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长期腹泻肚子冷痛老中医有妙招不,腹泻肚子痛的偏方
附子理中丸最早出处为《伤寒论》,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也有收录,功效为温中健脾。脾胃虚寒引起的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方
说一件真实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一发小拉肚子,拉得是稀里哗啦,吃了消炎抗菌药无效,清热解毒止泻药也没用,肚子还凉嗖嗖的痛,朋友打来电话找我江湖救急,我首先排除了食物的因素,考虑到最近天气渐凉,很可能是寒邪侵袭,伤到了脾肾,又由于朋友身体较胖,基本能确定了脾肾阳虚,于是让朋友买一盒附子理中丸试试,结果一丸就下去,肚子里就有一股暧流,非常舒服,很快拉肚子症状就止住了。
附子理中丸最早出处为《伤寒论》,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也有收录,功效为温中健脾。脾胃虚寒引起的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方剂歌决为附子理中人参姜,白术甘草蜜同尝。温阳祛寒益脾气,寒热腹痛要辨清。从歌诀中看到,成份非常简单,附子、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
方中附子温阳祛寒,配以炮姜温运中阳,白术健脾燥湿,人参益气健脾,炙甘草补中扶正,调和诸药。五药配伍,有温阳祛寒,益气健脾之效。本方以畏寒肢冷、脘腹冷痛、呕吐泻利、舌淡若白滑、脉沉细迟缓为辨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慢性肠炎、心力衰竭,痢疾等
当年张仲景创立的“理中汤”,它的药物组成是人参、于姜、白术、甘草。这个方子用到的后来,又增加了附子,就变成了现在的附子理中丸,由于这里的药物都是热性为主,所以附子理中丸最好治疗对象是阳气不足、阴气过盛带来的问题,这种病症的典型最症状就是特别地怕冷,特别是腹部,这也就诠释“理中”两个字的含义。表现首先是腹泻,常年大便不成形,泻出来的东西经常是吃进去的原形,中医叫“完谷不化”,就是食物原样排出了,好像胃肠一点消化作用都没起,怎么进来的就怎么出去。完全没有经过胃肠吸收消化,再好的食物也都沦为了过客。而且肚子怕冷,即便是个很胖的人,也是一边出着汗,一边还要护着肚子,如果是夏天,进了有空调的房间呆一会儿,可能就要去上厕所。中医认为瘦人多阴虚,胖人多阳虚”,胖本身就是阳虚的一种表现,也就是脾肾阳虚,如果阳虚治好了,身体也会变瘦,达到减肥的作用
由于中焦、下焦的虚寒,导致了肚子冷痛,吃东西不消化,拉肚子。这里的“虚”就是功能的萎缩,“寒”就是能量的不足,就好比一个灶台,底下的火力不足或者没有火了,锅里的米饭怎么可能煮熟呢?如果去医院做肠镜检查的话,一般是慢性肠炎,或者是溃疡性结肠炎,或者干脆查不出问题,只能算是一种神经调节失调带来的问题,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对于这种病,目前没有特效药,但服用附子理中丸却可以达到改变虚寒怕冷体质、减缓发作的目的,这也正是中医中药的神奇之处。
中焦、下焦虚寒的人也是容易未老先衰的,三十几岁的人看起来像五十多岁,还会从消化系统的问题影响到生殖功能,出现性欲减退、性功能障碍的问题。所以虽然附子理中丸温补的主要是中焦,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帮助肾阳的温煦,照顾到下焦,起到温阳的作用。
中医讲温凉寒热,以偏纠偏,那么寒性体质的人,到了天气转凉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地增减衣物,而现实社会的很多人,为了外表的光鲜,却往往忽视了身休的健康。
中医说“寒多而呕”,故驱寒的“附子理中丸”还能治疗呕吐,这个呕吐往往是没有内容物的,仅仅是呕清水,这种清水就是脾阳虚不能蒸化掉的水液,唾液会很多,而且质地清稀,嘴里总是觉得很寡淡。
因为附子理中丸的燥热,在服用过程中难免有上火的问题,但在上火的同时肚子仍旧怕冷,这就说明寒并没有从身体彻底驱散出去。故服用此药物同时建议喝一些凉性的茶饮,如果菊花,苦丁等。
茶余饭后,老付侃药,靠谱!!!
喜欢@药师老付的文章请点赞、转发并关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