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的教育思想是「卢梭的爱弥儿培养真正人格完整精神自由的自然人」
读《爱弥儿》,再一次论证了姐的这个观点。卢梭老头看透人性和客观世界本质的极强洞悉力,以及相应提出的自然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已让姐深深地折服在他睿智的头脑和博爱的心胸下。
在本书中,卢梭虚构了一个名叫“爱弥儿”的男孩,在最理想的环境下对他进行教育,并详细论述了他在各个成长阶段的特点及教育重点。
姐在此强烈建议为人父母和计划造人的小伙伴,如果你希望自己
真的大牛,能把我们或清晰或模糊地感受到的零碎道理、以及正在思索或正被困扰的人生难题,用精准简洁的语言,系统的阐述出来。
读《爱弥儿》,再一次论证了姐的这个观点。卢梭老头看透人性和客观世界本质的极强洞悉力,以及相应提出的自然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已让姐深深地折服在他睿智的头脑和博爱的心胸下。
在本书中,卢梭虚构了一个名叫“爱弥儿”的男孩,在最理想的环境下对他进行教育,并详细论述了他在各个成长阶段的特点及教育重点。
姐在此强烈建议为人父母和计划造人的小伙伴,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你一定要读这本书。
如果你感觉自己还木有真正长大,那么这本书也能让你获益匪浅。
如果你确实抽不出时间看书,那么最好能看看我这篇读书笔记。
如果你实在是非常忙,那么请至少花3-5分钟看一眼姐特地加亮加粗划的重点。
卢梭的教育宗旨
➢ 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人格完整、精神自由的自然人
➢ 人类真正的自由是拥有不因外在环境和地位而动摇之精神
卢梭倡导的教育方法
➢ 教育应适应一个人本身,使他能够适应生活的变化、经受命运的打击、认清自身的能力
➢ 教育不应以牺牲当下的快乐为代价,应当让孩子享受美好的童年
➢ 把孩子当作孩子,尊重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并因材施教
➢ 降低童年时期学习书本知识的重要性,尽可能让孩子从实践中学习
➢ 不给孩子灌输固有的观念和思想,培养孩子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 尽量给孩子提供纯净的环境和有选择的信息,避免孩子过早接触到还不能理解的道理、情感和欲望
➢ 认识到男孩女孩的不同,并根据其各自的特点培养和教育
卢梭提出的幸福准则
➢ 当人的能力大于其欲望,人就会感到幸福;反之则会产生痛苦
➢ 婚姻中应通过互相尊重、彼此感恩、保持距离来维持夫妻感情的长久和浓度
婴儿期:0-2岁
这时候孩子的生理需要必须得到及时满足,并且应该和母亲(或其替代者)建立紧密且不可分割的一对一共生关系。这是一个人整个人生中安全感的来源。
儿童心理学家陈默老师有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她认为婴儿眼中的世界是充满未知的茫茫汪洋,而母亲则是在他们这个汪洋中的安全岛。一旦孩子离开安全岛,他们必定会焦虑和害怕。因此在这个阶段,母亲一定要让孩子时刻都能感觉到她的爱,并在他们有需要时第一时间给予帮助。
(这里提一句,与卢梭的观点略有差异,现代儿童教育通常把0-3岁划分为婴幼儿第一阶段,所以在孩子3岁之前,母亲都应该尽可能多的陪伴孩子。)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对婴儿的帮助,应当只限于他们真正的需要,而且应当在他们使用自己的力量还不能满足这些需要时再提供。
也就是说,对孩子不能过分忽略,也不能过分满足。这样,他们就会学会自己多动手,并且会把欲望限制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既不会养成驾驭他人的思想,也不会感到自己被剥夺了力量。
儿童期:2-12岁
卢梭认为,童年不是成年的准备,而有其固有的价值。童年不幸的人,成年后获取幸福的能力也会受影响;若童年是快乐的,至少这段幸福时光,会为以后的生活准备活力和生命力。
因此,他反对为了不确定的未来的幸福,而牺牲当下的快乐。他指出“这个使我们不停地做我们力不能及的事情并使我们常常向往我们达不到的地方的远虑,正是我们种种痛苦的根源。生命如白驹过隙的人类,竟时刻向往如此渺茫的未来,而轻视确定可靠的现在和当下,简直是发了疯!”
人人都有痛苦和幸福,我们的痛苦正是源于我们的欲望和能力的不相称,而我们感到幸福则是因为我们的能力能够满足我们的欲望。
如果我们要求孩子在体力智力尚不足的年龄就提前学习知识或达到目标,我们不是人为的给他们制造了很多痛苦吗?
举例说明,4岁的孩子苦练一年达到的钢琴水平,10岁的孩子只需练习2-4周就可以熟练掌握了。那么4岁的孩子被迫克服好动天性艰难学习的这一年,有多大的意义呢?
12岁之前,是理性的睡眠期,因此应该让这个时期的孩子尽量多的运用体力,在自己动手的实践过程中学习,并遵循自然的秩序。
锻炼孩子的体力,使他成为一个精力旺盛的人,这会使他终生受益。
如果他有冒失的行为,让他的惩罚产生于行为本身,而不是对他们讲道理或使用暴力。对于说谎的孩子,只需不再相信他说的话,他就懂得自己错误行为的后果了。
对孩子讲体力,对成人讲理性,这才是正确的秩序。
当他在活动的时候,不要教他如何服从人;在你给他做事的时候,也不要告诉他如何役使人。
使孩子学会依赖不变的物的秩序,而不是常常变化的人的秩序,他就能真正享受自然状态赋予他的,有节制的自由。
少年期:12-15岁
这是儿童走向青年的开始阶段。
在这段时期,儿童的力量超过了他必要的需求。他们有充沛的体力和强烈的好奇心,但还没有感觉有什么热切的或非常大的需要。
这时我们应对施教的内容有所选择。只有真正有用处的、有益于追求幸福的知识,才值得一个孩子去寻求,因为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把他们培养成能够带给自己幸福的聪明人。
而在这些知识中,凡是那些必须要具有成熟的理解力才能够懂得的,凡是那些涉及到一个孩子不可理解的人的关系的,以及那些会导致没有经验之人对其他问题产生错误想法的,都通通抛开,不能拿来教育孩子。
我们要时刻记住,一个人的无知并没有什么坏处,而谬误才是极其有害的。人之所以走入迷途,并不是由于无知,而是由于自以为有知。
另一方面,这个年龄的孩子开始初步形成自己的观念(价值观)了。儿童起初只是用感官去感触事物,现在他们能进行判断了。学习正确的判断的最好方法,就是尽可能的简化我们的感官经验,这就要求我们耐心和谨慎的教导孩子,使他们能够按事物的真正关系形成观念。
我们的目标不是教给他们种种知识,而是教他们在需要的时候获取知识的能力,教他们准确评估知识的价值,教他们爱真理。
青年期:15-20岁
卢梭认为,步入青年,是人类的第二次诞生。到了这个时候,人开始真正进入生活,并将成长为一个男人或女人。
儿童的关注只局限于自己,而青年开始有了社会情感。他从自爱延展到爱和他相似的人,并有了同情心。不过,这种情感起先只限于和他相似的人。这时候,我们应该教他们通过做好事变成好人;教他们在有所同情时,首先同情正义;教他们为了理性和自爱起见,要同情全人类更甚于同情自己的亲友;让他们明白同情坏人,就是对其他人的残忍。
他应该读历史,通过历史了解人性;
他应该读寓言,从寓言中吸取教训;
他应该学会过自己的生活、挣自己的面包,而不是在象牙塔里做一个沉思者和空想者;
他应该自由的选择自己的信仰,而不屈从于任何人的权威、不屈从于他所生长的国家的偏见。
成年的到来:20岁
20岁的青年已经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有或即将有负责自己生活的能力了。
一个心灵高尚的年轻人,是坚定而不自大、从容而不傲慢的。他是自己的主人,他有礼貌且不虚荣。蛮横无理的样子是只有欲望的奴隶才有的,自主的人不会矫揉造作。
这时也是培养审美趣味的年纪。虽然审美趣味无关生活的必需品,但既然人生的乐趣有赖于此,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它们,去学习利用我们力所能及之物所具有的真正的美来充实我们的生活。
至此,一个婴儿已经成长为一个成年人。
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应该自食其力,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做出自主决定,并承担相应的后果。
他应该明白,所有人都是一无所有的来到这个世上,每个人都要遭受人生的苦难、悲伤、疾病、匮乏以及各种各样的痛苦,并注定死亡。这就是人的命运。他应该真正理解这一切,并坦然接受。
他应该努力做一个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
正如卢梭对他的教育对象爱弥儿所说:“如果你想生活得幸福和明智,你就必须让自己专注于永恒不变的美。你应当按你的条件去限制你的欲望,并确保天职的履行优先于欲望的满足。你应当把需要的法则引入道德行为;不管失去了什么,你都应当学会应付。你应当使自己超越于生活的变化。这样一来,尽管命运作祟,你也会生活得很幸福;尽管欲念丛生,你也会生活得很明智。”
关于女子教育
一句“女子生来就处于隶属他人的地位,因此必须让女孩子们认识到她们应该温顺和服从”使得卢梭多年来被女权主义者抨击。
然而,设身处地的考虑卢梭所处的年代(1712-1778),他这个观点恰恰是为女性利益考虑。18世纪欧洲的社会环境,女性是没有独立生存和独自抚养孩子的能力的。那么在那样的环境下,教女孩子认清自己的人生局限,并利用自己的优势去争取更多的主动权,让自己的生活尽量美好,难道不是最聪敏的做法吗?
卢梭老头很掏心掏肺的教女孩子们:“两性在精神关系上第一个值得注意的差别是:一个积极主动和身强力壮,另一个则是消极被动和身体柔弱。较强的一方表面上是强者,而实际上却依赖较弱的一方。”
他还告诉女孩子们:“女子应该学习那些适合她们的东西。生命、健康、理性和舒适,应该是压倒一切的……女子也需要有足够的体力,衰弱和病态不可能产生魅力,而健康却能带来欢乐和喜悦……没有自由,就没有优美。”
并且他告诫我们:“孩子最初的体质依赖于母亲的体质。男人最初的教育也依赖于女性的照料和关心。男人的道德、欲念、趣味、欢乐,甚至幸福也都取决于女人。”
关于婚姻
尽管卢梭本人并没有拥有他理想中的完美婚姻,但他却对爱弥儿道出了美好婚姻的真谛:“如果要在结婚之后仍能保持爱情的甜蜜,只需要做到这一点:你们在结为夫妇之后要继续像两个情人那样过日子。你要做一个富有责任感且尊敬她的情人,一切要从爱情中去取得,而不是从对方的义务强求。即使对方对你做了一件很小的事情,你也千万不可把它看作是你应享受的权利,而应当把它看作是她对你的恩情。我希望你们两个人都各人支配各人的身体和爱情,只有在自己心甘情愿的时候才把这一切给予对方。”
以上,姐得出的结论是:卢梭老头是一个真正热爱人类的智者。他洞悉人性的局限和社会人的堕落,但仍然坚信人性本善。
有教育学家认为,现代教育只需一本《爱弥儿》足矣。虽不免极端,但也说明了这本书对现代教育体系的影响之深。
后记:多说几句
结合姐自己6年来看过听过的教育理论及实践经验,姐也想谈谈自己的育儿观。
我的孩子,我只希望他在我的教育和影响下,成长为一个健康乐观、人格健全的人。
在我看来,教养孩子的关键词有三个:爱、尊重和接受。
爱,是无条件的,尽量多陪伴孩子,给他必须的帮助;尊重,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孩子,不把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强加给他;接受,认同孩子的天生特点和本来的样子,因材施教,不和别人做比较、不压制他的天性。
父母和子女,不过是在孩子未成年时共同成长的缘分。在他成年之后,他能够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什么样的成果、在哪里生活、做什么职业、选择什么样的伴侣、是否结婚,这些都是他自己的事了。
我只愿当他面对生活的顺境和逆境时,无论得到或失去、遂心或失望,都能坦然面对、积极前行。
教育名家|卢梭强调教育要培养 "自然人"
【卢梭强调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一)教育要顺应自然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他在《爱弥儿》开卷即写道,"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因此,卢梭反对那种不顾儿童的特点,干涉并限制儿童自由发展,违背儿童天性的传统的古典教育,提出了教育要顺应自然的思想。
在卢梭看来,人所受的教育,来源不外3种,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他说, "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这三方面的教育是相互联系的。如果在一个人身上这3种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如果这三方面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趋于同一目的,他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达到他自己的目标,而且生活得很有意义。卢梭还进一步分析:"在这3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决定的,事物的教育中人在有些方面能够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地加以控制的。"因此,应该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使这三方面教育相配合并趋于自然的目标,才能便儿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卢梭所说的"自然"是指人的才能和器官,也就是人的天性。因此,"自然教育"就是服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天性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卢梭强调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在他看来,如果以成人的偏见加以干涉,剥夺儿童应有的权利,结果只会打乱自然的次序,破坏自然的法则,从根本上毁坏儿童。
卢梭认为顺应自然的教育必然也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卢梭声称:"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这就是我的第一基本原理。只要把这个原理应用于儿童,就可源源得出各种教育原理。"因此,他要求要尊重儿童的自由,让儿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然的、自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儿童的身心发育水平和个别差异。
(二)教育要培养 "自然人"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 社会 生活的一代新人。这种"自然人",从小就被训练尽可能地自食其力,既没有永远求助于人的习惯,也没有向人夸耀的习惯;能够对事物进行观察、判断、独立的思考和分析;从小就以自然为师获得许多经验,而不以人为师;身体和头脑同时都得到锻炼,不仅身体健壮,而且头脑聪明,富有见识。这种"自然人",是生活在 社会 中的自然人,是能够尽到 社会 职责的 社会 成员,而不是回到原始 社会 的没有文化的人,也不是脱离现实的野蛮人。
应该看到,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不受传统(等级、阶段、职业)的束缚,按本性发展;第二,不依附于他人,能够自食其力,具有独立性;第三,具有 社会 适应性,能够承当 社会 责任;第四,体脑发达,身心 健康 ,具有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育要注意人的年龄特性
从教育要"顺应自然"的原则和教育要培养"自然人"的目的出发,卢梭强调指出,教育应该要注意儿童的年龄特性。根据年龄阶段的分期,卢梭提出,在不同时期所进行的教育是不同的。
1、在婴儿期(0~2岁),主要是进行 体育 教育。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儿童身体的 健康 发育。因为 健康 的体魄是智慧的基础,是儿童接受自然的教育的条件。卢梭主张应该让婴儿在乡村环境下自然地生长,注意婴儿对于食物的自然选择能力。他反对用襁褓去束缚婴儿,更反对对婴儿娇生惯养,指出要 "锻炼他们的体格,便他们能够忍受酷烈的季节、气候和风雨,能够忍受饥渴和疲劳"。
2、在儿童期(2~12岁),主要是进行感觉教育。这一时期儿童的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能力都发展了,他们的感觉能力也发展了,但还不适宜进行抽象的概念和文字知识方面的教育。应该指导儿童锻炼及发展各种感觉器官,积累丰富的感觉经验,为下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感觉教育上,卢梭指出首先是发展触觉,其次是发展视觉,最后是发展听觉。卢梭提出了感觉的具体方法,并把 游戏 、绘画、唱歌等活动看作是感觉教育的最好途径;此外,还提出应加强儿童的 体育 锻炼,以促进感觉能力的发展。
由于儿童的理智还处于睡眠状态,因此,不要强迫儿童去读书。卢梭认为,在儿童根本不喜欢读书的时候,读书对他们是无用的。宁愿让儿童一个字也不识,也不让他们为了学到一些学问而把其他有用的东西都牺牲了。
在纪律教育方面,卢梭反对体罚,也不赞成口头说教。他提出,当儿童犯了错误和过失后,不必直接去制止或处罚他们,而让儿童在同自然的接触中,体会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和过失带来的自然后果。这就是教育史上著名的“自然后果法"。
3、在少年期(12~15),主要是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由于儿童已经受到良好的 体育 和感觉教育,因而己经具备了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的条件。
卢梭认为,智育的任务不在于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而在于发展儿童获得知识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儿童不能学习一切东西,只需要学习应该学习的东西。他说: "真正有益于我们幸福的知识,为数是很少的,但是只有这样的知识才值得一个聪明的人去寻求,从而也才值得一个孩子去寻求,因为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把他培养成那样的聪明人。总之,问题不在于他学到的是什么样的知识,而在于他所学的知识要有用处。"在智育的方法上,卢梭主张让儿童通过实地观察,在大自然中获得知识;强烈反对让儿童靠死记硬背去掌握书本知识,甚至提出"以世界为惟一的书本,以事实为惟一的教材"。他还指出,成人对儿童的指导要少,不要教给儿童正确的答案,而应该让儿童自己去获得,引导儿童独立解决问题。
卢梭对劳动和劳动教育也非常重视。他指出,劳动是每个自由人的 社会 义务,只有靠劳动而生活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劳动教育的任务是使儿童通过劳动学会适应各种工具以及相关技术,锻炼身体,发展人的心灵。卢梭最推崇手工劳动,认为它最自由,最近于自然状态,最独立,不受他人束缚。总之,卢梭希望儿童能够"像农民那样劳动,像哲学家那样思想”。
4、在青年期(15~20),主要是进行道德教育。由于青年人处于激动和热情的阶段,需要用道德准绳的力量加以调节,指导他们处理好人与 社会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善良的 情感 、正确的判断和坚强的意志。卢梭指出,应该通过各种善行练习,即通过道德的实践来培养儿童坚定的意志。同时,他指出,应把道德教育放在城市中进行。
锻炼他们的体格
便他们能够忍受酷烈的季节、气候和风雨
能够忍受饥渴和疲劳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