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称帝之后和曹植的关系到底怎么样呢
不过,这里需要特别之处的是,时至今日,曹植《七步诗》的真伪也未能有个准确的定论。但结合相关史料,不少读者在联系到曹丕继位以后的动作,以及曹植在这之后的表现,也下意识的会认为:曹丕确实有暗害曹植之心。
首先来看曹丕继位以后,他杀害了曹植心腹丁仪这件事,也成为曹丕
《世说新语 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杀),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其中“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一句话,更是直接揭露了曹丕对曹植的暗害之心。可见曹丕与曹植两人的关系,是极为不好的。
不过,这里需要特别之处的是,时至今日,曹植《七步诗》的真伪也未能有个准确的定论。但结合相关史料,不少读者在联系到曹丕继位以后的动作,以及曹植在这之后的表现,也下意识的会认为:曹丕确实有暗害曹植之心。
首先来看曹丕继位以后,他杀害了曹植心腹丁仪这件事,也成为曹丕与曹植两人的关系不好的强力佐证。据《三国志 曹植传》记载:“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不少人可能会认为,曹丕和曹植两兄弟曾经为了继承人之争,从而导致两人关系破裂。所以曹丕在继位以后,为了剪除掉曹植羽翼,所以立马处死了其心腹丁仪等人。此为其一。
其次,在曹丕继位以后,曹植的诗歌作品的感情倾向,也明显发生的改变。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主要也是因为他被调离了中枢,后来也是屡遭贬谪。据《三国志 曹植传》记载:“植与诸侯并就国。黄初二年,监国谒者灌均希指,奏"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有司请治罪,帝以太后故,贬爵安乡侯。”可以看到,曹植在被“排挤”出中央之后,他的生活质量也发生了重大变故,以至于其诗歌作品中,开始出现了感伤悲时之作。此为其二。
初遇以上这两点原因考虑,部分读者可能会觉得,在曹丕继位以后,他对自己的同胞兄弟曹植,也生出了加害之心。正因如此,才使得不少人相信了《七步诗》乃是曹植所做。其目的也是为了突出在封建时代下,兄弟相残这一事件也早已经屡见不鲜。但是在笔者看来,曹丕作为一介帝王,其所作所为是很符合他的身份的。而且令人误解的一点是:曹丕对待自己的兄弟曹植,并非世人眼中那样不堪。
先来看第一条证据:曹丕之所以杀掉丁仪,是有着其他原因在内的。在笔者看来,丁仪确实是个该杀之人,曹丕在杀他之时,也不会在意他是否是曹植的心腹。因为丁仪这个人,和曹丕的恩怨已经很久了。裴松之在为《三国志 曹植传》作注之时,曾引《魏略》说了这么一个故事:曹操听说丁仪这个人颇有才干,便打算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但是曹丕却认为丁仪有眼疾,所以向曹操推荐了夏侯尚。
自从之后,丁仪也就恨上了曹丕:“时仪亦恨不得尚公主,而与临淄侯亲善,数称其奇才。太祖既有意欲立植,而仪又共赞之。”在此情形之下,丁仪开始效忠曹植,希望后者能继承大位。不仅如此,丁仪还对支持曹丕的许多大臣,进行了攀咬之举。在《三国志 徐奕传》中,裴松之注引《傅子》曰:“崔琰、徐奕,一时清贤,皆以忠信显於魏朝;丁仪间之,徐奕失位而崔琰被诛。”除此之外,在《三国志 何夔传》中也有着类似记载。据裴松之注引《魏书》记载:“时丁仪兄弟方进宠,仪与夔不合。尚书傅巽谓夔曰:‘仪不相好已甚,子友毛玠,玠等仪已害之矣。子宜少下之!’”
崔琰、毛玠这几位名士,在曹魏集团之中,都是很正直的名士。但是却因为他们曾经明确支持过曹丕,反而遭到了丁仪的嫉恨。在后者的谗言之下,崔琰惨遭杀害,而毛玠也因此下狱。或许有读者感到奇怪,丁仪凭什么能受到曹操的信赖?这是因为丁氏和曹氏两大家族,都是出于沛国。古人有着很明显的乡党情怀,在此情形之下,两家也曾多次联姻,其中曹操的正室丁夫人也是出身于丁仪所在的家族。再加上丁仪的父亲丁冲曾经帮过曹操很大的忙,所以即便曹丕对丁仪非常通恨,他也没办法当着曹操的面处理掉他。
正因如此,曹丕除掉丁仪,纯属个人恩怨,和他是否为曹植心腹,其实并未多少关联。而且曾经支持过曹植的贾逵、王凌等人,在曹丕继位以后,也得到了后者的封赏。如此看来,曹丕也并没有刻意除掉曹植的党羽。
接下来再看看第二条证据,曹丕屡次将曹植的封地数次改动,也并非是在针对他一个人。曹丕此举,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以此来消除诸侯割据带来的隐患。后世“八王之乱”的例子,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除此之外,曹植还多次被监国谒者举报,以至于他内心焦虑惶恐。但是和其他宗族对比来看,曹丕对曹植的手段,确实有些仁慈了。因为其他曹氏亲贵(如曹衮)一旦犯了错,轻则罢黜,重则诛杀。
反观曹植,他数次被人诬告,而且还曾挟持过曹丕使臣。但是曹丕却只是将曹植召到京城,在走个过场之后,依然释放了他。可见曹丕对自己的弟弟曹植,是念及着兄弟之情的。除此之外,即便曹植的封地屡次变动,但是他却一直有着二千五百户的食邑,远超其他宗室,可见曹丕对其的优待之处了。
综上所述,曹丕与曹植之间的关系是很融洽的。而曹丕作为一个帝王,他能始终善待自己的手足兄弟,也实属可贵了。
来源:腾讯网
曹植为何没能竞争过哥哥曹丕成为曹操继承人?一,少年天才二,后继者之争三,凄凉的后半生
即使没有系统地阅读过《三国演义》这本书,曹植这个人物依然具有相当程度的知名度。毕竟那首“煮豆燃豆萁”,一直以来都作为课本上必然会出现的经典诗歌而被大多数中国所熟悉。然而在此以外,除了研究文学的专业学者以外,曹植的其他形象就显得不是这么明确了,似乎除了如“文采好”和“被哥哥欺负”这两个标签外,曹植的存在感并没有特别高。当然这也难怪,毕竟三国时代的英雄太多,一个曹植并不能算什么,就算是写诗他爹写的也更广为人知。然而这其实只是表象,某种程度上来说,曹植的人生经历恰恰改变了一部分历史,而他本身也作为了见证历史的一部分度过了自己的人生。那么,曹植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这种宠爱不仅体现在曹操平时对待曹植的言谈举止中,更渗透到了曹操对自己事业的安排上。需要知道的一点是,在长子曹昂死于征伐张绣的过程中后,曹操在名义上就没有了真正合法的继承人。而对于此后被立为正室的卞夫人来说,无论是曹丕还是曹植都是自己亲生的儿子,两个人谁作为后继者都是一样的,这两点直接决定了在曹操确立后继者的问题上,曹植所拥有的可能性非常大。既没有所谓“嫡子”身份的阻碍,更加没有很明确的反对者,而曹操的性格里那份艺术家的非理性,也让他对曹植有了很大的期望。
二,后继者之争于是从建安十五年,也就是公元210年曹操建立了铜雀台开始直到十年后曹操病逝,曹植开始了影响他一生的一段经历,也就是跟自己的哥哥曹丕竞争世子之位的过程。其实最开始曹植的优势非常明显,首先就是才华,曹植的文学才华完全是依赖自己的天赋,跟他的身份没有任何关系,这份天赋已然强大到同时代几乎所有的文人都不能望其项背。虽然“文人相轻”,但到了曹植这种吊打的程度后,基本上所有的文化人都成了曹植的舔狗,不敢去轻视。这就让他那个既写了文学批评又同时开启了七言诗仙河的哥哥曹丕,感到非常不舒服,当然更重要的在于原本应该有自己集成的家业眼看着就要落到了弟弟手中,曹丕作为长子就不得不思考自己应该想怎么办。
三,凄凉的后半生在曹丕登上皇位后,他终于有了机会对付自己的这个弟弟。著名的“七步诗”事件就在这个时候发生,然而这件事本身就有争议。因为它原本并没有被陈寿的《三国志》所记载,而是放到了南朝宋的文学小说《世说新语》中,所以很让人怀疑其真实性,不过这跟曹丕的性格倒是非常接近,实际上曹丕在历史上的确以小心眼著称。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有很大的自我性,而另一方面即使没有“七步诗”事件,曹植在曹魏政权中的位置也非常尴尬,不管是曹丕还是其子曹叡都对他忌惮不已,毕竟作为曾经皇位的竞争对象,怎么说都不能算是让人信任和喜欢的人。然而这口锅全给曹植也不合适,实际上曹魏这种打击宗族势力的政策方针,是曹丕早就已经制定的,无论有没有曹植,都会这样延续下去。
一,少年天才曹植字子健,是曹操第二任正妻卞夫人的三儿子,不得不说的是卞夫人在生育和教育儿子这点上很有办法,四个儿子中有三个都是很出色的人才。曹彰战功赫赫,曹丕文武双全,而曹植则有着杰出的文学才华,很年轻的时候就做到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曹操这个人,大家都知道的,平生的爱好就是女人、权力还有天才,前两个对他来说都不是什么难事,但最后一个却是可遇不可求。天才又不能靠流水线量产,偶尔诞生一个就已经是走运了,而曹植恰恰就搔到了曹操的痒处。老爹自己文章就写得好,自然希望儿子也是如此,更重要的是曹植的性格还跟年轻时候的曹操一模一样,为人率性自然,不拘小节。此时的曹操虽然迫于身份和所处的环境不得不变成一个政治生物,但谁又希望有这么大的压力呢?自然而然的曹操也就对曹植宠爱有加。
既然曹植的才华和道德都没有问题,唯一可以下手的地方可能就只有性格上了。而这方面又恰恰是曹植的死穴,前文说道曹植喜欢任性行事,不追求礼法和规则的约束,而这对于一个统治者来说简直是致命的弱点。而曹植自己在这方面又不加以改良,经常会犯下各种问题,例如喝醉了就驾着马车驰骋在专属皇帝通行的驰道上,最后甚至到了在曹操命令他前去援救被关羽围困的曹仁之时,曹植都醉酒不能成行。这些行为不仅让曹操对曹植彻底失望,也让曹丕获得了击败曹植的机会,他采取了跟曹植完全相反的举动,努力的掩饰和遮盖自己的问题,表现出一副虚心求教而且性情内敛冷静的形象。最终让曹操决定将后世的基业传给曹丕,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必然。
至于曹植本身的能力,文采毋庸置疑,其他方面也未必很差,否则曹操也不可能曾经想过要让曹植成为自己的继承人,某种程度来说曹植也是有着一定的政治和军事才能的。只不过这些跟他的性格问题相比不值一提,而另一方面,始终郁郁不得志的曹植在四十多岁时病逝,只留下自己的诗文传诵给后代的人。尽管后来的粉丝舔狗无数,实际上他自己也看不到了,不知道这是一种幸运还是不幸呢?反正对曹植最大的吹捧来源于南朝诗人谢灵运,“才高八斗”就是从他身上而来,或许九泉之下的曹植看到这点,也会有小小的欣慰吧。
曹植为何没能竞争过哥哥曹丕成为曹操继承人?一,少年天才二,后继者之争三,凄凉的后半生
即使没有系统地阅读过《三国演义》这本书,曹植这个人物依然具有相当程度的知名度。毕竟那首“煮豆燃豆萁”,一直以来都作为课本上必然会出现的经典诗歌而被大多数中国所熟悉。然而在此以外,除了研究文学的专业学者以外,曹植的其他形象就显得不是这么明确了,似乎除了如“文采好”和“被哥哥欺负”这两个标签外,曹植的存在感并没有特别高。当然这也难怪,毕竟三国时代的英雄太多,一个曹植并不能算什么,就算是写诗他爹写的也更广为人知。然而这其实只是表象,某种程度上来说,曹植的人生经历恰恰改变了一部分历史,而他本身也作为了见证历史的一部分度过了自己的人生。那么,曹植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这种宠爱不仅体现在曹操平时对待曹植的言谈举止中,更渗透到了曹操对自己事业的安排上。需要知道的一点是,在长子曹昂死于征伐张绣的过程中后,曹操在名义上就没有了真正合法的继承人。而对于此后被立为正室的卞夫人来说,无论是曹丕还是曹植都是自己亲生的儿子,两个人谁作为后继者都是一样的,这两点直接决定了在曹操确立后继者的问题上,曹植所拥有的可能性非常大。既没有所谓“嫡子”身份的阻碍,更加没有很明确的反对者,而曹操的性格里那份艺术家的非理性,也让他对曹植有了很大的期望。
二,后继者之争于是从建安十五年,也就是公元210年曹操建立了铜雀台开始直到十年后曹操病逝,曹植开始了影响他一生的一段经历,也就是跟自己的哥哥曹丕竞争世子之位的过程。其实最开始曹植的优势非常明显,首先就是才华,曹植的文学才华完全是依赖自己的天赋,跟他的身份没有任何关系,这份天赋已然强大到同时代几乎所有的文人都不能望其项背。虽然“文人相轻”,但到了曹植这种吊打的程度后,基本上所有的文化人都成了曹植的舔狗,不敢去轻视。这就让他那个既写了文学批评又同时开启了七言诗仙河的哥哥曹丕,感到非常不舒服,当然更重要的在于原本应该有自己集成的家业眼看着就要落到了弟弟手中,曹丕作为长子就不得不思考自己应该想怎么办。
三,凄凉的后半生在曹丕登上皇位后,他终于有了机会对付自己的这个弟弟。著名的“七步诗”事件就在这个时候发生,然而这件事本身就有争议。因为它原本并没有被陈寿的《三国志》所记载,而是放到了南朝宋的文学小说《世说新语》中,所以很让人怀疑其真实性,不过这跟曹丕的性格倒是非常接近,实际上曹丕在历史上的确以小心眼著称。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有很大的自我性,而另一方面即使没有“七步诗”事件,曹植在曹魏政权中的位置也非常尴尬,不管是曹丕还是其子曹叡都对他忌惮不已,毕竟作为曾经皇位的竞争对象,怎么说都不能算是让人信任和喜欢的人。然而这口锅全给曹植也不合适,实际上曹魏这种打击宗族势力的政策方针,是曹丕早就已经制定的,无论有没有曹植,都会这样延续下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