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员徒步上楼,刚开始保持匀速「真心英雄|人手紧缺快递大叔步行180公里返岗」
2月9日中午,顺丰速递的快递员谢兆平站在南京瑞金路6号的马路边上,电动车上放满了快递包裹。每一个包裹都在等候它的主人前来领取。
这是他春节后返回工作岗位上的第十天,他和往日一样,热情洋溢地接电话、笑容可掬地接待着来取快递的每一个人。 对他来说,今年的节后返岗来之不易。过完这个突发疫情的特殊春节后,谢兆平徒步180公里,晓行夜宿、花了三天时间,才回到南京工作岗位上。
我想参加这场战“疫”
谈起十天前的那段经历,谢兆平有点不好意思:“这对我来说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2月9日中午,顺丰速递的快递员谢兆平站在南京瑞金路6号的马路边上,电动车上放满了快递包裹。每一个包裹都在等候它的主人前来领取。
这是他春节后返回工作岗位上的第十天,他和往日一样,热情洋溢地接电话、笑容可掬地接待着来取快递的每一个人。 对他来说,今年的节后返岗来之不易。过完这个突发疫情的特殊春节后,谢兆平徒步180公里,晓行夜宿、花了三天时间,才回到南京工作岗位上。
我想参加这场战“疫”
谈起十天前的那段经历,谢兆平有点不好意思:“这对我来说很平常。我今年54岁,对我这个年龄的人来说,年轻的时候交通不发达,步行几十、上百公里这样的事儿稀松平常。再说,我是干苦力活出身,我身体好,走了三天路也并不觉得累。“ 在年轻的“快递小哥”队伍里,谢兆平算是“大叔”级别的了。他也是一位资深的物流从业人员。直到今天,他的一些同事因为交通不便,仍旧没能回来上班。疫情这么严峻,为什么谢兆平要急着回来上班呢? “16年前抗击非典,我就在一线,当时我是一名物流送货员。这一次,我也不想躲在家里,我一定要回到岗位上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谢兆平说。 春节后疫情加剧,因秦淮区光华路网点负责的35个单元区内人手紧缺,市民们购买的生活防护物资不能及时送出。正在泰兴新街镇谢荡村老家过年的谢兆平,得知这个情况,在家里坐不住了。他密切关注着汽车站的动态,却发现“没有车子往外开了,公共交通完全关闭了。” 一咬牙,他决定靠自己的双腿走出去。1月28日9点,他背了一个轻便的背包,就从家里出发了。一路顺着乡间小道、跟着手机导航走。第一天晚上到达江都市斯马镇,找小旅馆住了一晚上,第二天6点钟又起床上路了。饿了就吃自己背包里的馒头,尽量不去小吃店,减少与人接触。终于,在第三天傍晚,谢兆平来到了长江大桥。虽然走了一天,但是谢兆平这时的脚步却轻快起来,他说:“我一边走一边欣赏大桥的风景,很开心!”过了大桥,他在大桥南路找了辆共享单车,骑车到南京站,在那里坐上59路公交车。1月30日晚上9点钟,他终于到达了自己的宿舍:位于石杨路的银龙花园小区。
请对快递员多点理解
1月31日一早,谢兆平出现在快递网点,测体温、全身消毒、领了全套防护用品,正式上岗了。
工作了十天下来,他的感受是,在疫情防控期间,送快递包裹比平时难了许多。他服务的几个小区,瑞金路6号、8号、10号,均在小区门口设置了防疫哨卡,快递员不允许进入。
这种情况下,谢兆平改变了原来将包裹送上门的服务方式,改为在小区附近打电话请客户来自取。这样以来,送一份包裹所花的时间比原来增加了一倍以上。谢兆平算了一下,他现在平均每天送五、六十个包裹,要花近十个小时。他发现,这些包裹里面,有6成以上都是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物资。他知道这些正是大家最急需的物品,拿到包裹后争取第一时间去送件。 “现在是非常时间,我们配合疫情防控的需要。辛苦一点不算什么”,谢兆平也希望在这段时间,收寄包裹的市民能对快递员多一点理解: “大量时间花在等待上。这一单的客户不来取,我就不能去送下一单。所以请大家耐心等待、接到电话尽快取件。” 每天换三到四次口罩、回到快递站就全身消毒、尽量“无接触送件”,这段“非常时期”, 谢兆平非常小心谨慎。他说:“我们多跑一趟,可以让客户少跑一趟,减少他们外出被传染的风险!当然,我自己也会做好防护。”
疫情中的“暖心小哥”
在这一场疫情中,还有很多像谢兆平这样的快递员,为了让大家安心“宅家”,他们却每日在大街小巷奔走。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比普通市民跟多的看到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的辛苦。有些小哥的暖心行为,令人感动。
1月28日,顺丰南京凤舞路网点小哥陈靖来到南京市板桥派出所,送上10盒口罩和800元现金,捐赠给武汉及奋战在一线的民警。陈靖告诉民警,此刻虽然自己帮不上什么忙,但是看到民警不顾个人安危、不辞辛苦地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他十分感动,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提供一点帮助。不留姓名,留下口罩和现金后,陈靖就匆匆离去。派出所也很快就帮他实现心愿:民警通过网络公益平台,以快递小哥的名义捐赠了这笔善款。
2月4日,南京确诊患者增多,各区域加强防范,多处建立疫情防控值守点。在小市街道中央门的值守点,防疫一线的值班人员突然收到了一大包热乎乎的奶茶和吃食。这是快递小哥宋南南自掏腰包购买的,他说:“天气冷,请你们吃点热食“。 交汇点记者 刘霞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