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痛经
西医学把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前者又称功能性痛经,系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后者多继发于生殖器官某些器质性病变,如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慢性盆腔炎等。本节讨论的痛经,包括西医学的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功能性痛经容易痊愈,器质性病变导致的痛经病程较长,缠绵难愈。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
凡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
西医学把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前者又称功能性痛经,系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后者多继发于生殖器官某些器质性病变,如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慢性盆腔炎等。本节讨论的痛经,包括西医学的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功能性痛经容易痊愈,器质性病变导致的痛经病程较长,缠绵难愈。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使痛经发作。常见的分型有肾气亏损、气血虚弱、气滞血瘀、寒凝血瘀和湿热蕴结。
一、肾气亏损
先天肾气不足,或房劳多产,或久病虚损,伤及肾气,肾虚则精亏血少,冲任不足,经行血泄,胞脉愈虚,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使痛经。
二、气血虚弱
素体虚弱,气血不足,或大病久病,耗伤气血,或脾胃虚弱,化源不足,气虚血少,经行血泄,冲任气血更虚,胞脉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使痛经。
三、气滞血瘀
素性抑郁,或忿怒伤肝,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或经期产后,余血内留,蓄而成瘀,瘀滞冲任,血行不畅,经前经时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更加壅滞,“不通则痛”,故使痛经。
四、寒凝血瘀
经期产后,感受寒邪,或过食寒凉生冷,寒客冲任,与血搏结,以致气血凝滞不畅,经前经时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更加壅滞,“不通则痛”,故使痛经。
五、湿热蕴结
素有湿热内蕴,或经期产后,感受湿热之邪,与血搏结,稽留于冲任、胞宫,以致气血凝滞不畅,经行之际,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更加壅滞,“不通则痛”,故使痛经。
[辨证论治]
本病以伴随月经来潮而周期性小腹疼痛作为辨证要点,根据其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喜按或拒按等不同情况,明辨其虚实寒热,在气在血。一般痛在经前、经期,多属实;痛在经后、经期,多属虚。痛胀俱甚、拒按,多属实;隐隐作痛、喜揉喜按,多属虚。
得热痛减多为寒,得热痛甚多为热。痛甚于胀多为血瘀,胀甚于痛多为气滞。痛在两侧少腹病多在肝,痛连腰际病多在肾。其治疗大法以通调气血为主。
一、肾气亏损型
主要证候: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小便清长,面色晦黯,舌淡,苔薄,脉沉细。
证候分析:肾气本虚,精血不足,经期或经后,精血更虚,胞宫、胞脉失于濡养,故小便隐隐作痛,喜按;肾虚冲任不足,血梅满溢不多,故月经量少,色淡质稀;肾精不足,不能上养清窍,故头晕耳鸣;肾亏则腰腿失养,故腰酸腿软;肾气虚膀胱气化失常,故小便清长。面色晦黯,舌淡苔薄,脉沉细,也为肾气亏损之征。
治疗法则:补肾填精,养血止痛。
方药举例:调肝汤(《傅青主女科》)。
当归、白芍、山茱萸、巴戟、甘草、山药、阿胶
方中巴戟、山茱萸补肾气,填肾精;当归、白芍、阿胶养血缓急止痛;山药、甘草补脾肾、生精血。全方共奏补肾填精养血,缓急止痛之功。
若经量少者,酌加鹿角胶、熟地、枸杞子;腰骶酸痛剧者,酌加桑寄生、杜仲、狗脊。
二、气血虚弱型
主要证候: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乏力,头晕心悸,失眠多梦,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细弱。
证候分析:气血本虚,经血外泄,气血更虚,胞宫、胞脉失于濡养,故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气血虚冲任不足,血海满溢不多,故月经量少,色淡质稀;气虚中阳不振,故神;疲乏力;血虚不养心神,故心悸,失眠多梦;气血虚不荣头面,故头晕,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细弱,也为气血虚弱之征。
治疗法则:补气养血,和中止痛。
方药举例: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加当归、党参。
黄芪、白芍、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
方中黄芪、党参、桂枝补气温中,通络止痛:当归、白芍、饴糖养血和中,缓急止痛;炙甘草、生姜、大枣健脾胃以生气血,欲补气血先建中州。本方共奏补气养血,和中止痛之效。
三、气滞血瘀型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胀痛,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涩有力。
证候分析:肝郁气滞,瘀滞冲任,气血运行不畅,经前经时,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更加壅滞,“不通则痛”,故经行小腹胀痛拒按;肝气郁滞,故胸胁、乳房胀痛;冲任气滞血瘀,故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血块排出后,胞宫气血运行稍畅,故腹痛减轻。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涩有力,也为气滞血瘀之征。
治疗法则: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举例:膈下逐瘀汤。
若痛经剧烈伴有恶心呕吐者,酌加吴茱萸、半夏、莪术;若兼小腹胀坠或痛连肛门者,酌加姜黄、川楝子;兼寒者小腹冷痛,酌加艾叶、小茴香;挟热者,口渴,舌红,脉数,宜酌加栀子、连翘、黄柏。
四、寒凝血瘀型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则痛减,经血量少,色黯有块,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脉沉紧。
证候分析:寒客冲任,血为寒凝,瘀滞冲任,气血运行不畅,经行之际,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壅滞,“不通则痛”,故痛经发作;寒客冲任,血为寒凝,故经血量少,色黯有块;得热则寒凝暂通,故腹痛减轻;寒伤阳气,阳气不能敷布,故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脉沉紧,为寒凝血瘀之征。
治疗法则:温经散寒,祛瘀止痛。
方药举例:温经汤。
若痛经发作者,酌加延胡、小茴香;小腹冷凉,四肢不温者,酌加熟附子、巴戟天。
若经行期间,小腹绵绵而痛,喜暖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畏寒肢冷,腰骶冷痛,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沉细而迟或细涩,为虚寒所致痛经。治宜温经养血止痛,方用大营煎加小茴香、补骨脂。
五、湿热蕴结型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灼痛拒按,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痛,至经前疼痛加剧,经量多或经期长,经色紫红,质稠或有血块,平素带下量多,黄稠臭秽,或伴低热,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证候分析:湿热蕴结冲任,气血运行不畅,经行之际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壅滞,“不通则痛”,故痛经发作;湿热瘀结胞脉,胞脉系于肾,故腰骶坠痛,或平时小腹痛,至经前疼痛加剧;湿热伤于冲任,迫血妄行,故经量多,或经期长;血为热灼,故经色紫红,质稠或有血块;湿热下注,伤于带脉,带脉失约,故带下量多,黄稠臭秽;湿热熏蒸,故低热,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为湿热蕴结之征。
治疗法则: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举例:清热调血汤(《古今医鉴》)加红藤、败酱草、薏苡仁。
牡丹皮、黄连、生地、当归、白芍、川芎、红花、桃仁、莪术、香附、延胡索
方中黄连、薏苡仁清热除湿;红藤、败酱草清热解毒;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牡丹皮活血祛瘀通经;莪术、香附、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生地、白芍凉血清热,缓急止痛。全方共奏清热除湿,化瘀止痛之效。
若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者,酌加槐花、地榆、马齿苋;带下量多者,酌加黄柏、樗根白皮。
痛经的病因、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方法有哪些?
女子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的小腹疼痛,并因痛而影响生活及工作者,称为痛经,又称经行腹痛。西医把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中医痛经一证,虽包括了西医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两类,但以原发性痛经为主。继发性痛经的中医治疗还要与辨病相结合,才能提高疗效。
一、病因病机痛经是“因经而痛”,故痛经的发生,是致痛病因与月经期或其前后,机体内气血剧烈变化这一特殊的内环境相结合,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临床常见的病因病机有:气滞血瘀,寒凝胞中,湿热下注,气血虚弱和肝肾不足等。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本病是以患者每于行经期间或行经前后发生明显的下腹疼痛为主要诊断依据,即“因经而痛”。临床上大多是根据病人的主诉结合表现,把痛经的程度分为重、中、轻三度。
(1)重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坐卧不安,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必须卧床休息,伴有腰痛、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呕吐腹泻或肛门坠胀,采用止痛措施无明显缓解。
(2)中度:经期或经期前后小腹疼痛难忍,伴有腰部疼痛、恶心呕吐、四肢不温,采用止痛措施后疼痛暂缓。
(3)轻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明显,伴有腰痛,尚能坚持工作,有时需服止痛药。
2.诊断妇科检查可以诊断原发性与继发性痛经。盆腔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或可见宫颈管狭窄,子宫发育欠佳或过度倾屈等,为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多见于初潮后不久的青年或未婚未育者。
盆腔有器质性改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或生殖器肿瘤等所致的痛经,为继发性痛经。
本病应与阴道出血同时伴有下腹疼痛的病证,如异位妊娠、流产等相鉴别。此外,其他病证所出现的腹痛,也可发生在经期或于经期加重,临证时当详问病史及仔细检查,以鉴别诊断。
三、辨证施治
1.气滞血瘀型
【辨证】经来小腹胀痛。或阵发性绞痛难忍,坐卧不安,恶心呕吐,肢冷汗出,甚或昏厥。或经前胸胁、乳房胀痛,烦躁易怒。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块出痛减,或有膜样物排出后疼痛缓解。
舌质紫黯或舌尖边有瘀斑,苔薄白,脉弦细或弦滑。
【施治】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川芎10g,当归、赤芍、白芍、桃仁、枳壳、延胡索、牡丹皮、香附子各15g,五灵脂、蒲黄各9g,红花、甘草各6g。水煎服。
【加减】如属肝郁血瘀,经前乳房胀痛,烦躁易怒明显者,可选用逍遥散合失笑散加三七末、延胡索、益母草等;如属膜样痛经,则宜在主方中加逐瘀化膜之品,如三棱、莪术、土鳖虫、山楂、鸡内金、肉桂;如属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痛经,方中可选加水蛭、三棱、莪术、土鳖虫、九香虫、三七末、血竭、鸡内金、蜈蚣。
2.寒凝胞中型
【辨证】经行小腹冷痛或绞痛。得热则痛减。月经推后,经量少,经色黯,有小血块。面青唇白,形寒肢冷,便溏。舌质青紫,苔白,脉沉紧。
【施治】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小茴香10g,延胡索15g,五灵脂9g,蒲黄9g,当归15g,川芎10g,干姜5g,肉桂5g,赤芍15g,没药12g,益母草30g,艾叶15g。水煎服,或留渣再煎,日1剂。
【加减】如体质属阳虚内寒者,则可选用温经汤加熟附子、艾叶、小茴香,以温经暖宫止痛。
3.湿热下注型
【辨证】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拒按,伴腰骶胀痛。多为平时下腹胀痛不适,经期加剧,或有低热起伏或小腹灼热感,白带较多,色黄质稠,有臭气。舌质红,苔黄或腻,脉弦数。
【施治】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清热调血汤加减:当归、白芍、桃仁、延胡索、牡丹皮、七叶莲各15g,川芎、生地黄各10g,黄连9g,香附子、莪术各12g,红花9g,丹参20g。水煎服,每日1剂。
4.气血虚弱型
【辨证】经时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或小腹及阴部空坠、喜按。或月经推后,经量少,经色淡,质稀。面色咣白无华,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弱。
【施治】补气养血,调经止痛。
【方药】当归芍药散加减:当归15g,白芍20g,川芎10g,茯苓20g,白术15g,泽泻5g,益母草30g,香附子12g,延胡索15g,北黄芪15g,党参20g。水煎服。
5.肝肾不足型
【辨证】经水将净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腰膝酸软。月经后推,经色淡黯量少,质稀薄,或头晕耳鸣,或潮热,眼眶黯。舌质红少苔,脉细弱。
【施治】滋肾养肝止痛。
【方药】调肝汤加减:当归15g,白芍15g,山茱萸15g,巴戟天15g,阿胶15g(烊化),山药20g,甘草6g,台乌15g,益母草30g,香附子12g,石楠藤15g。水煎服,日1剂。
四、辅助治疗
1.成药方
(1)三七痛经胶囊、伤科七厘散、云南白药(适用于气滞血瘀型)。
(2)乌鸡白凤丸(适用于气血虚弱型、肝肾不足型)。
(3)七制香附丸、八宝坤顺丹、妇科十味片、妇女痛经丸或活血调经丸(适用于气滞血瘀型)。
(4)艾附暖宫丸、乌金丸、经期腹痛丸、调经丸或女金丹(适用于寒湿凝滞型)。
(5)宁坤养血丸、人参养荣丸、十全大补丸或当归养血丸(适用于气血两虚型)。
2.验方
(1)三七末,每次3~5g,每日1~2次,于经前或经时开水冲服(适用于气滞血瘀型)。
(2)干姜、艾叶各10g,苡仁30g。前二味煎水取汁,将苡仁煮粥至八成熟人药汁同煮至熟,1次温服(适用于寒湿凝滞型)。
(3)黄芪20g,当归20g,白芍15g,泽兰10g,粳米100g,红糖适量。将黄芪、当归、白芍、泽兰煎服15分钟,去渣留汁,放入粳米煮粥。将熟时加入适量红糖即成(适用于气血虚弱型)。
(4)丹参、延胡索各30g,牛膝、红花、郁金各15g,白酒250g。
将丹参、延胡索、牛膝、红花、郁金倒入瓶中,用白酒浸泡加盖,密封半个月。每隔3天,用力摇动药酒瓶1次,每次约摇3分钟。行经前两天开始饮服,每日3次,每次1~2匙,至经血干净时停饮。连服4个经期为1个疗程(适用于气滞血瘀型)。
(5)荔枝核、香附、黄酒各30g。将荔枝核、香附研成细末,混合装入瓷瓶密封保存,每次痛经发生前1天开始服用,每次服6g,以黄酒适量调服,1日3次(适用于以气滞为主证)。
3.针灸疗方
(1)取足三里、三阴交穴,用针刺,泻法,留针30分钟,对实证痛经止痛效果显著。下次月经来潮前一二日或来潮时,每日针灸1次,一般2~3次可愈。也可用三阴交配关元或中极,按同法治疗。或起针后,再用温和灸10~20分钟。
(2)取八髂穴,用艾卷悬灸30分钟,每日2次,对虚证痛经或虚中夹实痛经有温通止痛之效。
4.外治方
(1)白芥子、面粉各15g,将白芥子捣为细末,加入面粉,用沸水调匀,制成饼状。趁热贴脐上,3~4小时痛即止。
(2)肉桂10g,吴茱萸、茴香各20g,共研细末,用白酒适量,炒热。乘热(以不烫皮肤为度)敷于脐部,然后用胶布固定,每月行经前敷3日即效,用于寒凝气滞之痛经,若属湿热下注的痛经,反使病转剧。
(3)乳香、没药研细末,水调为药饼。贴脐,胶布固定。
五、调护
(1)痛经与精神因素关系很大,故必须调节情志配合治疗。
(2)经期注意适寒温,节生冷。
(3)不少痛经治愈后,由于七情内伤,或生活失调,可再复发。
月经痛经怎么调理呢
月经痛经怎么调理
一、运动调理方法
1、加强体育锻炼:尤其是体质虚弱者,在利用饮食改善营养的同时,可以配合做一些轻度的运动,比如散步。
2、练习瑜伽操:练瑜伽有缓和作用,如弯膝跪下,坐在脚跟上,前额贴地,双臂靠着身体两侧伸直。你也可以试试不同的姿势,找到最舒服的就好。
二、热敷调理方法
1、保持身体暖和:非常时期,保持身体暖和非常重要,尤其是针对痉挛及充血的骨盆部位。
2、多喝热水:也可在腹部放个热水袋进行热敷,一次数分钟,可以缓解腹部的胀痛。
三、饮食调理方法
1、保持饮食均衡:少吃过甜或过咸的食物,因为它们会使你胀气并且行动迟缓,应多吃蔬菜、水果、鸡肉、鱼肉,并尽量少吃多餐。
2、不吃含的食物,它会令你神经紧张,造成月经期间的不适,咖啡所含的油脂也会刺激小肠。
3、牛奶加蜂蜜:每晚睡前喝一杯加一勺蜂蜜的热牛奶,可以缓解甚至消除痛经之苦,效果极好。
4、香蕉中含有维生素B6,能够稳定情绪,并能减轻腹部疼痛,痛经时不妨多吃一些。
5、注意忌口:行经前及经期尽量不吃生冷和辛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如冰淇淋、烧烤、辣椒等。、“痛经看西医不行的,要看中医的,还要靠生活中的调理,平时都要忌食生冷,尤其绝对不能吃冰。生理期就更不必说了,都不能沾冷水的.。痛经主要是由寒所引起的,寒凝血滞,行经不畅所以会疼痛。平时注意保暖,少食寒凉的食物,来月经时煮生姜红糖水喝,还介绍个有效的,月经期间在腹部贴经必舒TP,,热热的疼痛很快就缓解了,坚持几次,就会彻底好了。”
四、日常生活调理方法
1、“平时要注意保暖,一定不要让脚着凉。每次月经来之前四五天每天坚持喝两杯红糖水,坚持到月经来的第二天。相信有三四个月痛经就会缓解很多,相信我没错的`。”
2、“痛经的病人除了寻求医生的诊治之外,平日的自我调理亦很重要,自我调理的原则在于改善体质、增加身体的抵抗力。针对这一点,必须在日常生活上注意要有规律的生活、适度的运动、均衡的营养、充足的睡眠以及愉悦的心情。说起来简单,您做到了吗?”
五、药物调理方法
1、服用维生素类药物:B族维生素,特别是B6对经前紧张症有显著疗效,它能稳定情绪,帮助睡眠,并能减轻腹部疼痛。当然,对于痛经不能缓解的女生,还应当及时到妇科就诊。
2、适当服用止痛药:当经痛开始时,可以服用一定量的止痛药,如:芬必得、阿托品片及安定片等。效果好的止痛药会在20-30分钟后立刻起效,并持续12小时不疼痛。但是长期服用止痛药并不是治本之策,且会造成人体对止痛药的依赖,所以,如非必要,尽量少用或不用。
六、按摩调理方法
“除了上面说的,按摩也能缓解痛经。先是按摩背腰部,再按摩腹部,后按摩下肢。先涂擦活血药液(如药油、药酒),后再进行按摩:1、用手指或掌根揉按背腰部胸椎第11节至腰椎第2节,并揉按两侧的肌肉和相关的脊中、悬枢、命门、夹脊、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志室等穴;2、用拳头轻捶背腰部压痛处;3、用手指揉按腹部疼痛的肌肉和神阙、气海、关元、天枢、外陵、大巨等穴;4.用手指捏按下肢的阴包、血海、三阴交、太冲等穴。”
中药怎么调理痛经
一、气滞血淤型痛经
常见经前期或经期下腹胀痛,月经少而不畅,经血颜色发暗并且淤积有血块,当血块排出后经痛会缓解,这种类型的痛经常常伴有胸闷,乳房胀痛等现象,主要疏肝理气,化淤止痛。
推荐保健方:橘叶调经饮
原材料:山楂6克,清橘叶6克,干松10克,蚕砂10克,荔枝核12克。
做法:1、所有材料洗净,放在砂锅中用3碗水熬成一碗即可。
2、在经前3天开始服用,每日一剂,连服3-5天。
二、湿热阻络型痛经
主要表现为经前或行经过程中小腹胀痛,经量少或多,经血颜色紫红,小便色黄,常常出现便秘症状,有时出现全身低热起伏。
推荐保健方:桃红酱灵汤
原材料:桃仁9克,当归12克,川芍6克,赤芍10克,五灵脂10克,败酱草30克,红藤15克,丹皮9克,炒山栀9克。
做法:1、所有药方一起放在砂锅中煎汁。
2、在经前3天开始服用,每日一剂,连服3-5天。
三、气血虚弱型痛经
主要表现为经期或经后小腹空坠隐痛,喜欢用手按于腹部,月经量少,经色淡红,头晕,还伴有食欲不振,经后腹痛,心烦失眠等的情形。
推荐保健方:养血调经汤
原材料:陈阿胶9克,艾叶6克,当归12克,炒白芍15克,大川芎6克,大熟地12克,香附10克,炮姜5克,失笑散10克。
做法:1、失笑散洗净用纱布包好,与其他药方一起放在砂锅中煎汁。
2、在经前3天开始服用,每日一剂,连服3-5天。
小贴士:如果经痛难以承受时,也可以服用一定时的止痛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如:芬必得,阿托品片及安定片等,这些效果好的止痛药能在20-30分钟后立刻起效,并持续12小时不疼痛,但是长期服用止痛药并不是治本的好方法,而且会造成人体对止痛药的依赖,所以,如果没有必要,尽量少用或不用,对于痛经不能缓解的女性,应当及时到妇科就诊。
痛经麻烦大 选药是重点
目前,市场上治疗痛经的药物较多,但每种药物的疗效和性质都有所不同,所以,患者在用药前最好先咨询一下医生,根据病情选择用药。最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外用药:保肠胃治痛经两不误
艾女士每月受痛经困扰,同事向她介绍了一个“小窍门”:每晚睡前喝一杯加蜂蜜的热牛奶。艾女士照此办理,虽然痛经有所缓解,但却无法彻底治疗。医生说,实际上她平时用的“小窍门”只具有辅助治疗之功,因为蜂蜜、牛奶中含有钾和镁,能缓和情绪、抑制疼痛,有助于身体放松,消除紧张心理,减轻压力。但是医生强调,绝不能以此替代治疗。医生建议艾女士采用外用药物进行治疗,外用药既可避免口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也可减少对心、肝、肾等器官的副作用。舒经栓是一种外用栓剂,通过肛门给药,可以减弱或消除女性对疼痛的敏感性,从而达到镇痛效果。该药在体温下15分钟开始溶化并经直肠黏膜吸收,使用后可以感到下腹部略微温暖,疼痛感随之减弱、消失。艾女士听取医生建议使用了外用药后,痛经症状果然大有改善。
以上是对“月经痛经怎么调理”的介绍。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了。如果您还有其他内容想要知道的,可以浏览相关的文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