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类女性比男性好看,为什么动物里雄性都比雌性漂亮
雄性为什么比雌性更漂亮?1859年,达尔文把自己多年研究的物种进化整理成文章,出版了生物学巨著《物种起源》,这本书中详细介绍了物种是怎么从无到有的诞生,以及是怎么从远古生物演化成今天的生物。
在这本书中,达尔文基于三个前提:生物所繁殖的后代,不可能保证全部存活;即使是同一个物种的生物,每个个体之间也有不同的差异;这些差异有一部分会遗传给下一代。根据这3个前提,达尔文提出了:只
在大多数鸟类之中,雄性的羽毛会更华丽,而雌性的羽毛则朴素无华,为什么是同样的物种,在两性之间有这么大的区别呢?
雄性为什么比雌性更漂亮?
1859年,达尔文把自己多年研究的物种进化整理成文章,出版了生物学巨著《物种起源》,这本书中详细介绍了物种是怎么从无到有的诞生,以及是怎么从远古生物演化成今天的生物。
在这本书中,达尔文基于三个前提:
生物所繁殖的后代,不可能保证全部存活;即使是同一个物种的生物,每个个体之间也有不同的差异;这些差异有一部分会遗传给下一代。根据这3个前提,达尔文提出了:只有一小部分后代会存活,而能够遗传父母较为有利基因的物种能够存活,所以平均来说,生物的下一代会更能适应环境。
我国思想家严复把达尔文的核心理论称之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但是,该理论不能解释雄性孔雀的尾巴,为什么比雌性更漂亮,因为雄性的尾巴并不能帮助雄性更好的生存,反而会因为过于艳丽的尾巴而暴露自己,增加了自己被捕食的概率。
据说,达尔文每次看到孔雀的尾巴时都反胃,他搞不懂为什么孔雀的尾巴会违反进化论。
后来,达尔文又潜心研究了多年,终于在晚年解决了雄孔雀尾巴的秘密,这个理论在1871年,发表在《人类的由来和性选择》上。
我们知道,凡是雌雄异体的生物,生殖器官必然不同,这是第一特征。然而生物之间还存在着第二特征,这个特征虽然看起来和交配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却深深影响着交配。
我们以雄孔雀的尾巴为例,孔雀的尾巴虽然不能提高自己的捕食效率,但却能反应自己的健康情况,我们知道,鸟类的羽毛中有很多寄生虫,如果生病的孔雀或者是没有时间清理自己羽毛的孔雀,羽毛将会因为寄生虫而黯淡。而健康的孔雀会每天清理自己的羽毛,所以会非常有光泽度。
这对于孔雀来说,是一种优势,雌性孔雀会根据这个特征,判断出该雄性基因好、身体健康。
这种由两性之间的选择,导致生物的进化,达尔文称之为“性选择”。
为什么性选择会导致雄性更漂亮?按照理论来说,性选择应该是相互的,就像人类一样,男女双方相互选择,所以男女的体型相差不大,但为什么在自然界中,大多数雄性比雌性更漂亮呢?
其实,这和雌雄双方的生殖策略有关。
雄性在自然界中,演化出了利用有限的营养物质,生产足够多的精子,而且大多数雄性在交配完成后就会离开,在繁衍后代中,承担的责任更少。所以大多数雄性会更倾向于寻找一切机会,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因此它不会挑选雌性是美是丑。
雌性在发情时,一般会生产出较少的卵细胞,而且要承担孕育后代、哺育后代的责任。因此雌性在交配时,会更倾向于寻找基因更优秀的雄性,这样大概率生出的后代也拥有优秀的基因。
由于在一夫多妻制动物之间,是雌性挑选雄性,而雄性来者不拒,因此雌性的挑剔会让羽毛更华丽的雄性,更有机会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因此羽毛漂亮这个基因就被雌性自然选择所保留。
这个现象其实和育种差不多,在繁育猪时,科学家会挑选瘦肉多、长肉快的猪作为种猪交配,就这样重复几代之后,瘦肉多、长肉快的基因就会被猪的后代所保留,由于该基因符合人类的要求,因此拥有该基因的猪,将能更好的繁衍后代,以至于后来猪群体都拥有了这种基因。
这种就是选择,只不过猪的基因是由人工选择,而雄孔雀的基因是由雌孔雀选择。
至于人类为什么雄性和雌性的美丑相差不多,是因为在人类历史中,男性和女性共同养育后代,意味着男性和女性拥有同样的社会责任,再加上人类以一夫一妻制以及温度的一夫多妻制为主,所以男女双方在外在的区别并不大。
总结
动物在演化的过程中,会受到环境选择、性选择、病毒选择以及自然灾害的选择等,这些选择共同决定了生物的演化,所以地球上的生物才多种多样。
自然界中,为什么雄性大都比雌性漂亮,但人类女性却比男性漂亮?
在自然界中,雄性动物往往看起来要比雌性更加漂亮,雄性的羽毛或者身上的颜色更加鲜艳,个头也更大。这样的例子很多,会开屏秀出美丽尾屏的是雄性孔雀,长有硕大犄角的是雄性麋鹿。然而,人类似乎是反过来的,女性往往比男性更加漂亮。
那么,为什么动物与人类的情况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除了生殖构造不同之外,自然界中的不少动物都会表现出两性异形的现象,这种现象是由性选择造成的。对于动物而言,除了生存之外,繁殖是另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为了种族更好的延续,动物都会力所能及地寻求更好的配偶,这就会引发求偶竞争。
自然界中,很多雌性动物往往独自肩负着哺育下一代的责任。而雄性动物大都只是提供了生殖细胞,没有或者很少承担照顾后代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雌性动物肯定会更加谨慎地进行择偶,它们会选择那些拥有更加优异基因的雄性。
既然雌性有所选择,雄性为了延续自己的基因,它们就会“投其所好”。雄性动物会进化出更加强壮的体格,或者更加艳丽的羽毛和身体颜色,或者更加强大的角,或者更好听的鸣叫声。
在交配季节到来时,雄性动物会在雌性面前尽量展示自己的优势。雄性孔雀开屏、雄性麋鹿进行角斗,这些都是雄性动物展示自己基因优秀的行为。在求偶竞争中获胜的一方会受到雌性的青睐,它们的基因就能延续下去。
没有获得交配权的雄性无法延续自己的基因,它们就会被自然淘汰掉。更加强大的基因得到延续,所以后代的雄性也会显得更具有吸引异性的特征。这就是进化的过程,雌性的择偶行为迫使雄性特征不断演变。
由于择偶权在雌性手中,它们并不需要进化出什么特征来吸引雄性。因此,雌性的特征会看起来朴素一些,这样可以更加适应生存环境,以免被天敌捕食。雄性为了求偶而进化出显眼的特征,这是一把双刃剑,伴随着生存风险。
不过,自然界中也不都是雄性比雌性漂亮。某些动物是由雄性抚养后代,比如海马,雄性就不需要进化出特别的外形来吸引雌性。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雌性更漂亮,它们会想办法吸引能够养育后代的雄性。
另外,还有一些动物是一夫一妻制,雌性和雄性会共同照顾后代。在这种情况下,雌性和雄性的特征不会有太大的区别,企鹅就是这样的例子。
至于为什么人类女性普遍要比男性更加漂亮,这可以说是男性长期以来择偶标准的结果。当然,反过来,女性也会找更加优秀的男性。男性更多承担起提供物质条件的责任,女性则会更加注重自己的外貌,这样可以达到相互吸引的目的。人类社会中出现这种现象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要是在原始社会中,更注重外貌的可能是男性。
大多数动物都是雄性更加漂亮,为什么人类却是女人比男人更漂亮?
大多数的哺乳动物和鸟类,都是雄性比雌性好看,雄孔雀会开屏,雌孔雀不会;公鸡的羽毛比较亮,尾巴也长,而母鸡的羽毛和尾巴则要逊色一些;雄狮有长长的鬃毛,从肩部一直延伸至胸部,鬃毛的颜色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而雌狮则没有。所以,我们人类常常会产生一个错觉,觉得会开屏的孔雀是雌孔雀,长有鬃毛的狮子是雌狮子。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错觉,是因为人类觉得女人比男人漂亮。比如,女人喜欢留长发,男人喜欢留短发,女人喜欢穿色彩明亮的衣服,男人的衣服颜色则比较单一,于是就误认为拥有鬃毛的狮子是雌狮子,拥有华丽羽毛的鸟类是雌鸟。
雄孔雀开屏
第一:生物的两性异形
为什么人类的女人比男人要好看呢?这其实与人类两性异形的退化有关。生物的“两性异形”又称之为“性别二态性”,许多的昆虫、鸟类、哺乳动物的雌性和雄性,在外形上有着很大的差异。最基本的“两性异形”,当然就是生殖构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性征”,但是,我们所看到的两性异形,一般都是与“第一性征”没有直接关联的“第二性征”,比如哺乳动物的体型、身高、毛发的颜色等等。
狮子的鬃毛
生物进化既有自然选择,也有性选择,性选择其实也是自然选择的一部分,动物的两性异形主要是由于性选择造成的,雄孔雀会开屏、雄象有明显的獠牙、雄狮有鬃毛,都是由于雌性的偏好而造成的,当雌性偏好某一种特殊的外形时,就会造成具有这类外形特征的雄性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形成遗传优势。
第二:雌性的偏好
雌孔雀为什么喜欢看雄孔雀开屏呢?雌狮为什么偏好有鬃毛的雄狮呢?雌性偏好的形成是各种各样的因素导致的,这些因素在不同的物种内部有着不同的作用,且相互影响。
雌性喜欢体型较大、长有獠牙的雄性,能够为自己和自己的后代带来实际的利益,体型大、长有獠牙的雄性能够占领更多、更好的领地,获得更多的食物,照顾好雌性和它们的后代。当然,也有一些特征,完全是因为雌性感官上的偏好而导致的,并没有实际的利益,比如,雌孔雀喜欢看雄孔雀开屏,雄孔雀的尾部拖着长长的覆羽,容易吸引到它,而长长的覆羽是不会为雌孔雀带来实际的利益的,当然,感官上的偏好,也与雄性自身的身体素质相关联,雄孔雀开屏是对天敌的警告,有利于吓退天敌。雄狮长有一圈鬃毛,一方面是因为雌狮的感官偏好,另外一方面鬃毛也是自身身体强大的标志,显得威风凛凛,这一点与雄孔雀的覆羽十分类似。
大象的獠牙
如果说雄孔雀的覆羽、雄狮的鬃毛,还有一些实际作用的话,那么,雌孔雀鱼对橘色雄孔雀鱼的偏好,完全是就看感官的偏好了,孔雀鱼生活在水中,橘色的水果是不容易掉入水中的,偶然有一些橘色的水果掉入水中,成为了孔雀鱼的美食,孔雀鱼对于橘色有一种偏好,因此,橘色的雄孔雀鱼,对雌孔雀鱼也有一种吸引力,于是,外表呈现出橘色的雄孔雀鱼在遗传上就具有优势地位。
雌性偏好的形成还与“好基因”有关,美洲有一种鸟类动物称之为“家朱雀”,雄性家朱雀的肩部和胸部,有一块红色的羽毛,每个个体之间红色羽毛的亮度是不同的,雌性家朱雀更喜欢色彩明亮的红色羽毛,因此,亮色的雄性家朱雀就能够吸引更多的配偶。为什么雌性家朱雀对亮色有偏好呢?相关的研究表明,雄性家朱雀的饮食质量更高、食物越丰富,其红色羽毛的亮度就更高。雌性家朱雀选择亮度高的雄性家朱雀,生出来的后代存活率也高,这就是与“好基因”有关。
鸡的祖先原鸡,公鸡羽毛更亮、尾巴更长
雌性的偏好与雄性特征的形成,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个正反馈的关系,越是这种偏好,越有利于加强这种外部特征的形成,这些外部特征还加强了物种的生存能力。当然,如果这种偏好影响到了物种自身的生存,也会被自然选择所阻止。雄性鸟类的羽毛太亮了、尾巴太长了,会影响到自己躲避天敌,自然选择阻止了性选择,因此,性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并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主要就是决定了两性异形的形成。
第三:人类的进化与两性异形的衰退
接下来,我们来重点谈一谈我们人类自己。人类也有两性异形,从整体上来看,人类男性的体型比女性要大,男性的身高比女性要高,男人骨骼的密度大,硬度也高,与此同时,男人还长胡子,有喉结,这些特征都符合生物的“两性异形”。但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类的两性异形衰退了。
尼安德特人
男人的体型和身高,从整体上来看,依然比女性要大、要高,但是和动物相比,这种差距已经很小了,尤其是具体到每个个体的时候,这种差距有时候甚至是相反的,女性的身高也会比男性高,女性的体型也会比男性大。男人会长胡子,但是,在现代社会,男人都把胡子给剃了,或许有的女性会觉得长满胡子的男性更性感,而普遍趋势是,大家都觉得把胡子剃光了,显得更年轻、更整洁。也就是说,男人的体型、身高、胡子在人类婚姻当中并不占决定作用。正因为人类两性异形的衰退,所以,与动物的雄性相比,人类的男性已经没有多少夸张的外部特征了。
人类两性异形为什么会退化呢?主要是因为直立行走和脑容量的扩大。直立行走和脑容量的扩大,使得人类的女性出现了生育困难的问题,为了避免难产,人类的婴儿都变成了“早产儿”,人类都是在成熟阶段的早期出生的,有一部分的发育是在体外完成的,因此,人类的婴儿连最基本的行动能力和觅食能力都没有,马、牛、驴在出生不久以后,就可以站起来了,再过一段时间,就能到处跑了,而人类的婴儿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够有独立的行动能力。人类的婴儿非常的脆弱,所以,母亲的责任更多,人类在抚养婴儿的时候,几乎是一刻都不能离开婴儿,在抚养婴儿期间,母亲是没有机会寻找食物的,这就增加了父亲的责任,大部分的雄性动物是不参与后代的哺育的,人类的父亲则是要全程参与后代的抚养。
人类的婴儿
生物抚养后代,是有投资成本的,人类的投资成本是最大的,当然,这种投资并不是指教育上的投资,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投资,教育的投资要等到人类有了文明之后。人类的女性抚育后代,投资成本主要是:10个月左右的妊娠期、具有一定风险的分娩和长达2至3年的哺乳期。人类的妊娠期在动物界不是最长的,具有一定风险的分娩和长达2至3年的哺乳期则是动物界仅有的,动物没有难产的说法,并且大部分的动物在出生2至3年以后,都已经完全发育成熟了,步入“成年期”了,而人类的婴儿在2年至3年以后,才刚刚断奶,能够完全接受母乳、牛奶以外的食物,这在动物们看来,是完全无法想象的。
人类的孕妇
与人类生物关系最为亲近的黑猩猩,怀孕期大约是8个月,幼年黑猩猩在3岁时可以断奶,仍然会与母亲在一起生活数年的时间,才有独立行动和觅食的能力,黑猩猩的投资成本也比较大,但是,黑猩猩不是直立行走的,不会发生难产,黑猩猩也不是“早产儿”,黑猩猩出生以后,已经完全定型了。
因为人类对于后代的投资成本非常大,所以,需要母亲与父亲建立亲密的关系,人类在原始社会组建的共同体,比任何一个物种所形成的共同体都要复杂,在如此复杂的共同体中生活,靠的是社会技能,技能越强的男性,越容易找到配偶,能够为后代提供更多的保障。所以,人类的女性谈恋爱,更注重男人的责任心,需要有安全感,而不是看重夸张的外部特征。在漫长的原始社会,社会技能越强的男性,越有机会获得女性的青睐,这是一个正向的循环过程,进一步增长了脑容量,人类变得越来越聪明。换句话说,人类的女性选择配偶,更注重社会技能。当然,这些进化过程,都是在几十万年前、上百万年前完成的,是自然而然的,与我们现在的恋爱观、婚姻观不是一回事儿。
人类认为的美,都体现在女性的身上
人类“两性异形”衰退的同时,是“隐性排卵”现象的出现,人类的男性不仅没有了明显的夸张的外部特征,而且人类的发情期也消失了。
人类发情期的消失与人类的“隐性排卵”有关,动物在排卵期有明显的外部特征,这就是所谓的“发情期”。有发情周期的物种,雌性和雄性通常只会在发情期活跃,而在平时,雄性对雌性则毫无兴趣,有些喜欢独居的动物甚至是只在发情期与异性有互动,平时则是“老死不相往来”。
人类的女性在排卵期,只有自己会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会有一些变化,其他的人都不知道,这就是“隐性排卵”,隐性排卵加强了男性与女性之间的配对关系。只有配对关系强化了,受孕的机率才会提高,否则的话,就是浪费了投资成本。为了这种强化的配对关系,人类的发情期消失了,发情期消失之后,意味着人类任何一个时间段,都会对异性产生兴趣,在不可能怀孕的时候,彼此之间,也会互相吸引。
在动物界,一般是雄性吸引雌性,因为雄性在抚育后代的过程中也就是付出了“颜值”和基因而已,并没有付出太多的投资成本。人类则是不一样的,人类的女性更看重社会技能。当然,人类毕竟也是地球上的生物,两性异形只是衰退了而已,并没有完全消失。人类在性选择上,也并不是完全不看外部特征,只看社会技能。
当然,我们在这里必须注意的是,人类进入到文明社会之后,爱情则是一种更高尚的存在了,超越了外貌和技能,“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本文所讨论的内容,是人类在原始森林里已完成的进化,并不涉及到文明社会的婚姻和爱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