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荒是什么意思,最近天然气为什么气荒
但事实上,究竟何为“气荒”,目前我国并无统一界定标准。而纵观全球,北半球一到冬季出现天然气供应紧张是一个长期、正常现象,即便在天然气资源丰富、储气设施发达的美国、俄罗斯,短期、局部的供应紧张都有可能会出现。但如果仅将小范围供需紧张,价格短期升高,或只要若干辆槽车的供应就可以满足需求的情况,简单等同于“气荒”难免有失公允,同时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或危害却不可估量。
临近采暖季,“气荒”一词又频繁出现在媒体报道中,虽说各种保供措施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但无论供气企业、还是用户仍不免本能性感到有些“慌张”。
但事实上,究竟何为“气荒”,目前我国并无统一界定标准。而纵观全球,北半球一到冬季出现天然气供应紧张是一个长期、正常现象,即便在天然气资源丰富、储气设施发达的美国、俄罗斯,短期、局部的供应紧张都有可能会出现。但如果仅将小范围供需紧张,价格短期升高,或只要若干辆槽车的供应就可以满足需求的情况,简单等同于“气荒”难免有失公允,同时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或危害却不可估量。
一方面为国际资源供应商伺机惜售提价、国内不法商人攫取暴利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也可能误导决策,造成不必要的投资浪费,最终必将为消费者增加负担。再者,对“气荒”的夸大宣传也抹杀了由天然气消费增长带来的能源结构升级,以及因年替代上亿吨煤炭而产生的大气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的巨大功劳,且让社会产生对天然气行业发展前景的消极担忧。
因此,笔者认为,当下我国急需在官方层面,构建天然气供应安全的标准体系,对“气荒”的概念予以科学、统一、准确界定,引导有关方面向社会正确释放供需信号,从而推动天然气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回顾历年媒体报道及相关文献材料,自2005年我国西气东输一线投运、天然气供需进入快车道发展以来,一到冬季即发生“气荒”似乎已是常态。但对比国际上发生的“气荒”现象,笔者认为,严格定义上讲,2017年并不能称之为“气荒年”。
纵观国际,由于气候、技术、事故以及地缘政治等原因,北半球天然气消费国甚至生产国经常发生局部、区域乃至全国性天然气失衡,在欧盟、北美这样的天然气市场化国家发生的天然气供需失衡才是 “真气荒”。
比如,2017年12月12日,奥地利鲍姆加腾一座大型天然气站发生爆炸。英国NBP气价上涨150%,爆炸所造成的供应紧张也扩散到了欧洲中部和南部。意大利工业部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再比如,2018年1月,美国东部地区迎来严寒天气,纽约有30厘米深的降雪,康涅狄格州的夜晚天气降至零下20摄氏度。极端天气推涨了用电与取暖需求,纽约和新英格兰地区天然气价格暴涨。据统计,现货天然气在纽约地区的价格高达17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暴涨了60 倍,而全美基准的亨利枢纽管输天然气现货均价仅为2.93美元/百万英热单位。
还有俄罗斯、乌克兰因天然气债务问题导致的多次对欧洲天然气供应的中断,尤其是2009年,俄罗斯切断对乌克兰天然气供应,影响到多个欧盟国家的天然气供应,出现取暖用气短缺和供电困难,对生产和民众生活形成严峻威胁。
粗略统计,近10年欧盟、北美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天然气大面积供应紧张,超过20次(不包括中国)。之所以将欧盟、北美的大部分天然气供应紧张称为“危机”或 “真气荒”,原因如下:一是上述国家气价早已市场化,供应紧张导致的价格上升反映实际天然气短缺;二是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天然气消费量多年较为稳定,市场预期应该相对准确,供应紧张是刚性的;三是欧盟国家普遍建立了天然气供应安全的标准,失衡处罚严厉,供应紧张是真正缺气。
对比之下,反观我国,已经发生的所谓“气荒”是体制性原因,应该称之为“局部供应偏紧或失衡”。2017冬季是我国所谓“气荒”最为严重的一年,抛开中亚气短期减供的影响,如果没有煤改气推动,我国很有可能就不会出现“气荒”,反而是“过剩”。
我国所谓的“气荒”其实是由于价格管制,以及“煤改气”推进过程中协调不足所引起,且这种“气荒”的意义其实是积极的。问题在于,多年来,居民和非居民用气价格“双轨制”的存在,使得供气企业在冬季气源紧张、成本增加的情况下更愿意增加供应价格更高的非居民用气,而不是价格受政府严格管控的居民或者公服用气的供应,从而导致部分地区民生用气出现短缺。此外,我国目前缺乏冬夏峰谷气价和调峰气价,价格形式单一,未能真实反映不同用户的用气特征和用气需求,不能调节天然气需求量的峰谷差。
而且这种“气荒”也是小范围的,例如一些企业为了抢占市场,承诺用户优惠条件搞“点供”,在气源紧张的条件下不得不高价买气,从而小范围推高了价格,笔者测算其中涉及的量不会超过50亿方,仅占2017年消费总量的2%。
事实上,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随着天然气供给弹性逐步增大,未来发生大面积“气荒”的概率极小。需要强调的是,我国天然气市场处于快速上升期,市场在局部时间段出现供需不均衡是常态。但真假气荒的界定关键要看天然气行业是否为“市场化”。
笔者认为,约到2035年左右,我国天然气消费量达到峰值,天然气市场化体系已经完善,届时发生的天然气“供不应求”才可以认为是真气荒。在此之前,我国应该重点推进的工作就是借鉴欧盟做法,尽快建立科学的天然气“供应安全标准”体系,并以法律形式颁布实施。同时要建立管网等“基础设施标准”。
欧盟的供应安全标准体系核心是针对三类“受保护用户”:一是家庭用户,二是连接到配送管网或长输管网的中小企业和公服用户,且上述两类用户天然气消费量不超过终端消费总量的20%;三是为家庭用户供热且无替代燃料的企业。
根据欧盟相关指令规定,主管当局要求配送企业在下列三种情况下,确保“受保护用户”供应:一是20年一遇的7天极低温度;二是20年一遇的至少30天特别高需求;一般冬季条件,单一最大天然气基础设施中断最少30天。也就是说,配气企业只要储气能力达到上述要求,就是供应安全,并有优先得到储气能力的权力,其它发电、工业用户得到剩余储气能力,并自己储存“替代燃料”,一般不属于供应安全的范畴。
欧盟对危机水平和应急计划的管理分三级,包括预警、报警、应急,其中应急是指异常高需求,重大供应中断,市场措施已不能应对,必须采取行政手段保障“受保护用户”供应,这应该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气荒”。对照此标准,我国多年来没有发生过如此严重的情况,只是管理上的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缓解天然气供需紧张,当务之急要推进的工作是推进LNG接收站增容扩容、管网互联互通等。而大力加强储气设施尤其是地下储气库建设,仍是长期重要的工作。管网互联互通的建设虽然可以迅速扩大供应弹性,但应该以成本效益为中心,推行N-1规则(即在一个地理区域单一最大基础设施发生中断时,其余基础设施能够满足供应的时间要求)。此外,我国天然气上下游企业应该完善合同化供需机制,上游企业要坚持“量供而行、民生为主、应保则保”的原则,不是所有的用户都要完全保障用气,下游用户要“合理预测需求,保障重点用户”。只有如此,才能使我国天然气市场进入快速上升期的健康、稳定发展。
(徐博系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经济师,仝晓波系中国能源报记者)
End
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国能源报(ID:cnenergy)
责编 | 卢奇秀
气荒的主要现象
专家指出,中国部分地区遭受冰雪灾害导致出现天然气供应紧张。目前,浙江杭州有1/3的城区居民用气受影响,因天然气短缺截至周二已关停11家企业;湖北武汉所有出租车停止供气,周一凌晨开始,武汉市26座加气站全面停止供气。
与此同时,西安、重庆等地纷纷启动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主要是为确保居民生活用气而减少非必须的商业用气、工业用气和车用气需求。其中,重庆为了保证出租车加到气,在工作时间限量给其他车辆加气。记者了解到,也有不少地区出现管输居民用气管压不足,气量较小的现象。
在这样的情况下,天然气价暴涨,国内天然气批发价平均每吨已暴涨500元以上,涨幅超过两成。专家指出,气荒、气价暴涨的原因主要是突如其来的雨雪天气导致国内天然气需求急剧反弹,导致全国多处天然气供应告急。记者从广东省经贸委有关人士处了解到,广东的天然气供应暂无影响,不会出现“气荒”。 继沈阳、合肥、长沙等多个城穗培市举行天然气涨价听证会之后,2010年11月12日,中国最大的天然气消费城市———北京举行居民用气价调整听证会。这是5月31日国家发局悔改委发布《关于提高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猜腊唯的通知》之后,城市居民用气价格调整依法举行的后续规定动作。
这一轮气价调整,对我国天然气市场供需将带来哪些影响?几乎每年冬春之季都会大面积暴发的“气荒”现象,如果按照目前天然气市场无序增长的势头,中国“气荒”问题也许将不可避免。
华北等地区现“气荒”如何解决?
“最近家里取暖没事,但做饭的气不够用了”,12月7日,一位保定市民告诉记者,这种情况大概是从10天前开始,听说有关部门正在调气过来,但好像要一个月后才会好点。
入冬以来,天然气价格暴涨,LNG(液化天然气)价格持续上扬至历史新高,华北等地区的“气荒”现象此起彼伏,人们纷纷在问,中国的能源供应怎么了?
危急之下,中央有关部门重拳出手,在发改委组织各省份召开告诫会之后,环保部近日下发特急文件,提出“进入供暖季,凡属没有完工的项目或地方,继续沿用过去的燃煤取暖方式或其他替代方式”。
目前,政策效果已经初步显现,LNG市场开始小幅降温,来自行业轿喊誉机构的数据显示,12月6日的LNG全国标杆价格为7191元/吨,下跌0.73%。
多部门重拳出手,天然气价格迎拐点
12月7日,一封来自环保部《关于请做好散煤综合治理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工作的函》的特急文件在网络流传。新京报记者从行业人士处确认了文件真实性。
该文件提出,以保障群众温暖过冬为第一原则,提出进入供暖季,凡属没有完工的项目或地方,继续沿用过去的燃煤取暖方式或其他替代方式。此前,文件中涉及的京津冀、河南、山东、陕西等城市今冬都在大幅度推进煤改气。
此番煤改气政策突然生变,源于近期天然气市场的异动。
12月1日,液化天然气挂牌价创出9400元/吨的历史新高,报价者是黑龙江大庆中瑞燃气公司。公开数据显示,大庆中瑞的挂牌价比11月30日猛涨了1400元/吨。
据卓创资讯数据统计,11月中旬以来,国内多个地区相继公布限气政策,缺气区域主要为陕西、河北、山东、河南等北方地区,天然气价格上调幅度约10%,个别地区上调幅度达15%。另外,华北地区LNG价格已在8000元/吨以上,涨幅超过60%,个别厂商报价高达9400元/吨,创历史新高。在媒体公开报道中,“气荒”一词频繁出现。
回溯近年状况,“气荒”并非首次出现。
就在2016年,由于遭遇严寒天气,北京的用气量急剧攀升,出现过一次短暂的“气荒”,不过最终有惊无险。然而,这一次,“气荒”动真格的了。
11月底,河北省决定启动全省天然气需求侧管理机制,11月28日零时起进入全省天渗扰然气供应Ⅱ级预警状态(橙色预警)。橙色预警为严重紧张状态预警,河北全省供需缺口达10%-20%,并对经济社会正常运行产生较大影响。
正是在天然气供应紧张的背景下,环保部下发了上述文件。事实上,近期发改委、商务部也对气荒问题比较关注。日前,各地发改委已经密集召开价格告诫会试图稳定天然气市场。
比如,山西政府官网公布,省价监局近日召开液化天然气价格法规政策提醒告诫会,会议提醒告诫各企业和相关社会组织要依法诚信经营,加强价格自律,提出“六不准”,如不得捏造散布涨价信息,不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不得达成垄断协议等。
随着多部门重拳出手,LNG价格开始应声回落。卓创数据显示,在12月1日创下7236元/吨的高点之后,LNG价格开始小幅回落,12月6日,全国LNG标杆价格下跌至7191元/吨。
突然冒出的煤改气增量
在此番气荒和国家政策出手背后,是国内天然气供应短期内出现不小缺口闭段。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预计超过2300亿方,增量超过330亿方,同比增幅达到17%。这个增量和增幅,相当前5年年均增量的2倍以上,刷新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量的历史,消费量呈现爆发式增长。
根据三大石油公司上报数据,今年,全国天然气总缺口超过113亿方,2021年缺口超过300亿方,届时,用气高峰时段每天的缺口可能就达到2亿方。
卓创资讯分析师刘广彬认为,价格的上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天然气市场资源的供不应求。出现供不应求现状的主要矛盾是天然气上游供应不能够满足快速增长的下游需求。当然,目前国内天然气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恶性竞争以及垄断经营等问题时有发生,不排除各利益相关者博弈下导致的天然气供应短缺。
对于这一缺口,国内最大天然气供应商中石油已经早有预料。
据中石油提供的数据,今冬明春供应北京市、河北省的计划量为121.6亿方、50.2亿方,增幅分别为13.4%,57.9%。与去年相比,向河北省增加供应18.4亿方,主要用于锅炉煤改气、村村通改造和石家庄热电九期投产。向河北的天然气增加量占京津冀地区总体资源增量的55.2%。
但“煤改气”的快速推进还是超出了预期。
“计划之内的煤改气,基本可以得到天然气的保障,让人措手不及的是那些突然冒出来的煤改气增量”,中石油在发给记者的一份材料中表示,今年作为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目标年份,各地纷纷加大“煤改气”力度,提高清洁能源地位。为实现上述目标,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就煤改气规定了量化指标,而地方政府煤改气的数量早已超过了量化指标。
2017年,河北省下达的煤改气计划为居民煤改气180万户,锅炉煤改气4500蒸吨。但实际情况是居民煤改气预计完成260万户,锅炉改造11700蒸吨。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指出,推行“煤改气”的主要立足点是减少环境污染,是实现雾霾治理、清洁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煤改气”的大方向是对的,而目前天然气的短缺则是当前必须克服的难题。
工业用户与居民用户“争气”
除了爆棚的煤改气,其他工业用户对天然气的“胃口”也在迅速攀升,如工业燃料和发电用气,今年的同比用量均超过过去3年的增量之和,出现了工业用户跟居民用户“争气”现象。
公开信息显示,天然气使用主要集中在城市燃气、发电、化工和工况企业四个领域。据中石油提供的数据,城市燃气行业同比增长13%,发电行业同比增长28%,化肥化工同比增长25%,工矿企业同比增长21%。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预计超过2300亿方,增量超过330亿方,同比增幅达到17%。这个增量和增幅,相当前5年年均增量的2倍以上,刷新了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量的历史。
气荒暴露出来了储运设施设备(主要是管道和储气库)建设的短板。目前,我国的地下储气库有效工作气量还不到60亿方,仅占天然气消费总量的3%左右,而在一些天然气利用大国,这一比例普遍达到12%以上,如美国是16.8%,俄罗斯15.8%,德国27%,法国接近30%。
多家气田进入满负荷生产状态
天然气涨价潮此起彼伏,以至于被称为气荒,保利协鑫石油天然气集团董事长于宝东认为,这主要是受宏观经济趋稳向好、气价较低、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加大、北方清洁供暖以及政策集中配套等因素影响,天然气消费显著回暖,进入冬季以来增速更快,致使我国天然气需求的增速大于天然气供应的增速,导致了一定程度的供不应求的局面。
因此,要维持天然气市场供需平衡和价格稳定,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增加供给。
卓创分析师冯海城也认为,“在天然气消费需求保持旺盛的情况下,为了市场平衡稳定,增加供应就成了必须面对且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石油在发给新京报记者的一份材料中称,目前其管存及LNG罐存已达警戒线,为保障管网安全运行,保障辖区内的居民用气,中石油已经采取多项措施。
目前,不少气田也步入了满负荷生产状态。12月3日,青海油田天然气日产量攀升至1870万立方米。涩北、东坪、马仙三大气田比去年同期提前10天进入满负荷生产状态。
LNG市场成为焦点
在加快产能释放的同时,跨地区调配天然气已经正在加速推进。
据记者从行业人士和油气企业了解的情况,目前气价大涨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南方省份由于在供暖需求上远不如北方地区,其市场较为稳定。
拥有涪陵页岩气等大型气源基地的中石化向新京报记者提供的材料显示,其正在积极与其他企业协调,加快管道互联互通,采取资源串换、代输等多种手段解决地区供需矛盾。
金联创分析师左晨表示,“目前南北方价差拉大,南气北上已经可达河南、安徽、山东南部一带,长远来看对北方价格或造成牵制,后期价格或有回落。但考虑到整体供需依旧紧张,整体跌势不会太大”。
海外LNG的获取也进入公众视野。
中石油方面表示,一方面正派出多个商贸团队全球搜寻可靠的LNG现货资源,一方面积极与资源国沟通,避免出现减供、停供、无需下载等不确定性风险。
“中国高度重视天然气供应保障,积极支持企业在增加国内天然气生产的同时,多元化进口海外天然气资源”,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12月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表示。
由于当前国内油气体制限制原因,目前民营企业也将海外作为扩张目标。
保利协鑫石油天然气集团董事长于宝东表示,其在东非地区的埃塞-吉布提油气项目的基础设计已经全部完成,预计2018年具备全面开工建设的条件,“近期,受益于气价大涨的因素,埃塞-吉布提项目的长约销售协议谈判进展顺利,预计可于近期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一场持续蔓延的严重“气荒”,引起了有关部门及市场的广泛关注。11月中旬以来,国内多个地区相继公布限气政策,华北地区LNG价格涨幅超过60%;12月1日,液化天然气挂牌价创出9400元/吨的历史新高。
“气荒”及其带来的价格上涨,也给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带来了新的课题和任务。这次气荒的成因是什么?谁能从中受益,谁受到的负面冲击最大?未来天然气供给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避免诸如此类的气荒?
气荒源自供需结构不平衡
目前我国天然气/LNG主要供给渠道有哪些?近几年来的供需结构是怎么样的?
刘广彬:国内天然气的主要供应渠道有两类:一是国内自产,二是国外进口。2017年1-10月份,我国天然气产量121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1.2%;天然气进口量722亿立方米,增长27.5%;天然气消费量1865亿立方米,增长18.7%。在天然气供应端,2017年整体涨势明显。
即使如此,面对快速增长的下游需求,特别是随着冬季采暖季的来临,国内天然气市场出现明显的供不应求。中石油预估,整个冬季采暖期,北方资源供应缺口约48亿立方米。
于宝东:目前我国天然气的主要供给渠道分为国产气、进口气两种。国产气已逐步形成常规、非常规的多元供气局面,进口气已形成管道气和LNG多渠道供应格局,资源进口国超过10个。近年来,随着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进口气的占比逐步上升。
供需结构方面,我国于2006年开始进口LNG,2009年底开始进口中亚管道气,2013年中缅天然气管道建成投产,标志着西北、西南进口天然气管道和海上LNG进口通道初步形成。整体看,目前国内的天然气供应以管道气为主。
今年的气荒,某种程度上说是不是这种供需结构下的必然结果?
刘广彬:目前,国内并没有新的进口管道投产,LNG接收站数量亦不多,天然气资源开采短期内增长潜力有限,加之储气调峰设施建设不足,管网联通程度以及建设规模较小,面临较大的下游需求增速,天然气市场出现供应缺口也是必然。
于宝东:随着我国清洁能源政策的大力推行,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不断增长,国内天然气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已经到来,我们预计天然气将在2020年后逐步向供不应求转变。
下游终端用户受冲击较大
当前“气荒”在华北表现得特别严重,华北天然气市场主要的供应商是哪些企业?
于宝东:华北地区的天然气市场,主要的供应商以三桶油为主,在三桶油以外,还有不少第二梯队企业,例如京能、北京燃气、新奥等企业。当前,国家正在力促基础设施(LNG接收站和长输管网)向第三方准入,第二梯队企业为弥补缺少上游资源的先天劣势,积极参与三桶油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在基础设施领域抢滩布点。
刘广彬:天然气冬季供暖的主要地区是华北地区,主要气源供应商为中石油、中石化以及中海油等,其中以中石油西气东输以及陕京系统为主要气源来源。
随着气价上涨,哪类企业受益于气荒,哪类企业受到的负面冲击较大?
刘广彬:年内天然气需求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刺激各供应商的上游生产增产增效,同时天然气价格的上浮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这些企业的收益。而对于下游终端,首先,因价格上调导致成本上浮;另外,冬季供暖用气高峰期,部分地区工商业领域限制用气,天然气供应不足。
于宝东:随着气价上涨,我们认为受供需形势趋紧的影响,供应商将受益于气荒,下游终端用户将受到负面冲击较大,如果气价上涨过快,甚至可能会出现煤改气逆替代或者电代气的可能。
作为国内大型能源企业,协鑫受到的影响怎样?
于宝东:近期,受益于气价大涨的因素,协鑫的埃塞-吉布提项目的长约销售协议谈判进展顺利,预计可于近期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HOA。但这是个双刃剑,协鑫国内天然气电厂的成本压力会上升。
加快建设储气调峰设施
近期出现的气荒问题,短期内如何解决?
刘广彬:短期来看,应加快中石化天津LNG接收站建设进度,快速投产进气;另外促进天然气管网的互联互通,使得南北东西天然气资源的合理调配。再者,尽快解决中亚天然气限供问题,保证这一主干渠道的气源供应。
于宝东:短期而言,政府可以利用综合政策手段解决供应短缺问题。其一,进一步推进价格的市场化改革,设计合适的市场激励机制,提高供给侧的积极性;其二,从雾霾治理角度出发,加大对于“煤改气”的补贴力度,在必要时候,可以牺牲一定程度的工业用气来满足居民需求。
中长期内如何解决气荒这一问题?
于宝东:对于中长期而言,建议加大油气行业改革力度,加大储备设施建设和管道建设,加快推进第三方行业准入机制,共同参与国家的能源保障。关于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建议坚持“放开两头,管住中间”的改革路线,这样可以使得市场参与主体在充分竞争的环境下,公平计价,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有利于天然气行业的健康发展。
刘广彬:未来,应积极加快储气调峰设施建设,对储气库,提别是战略储气库的建设应尽快提上日程,各主要天然气消费地区,特别是季节峰谷差较大的北方供暖地区,应尽快完善天然气储备站建设。另外,积极推进天然气市场化机制改革,完善定价机制、管输制度等在内的天然气市场机制。
还是南方好,暖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