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丨解决微心愿1300多件北海基层警务解忧超市给力
▲北海打造的解忧超市。
10月21日,自治区公安厅组织多家媒体走进北海,聚焦“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基层治理先进样本。
高招:“微警务室”覆盖全小区
北海名座小区有14个
“小区养的狗太多,担心小孩被咬伤”“楼下跳广场舞的声音太大,影响孩子学习”……今年以来,北海市公安局全面推行“基层警务 解忧超市”模式,先后为基层群众解决“微心愿”1300多件,惠及1200多个家庭。当地警方还将“六尺巷”典故引入调解机制,探索“枫桥式”社会治理模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
▲北海打造的解忧超市。
10月21日,自治区公安厅组织多家媒体走进北海,聚焦“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基层治理先进样本。
高招:“微警务室”覆盖全小区
北海名座小区有14个楼栋,住户达6000多人。因紧挨当地最老牌的两大公园和最大的农贸市场,人流量大,周边治安环境异常复杂。
▲解忧超市内的心愿货架。
如何通过有限警力实现高效治理?北海市公安局海城分局给出了答案——让基层党建与小区治理同频共振,让“微警务室”覆盖每一位居民。海城警方整合多方资源,在小区设立党支部,让民警挂任小区党支部第一书记,发挥“头雁”作用,引领小区群众进行自治。14个楼栋则分别推选出1名党员业主担任楼栋长,楼栋长可就地调解邻里纠纷。
截至目前,海城警方已在辖区33个小区试点建立党支部,并以党支部为牵引,构建了覆盖辖区20万余名居民的“三级微信群”矩阵,将“微警务室”根植群众,畅通警民沟通新渠道。
据初步统计,今年以来,试点小区警情同比下降72%,发案同比下降83%,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7.8%,实现了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小区,矛盾不再激化,协商就地解决的治理模式。
实招:“解忧超市”开进家门口
去年,北海市推行“三事(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通解”,在全市社区建设“解忧超市”,北海警方主动作为,将“我为群众办实事”纳入“解忧超市”范畴,并充分发挥公安职能认领群众微心愿,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
▲北海的“解忧超市”一角。
地处北海市侨港镇的侨安小区,90%以上的住户为归国侨眷,其中大部分住户又常年出海捕鱼,小孩上户口成了难题。29岁的梁女士有4个小孩,大的12岁,小的3岁,均没上户口。去年年底,辖区电建派出所将情况逐级上报,并会同卫健、妇联等部门相继帮4个孩子上了户口。此后一段时间,当地又先后解决了27个孩子的入户问题。
记者注意到,如今,群众的“微心愿”越来越多元化,不仅涉及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儿等实际问题,还有政策法律咨询、心理辅导、家政服务等各类需求。今年以来,北海全市公安机关依托“基层警务 解忧超市”工作平台,先后为基层群众解决“微心愿”1300多件,惠及1200多个家庭,受到众多市民点赞。
▲市民还可通过手机在线上发布微心愿。
“警官,我楼上住户经常在阳台往楼下倒垃圾,几次都溅到我家!”“楼下跳广场舞的声音太大,影响孩子学习”……“很多邻里纠纷达不到案件性质,但不解决又容易激化矛盾,存在安全隐患。”北海市公安局银海分局政工室主任谢光春告诉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为破解这一难题,警方结合当地社会治理实际情况,将“六尺巷”典故引入调解机制,实现“矛盾不上交,就地即化解”。
所谓“六尺”,就是“各让三尺”。银海警方结合心理学分析,组织开展调解技能轮训,把民警培训成不仅能破大案,更会调处小纠纷的行家里手。今年来,当地民警多次上门工作,妥善化解了600多起邻里纠纷。
近年来北海涠洲岛游客络绎不绝,为防范纠纷,北海市公安局涠洲岛分局涠洲派出所警务标兵陆宜昌创立游客暖心驿站,“宜昌调解工作室”成为化解旅游纠纷的“涠洲新名片”。
▲警方为市民办理微心愿,化解上户难题。
作为北部湾地区唯一的海岛派出所,涠洲警方还持续探索“枫桥式”社会治理模式,通过“警务 解忧超市”平台,整合海岛治安调解中心、旅游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信访调解服务中心,联合警务站、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建立起警务“三事通解”议事联席、服务制度,打造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岛,矛盾不上交、化解在岛上”的工作新格局,也打通了“枫桥式”社会治理警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北海警方表示,通过“五个一”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即建立“清单认领销号”机制、打造“基层警务 解忧超市”工作平台、创新“基层党建 枫桥经验 N”模式、推行“3 3 3”模式,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强化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整治,在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上效果显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