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活艰难「复盘来上海两年的经历生活太难了」
关于中国城市的梗,网络上流传着很多,例如上海人看全国都是乡下人,北京人看全国都是基层,广东海南人看全国都是北方,新疆人看全国都是内地,在上海生活的这一年多,对于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魔都一词从何而来,今天算是见着了,早上的雷暴雨,中午的晴天,下午的阴天,晚上的满月,一天之类,天气像刚出生的孩子变脸特别快,据说魔都一词,出自当时的日本学者,在上海大开发之际,我国力图在大陆再造一个和香港媲美的港口城市,选中了上海,后来有日本学者来上海参观考察,惊叹道“这正是魔幻的城市”,传着传着就成了魔都了。
关于中国城市的梗,网络上流传着很多,例如上海人看全国都是乡下人,北京人看全国都是基层,广东海南人看全国都是北方,新疆人看全国都是内地,在上海生活的这一年多,对于江苏人的我看来,上海是多元文化的城市,可以看到爷叔拄着绅士杖,穿着潮流的衣服、女士的日系打扮、男士欧美风格的胡须、就连孩子也有中外混合的,孩子母亲是中国人,孩子父亲是外国人;绅士这个词源于欧洲,据王小波描述,绅士在中国有个对应的词汇叫君子,君子要受到孔孟思想的约束,什么男女授受不亲、君子动口不动手,而欧洲的绅士不管那么多,他们信耶稣,遇到对方无理取闹,依然会去动拳头;关于北京,我没有去过,听说过它的故事,身处北方,雾霾比较严重,据说在北京上班,骑个单车都比汽车快,总之很堵车的那种。
在上海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上海的社保基数是相对比较高的,最低基数个人也要缴890元左右,销售岗位一年四季都在招聘,苏州河钓鱼爱好者永远是男的,放风筝的上海爷叔最多,电商卖菜平台三巨头:美团、叮咚、盒马;武康大楼在淮海中路上,世茂广场在南京路步行街,周公馆在复兴中路上,来上海时,励志搞钱,结果口袋比脸干净,劳动密集型岗位薪资和新一线城市没什么差距,有人会说,在大城市发展总比在老家体面些,光鲜亮丽背后得去努力,曾经网络上流传着有张鸭子在平静的湖面游泳的照片,很好的说明这一点,鸭子为了保持平稳,爪子在水下不停的扑腾。其实,有时我在想归隐山林的洒脱感,逃离父母的逼婚,逃离世俗对钱财地位的比较。
2021.6.9初到上海
2021年6月9日,我瞒着父母来到上海,初到上海让我觉得这座城市的修路工人都是勤奋的,夜里一两点还在开槽施工,我很喜欢一句话,城市是好比一首歌,所有的人都是音符,一起努力才有了美妙的歌谱。
被中介坑和普通人想法一样想找个包吃住的厂先干着,于是通过中介找到得物的厂,面试当天让我缴押金,我老老实实缴了,到了员工宿舍惨不忍睹,烟味好像自己泡浸了烟灰缸,得知在这里要等到一周左右才能工作,第二天我就跑路了,睡个床板,中介还扣了我30元,索性押金退我了,现在想来这些做中介的良心过的去吗?我还是开的开的,当缴了智商税。
开始放下对工作的底线为了能在上海活下来,我那时不管那么多了,找个临时的服务员干着,也干过快递分拣,快递分拣对待临时工挺刻薄的,偷会懒,都会说到几句,期间我也面试过字节跳动、美团正式工的工作、百度推广,那时的面试还没有现在那么的层层设限制,现在的工作,我发现转行是比较难的,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面试不下10场,都是要求有经验的,或者询问过往的成就如何,我始终坚持不正面回答,等来的全是面试官的一句等通知吧。直到后来遇上了包住的客服工作,才算稳定下来,老实说:客服我心里感觉就是不起眼的工作,很排斥,最后还是硬着头皮干。
之前住怎么解决的?在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先找个日租房住着。
2022.3-2022.6开始疫情居家隔离2022年3月那段时间,听说上海华漕宾馆隔离点,出现外溢,不以为然,直到三月16号前后到公司时,发现公司周围拉了隔离带,小区被封、数辆警车围绕在小区周围,一切都朝着屯粮的路上有条不紊地发展着,欠于思考的我,没有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最心跳的时刻,感染者就在楼上楼下,下楼做核算检测不敢坐地铁,开始爬楼,从31层爬到一楼,下楼很快,上楼可就想到累人了,后来,小区微信群,还举行了闹要粮的行为,至今还保留着那段音频,到了端午过后,我们顺利的熬到了解封,男的长发飘飘,这就是我们90后眼中的“沙码头、非主流”造型。
现在历史的车轮仿佛愈演愈烈,去年是疫情,今年是找工作难,目前我看是这样,再度失业的我,能看到,生活不止工作,没有工作对于没有经济基础的人来说还不行,有了钱,才能谈梦想,还是有了梦想,才有钱,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仿佛是哲学的问题,目前对我来说,我没有搞明白。写到这里,我看了一下时间已是凌晨00:43,也该休息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