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法国跟美国作对「帮助美国建国的老铁法国为何如今与美国常常顶撞」
美国和法国历史上有怎样的恩怨纠葛?在当今世界格局下为何两国又常常步调相左?
一、美国人的“真国父”
美国与法国之间的关系由来已久,双方的往来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当时的美国为了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解放出来,从而掀起独立战争的浪潮。
一朝风云变动,搅
美国与法国之间,自打美国建国之初就走的很近,在之后的历史进程中,尽管双方也有龃龉,但至少还是穿一条裤子的。但最近,法国突然不就给美国面子了,在美国不遗余力的对竞争国家企业进行打压时,法国却并未完全站在美国一方。
美国和法国历史上有怎样的恩怨纠葛?在当今世界格局下为何两国又常常步调相左?
一、美国人的“真国父”
美国与法国之间的关系由来已久,双方的往来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当时的美国为了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解放出来,从而掀起独立战争的浪潮。
一朝风云变动,搅动世界浪潮,英法之间本来就是宿世仇敌,更何况英国在不久前还夺取了法国在美洲的一大片殖民地,这新仇旧恨气的法国牙痒痒,现在有了报复英国的机会,法国人当然不会让英国人好过。
▲1777年8月3日,在费城举行的华盛顿和法国将领拉斐特伯爵第一次会议
为此,法国积极介入美国独立战争。其不仅第一个公开承认美国的独立地位,还派遣了一批志愿军赴美参战,并帮助美国训练民兵、给美国提供武器装备(法国还借钱帮美国打仗)。
▲富兰克林(图中中间棕色衣着的秃顶男士,现在美元一百元钞票上那位)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到访法国,受到法国宫廷一女士的调侃,右边黑衣男士为法国路易十六国王
在萨拉托加大捷之后,法国正式且公开向美国提供了三万支火枪以及三百门火炮。除此之外,法国还拉上了英国人的另外两个老冤家西班牙和荷兰组建了一支联合舰队,在大西洋上袭击英军。
▲1781年的切萨皮克湾海战,法国海军击败了英国皇家海军
在1781年约克敦城一战中,法国就投入了两万海军兵力,而法国前前后后投入到战争中的军队总数有二十万人之多。
▲英国少将查尔斯·康瓦利斯的部队,在约克镇被围困后,投降给法国和美国部队,描绘的主要人物是查尔斯·奥哈拉将军和本杰明·林肯将军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美国独立战争,其实是法国人打赢的。也正因为如此,有网友戏称说路易十六才是美国的“真国父”,而法国为了出这口恶气,也是伤筋动骨,以至于其国内矛盾因此激化,最后引发了“法国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路易十六和自己的老婆一起被送上了断头台,路易十六“卖头援美”的梗就是这么来的。
法国对美国恩同再造,但美国在此之后与法国的关系却发展缓慢,这主要是因为此后的美国“孤立主义”逐渐抬头,并成为主流政策。
所谓孤立主义就是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不参与欧洲国家的竞争,以避免美国被欧洲大国控制。为此,美国在1793年签订了《中立宣言》,表态不参与欧洲战争,也从此放弃了法国这个盟友。
▲路易十六与玛丽王后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美法之间又发生了“XYZ事件”,使得两国关系降到了冰点,双方海军甚至已经爆发冲突,但始终没有走到宣战的那一步。
1797年,美法进行缓和关系的谈判。法国派出的的三名谈判代表,以XYZ三个字母为代号(主要考虑外交保密)。然而,这三个人却向美国索取巨额贿赂。这一消息激怒了美国人,执政的联邦党人因此叫嚣与法国开战。
彼时,美国人把法国人当潜在敌人,认为法国构成对美国家安全最大威胁。1798年,美国国会就通过了《外国人煽动叛乱法》,针对的就是法国移民。为了防止喜爱闹革命的法国人到美国,美国当局祭出了种族歧视的大杀器,对法国移民实施全面限制。
法律赋予总统这样的权力:未经审判就可以监禁或驱逐那些对“美国和平与安全构成危险的”外国侨民。
未经审判而关押一个人,这在法治文明的世界是真的很难以想象的。美国这条赤裸裸的种族歧视条款,今天仍然位列《美国法典》而继续有效。
在此之后,由于法国在欧洲的处境非常尴尬,法国人意识到如果再把美国推向自己的对立面,只会让英国占便宜。因此,法国在此后有意缓和和美国的关系,而借助于《路易斯安纳条约》,双方最终和解。
路易斯安纳本来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但是被法国强占,拿破仑有意在北美重建法国的殖民地。对此,英国人不高兴,他不愿意法国恢复在北美的势力,因此要联合美国对法国施压。拿破仑一看,要是真打起仗,路易斯安纳很大可能要白白丢掉,因此有意和谈。
▲白色部分为路易斯安纳位置示意图(使用目前的州界)
最终的结果是由美国出钱,买下路易斯安纳。这个结果大家都能接受,法国没白丢一块地,还赚了一笔钱。英国的目的达到了,对他又没损失。
最大的受益者还是美国,仅用了八千万法郎就买下了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对美国后来的发展意义重大。更重要的是,借助这一条约,美英法三国的关系得到缓和,尤其是美法之间关系大大改善。
▲美国的爱国海报,描绘了法国女英雄圣女贞德
二、高傲且狂悖的高卢人
美法之间关系发展的第二个重要时间段是二战以后。二战后的欧洲一片凋敝,同时却还面临着来自苏联的威胁,这个时候美国的援助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美国为了与苏联争霸,也必须拉拢欧洲国家,法国当然位列其中。
借助于马歇尔计划,法国在战后重建过程中有了一定的物质支持,而条件就是追随美国的脚步,和苏联对峙。
1949年,美、英、法、意等十二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北约组织正式成立。此后,法国就融入到了美国构建的世界体系之中,在此后的数年中,法国也一直积极参与到该组织的活动之中,这段时间里美国与法国之间关系比较紧密。
直到五十年代末,美法双方的关系发生突变,以至于在1966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
▲北约发展示意图
法国要闹退出北约,是从戴高乐上台之后开始的。1958年,戴高乐重返法国政坛,这位一直以来梦想着恢复法国大国地位的赤子,不甘心法国只能跟在美国屁股后面当仆从,因此极力的想要帮助法国摆脱美国控制。
为此,戴高乐丝毫不顾及美国人的看法,跑去和苏联人接洽,积极缓和法国与苏联的关系,戴高乐的举动把美国人气的不轻。
但如果说违背美国人的国际战略还只是小打小闹的话,法国与美国之间的两个关键矛盾就是影响美法关系的核心问题了。
美国与法国之间的第一个矛盾焦点是北约领导权问题。戴高乐向美国提出,现在的北约组织并不合理,要求要对北约机构进行改组,建立美英法三方的领导体制。
对此,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和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先后做了否定答复,双方都不愿意改变现有的权力架构。而戴高乐对此并不惊讶,他此次写信本来就没抱成功的打算。
▲戴高乐
在此之后,戴高乐宣布撤出受北约控制的法国地中海舰队,让这支部队的指挥权重新回归法国。三个月后又宣布不同意美国在法国储存核武器,迫使美国的轰炸机向西德和英国转场。
之后,法国宣布拒绝将防空系统纳入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1963年,法国再次宣布撤回大西洋舰队,并收缴北约对法国多个空军中队的战时指挥权。
直到1966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迫使北约总部从法国搬到了比利时,所有美军也都从法国撤离。需要注意的是,法国此次退出的并非北约,而是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也就是说,法国人的态度是:你不让我分享指挥权,那你也别想再指挥法国军队。
▲1966年3月,戴高乐亲笔写信通知美国总统约翰逊,法国完全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
戴高乐政府与美国的另一个矛盾焦点就是核武器,美国不想让法国拥有核武器,而承诺会给欧洲国家提供核保护。但是核武器这个东西,谁有都不如自己有,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寄托在别人的手上,对于一心恢复法国大国荣光的戴高乐来说,是绝对不可以接受的。
▲法国南太平洋核试验场
于是,戴高乐顶住来自美国的压力,毅然要研发核武器。1960年,法国的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美国的核垄断被打破。此后美国又提出要给法国提供北极星导弹,作为核弹的运载工具,但发射权必须掌握在美国手中。可想而知,法国还是拒绝的。
为了限制法国的核武器发展,美国先是和英国签署了《拿骚协议》,又与苏联签署《部分禁止核武器公约》,但戴高乐对此不屑一顾,他说:法国无意签署这种强盗式的条约。
在戴高乐政府的坚定态度下,美国最终服软了,放弃了限制法国核计划的努力。在北约问题上和美国割席,又在核武器问题上对抗美国,戴高乐政府的这两大举措对美法关系的发展影响重大,使得两国关系急转直下。
三、法国老爷,时代变了
美法关系的紧张局势一直持续了三十多年时间,直到冷战之后才有了缓和的趋势。其实,法国之所以能在二战后的那段时期与美国大唱对台戏,处处和美国人过不去,靠的不是戴高乐的雄心,而是微妙的国际局势。
冷战是两个超级大国的对决,而欧洲是夹在两个大国之间的第三方。在此时,欧洲国家看似弱小,实际则拥有很大的筹码,因为美苏双方谁都不愿意看到欧洲完全倒向对方,都很重视欧洲国家的政治动向。
▲冷战下的欧洲
这一情景类似于十八世纪末期的美英法三角关系,英、法是强国,美国是弱国,英法为了互相对抗,都想要拉拢美国,美国才能在当时左右逢源。而冷战时期只是换了“演员”,又换了角色而已,法国变成了夹在中间的那一个。
正是因为苏联的关系,不管法国再怎么左右横跳,美国也不敢轻易翻脸,这也是戴高乐与苏联接洽的原因。
而在冷战之后,苏联已经不复存在,美国变成了唯一的超级大国,法国再想横跳就要掂量自己的斤两。因此,尽管戴高乐的精神仍然存留在法国政坛中,但法国领导人必须考虑转变对外政策,与美国搞好关系。
法国的转变,是从北约开始的,法国从1994年开始就重新派国防部长参加北约的部长会议,又在第二年派军队参加北约演习,这都是三十年来的头一遭。高卢雄鸡最终低头了,不再像以前一样高傲且狂妄。
法国开始寻求重新加入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这一次,也不再吵着要北约的指挥权了。法国的这一举动在国内引起了争议,人们指责希拉克政府背离了戴高乐主义,而希拉克向民众解释说,法国此次回归,会促使北约进行体系改革。
▲希拉克
既不能像以前一样要求分享最高指挥权,又不能就这么再次回到被指挥的地位上,这要怎么做呢?希拉克提出,美国可以继续拥有对北约的战略指挥权,但下一层级的指挥权要交给欧洲国家。也就是说,法国要退而求其次,不再要求和美国在北约内部平起平坐,而是你美国人当董事长,总得给我个总经理当当吧,法国人想要北约南部的指挥权。
法国本来是想要在1997年就重返北约,但由于国内戴高乐主义者的反对呼声,再加上南部地区指挥权的复杂性,这一计划没能成行。尽管如此,但法国参与北约事务的积极性并没有减弱,法国还是希望通过积极表现,获取在北约中承担更重要角色的更多的筹码。
在1999年的海湾危机中,法国就积极参与其中,派出了数千名士兵,在多国军事行动中一直处在第三或者第四的地位。2001年“9·11事件”之后,法国也积极出兵阿富汗,打击恐怖主义,这些都使得法国在北约内部逐渐发挥起作用。只不过因为第二次伊拉克战争问题,法国与美国发生龃龉,两国关系在此后四年中再次下降。
▲法国驻阿富汗部队战士
直到2007年萨科齐上台,为了使法国在将来的欧洲总体防务政策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萨科齐将重返北约写进了国防白皮书。而此时的美国政府也在做出改变,其对欧洲防务的态度更为开放,希望欧洲国家承担起更多的责任,种种形势都向着有利于法国的一面发展。
法国于此时提出了三个条件,即:确保法国的独立性;承认欧洲防务是北约支柱;承认法国对欧洲防务的影响和北约-欧洲一体化。这些条件都得到了满足,美国还把诺福克和里斯本的两个司令部指挥官的位子留给了法国,给足了法国人面子。
最终在2009年,法国国内最终通过了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的决议,时隔四十年,大家又坐到了同一块桌子前。
▲法国重返北约
时至今日,美法之间的关系还是维持在一个紧密的状态之下。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法国与美国之间就是亦步亦趋,亲密无间,戴高乐主义在法国从未消亡,并深刻存留在法国人的意识之中。
当年法国针对重返北约的投票,仅仅是以几十票的优势获得了通过,这就说明在法国戴高乐主义仍然有土壤,只不过更多的人考虑到了现实因素。
无论何时,影响两个国家之间关系的最核心因素都只能是核心利益,法国反美如是,亲美亦如是。当年要从北约出走,是考虑到了自身的独立性与安全性,为此不惜与美国决裂。而后又想吃回头草,也是为了在今后的欧洲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以扩张法国的影响力。
而今法国在国际问题上与美国唱反调,也是考虑到了以当下的形势,他不是说要再次和美国人割席,而是谁也不想得罪,毕竟中国的市场与美国的影响力对他同等重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