对手胡什么花色,胡什么牌型了,如果你是严格遵照程序在打,中间没有走神儿,你还能算出对手都胡什么,这就叫技术。

题外话,技术是人为创造的,那么,非人为的,就是自然创造,自然创造的是什么?比如,轮转、兴衰、更替,这些都是自然规律,这些自然规律叫什么呢?——叫运势。

运势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是为了进步,没有更新和超越,何来进步?所以,大自然的规律有更大的意义,不进则退,所以我们得认清一点,一切事物,到了一定的程度,自然就会不进了,这是个定数!就在这个时候,总会有新的力量去替代它,消灭它,终结它,就跟程序一样的明确精准,不可逆转!

所以,技术低于运势,在运势之下,技术只是基础门槛,不是啥高级玩意儿,它不决定胜负,胜负是由运势决定的,运势,才是最最牛的东西!

好,解释完技术和运势,现在切回牌局现场。

通过李术刚才的那么一咋呼,局势在危机中又被拉了回来,李术连续胡了两把牌,转危为安,触底反弹势头明显。

与其说肖莉今天的运气不错,不如说她今天打得比较认真,比较专心,没有别的事情分心,真正达到了换脑子的目的,而不像有的时候,人坐在牌桌上,脑子里还惦记着其他好些个事儿,你面对这些个高手,你想你能打得好嘛!打得不好就会输,越是输你就会越是心烦意乱,然后你就会,要么放弃自己的打法,要么干脆放弃牌局,无论是哪一个,都注定是失败的结局,原因很简单,这是一项竞技运动,平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你在游戏之中,不进则退!

时间不早了。肖莉下,张伦上。

中间换人其实也是个技术活儿,如果肖莉没有打好基础,输的很多,这就难免会影响到张伦的心态,他绝对不可能做到平静,不变,因为他一上来就有了任务和目标。于是张伦必须在思想上归零,让心态平稳。

这时林菲走进房间,很神秘的,用很小的声音说:隔壁几个老太太围着牌桌在默哀!

听完这话大家瞬间把脑子从牌局中切换过来,佳珊惊讶的问:啊?不会吧?

好像是她们中的一个玩伴儿前两个月去世了,最近她们因为很伤心,也一直没来,今天才刚刚开始恢复牌局!

韦奇听了有点想笑,太夸张了吧?

你是不是傻?肖莉叫韦奇严肃点!

尽管逻辑可以理解,但是场面总还是感觉有点怪怪的,大家都是这个感觉。可能还会更往深了想一步,要是等我们老了,也有这么一天,我们会不会也像她们那样有情有义呢?如果想到了这一步,再往深了想一步,你又会觉得,其实普通人的生死,都是微不足道的,你死了,并不影响什么,亲人伤心一段时间,还是会继续生活,如果你还能让朋友们为你如此这般,已经是相当的可以了!

李术打断大家的思绪,镇定的说,没事儿,我们玩我们的,别去管别人。接着,他又附有激情的喊出了他那句惯用的口号:我今天得干死韦奇!

回到牌局。

林菲打算和肖莉一起走,因为一想起刚才的事情,心中仍有些不安。肖莉是因为困了,林菲是因为有个难缠的妈,别看都快奔四十的人了,仍然会被老妈电话查岗。据说有次查岗电话还打到了路远那里,把路远搞得莫名其妙,当然,这事儿也少不了被收录成为经典段子之一。

具体桥段是:路远说他当时刚说完,没有啊阿姨,我们没在一起玩啊,就只听那边“啪”的一声,手机瞬间盲音。

再然后听到电话另一端:“路远说没有,你骗谁那?.......”

往下我就不说了,扯远了。

林菲走的那叫一个不情愿啊!

李术、韦奇、张伦、佳珊,四位技术型选手展开下半场血战。

啥叫技术型刚才已经讲解过了,但是其实,所谓的技术,就是相信自己可以人定胜天,假装自己可以把握胜算,但是实际上,人为的技术,怎么可能赢得了自然天成,运势呢?

佳珊这时摘下了耳机。因为上半场李术和林菲的唇枪舌剑着实是个考验,作为一名选手,为了保持状态,务必谨防对手的套路,情绪一旦乱了,你的运势就破了,运势破了,紧跟着的就是失去节奏。而现在恢复平静了,耳机也就用不着了。张伦明白这个道理,但是还是觉得有点怪怪的。

张伦不是话特别多的那种,这一点和路远刚好相反。原因就是,路远说话喜欢从笑点切入,突出它的喜剧效果,以此来唤起大家的兴趣。有的人天生适合当演员,当笑星,一站到舞台上就兴奋,他就是这种人,喜欢被人关注受人欢迎,就像太阳,把阳光洒向人间。张伦也喜欢站到舞台上的感觉,越是人多,越兴奋!但是,张伦不是太阳,他说话喜欢从逻辑切入,突出它的因果关系,以此来唤起大家的觉悟。有的人天生适合当老师,当领导,说话总是一板一眼,一本正经,一套一套的,以此获取别人的认同感,张伦属于这种。

而人都是感性的,你喜欢听笑话还是喜欢听哲理?当然是笑话更受大多数人的欢迎了!就连张伦自己也愿意听路远讲段子,谁不需要欢乐?所以,张伦经常是处在和大家一样的角色,听众,但听的同时,自己也在和自己对话,对话的内容还是那套因果关系,时间久了,他也就理解和明白了人性。

所以,千万不要说,你看谁谁谁,也不说话,自己一个人坐在一旁,一点也不合群,李术的老婆就是这种人,偶尔她也会一起到现场看看。其实不说话不代表没交流,人家是在用心交流,如果语言交流是情感和情绪的沟通的话,那么不爱说的人就是在用心和用脑交流,这是一种延迟理性的交流,为啥说延迟呢?不是反应迟钝,而是在必要和有机会的时候,如适合的人,合适的话题,甚至是更高级的话题,这个时候,人家才会侃侃而谈。这种人适合理性的语言交流,他们将发挥重要的功能性作用,这是情绪化语言交流所不能及的,毕竟,很多的时候,我们不能用情绪和感性做判断。所以,两种方式各有长短,不能说哪一种是不好的,李术总是在这个时候说,老婆,你来学习一下,你去吃点什么吧,等等,总是想发挥遥控器的作用,其实潜台词是希望她放开一点,不要拘谨,融入其中,担心对方自己在那里不舒服。

张伦总是习惯从因果逻辑切入话题,以此将沟通带入理性,让听者理解。

大家记住,有因果关系的话,自然会比较容易让人相信和理解,而对于保守的人来说,他们不太愿意经常听到这种需要做出判断的话,他们会比较敏感和戒备,总是判断,那会比较累,比较劳神,也无趣,所以他们会选择不相信,不相信不就省的去被别人忽悠和自己思考了。其实,这才是真的想多了,拿张伦来说,他开口说,其实是他想寻求认同,以一种:“嗷!原来如此”这样的方式,和路远的方式其实是殊途同归,路远是以一种:“哈哈,哈哈哈哈”的方式去获得认同。就好比一部是喜剧片,一部是悬疑剧,都想获得高票房,演喜剧的演员就给人感觉比较阳光开朗,演悬疑剧的演员就必须给人以城府的感觉,当然,因果关系也不一定就是悬疑剧,它也可以是励志剧,关键是看的人以何种心态去看,这种剧目对于观众是有要求的,不像喜剧,雅俗共赏。演员都给人一种有正能量的感觉,还是有城府的感觉,亦或是阳光,这是个主观问题,就是你自己怎么想怎么看的问题。

走神儿了,回到牌桌。

技术型高手之间的对决每一把牌都比较困难,连续出现了同时两人不聼牌,或者只有一人胡牌的情况。这也好理解,纯靠技术的牌手换个说法,就是没运气的选手呗,他们一遇到有运气的选手就被打败了,为了找个有面子的借口,才有了技术型高手这个词,其实,技术型才是低低手,是最无奈的选择,大家都依靠技术,大家都思维逻辑一致,于是就在僵持之中,看谁更惨呗。

胜利者,往往是能得到运气的人!

说话间,又是一轮风卷残云,佳珊发起了又一个小高潮,连续两把大牌,一把两番牌,一把三番满牌,三家被洗劫,一个没跑。运气还是选择站在了她的身后。

第一把两翻牌是杠上开花,还是个砍张,这就是不讲理的牌了,运气,点儿正!

紧跟着势气大振!

第二把清一色、一杠、对对胡单调九筒。另外三家都断筒子,谁抓到谁打,外面还有最后一张九筒,佳珊坐等点炮,结果谁也没跑掉,还是她自摸的,其他人真的是没有还手之力。

其实这样的局面经常发生,这些年来,要论胜率,第一是佳珊,第二就是路远。

还是那句话,很公平!

因为人家心态好,不受干扰,持久力强,心无旁顾,所以总是受到运气的青睐。

那为啥不是技术呢?

要知道,大家智商差不多,思维逻辑也就差不多。在这同一个竞争层面上,那就得看运气了,运气是天意,那为啥天意总是青睐某些人呢?

运气是前面讲过的热情加坚持所产生的化学反应。佳珊的性格决定了,她能坚持很久时间不受干扰,即便受到了,也会过一会儿重新找回来,因为那份热情坚定不移。而李术不行,情绪容易波动,嘴上不闲着的人,情绪就不会稳定,其实谁也没绷着,区别在于情绪变化,情绪平静淡定的人,自然话就没那么密集,当然,也不绝对,比如张伦,最虽然不碎,但是内心也会有情绪波动;韦奇到是没啥情绪波动,代价就是一直也投入不进去,运气收不到他的信号,只能靠技术生存。韦奇要的是那个过程,感觉!这也和性格有关系,他本就不是一个特别较真的人!Feel很重要,跟着感觉走;张伦呢?张伦欠缺的是一旦失去心无旁顾的这一状态,心态失衡了,运气就怎么也找不回来了,似乎是越想找,就越是找不回来,就像艺术家找灵感,你越是去找它,它就越是躲着你!越发烦躁!

所以,对于那种状态的把握,佳珊是自然锁定,其他人则是自然搞不定。

所以,牌技并不能决定你的输赢,它只能让你明白,输了,是怎么输的,赢了,是怎么赢的,怎么能少输,怎么能多赢,而真正决定结果的,是运气!

这就好比很多大师,他们懂得很多道理和学问,教人们如何生活,如何创业,如何做人,就像先知和圣人一样,但是他们不见得每一个人都能把握的好自己的生活,不见得他们人人都是大老板富翁,因为他们讲的,都是生活技术,生活方法,好比规律性的公式和套路,它不能决定你能不能成为生活上的赢家。

当赢家就得赢,而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都是你可以赢得的财富,所以赢得哪个都可以,全赢,更好。

这就好比牌局中的技术和运气,运气大于技术,运气是天意,技术是人为。所以有句话叫做:事在人为,谋事在人,而成事在天!

你成为一个有钱人,成功人士,还是成为一个思想家,甚至是圣人,都叫”成事“,前提是,你得先”谋“才行,这个谋,就是方法,这个方法,就是牌局中的技术,就是思维逻辑!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技术,但是技术的思维逻辑都是相通的,所以又有句话叫做:万变不离其宗也!

通了吗?

有准备的人自己不见得知道自己在准备,但是有准备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逻辑正确!认真专注!心无旁顾!坚持不懈!

你打的每一张牌,都是经过思考和分析的,既要看自己,也要看别人,一个正确的逻辑很重要,因为没有这个东西你需要每一张牌都要经过漫长的论证分析,而且不敢保证对错,而有了逻辑,你就可以像电脑程序一样快速反应,快速做出判断,而剩下的那些,就是心态上的把握,首先你得喜欢打牌,才能持久的专注其中,兴趣是源动力,而欲望是驱动力,因为你不想输,对么,想赢,这就是欲望,两个动力形成合力,于是你做到了心无旁顾和坚持不懈!

但是热情也好,坚持也罢,说到底是个心态问题,而心态这东西不是那么容易把握和自我控制的,因为心态就是情绪,就是人性,人的性格和人格,性格是先天遗传的,人格是后天修炼的,哪样也不好搞定!

所以,做好自己,就是等待机会,运气,如果它来了,你才能接得住!它来或是不来,全凭你的诚意,佳珊的诚意是有目共睹,很简单,很纯粹,就是为了打麻将,专注的打,心无旁顾的打,坚持不懈的打,按照自己舒服的节奏,不受干扰,运气不找它那是运气不开眼!张伦不够虔诚,那是因为张伦可以接受任何一项其他的运动,他要的是归属感,不容侵犯;李术不够虔诚,那是因为李术要的是输赢,要的是成就感,针锋相对,控制欲极强,想在麻将中得到胜利和成功,这是个课题,功利性大于纯粹;韦奇不够虔诚,韦奇是通过游戏找到一种享受的感觉,而且必须是举重若轻的那种;佳珊为什么打,没有理由,就是喜欢。说不清就对了,说不清才是纯粹!

私心杂念是什么?私心杂念就是不够专注,不够纯粹,不够虔诚!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一句话“不忘初心”,初心,就是那颗最最简单的,单纯的,没有被污染的心,也叫良知,事物本该怎么样,就是怎么样。日常工作中有太多可以拨动我们情绪的东西,欲望、失意、孤独、或者是得意、虚荣、满足,等等,这些东西干扰了你,走进了你的灵魂,你的初心就此被改变了,你的良知就此被干扰了,于是你始终找不回那份简单与纯真,这些让你的运气充满了不确定性。

回到牌局。

目前为止李术损失最大,他开始通过各种方式让自己提振精神,找邪茬儿、喊口号、上厕所,就差直接喝兴奋剂了。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啊,即使是算概率,总有一招适合他吧?

其实就是个心理作用。

三番满自摸,三家都在,几乎是一把牌翻本!李术激动得手舞足蹈,双眼放光,嘴里还不断喊着:靠!靠!这都行!

当他摸到那张决定命运扭转乾坤的牌时,整个人都颤抖了,这是经过无数尝试,以及无数正确的判断之后,才获得的成功!这一成功是空前绝后的成功,这一成功是伟大的成功,这是一名超一流技术型选手完美的诠释了麻将这一运动的精髓及深奥之处。

李术一举把牌局拖入了垃圾时间。大家甚至已经开始憧憬下一次牌局的开始。

好吧,我们最后四把牌!张伦下达了节点指示,大家无异议。其实每一次下指示的都是张伦,每一次大家都无异议,不是因为是张伦说的,而是因为张伦总是在确定大家都会认可的情况下才会去说出那个时间,除非是自己第二天确实有事情,需要直接考虑自己的情况下,才会下达一个适合自己的结束时间,并说明原因。

眼看就是最后一把牌了,垃圾时间即将结束。张伦并不这样想。

他心算了一下,如果最后一把他胡一个三番满牌,赢三家的情况下,他基本可以保证小输甚至不输,所以,张伦选择相信奇迹!因为他心算的不是赢多少,而是自己需要付出多大代价和成本,如果可以,并且承担得起,他愿意赌一把。

最后一把,我要胡一个满的,大家都别跑啊!张伦发出了最后冲锋的口号。大家自然没人搭理他,因为这是异想天开!

一立起牌,张伦的心就开始砰砰的狂跳,因为他看到了,这是一把“周周牌”。

什么叫“周周牌“?这词儿来自于路远的段子,据说五道口一带有个会打牌的”二傻子“,总之是脑子不太灵光吧,有一天跟一群很精明的人打牌,结果把那帮人赢得一塌糊涂,路远说,那个姓周的哥们儿,一抓起牌来,基本就已经宣告,我赢了!而结果只是赢多少的问题。所以,”周周牌“因此而得名,享誉整个五道口区域。

所以,什么最无敌?运气最无敌!但是现实中有一个即学即用,应对临时状况的方法,一个把握运气的方法,那就是凝神聚气!

什么样的人最容易凝神聚气?

心无旁顾的人!

与其说张伦相信奇迹,倒不如说他是一个很倔,很宁的人,他不认输!所以他打算最后一搏,就在其他人都已经准备收摊儿清点战果的时候发动最后一击。他集中了全部的精神,而其他人都没有,于是奇迹就这样发生了——绝杀!

打出的前五张牌,张伦连碰三张,也就是说,本局才出完五张牌,他就已经清一色对对胡聼牌了,但这只是两番,还差一番。其他人也不是送分童子,看到这架势,谁不紧张?立刻都开始调整起来,所有筒子牌,迅速收回不再往外打。

这就是运势,你强他就弱,你手里都是筒牌,别人为了防你重新开始收筒牌,但付出的代价就是,要想上聼,就很难了,因为筒牌的储存量已经很少了,你还偏要往上靠,想在自己不点炮的同时还得赶紧上聼,那得有多难?

安总是个例外,手里实在是没有筒张,况且自己有迅速上聼的可能,于是他放出一张二筒。张伦手里碰了一个一筒,碰了一个二筒,二筒被打出来了,四张二筒全出现了,很明显,一筒谁也拿不住,说明还有一张一筒在外面。

几乎是意念的力量,刚刚想完,那张一筒就被张伦抓到了,开杠!其他人都也不奇怪,大家也都计算到了,有这个思想准备,只是一筒这么快就真的被张伦给抓到,还是有些小意外,因为这是一个不妙的兆头啊!

果然,意外的还在后头!

杠开!满了!比三番还多出一番!清一色、对对胡、杠、杠开、四番!

这回兴奋的轮到张伦了!几乎是就打了十张牌,奇迹就这样出现了!

其他人目瞪口呆,不会吧,又来!

在大家的印象里,这样的奇迹在张伦身上发生,好像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张伦倔强的嘴角微微上翘,他并没有像李术那样疯狂的庆祝,只是内心激荡,他知道,这不是自己技术牛逼,而是老天眷顾!

起起伏伏中,牌局结束。

如此的紧张刺激,张伦回到家里躺在床上,怎么可能迅速的睡着呢,他在想,是我们在玩麻将,还是麻将在玩我们?他从大输变成小输,幸亏那个奇迹,几乎把肖莉之前的负数和自己的亏损一举抹平。

李术在回去的路上也不平静,牌如人生,人生如牌啊!不过还好,力挽狂澜了一把,超一流选手也不是浪得虚名的!从输家变成赢家。

佳珊的胜率依然是那么的高,她今天很满意了,面对如此凶险的局势,自己仍然立于不败之地,不错不错!她是今天的最大赢家!

韦奇则不太一样,过了就是过了,今天事情结束,明天,我约人去钓钓鱼吧,感觉也还不错。韦奇一贯如此,输赢不大,忽略不计,重在参与。

林菲继续成为最大的输家,这让人不免想起一句话,心态决定成败!

因为,可以牵绊到林菲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这些事情需要她劳神的逐一去计算、纠缠和解决,房间的门,窗户,温度,声音,人,等等,都也会影响到她的心情。

仿佛耳边又传来中国国家足球队再次冲击世界杯的呐喊声。

那届提倡快乐足球享受比赛的中国队,终于赢了!

其实,无论是什么项目,什么比赛,万变不离其宗,对于我们来说都尝试过,玩法不同,规则不同,技术也就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棋逢对手,拼的不是技术,输赢靠的是运气!

这个组织,这么多年,关于活动项目的变化,韦奇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川麻”,就是在他强烈的推荐下大家才跟进的,可谓是紧跟潮流。为什么是他呢?

先从三个核心说,路远性格开朗,在内心还是比较传统保守的,对于新的东西,不如韦奇那么的有兴趣,可以从不懂去尝试,从尝试去发现,路远不太热衷于改变、冒险、相信。而张伦呢,之前说了,张伦对于玩什么,真的是无所谓,关键是跟谁玩,至于推动大家改变玩法,没那个必要,顺其自然大家开心就好,张伦始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并把这个作为原则。只有韦奇,他从各方面接收各种信息,不会拒绝,比较容易相信,各种尝试,所以当发现了更刺激的玩法,就会带进来,前段时间他还强烈推荐一种扑克的玩法,只是大家都还沉迷于麻将中,没有空搭理。三个人,三种性格。

路远性格开朗,但内心保守,行事稳定;

韦奇充满好奇,内心开放,为人随和;

张伦性格外冷内热,讲理,目标明确,执着。

有的时候,你可以没有时间玩,但是决不能不想玩,不会玩。因为,人本来就是玩着玩着就长大了,玩着玩着就变老了,会玩的人,才会懂得生活,懂生活的人,才有掌握正确的目标的能力,以及去实现它的路径与方法。说那些玩物丧志的人,其实是人有问题,而不是玩有问题,玩而不悟,就是执迷不悟,沉迷也。

我们不但要玩,还要认真的玩,心无旁顾的玩,用一颗初心去玩,因为要玩得好,玩得和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找到方法。

而要找到方法,就必须知道其因果,在这个世界上,能懂得因果关系的人都是明白人,只不过糊涂人占大多数。如果你还要掌握正确判断因果关系的能力,那就更是人中极品了!

只是我们怕就怕在这个少数上,少数的明白人实在是牛不起来,还经常的被一大堆的糊涂人的口水给淹掉,往往在这个时候,真理就是这样被抹杀的,这就是现实,谁在乎真理?所以,很多的明白人选择了糊涂,装糊涂!真正糊涂的人反而装明白,自以为是!

专业和技术只是门槛懂得掌控局面的人才是高手

有人说管理层不懂技术无法领导员工,你的看法是什么?

很多朋友,会在职场中发现一个现象,经常在一线的技术人员表示管理层他们不懂实际的工作,没有办法真正的领导我们办实事。但是真正精通业务的技术能手了,反而不会被提拔成管理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小编今天就来和大家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确实一线员工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有些管理层不懂一线技术相关的知识,然后就造成了专业不对口的现象,指挥起来那就文不对题,就会引发混乱。但是有些管理层还是知道这一点,他们会适当的将权力下放给下面的员工,自己利用闲暇时间去专门攻读技术,能够粗略的理解即可。所以并不是说一定要精通技术才能懂得领导,因为领导层的最主要还是要会管理,能够凝聚员工的力量,才能够让员工们能够更加的齐心协力。因此并不是说技术水平越高就一定可以管理好员工,也不是说不懂技术就无法领导员工。

而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就要有管理者的思维。虽然有些时候你对专业的技术并不是很了解,但是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不一定非要从技术的角度考虑问题,处理工作更要懂得变通,领导层看问题的事业往往是也要更加的开阔。他们能够跳出传统的技术面板,通过更长远的目标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且相比于专业的技术人才来说,管理层与他们相比虽然技术上并不过硬,但是他们是综合能力更加的全面,能够有效地与他人进行沟通,能让普通的工作焕发出新的光辉,能够有效地利用团队的资源解决问题。也就是说,管理层往往是要看一个人的综合方面,并不是很依赖技术。

综上所述,在管理层不懂技术的时候,要将权力和责任下放,让员工能够知道是能信任他们,从而他们也有更大的工作热情。管理层也要适时的去努力学习,提高自己,就可以更好地管理一线的员工。

专业和技术只是门槛懂得掌控局面的人才是高手

为何有人说现在技术型人才不如管理型人才?

现在许多人在鼓吹什么情商,说什么技术人员情商低才导致现状,这都是扯蛋,大多数鼓吹情商的实则都是在鼓励拍马屁和人情第一,大多数人情商差也差不到哪去,情商重要但对于制度化的公司远远没到某些人鼓吹的那么重要。

主要还是看岗位的可替代性,如果你离开你岗位对公司的影响大不大,离开后要花非常非常多钱或非常长时间才能找到接替者,甚至找不到接替者,那这样的技术人员就NB了,否则技术人员真的就是个屁。

显然大多数员工都不是不可替代的,特别是技术人员,对于分工细化和资料管理完备的大公司技术真不是不可替代的,甚至许多管理岗位都不是不可替代的,但对于带团队的管理人员和掌握渠道的销售人员则更有不可替代性,这就是技术人员的悲哀所在。

另外,技术人员大多在码代码/画图/设计/构思…,哪里还有时间去专营和揣摩别人的心思,但那些管人的人和销售们整天专干的就是揣摩别人的事儿,你怎么可能在这些方面比过他们,这是悲哀二,当然可以阿Q一下自己总是让别人揣摩而不用揣摩别人多NB。

悲哀三是你手里的设计技术可以被时代淘汰,比如以前会电脑多NB而现在呢?但揣摩人心的技术永远不过时。

技术人员,悲哀呀!用网上的话说就是“设计是空”,如果不从整体 社会 制度设计上保证广太设计/研发人的收入和地位还真不好搞。

本人做过技术工作,也做过管理工作,对这两种人才有几点自己的见解,下面聊一聊个人的一些看法,希望对大家今后的选择有所帮助。

为什么很多国人都认为做技术不如做管理?为什么认为一个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的地位不如一个主管?

其根本原因就是国人有一种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的官本位思想在作怪,认为做管理就是当官,就应该高人一等,做技术就像平民百姓,就应该忍受官员的欺负和压迫,就因为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导致技术人员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如管理人员高,主要体现在地位上和薪资待遇上的区别,基于这种 社会 现状,很多年轻人就不愿意做技术,即使那些已入行做技术的人员,也削尖脑袋往管理层方向挤,出现这种畸形的 社会 现象,是会阻碍科学技术的进步的。

就拿我前东家来说,同样存在这种不公平现象,每次公司邀请核心人员参加饭局或重要活动的时候,把公司里主管级以上的管理人员全部邀请参加,唯独不邀请技术人员,连公司里的高级工程师都没邀请,我作为技术部门的头也深感不公平,凭什么呢?无论学历、知识、价值、贡献、业绩等等都不比管理人员低,我敢在此大胆预测一下,这种公司如果不改变这种官本位思想,就一定无法做大做强,因为这种官本位的做法无疑伤透了技术人员的心,是一定会阻碍公司在科学技术方面进步的,就会导致所研发、生产的产品没有竞争力,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除了国人的官本位观念作怪,还有一些其它原因导致很多人认为技术人员的地位不如管理人员:

其一,管理人员有权力在手,是规则的制定者,而技术人员只能成为被“规则”的对象了,包括技术人员的薪资、职级等等都是由管理人员制定和掌控,每次调薪的时候,技术人员的薪资也受制于人,被管理人员死死的压住,生怕技术人员的工资比自己做管理的还高,在这样的体制下,技术人员哪来的高薪呢?另外,包括职级方面的设置,技术人员似乎永远低管理岗位一等,管理岗位有经理、总监、副总经理、总经理等等,而很多做技术的,做到工程师就已经到顶了,而工程师的职级在他们眼中只相当于基层管理岗位的班组长之类,如此看不起技术人员,那试问技术人员怎么可能有跟管理人员一样的地位呢?也只能在管理人员下面仰人鼻息地过日子了。

其二,技术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说句实话,现在很多的技术人员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毕业两三年就可以顶着“某某工程师”这个头衔,有的还是“半路出家”而来的,很多人连基本的技术常识都不懂,产品在生产线上问题一大堆,被生产线员工指着鼻子骂都不敢还口,有的技术人员更是连图纸都看不懂,连加工工艺都不了解,像这些技术人员何来的权威呢?

我前几天面试一个开发工程师,对方声称精通PROE绘图软件进行产品设计,熟悉小家电产品安规标准,但当我问到他会不会运用TOP-DOWN方法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他居然一脸懵逼不知是何物,当我又问到他所做过的产品的安规知识的时候,他居然连电气间隙、爬电距离、温升测试这些最基本的要求都答不出来,还理直气壮说这是认证工程师的工作,像这样的技术人员真的很多,所以,大家就会认为现在的技术人员一点都不严谨、一点都不权威,像这样的技术人员怎么可能有地位呢?其实,真正的技术高手是很有地位的,连老板和客户都会对他礼让三分,我见过一个很牛逼的工程师,他似乎就是为解决问题而生、视解决问题为乐的,很多技术上的“疑难杂症”到了他那里都能得到完美解决,当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他很快就能想出A、B、C几种解决方案,并且,每种方案的利弊都分析得很透彻,让人不得不服。他设计新产品的时候,考虑问题也非常全面,我们给他评审把关的时候给他提出质疑或问题点,他能立即把预案(假如出现问题的时候可采用的解决方案)说出来,让人无懈可击,像这种技术人员当然有权威和地位了。

其三,畸形的人才观所致。相信大家都听过一个名人说的一句话:“ 人才不一定有口才,但有口才的人一定是人才”,我觉得这句话也没什么大毛病的,他说明了口才的重要性,但我认为有点过于夸大口才的作用了,似乎有了好口才就有了一切,也导致很多本来就不适合做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为了坐上管理层做一名大家眼中的人才,就削尖脑袋去研究口才和学习口才,这些人当中,有一部分人走了狗屎运真的坐上了管理层位置,但也由于自己既不适合、也不擅长做管理,最后搞得四不像,那时候自己一身技术被荒废了,但管理工作又做不好,是得不偿失的。另外,用“ 人才不一定有口才,但有口才的人一定是人才”这句话放在技术人员身上也是不合适的,因为技术人员靠的是过硬的专业技术去开展工作的,如果在技术上没有两把刷子,就算有多好的口才,也不可能解决得了技术问题的,那怎么能称得上人才呢?我认为,什么时候有“人才不一定有技术,但有技术的人一定是人才”这种说法,或者大家才是真正认可技术的重要性。

以上几个因素导致技术型人才的地位没有管理型人才的地位高,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的地位不如一个主管高。

大环境如此,作为技术人员应该怎么办呢?难道明知道自己不擅长做管理,也不适合做管理,还非要挤破脑袋走管理这条独木桥吗?当然不是,以下是我在做了多年技术工作后,再转为技术管理工作又做了七年多后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如果作为技术人员的你对管理工作感兴趣,自己也适合做管理和擅长做管理,那么不妨在适当的时机向管理层转型,注意,这里所说的管理其实就是技术管理,它是离不开技术的,所以必须有扎实的技术作为根基。再注意,这个适当时机也是很讲究的,并不是越早转型越好,它的前提条件就是一定要在技术上能够独当一面,能够搞掂项目上的全部技术工作,这个时间节点一般在7-10年,太早了反而不太好,会因技术功底不扎实,以后就很难带好技术团队的。

如果你对管理无爱,但对技术更感兴趣,那当你有了一定资历,积累了一定经验的时候,可以选择设有双发展通道的公司继续走专业路线,在这些公司你将拥有与管理通道一样的发展空间和地位。我前东家就是这样一家公司,在这家公司里,技术人员可以按以下顺序向上发展: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副主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高级主任工程师、技术专家,当你成为一名主任工程师的时候,你的收入与地位等同于部门经理,当你成为一名技术专家的时候,你的收入和地位相当于公司的总经理,像遇到这样的公司,要钱有钱,要地位有地位,关键还能做自己喜欢的、也擅长的工作,那样何必要挤破脑袋往管理层职位爬呢?所以说,技术人员若想有权威、有地位,还要有钱,那就要往这种设有双发展通道的公司,那样,就不需要屈居于管理人员之下仰人鼻息地过日子了。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和对技术人员的一些忠告,希望对您有用!也欢迎大家指出批评!

因为「科学是第一生产力」不假,技术第一也没错,但大部分的「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一抓一大把,并不稀缺。

从金字塔阶梯来看:

为什么会是如上情况

常理上来讲,基层技术员收入和地位都不错的,因为想要干他们的活,需要比较不错的经验和门槛——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技术员这样的岗位,大部分情况下比一线业务人员地位高。

但到达中层就反转了,从初级技术员到高级技术员,可能技能提高比较大,但是实际需求却变少了。

一般来说,企业只需要数位高级技术人员带着一群基层技术员就能维持一个公司运作了,所以这时,市场对于高级技术员需求是饱和的。

但中层管理人员则不一样,到达这个位置,市场对于中层管理需求是非常旺盛的:

所以在中层上面,就出现了题主所提到的这个现状!

最后到顶尖人员,再次反转:

以联想为例,当时就是一个很小的公司,直到柳传志邀请倪光南院士加入才迅速发展,后来也因为倪光南离开开始走下坡路;再譬如腾讯张小龙,因为他顶尖的技术水平和市场意识,才得以开发出微信,使得腾讯走向辉煌。

到这个层面上,顶尖技术人员价值太大了,再多管理都比不上。

不懂管理的技术人才,不算人才

另一方面来说,不懂管理的技术人才,不算人才。

题主所说的「高级工程师」之类的,可能充其量还是一个高阶一点的基层技术人员,还真算不算很牛的技术。

一个很牛的技术,一定是很懂管理的管理人才。

在科学分工这么细的情况下,一个技术大拿,不懂管理,是干不出成果的!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到达主管这个级别,「技术」和「管理」边界很模糊了,还守着单打独斗思维的技术,能算人才吗?

这样的「高级工程师」不过是一个看似牛逼的「超级兵」罢了,算不算什么技术型人才!


总结:

「技术型人才不如管理型人才」这个说法是片面的,市场决定了对于什么人才需求大。

而且谁说技术不需要懂管理,管理不需要懂技术——片面想着「技术人才不如管理人才」的人,都是废材!

为什么现在技术型人才不如管理型人才呢?实际上,并非如此。作为企业的HR,从人才管理角度来说:技术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都是企业的财富,手心手背都是肉。从岗位设置角度来说:二者的工作职责和内容略有差异,一个管理能手,另一个是业务专家。只不过是,个别企业在人才管理和岗位设置的时候,过于强调二者间的差异,过分放大了管理人员的决策权利,剥夺了技术人员在业务上的发言权。间接导致了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的地位下滑,甚至不如一个主管。 下面结合问题,做具体分析,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一、技术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有哪些区别?

(一)工作职责不同

1.技术型人才。 对于专业技术人才,属于专业技术序列,主要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工作内容侧重于执行,对具体业务和项目提出专业性的见解,同时也要承担为主管领导献言献策的义务。

2.管理型人才。 对于专业管理人才,属于专业管理序列,主要从事专业管理工作。工作内容侧重于决策,对具体业务和项目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同时也要承担决策带来的风险。

(二)晋升途径不同。

1.技术型人才。 技术人才的晋升通道一般为: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工程师。主要向专业技术领域靠拢,最终发展为技术上的“大神”。

2.管理型人才。 管理人才的晋升通道一般为:专员--主管--高级主管--资深主管。主要向行政管理领域靠拢,最终发展为管理上的“精英”。

由此可知:技术型人才主业务,管理型人才主管理。技术型人才提供建议,管理型人才提供决策。少了技术型人才的专业建议,管理型人才的决策就失去了理论支撑;没有管理型人才的决策,技术型人才的建议则失去了方向。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为什么现在技术型人才不如管理型人才?

(一)在人才发展定位方面,技术和管理人才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等

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搭建人才成长通道,搭建之初,是为了打通各类人才职业生涯发展通道,避免过早出现天花板效应。激发各类人才潜能,将合适的人才,放到适合的岗位上。但是,搭建以后,却忘了初心。管理人才一门心思搞管理,技术人才一门心思忙技术,二者间只剩下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重要业务和项目的决策中,往往都是管理人员说了算,过分强调管理人员的决策权,忽视了技术人员的在专业领域的建议权。可是,一旦在业务或项目上出了问题,管理人员就变成了甩手掌柜,还需要技术人员来收拾残局。

(三)在薪酬待遇方面,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不对等

虽然在专业序列上,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可以享受同级别的岗位工资待遇。但是技术人才的绩效工资主要取决于业务,管理人才的绩效工资取决于职务,尤其是当晋升到一定职级,管理人才是年薪制。相对来说,在企业职级中,管理人才的薪酬待遇普遍要优于技术人才。

(三)个别企业重管理,轻技术,技术人才没有话语权

在个别企业的文化中,特别崇尚权力,大家都争着抢着当干部,在一些国有企业尤为明显。为了一个科长职务,也会争的“头破血流”。因为管理人员的定位就是“管事的人”,意味着权利。而技术人员的定位就是“被管的人”,意味着服从。在这种企业,过分放大管理人员的权利,剥夺了技术人员在业务上的发言权。

写在最后

1.导致技术型人才不如管理型人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一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权利义务不对等,技术人才干的多,权利小。二是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薪酬待遇不对等。与管理人才相比,技术人才薪酬待遇较低。三是企业和 社会 认可度不高。在企业内部,重管理,轻技术,技术人才没有任何话语权。

2.技术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是企业腾飞的两个翅膀,技术型人才决定了企业能够飞多高,管理型人才决定了且能够飞多远。实际上,二者只是职业定位不同,分工不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应过分强调孰重孰轻。如果强行的让外行人去领导内行人,只会越管越乱。

现在很多制造类企业,技术工人严重断层。即便是高薪招聘,也无济于事。很多家长鼓励子女去考公务员,甚至宁愿去做编外人员,也不让子女进工厂。对此,你怎么看?

分阶段,举个例子。

跑车起步提速是车子性能的重要指标,但是速度上去了,刹车等系统就变得尤为重要了,越好的车越舍得在安全系统上花钱。

01 企业所处阶段

一个初创企业,靠的就是技术起家的,天使轮你和他谈管理,不是他有病,就是你脑子有问题。初创企业往往是管理一塌糊涂,几乎没有管理体系。

当企业的到了类似阿里巴巴腾讯的成熟阶段了,管理层就相当于安全系统,地位非常重要。马云经常挂嘴边说的:愿景、使命、价值观,这三点哪个和技术沾边?


02党指挥枪才是重点

即使在企业创业阶段,也不是不需要管理,只是管理暂时给业务、技术等让路,提供便利。但是这样的便利到什么样的程度,老板心里门清。因为在初创企业中,往往创始人自己就是技术员、业务员、程序员。


03技术向管理转型

老板是第一个转型的人,作为创始人的他,开始是写代码的或者是业务员。当企业做大了,他必须学会管理。老板需要把精力转向整合资源优化人才上,这就是所谓的将才向帅才转变。

做技术的大概率待遇有保障且底薪最高的,假如他沉溺于这样的舒适圈,35岁前不谋求转型,向管理角色转变。那么,他的职业巅峰将会出现在35岁左右,之后,大概率会一路下滑。一来是身体原因,二来是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在减弱,新进大学生不断挑战他的地位。


你的问题,添三个字,更能让人理解“懂技术”的管理者,类似的还有“懂市场”的管理者,他们同意名称就是***总监。他们的早期是玩技术、跑市场、写代码的,后期成功转型为管理者,这是最好的职业路径。

技术人员不如管理人员,主要是 社会 价值观错位所致。人们习惯了虚伪浮夸,只看表面,不看实质,以至于艺人要比科学家牛逼。

技术人员的工作是“阶段性”的,有的周期还很长,不是“天天在进步”的工作——老板只在你出成果那一天看到你做事,其它时间都是在养着,不值!管理人员天天在汇报,且不说他们的汇报会不会有夸张。

早些天与人交流文化观念,有人说某国企业家的做法是:

别人做一天,你需要做两天,老板不怪你;

你做到中途,遇到难点不会做,你停下来,不怪你,只要你及时报备;

如果你出现返工,你会受到很严厉的处分,乃至立马滚蛋!

因为后一种人损失了资源。前面的两种人,最多是待遇低一点而已。这就造成了全 社会 对工匠的尊重,造就了务实的 社会 价值观。

作为一名在管理岗位工作的管理型人才,我对技术大拿的敬仰简直就是如滔滔江水延绵不绝呀。


我们先说说技术型人才在公司中的地位。

双轨制很重要

在以前的体制中,确实管理型人才要更受重视。

但是一个公司的企业竞争力更多的是依托于其产品竞争力的。而一个有竞争力的产品必然是来自于兢兢业业工作的技术人员。

为了解决技术人员发展路径缺失这个问题,双轨制应运而生。

技术型人才也可以获得与管理型人才同等的发展机会。甚至在很多公司高等级的技术专家的地位比很多部门总监还要高。


技术性人才的可替代性要远远低于管理型人才。

可替代性低

管理型人才这个名词听起来很是高大上,但是个中辛酸只有自己知道。

管理岗的人在公司中的可替代性要远远高于技术型人才。在中高端人才市场中更是这样。

有很多公司肯出大价钱来挖行业内的技术大拿,却很少有公司出大价钱去挖行业内的管理型人才。

我举个我身边的例子,这两年新能源 汽车 和自动驾驶非常之火,前阵子不断有以前有过联系的猎头朋友找到我,希望我能帮他们介绍些做新能源 汽车 和自动驾驶相关的软件开发岗位的候选人。

聊天过程中我了解到,现在市场中的此类候选人的薪资涨幅都是100%起跳的,而且还供不应求。

大家要知道, 汽车 行业各岗位的跳槽薪资涨幅都是在30%以下的,更何况现在的经济大环境已经远不如前些年。

我真的都有些后悔当初从软件开发岗位转做管理岗了。


走技术路线的朋友们,请你们不要妄自菲薄,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坚定的走下去,职业发展不会差。

在大部分行业中,技术人员对公司做的贡献不如管理人才大,这是技术人员不愿意承认,但又客观存在的一个事实。

不过有的行业,比如说软件开发,比如说医生医师,再比如说像军工航天等高精尖技术的研发岗位,这些地方技术人才的地位,其实是可以比管理人才高的。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技术人才本来就承担着一部分管理工作。换句话说,在对技术要求特别高的这些行业中,如果你不懂技术,如果你不是技术人才,实际上是没有办法开展管理的。

我有个表妹,他们公司的业务很神奇,专门给医院做管理设计、管理培训。据表妹跟我讲,医院里几乎100%都是技术型人才,他们不懂管理,也懒得去管理,不想把精力放在这些地方,所以把管理方面的事情,规划啊、培训啊都外包出去。

另外一个方面来讲,技术人才对公司的贡献,确实是不如管理人才大的。因为技术人才考虑的一般是自己手头的这一点技术方面的问题,搞定了就行了。但是管理人才,经常需要把很多个技术人才的成果整合起来,能够让它们形成一个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最后能够转变成一个可以实用的结果。

而且管理最困难的部分在于跟人打交道,而且是跟很多个性格不同,背景不同的人打交道。大家都知道,很多技术人才本身就是有点孤傲的,性格会“有点怪”,本身就不太好管理。那这个时候管理人才其实他身上的任务是很重的,他承担的责任也非常大。一个项目一旦搞砸了,技术人员很容易想办法开脱掉,但是项目负责人就不好找理由了。

另外一个理由就是大家都提到的,中国是一个有着有着阶级传统的,存在着阶级流品,也就是士、农、工、商。你看,士是排在第1位的,工排在第3位,你体会一下。这个从地位上来讲,老百姓先天的认知就是不一样的。直到今天,考公务员,进央企,进国企,都是大家首选的一个就业方向。

大致就是这些原因吧,总体来说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不如管理人才地位高。主要原因,技术人才是做困难工作的,管理人才是做复杂工作的。复杂性要比困难性更难解决,再加上中国几千年来的“流品”传统,所以管理人员一般的地位更高。

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 社会 认知中,几千年前就将人按照士、农、工、商分成了不同的等级。随着 历史 发展和 社会 的进步,等级秩序发生了一些变革,甚至颠倒,比如以前卑微低贱的戏子伶人翻身跃层成为万人追捧、名利双收的明星。再看几十年前的中国,长期处于被剥削压迫地位的农民翻身成为 社会 根正苗红的主人。

俗语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从 历史 的长度去看,几百年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始终没有改变的是“士”这一阶层在中国老百姓心中的至高地位。无论什么时候,有个一官半职的“士”都会被 社会 高看,拥有着别人羡慕的 社会 地位。随着工业化 社会 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公司、企业等多种 社会 组织生态应运而生,细分出更多的职业领域和更多头衔和职称。

与此同时,传统的官本位思想也随之渗透到各个 社会 组织中,再加上一些企业思想陈旧,体制僵化,一味照搬古代衙门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行政职位拥有更多的权力和更高的待遇,而一些闷头苦干、埋首研究技术的人即使取得了各种技术之称也无法和行政职位的人相比。我想,这就是造成技术型人才不如管理型人才地位高的根本原因吧。

第一,吹牛,本来就是管理型人才的基本功。

老板交代一项工作,甲听到任务之后,虽然明知道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却敢拍着胸脯保证,对老板说坚决完成任务,甲是管理型人才。乙听到任务之后,会好像世界末日来了一样,坚决反对,甚至找出一系列的数据和理论为自己做支撑,乙就是技术型人才。从上面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管理型人才更喜欢吹牛,卖弄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更容易在老板和同事面前讨喜。

第二,技术型人才出成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一个企业要技术方面取得成绩,需要长期的资金投入,也需要大量的技术型人力资源投入,投入之后还不能马上看到成效,这也就是很多企业不太重视技术型人才的根本原因。最好的案例就是华为和联想的对比,华为在经过多年的投入资金和人力投入之后,在技术领域闯出了一条生路。联想则不太重视技术型投入,想依靠组装等其他方式成功。如果是在一切都正常的情况下,两种方式都有可能成功,所以很多的企业都喜欢选择轻松的成功方式,但是到了关键特殊时期,就立见高下了。

第三,技术性人才更烧钱。

管理型人才汇报,说来说去都是一些内部事务,今天搞个薪酬体制改革,明天搞个KPI考核制度,都是一些小投入大产出的事情。而技术型人才责不同,开口就是大项目,动辄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的投入,还不能答应给出什么明确的结果。所以,老板一听技术型人才来汇报就头疼,难免会有些避而远之,这就是为什么看上去管理型人才更受欢迎的原因。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diannao/48950.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怎么激发自己的跑步潜能,跑步时怎么激发肾上腺素 下一篇:如何解决半场龙全场虫问题,只会打全场不会打半场怎么办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