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派送,双十一派件量暴增
记者了解到,随着“快递进村”行动的推进,快递企业将网点开到村里,村民们不仅是消费者,更成了网点老板。此外,越来越多的中国商品“出海”运往国外,运费也较往年明显下降。
在海拔4700米之上送快递,巴桑彭措已坚守四年
巴嘎乡位于阿里地区普兰县,这里被称为神山圣湖之地,却是高寒缺氧、土地贫瘠之地。
从西藏高原到云贵高原,从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到黑龙江的小乡村……这几天,全国各地的快递小哥开启“双十一”派件模式。11月10日,国家邮政局通过“云采访”的方式,邀请快递小哥与记者“见面”。
记者了解到,随着“快递进村”行动的推进,快递企业将网点开到村里,村民们不仅是消费者,更成了网点老板。此外,越来越多的中国商品“出海”运往国外,运费也较往年明显下降。
在海拔4700米之上送快递,巴桑彭措已坚守四年
巴嘎乡位于阿里地区普兰县,这里被称为神山圣湖之地,却是高寒缺氧、土地贫瘠之地。巴嘎乡平均海拔4700米,空气含氧量不足内地的60%,全乡常住人口仅1812人,被视为“人类生命的禁区”。多年来,中国邮政的员工在这里年复一年地为居民收发快件。
11月10日上午,出现在采访屏幕中的中国邮政快递小哥巴桑彭措正在用电话联系村民前来取件,他的快递车内堆满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快件。不一会儿,年轻小伙白玛罗布前来取件。他告诉记者,平时他也喜欢网购,大多是购买衣服、鞋子、生活用品等。站在一旁的巴桑彭措笑着回应说:“他快递挺多的!”
记者了解到,2009年,中国邮政在这里设立乡邮政所。作为边境乡镇,2018年以前,邮政所的邮件寄递寥寥无几,直到2021年才实现乡镇邮件日均70件、进村邮件日均20件。
巴桑彭措是当地人,2017年大学毕业后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离开家乡谋求更好的出路,而是选择留下来,做一名乡邮投递员。他告诉记者:“我的梦想是当兵,但是因为身体原因没能如愿。我的想法是毕业后一定要找一份为民服务的职业,当投递员正好和我的想法一样,所以就一直干到现在。”
西藏快递小哥巴桑彭措在派件。受访者供图
作为全乡唯一的乡邮员,巴桑彭措每天要负责2个村委会、5个寺庙(拉康)、3个部队的邮件收寄和投递,每趟次单程投递里程就有181公里,月均里程可达到5792公里。因为巴嘎乡海拔高、道路崎岖、百姓居住分散,每天仅投递进村快递就得花费12个小时。
这个“双十一”,巴桑平措要派件的快递不少,他既当司机又当派件员。一个人开车的时候,巴桑平措喜欢唱几首动听的藏族歌曲。他告诉记者:“看到客户收到快递露出高兴的样子,我就特别满足。”
“快递进村”,村民当上了店铺老板
今天上午8点多,贵州毕节七星关区林口镇坪坝村的村民吴维周拎着几大桶苞谷酒,来到该村中通快递营业网点。苞谷酒是当地特产,用山泉水酿造而成,吴维周通过微商的形式将苞谷酒卖到外地。
这几天,他又搭上“双十一”的快车,外销的苞谷酒数量有了显著增长。当地老乡介绍,以前村子没有快递网点的时候,苞谷酒都是自产自销,一斤也就卖3-5元。随着快递网点的进入,老乡们看到商机,借助网络平台,将苞谷酒销到了外地,价格也成倍增长。“以吴维周快递的这苞谷酒为例,一桶大约10斤,现在的售价卖到了130元一桶。”七星关网点负责人张连波介绍,旺季时,这里的苞谷酒一个月能通过坪坝村的中通快递点发货3千多斤。
除了苞谷酒,坪坝村的葡萄也随着“快递进村”出了名。葡萄基地负责人唐志东介绍,去年,该基地销售额达到200多万元,并且还在广州闯出了名气。“以前村里种地,一年到头只能解决温饱问题,现在把土地流转出来,自己就在基地一天8小时,一个月2000多元,负担孩子的读书费用完全没问题。”穿山村村民李发树说,她在基地干了3年多,去年一共收入3万多元,旺季通过中通车辆运往上海、广州的葡萄约有40车。
在黑龙江省望奎县,圆通把网点开在了村民家门口,这不仅解决了快件派送难的问题,还为当地农产品打通了物流通路。望奎县当地特有的马铃薯粉条、超北二大米等特色农产品通过这套物流体系发往全国。现在,村屯站点每天的揽收包裹近千票。
商品“出海”,运费降下来了
“双十一”,在各大电商平台预付定金的除了国内消费者,还有不少“海淘”的东南亚华人华裔。不过在以前,如果“海淘”的消费者在多个平台或店铺下单,一个订单就要一笔跨境运费,造成商品虽便宜,但运费很贵的现象。
如今这一难题得到解决。11月10日上午,百世供应链广西分公司总经理张宝丹用手机镜头向记者们展示了位于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内的一个仓库,这里存放的都是“双十一”期间即将发往东南亚的商品。张宝丹介绍,这一名为“东南亚跨境集运”的服务可以使当地消费者在不同平台、店铺购买的商品在百世国内仓库集成一个包裹,再发往境外,全程仅需支付一次运费。
举例来说,一位马来西亚的消费者在中国某电商平台的不同店铺购买了十几件衣服,然后通过百世跨境集运微信小程序填写信息,就可以将这些商品合并成一个包裹寄到家里,仅需支付一次运费。
旅泰华人小贺夫妇在曼谷做厨房小家电的生意。疫情暴发后,泰国市场对电饭煲、烧烤炉等小厨电的需求暴增,而当地商超此类产品的价格要高出国内两三倍。发现商机后,他们在当地电商平台上开零售店,并定期向国内网购进货。由于产品性价比高,今年店铺订单销量每月递增10%左右。
小贺表示,跨境大批进货,物流至关重要。如果在国内国外找不同的物流商,包裹转来转去容易丢,寄到了泰国还得自己去仓库取货。如今他们同样通过“东南亚跨境集运”服务省下了一大笔运费。近期,夫妇俩正张罗着在店里增加产品品类,计划从义乌批发头饰、指甲油等商品销到泰国。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吴兴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