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和爸爸「为什么熊猫的成长中很少有爸爸的角色因为爸爸被绿习惯了」
可能有的人会说,因为不管是基地还是中心,雄性大熊猫都是作为“种公”的,也就是说,这一只雄性大熊猫可能许多的子子孙孙,它根本忙不过来的。这倒是现实确有的情况,不过就算是在野外,大熊猫的成长过程也确确实实缺少父亲的参与。因为大熊猫它们的世界根本就是一个纯粹的母系社会。
雄性大熊猫每年的3~5月份为发情期,雌性大熊猫的发情期为4月,到了发情期后,雌性大熊猫会允许雄性大熊猫进
经常看大熊猫视频的伙伴可能发现了,如果有带孩子的视频,那么出镜的一般是妈妈和孩子,而爸爸却几乎从未出现,这是为什么呢?
可能有的人会说,因为不管是基地还是中心,雄性大熊猫都是作为“种公”的,也就是说,这一只雄性大熊猫可能许多的子子孙孙,它根本忙不过来的。这倒是现实确有的情况,不过就算是在野外,大熊猫的成长过程也确确实实缺少父亲的参与。因为大熊猫它们的世界根本就是一个纯粹的母系社会。
雄性大熊猫每年的3~5月份为发情期,雌性大熊猫的发情期为4月,到了发情期后,雌性大熊猫会允许雄性大熊猫进入自己的领地进行交配。
而这个过程完全延续了“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前来交配的大熊猫会为争夺这个名额大打出手,在这个过程中,雌性大熊猫冷眼旁观,毕竟也是为了使种群得到最优的延续。最后身强力壮的大熊猫获得了胜利,也顺利抱得美人归。也就是说身强力壮的大熊猫往往能获得更多的“艳遇”,而有的熊猫就比较惨了,典型的“旱死的旱死,涝死的涝死”。
不同于天鹅有固定的伴侣,大熊猫的伴侣仅仅只有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虽然雄性大熊猫拥有不少艳遇,可是雌性大熊猫也是来者不拒,所以注定每年它们都会被带几戴“绿”帽子。
熊猫幼崽从出生到2岁都会跟随妈妈学习生存技能,随后就会被妈妈赶出去自己安家。在熊猫基地也是一样的,人工饲养的大熊猫在2岁前,大多都是会被群居饲养,但是过了2岁之后,就都会有自己的领地。
所以在大熊猫的意识中,可能从来都没有“爸爸”这个概念,因为从小到大都是跟随妈妈一同生活的,在成长过程出现的从来只有妈妈,它们有妈妈就够了,也就不需要知道爸爸是谁了。
当然在现如今还是有一些特别情况的,比如外国动物园租借的大熊猫,往往是成双成对出国的,如果在外国产下了崽儿,那么就可以看见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画面了。但是对于熊猫宝宝来说,拥有一个爸爸可能也不是那么好的事情,因为又多了一个想拿自己当玩具的长辈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