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感觉与知觉,心理学感觉和知觉区分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记忆、必考。
感觉是安全感、存在感的初级来源。感觉剥夺使人恐慌、抑郁,是对于一个人最大的惩罚:监狱、软禁、坐月子。
感觉是一切高级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的种类,按照刺激的来源不同,分为:
外部感觉:来源于身体外部的刺激。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内部感觉:来源于身体内部的刺激。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等
上述内容了解即可
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一、感觉概述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记忆、必考。
感觉是安全感、存在感的初级来源。感觉剥夺使人恐慌、抑郁,是对于一个人最大的惩罚:监狱、软禁、坐月子。
感觉是一切高级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的种类,按照刺激的来源不同,分为:
外部感觉:来源于身体外部的刺激。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内部感觉:来源于身体内部的刺激。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等
上述内容了解即可
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即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即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包含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
理解,必考
三、各种感觉
视觉:可见光谱是波长380-780纳米的电磁振荡。引起不同的色调感觉
听觉的是适宜刺激,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也叫声波。
嗅觉是最古老的感觉。
味觉
皮肤觉
痛觉:生理 情绪 社会情境,多因素。
听觉和视觉的波长范围可能有选择题
四、感觉现象
感觉适应:对同一感受器的长时间刺激,导致感受性变化
视觉:明适应、暗适应(理解、必考选择题)
嗅觉:久居芝兰之室,而不知其香
触压觉:骑驴找驴
听觉:很难适应,只能损伤
痛觉:不能适应
感觉后像:外界刺激停止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各种感觉都有后像。
正后像:后像与刺激物性质相同
反后像:后像与刺激物性质相反
理解,可能出选择题
感觉对比:同一刺激物,在其他的刺激背景下,感觉器官对该刺激物的感受性发生变化。
味觉对比
视觉对比
延伸:自我认知、社会认知,都是在对比中产生叛变的。
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联觉:一种刺激,不仅引起这种感觉,还引起了那种感觉。
五、知觉概述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多种感觉的综合,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并不需要刻意为之。
记忆,必考,选择题或者简答。
知觉的基本特性
1.选择性2.整体性3.恒常性4.理解性
六、知觉的种类
1.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2.根据知觉是否符合客观现实,分为正确的知觉和错觉
3.根据事物的空间、时间、运动的特性,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对物体的大小,形态、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距离知觉的线索:肌肉运动线索(眼周肌肉),双眼线索(双眼视差产生深度知觉)
理解,可能选择题
运动知觉: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
真动:物体的运动被知觉到。
运动错觉:似动现象(霓虹灯)、诱导运动(云动显得月动)、自主运动(星星闪动)
小概率选择题
错觉:对客观事物的不易改变的歪曲知觉。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知觉
2017基础心理学知识点:知觉
知觉指的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认识。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知觉的文章,一起来看看吧:
1.知觉中的数据驱动和概念驱动理论
数据驱动加工:即自下而上的加工,知觉直接依赖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对这些特性的加工。
概念驱动加工:即自下而上的加工,知觉系统不仅要加工外部输入的信息,而且要加工在头脑中已经存储的信息。
2.大小-距离不变假设
我们知觉的物体的大小与物体在网膜上投影的.大小有关系,人们在知觉物体时,似乎不自觉的解决了大小与距离的关系,即:物体的大小=网膜投影的大小*物体与眼睛的距离。这就是大小-距离的不变假设。
3.错觉理论
(1)眼动理论:我们在知觉几何图形时,眼睛总在沿着图形的轮廓或线条作有规律的扫描运动。当人们扫视图形的某些部分时,由于周围轮廓的影响,改变了眼动的方向和范围,造成取样的误差,因而产生各种知觉的错误(有些实验证明了眼动不是造成错觉的真正原因)。
(2)神经抑制作用理论:这是从神经生理学水平解释错觉的一种理论,认为:当两个轮廓彼此接近时,网膜内的侧抑制过程改变了由轮廓所刺激的细胞活动,因而使神经兴奋分布的中心发生变化,结果引起几何形状和方向的错觉(该理论忽略了错觉现象和神经中枢的融合机制的关系)。
(3)深度加工和常性误用理论:错觉具有认知方面的根源,人们在知觉三维空间物体的大小时,总把距离估计在内,这是保持物体大小恒常性的重要条件。当人们把知觉三维世界的这一特点,自觉、不自觉地应用于知觉平面物体时,就会引起错觉。可以说错觉是知觉恒常性的一种例外,是人们误用了知觉恒常性的结果。这种理论强调了深度线索在错觉产生中的作用,因而也叫深度加工理论。
名词解释:
1.【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2.【知觉定势】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这种现象叫知觉定势。
3.【整体优先】整体水平的加工优先于局部水平的加工。(内温的整体反应和局部反应实验)。
4.【知觉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他的稳定性。
5.【视觉线索】指环境中的各种参照物给人们提供的物体距离、方位和照面条件的信息。(影响知觉恒常性的条件)。
6.【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距离相继呈现时,我们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就是动景运动。
7.【错觉】我们的知觉不能正确的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
8.【似动】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心理学简答题,感觉和知觉的种类有哪些
一、外部感觉
概念:外部感觉是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
内容:外部感觉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
(一)视觉
1、概念:眼睛能辨别外界物体明暗、颜色等特性的感觉叫视觉。视觉看到的是可见光,可见光实际上是一种电磁波。人类眼睛所能感受到的只是光波中的一部分。眼睛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光的刺激,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在丘脑处进行初步加工最后投射到大脑皮层枕也视觉中枢,视觉就产生了。
(二)听觉
1、概念:听觉是一种振动的刺激,听觉的刺激物是可听声波,有着特定的频率。年龄不同,人的听觉范围各不相同。听觉的器官是耳朵,耳朵分内耳、外耳、中耳。听觉器官接收到声波,最后机械的声波转化成神经冲动,传递至大脑颞叶区的听觉中枢,于是听觉就产生了。
(三)嗅觉
1、概念:嗅觉的器官是鼻子,鼻子能接受的适宜刺激是有气味的挥发性物质,鼻子接受嗅觉主要依靠鼻腔粘膜的嗅细胞。当有气味的气体物质作用于嗅细胞,细胞产生兴奋,传到位于颞叶区的嗅觉皮层,嗅觉就产生了。
(四)味觉
1、概念:味觉的感觉器官是舌头,舌头能接受的适宜刺激是可溶解于水或者液体的物质。舌头的表面、咽喉部以及腭上的味蕾是味觉的感受器。酸甜苦咸是基本味觉,其它的味觉是由它们混合而成。
(五)肤觉
1、概念:肤觉的感觉器官是皮肤,皮肤能接受的适宜刺激是物体机械的、温度的作用,或者是伤害性刺激,接受肤觉的感受器主要在皮肤、口腔黏膜,鼻黏膜以及眼角膜上,以点状分布。
2、内容:肤觉包括触压觉、温度觉、痛觉以及其他肤觉混合而成。
二、内部感觉
内部感觉是指感受内部刺激,反映机体内部变化的感觉。
内部感觉有机体觉、运动觉和平衡觉。
(一)运动觉
1、概念:运动觉的感觉器官是肌肉、韧带、关节等的神经末梢。运动觉就是反应躯体各部分运动和位置的感觉。引起运动觉的适宜刺激是躯体的运动和姿势的变化。
2、作用:运动觉可以支配人类进行行走、劳动、以及各种体育活动。
(二)平衡觉
1、概念:平衡觉的感觉器官位于内耳的前庭器官,平衡觉就是反应头部位置和身体平衡状态的感觉。引起平衡觉的适宜刺激是身体运动时候的速度以及方向的变化。
2、作用:平衡觉能够调节人体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
(三)机体觉
1、概念:机体觉的感觉器官是人体各脏器的内壁。机体觉就是机体内部器官受到刺激时产生的感觉。引起机体觉的适宜刺激是机体内部器官的活动和变化。
2、表现:机体觉能够及时反映集体内部环境的变化。如一般在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时,会产生恶心、窒息等症状。
根据知觉反映的客观对象不同,知觉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1、空间知觉:是指人脑对物体的空间特征的反应。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
2、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时间知觉有两种:一种知觉是:现在是什么季节、几号、几点。二是知觉现在时刻与过去某一时刻的长短。
3、运动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运动知觉就分为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1、真动知觉:指物体发生实际的空间位移所产生的运动知觉,即物体在按一定的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连续位移时,人所产生的物体在运动的知觉。
2、似动知觉:是将实际不动的物体知觉为运动的,或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似动知觉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四种。
1、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的空间距离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人就会感觉到一个刺激物在向另一个刺激物做连续运动。如电影、霓虹灯。
2、诱发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如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3、自主运动:如果你在黑暗的房间紧盯一个燃烧的烟头,过一段时间后,便会感觉它似乎在不停地游走。
4、运动后效: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就是运动后效。如在注视飞速开过的火车之后,会觉得附近的树木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是感觉,对同一事物的各种感觉的结合,就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整体的认识,也就是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知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