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老妈,下有宝宝的句子,和儿子微信互相拉黑
插图 宋溪
困境
为了外孙,没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王惠曾经把闺女的微信拉黑了10天,偶尔她会偷偷地看看闺女发的朋友圈,或者翻翻外孙的照片,但这10天里,她拒绝跟女儿沟通。“心里头有股怨气,不知道往哪儿发好,也算趁机锻炼她吧,虽然也没啥成效。”王惠有些灰心。
八十多岁的老母亲生活不能自理,等着闺女伺候;刚会爬的小外孙没人带,等着姥姥帮忙……顾哪头呢?这是不少六十岁左右初老一族心里的纠结。上有老,下有小,老小无法兼顾,曾经是中年人的难题,现在却成了这些“夹心老人”的困境。
插图 宋溪
困境
为了外孙,没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王惠曾经把闺女的微信拉黑了10天,偶尔她会偷偷地看看闺女发的朋友圈,或者翻翻外孙的照片,但这10天里,她拒绝跟女儿沟通。“心里头有股怨气,不知道往哪儿发好,也算趁机锻炼她吧,虽然也没啥成效。”王惠有些灰心。
让她做出这个举动的导火索就是在出国照顾两个外孙期间,自己的父亲去世,坐了20多个小时飞机赶回来的她,只能在父亲的病床前嚎啕大哭。“我是长女,老爸平时最疼我,老人八十六了,听我妈说,为了等我,又熬了四、五个小时,走的时候都没闭眼。”虽然已经过了百天忌日,但一提起父亲,王惠仍禁不住泪水涟涟,她不敢想父亲当时的心理和场景。
王惠的父亲患有糖尿病多年,还有高血压、冠心病,从六年前就已经在轮椅上度日。没退休前,因为女儿已经出国留学,王惠和爱人每天都会抽时间去看望老人,很多时候就住在老人家里。这种情况在前年改变,王惠得了小外孙,女儿的婆婆还没有退休,王惠只好收拾行李赶到美国给女儿带孩子。外孙满6个月后被送到了日托中心,王惠回国休息了几个月,在这期间,她发现父亲的身体恶化了。“医生说他常年服药,肠胃受损很大,很多器官也都衰老了,让我们家属多留心。”
王惠和爱人商量后,两人都搬到了父母家长住。“因为我的公公婆婆都去世了,所以我们还算压力小的,有的朋友两口子还得照顾双方老人,更吃力。”生活刚步入正轨,王惠的女儿去年年底又向她求助:女儿怀孕7个月了,希望她能出国帮助自己。王惠没有办法,只好又赶到美国,“女婿每天坐火车去纽约上班,真正早出晚归。女儿还要照看老大,那边的人工贵,小两口也负担不了保姆的费用,孩子也确实难。”
今年6月初,王惠接到了丈夫打来的电话,让她火速回国,父亲病危。当时已经是晚上,王惠马上定了第二天最早的一个航班。把两个孙子都哄睡了后,她在床边默默地坐了半天,又到厨房蒸了一锅包子,还包了一百多个饺子,把家里的冰箱装的满满当当,“闺女到现在也不会蒸包子,孩子们都爱吃带馅的。”
最终还是没见到父亲最后一面,王惠的心里总是不能原谅自己。在父亲去世之后不到一个月,女儿又叫她出国,“说的挺委婉,让我换换环境、散散心。自己的孩子,我能说什么?!不过,我暂时不去了,还是得多陪陪我妈,我爸这一去,对她打击也挺大。也是八十多岁了的人了,我实在放心不下。”
回家照顾老母亲,需孩子“批假”
上个周末,李英霞刚从老家回到北京,虽然她很想再多照顾母亲几个月,可是儿媳的年假已经到期,刚满1岁的孙子也不能无人照料,于是她的“假期”也只能结束。“我有时候跟我妈抱怨,回来照看一下老人,还得儿媳妇‘批假’。我妈就劝我‘委屈谁也别委屈孩子’,总是催我快回来,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李英霞觉得特别对不起自己的妈妈–父亲已经去世十几年了,李英霞从年轻时就在北京工作,母亲在老家一直独居,李英霞的弟弟一家虽然也住在一个城市,但老人不肯拖累儿子,不愿意住在儿子家。如今老人的腿脚不好,已经两年多没有出过自家小院,平日里的米、菜隔三差五的都是儿子来送,或者请邻居们帮忙代买。
“本来想退休后回老家照顾一下老母亲,这又被孙子绊住了。”李英霞觉得自己这一代人特别不容易:年幼的时候早早自立,没得到父母太多的关照,社会环境也不允许;中年的时候,经常加班,也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退休的时候,也不能享受“夕阳红”的生活,“父母都是八、九十岁了,三天两头地跑医院,孙子辈的还小,现在又都指着我们这些爷爷奶奶给帮忙带!哪头都是你的责任,哪头照顾不好都交待不过去,自己的身体其实也并不健康!”
李英霞的抱怨也说出了秦世琨的心里话。他也是和老伴一起从老家来北京帮女儿带孩子,但是他自己的、年过九十的老母亲却还在老家的农村独自为生。虽然老人的身体还硬朗,老家也有哥哥们在帮忙,但秦世琨总是有点放心不下。“这么大岁数了,有时候说没就没,我是我妈最宠的小儿子,每次回家,她都在枕头底下给我藏好吃的,我真的挺想陪她住几年。”
但是他的女儿、女婿平时上班都很紧张,老伴一个人没办法又看孩子又干家务,需要秦世琨帮忙买菜、做饭。秦世琨只能在心里惦记,有时候也难免批评自己的女儿不够独立,“我们年轻的时候,工作是三班倒,我和她妈妈都是轮着给他们洗衣服做饭,哪有她们这样,孩子睡自己也睡了的时候,现在的年轻人太不能吃苦了。”
妥协
给母亲请了表妹来陪伴,外加一个保姆
虽然把闺女拉黑了几天,但跟自己的孩子又能生气多久呢,王惠最近也重新考虑了未来的安排–她打算和爱人一起再去给女儿帮忙一、两年,然后再回国。在父亲过世后,王惠也跟原来的亲戚朋友加强了联系,希望能从中给母亲找一个能够长期陪伴的亲友。
幸运的是,她很快找到了合适的人:表姨家的妹妹早年丧偶,几年前就下岗在家,她的儿子在外地工作,还没有成家,表妹这几年没有太多家庭负担,反而有经济压力。王惠跟表妹多次谈心,向表妹求助,希望她接受自己的雇请,帮助自己照顾母亲。
在这期间,王惠也多次到家政公司面试给母亲选择了一个固定的小时工,然后请表妹住到家里陪母亲,“表妹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繁重的活儿,交给小时工做。就请她陪着我妈说说话,俩人还可以搭伴逛菜市场,看电视,主要是有人能跟我妈交流。”
反复劝说了多次,表妹才放下顾虑,同意帮忙。王惠又做通了母亲的思想工作,总算踏实了,“我妈妈觉得这一下就得花好几千元,有点心疼,我只好跟她说,只有你好好的,我才能放心去看孙子呀。妈妈最后也是为了让我放心,才同意了,还安慰我说:人的眼皮长的就是向下看的,老一辈的让着孩子辈的,天经地义,让我千万别跟孩子置气。”
最近,王惠的女儿也提出来,要带着两个外孙趁着圣诞假期回国探望自己的姥姥,王惠也答应女儿,春节过后就和爱人一起飞美国去帮她带孩子。“再过上两年,外孙们都大了,我应该就能回来了。那个时候,妈妈年纪也很大了,我就哪儿都不去了。在爸爸那里留下的遗憾,不能再重演”。
一个在家照顾娘,一个来京照顾外孙女
像王惠这样能找到亲友相托的幸运儿还是少数,更多的老人在无法两头兼顾的情况下,只好夫妻分居。方晓云最后的选择就是这样–她到北京给女儿带孩子,老公在老家帮她照看母亲。
“说是帮忙照顾老人,其实也就是给我妈留个伴儿。我爱人也是借这个理由留在家里,他不愿意过来。”对于丈夫的选择,方晓云有怨言也有理解,“照顾老人,毕竟还能住在自己家里,生活不用改变太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带孩子,男同志确实不太容易接受。”
虽然大多数面临选择的夹心老人都选择了照顾孩子,但他们也都为自己的选择忐忑,除了不放心老人的健康之外,也担心自己的付出不被孩子理解。“每次做选择的时候,我们,包括我们的长辈,都在为孩子们考虑,把自己的需求降到最低,但这种牺牲,孩子们明白吗?她们会不会把我们的退让当作理所当然?!”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周明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