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采茶工招聘,龙井小茶农
浙江大部分企业复工的第二周,杭州西郊龙坞村55岁的茶农李德海开始着急:眼看企业陆续复工了,可今年的采茶工还没有着落。
他给一些合作了十几年的采茶工打过电话,十来个电话里,一半以上都是婉拒。剩下的说辞差不多:不确定,看看情况再说。
茶农李德海很着急,今年采茶工来的很少
龙井茶这种作物“早三天是个宝,迟三天变根草”。最好的采茶时间只有20来天,如果没人来采或采不完,会直接影响价格、收益,以及明年的产量。采茶工“能不能来,能来多少人”这件事一天不确定
天下网商记者 王奇一
浙江大部分企业复工的第二周,杭州西郊龙坞村55岁的茶农李德海开始着急:眼看企业陆续复工了,可今年的采茶工还没有着落。
他给一些合作了十几年的采茶工打过电话,十来个电话里,一半以上都是婉拒。剩下的说辞差不多:不确定,看看情况再说。
茶农李德海很着急,今年采茶工来的很少
龙井茶这种作物“早三天是个宝,迟三天变根草”。最好的采茶时间只有20来天,如果没人来采或采不完,会直接影响价格、收益,以及明年的产量。采茶工“能不能来,能来多少人”这件事一天不确定,李德海一天睡不好觉。
李德海管理的一百多亩茶园,需要近百名茶工。以往在2月初就能把这百人团队联络妥当,但今年不仅李德海一家找不到足够数量的采茶工,外桐坞村、龙井村、梵村等茶村的茶农也都在为此犯愁。
不过,李德海打出去的电话也并非全是拒绝。24岁的采茶女杨海娟就在电话里明确说了会来杭州采茶,他们村里的几个同龄采茶女也都会来。
对杨海娟,李德海还有点不放心,“你妈不来你自己来,行不行?你年纪那么小,吃得消?”
清晨的茶山上气温已经12度
新冠疫情进入后半程,城市里复工的企业越来越多,而“候鸟”似的采茶女们复工却没那么容易。她们需要跨省迁徙,在杭州没有固定住所,疫情之下,新到一地还需要隔离两周。一些上了年纪的采茶女不得不暂别合作多年的茶农伙伴,这也给了年轻茶工登场的机会。
3月中旬开始,她们将在青翠茶山上一显身手。
90后采茶工登场龙井茶的主要产区共有九个村,每家茶农都有自家相对固定的采茶女工。李德海说,换一批人采茶,炒出来的茶味道都会不一样。
换一批人采茶,炒出来的茶味道都会不一样
李德海常年合作的采茶工主要来自安徽宣城、江西德兴这两个地方。十几年合作下来,其中几位合作时间最长的采茶女就像家里的老姐姐,女儿结婚还叫她们来吃喜酒。
安徽宣城杨海娟的母亲今年49岁,和李德海合作采茶已有十多年,从叽叽喳喳的村妇,变成了上了年纪的大妈。
去年冬天,杨海娟的母亲胆结石住院两个星期,现在还没有完全恢复,不能长时间弯腰。接到李德海的电话时,杨海娟的母亲很委婉地表示拒绝:“今年就不过去了,不太方便。”
“不太方便”指的是在疫情之下的各种不便。住宿不方便,没法儿再像以往那样睡大通铺了;路上也不方便,在杭州进出都要“健康码”,杨海娟她妈连手机都不太会用;回程也不方便,生活在农村的人都不喜欢宅居,隔离最为痛苦。
进出龙井村需要量体温,看杭州健康码
尽管李德海说,今年会安排大巴统一接送,还会安排单人间住宿给采茶工住,但杨海娟的母亲考虑再三,还是婉拒。
以前采茶工睡这种大通铺,今年将住独立单间
今年情况实在特殊,老伙伴的情面也只好暂时放在一边。
杨海娟的母亲不想来,但杨海娟却有些心动。
5年前,杨海娟第一次跟着她妈来杭州采茶,那时她还是个新手,刚刚入行,一个上午采不到两斤茶。杨海娟记得那时李德海跟她开玩笑,“村里好几个小伙子没对象,要不嫁过来算了?”
5年过去了,杨海娟没有嫁到杭州,在老家结了婚。虽然没嫁到杭州,但每年春天她都跟她妈来杭州采茶,仿佛成了一种习惯。
5年下来,杨海娟从不拿工钱的新手,变成了一天能采15斤、一下手就是“两叶一芯”的采茶老司机。
半天只能采一点点
“我妈和其他几个阿姨今年都不去,主要是因为怕染病。”杨海娟说,“但我相信我能保护好自己。”
杨海娟看的不是采茶这份收入,而是这些年来养成的习惯。她说:“这个季节不去采茶,一整个月都不知道该做什么。”
两周前,杨海娟在乡里开出“出乡证明”,在手机上备好了“健康码”。李德海把杨海娟的身份证号码报备给村里。李德海的包车还没有落实好,她就先自驾驰上了前往杭州的高速路。
三月初,杨海娟入住李德海为采茶工准备的宿舍,宿舍就在茶山前。她将在这里住几天,等待可以上山复工的那一刻。
采茶人的传承动身之前,杨海娟把留了半年的指甲剪短。平常在家,她喜欢留长指甲,在上面做个美甲。
但留指甲是采茶的大忌。采茶不能用指甲掐断,有指甲的人都会无意中用指甲省力。
为了采茶这份工作,杨海娟早就戒了擦护手霜的习惯。虽然20出头的年纪,“手龄”至少40岁,和她的脸不太相配。
采茶女的手一般都很粗糙
茶芽娇嫩,手上的任何一点气味都会影响成茶后的味道。采茶女们绝不会在采茶季使用护手霜、雪花膏等护肤品。
做好手上的功夫,剩下的全凭手技。
杨海娟说,她妈教给她的方法叫做“提采”,“提采”时只能用手指轻捻茶芽,向上拔起。捻芽的过程不能用力过猛,否则炒茶时茶叶易碎。
采摘时也不能从根部把茶叶整片摘下,这样会影响茶叶第二年的生长。
采茶工的手技一年只有二十几天的练习机会,没有老师傅的指导和5、6年的实践,根本做不到纯熟。
李德海等茶农对鲜叶的要求逐年提高,都需要“一芽初展”或“一芽一叶”。制作高档茶叶的原料,甚至只能摘取刚冒出来的一片芽头。他对这一批采茶工的活儿最为满意。
除了活儿太细,采茶的辛苦也让人生畏。
杭州的大部分茶树长在山丘上,有些山路比较陡峭,连站稳都不易;有些茶树又比较低,采茶时要一直半蹲着或半跪着。这种姿势坚持十分钟都吃力。
“有的时候凌晨三点多就睡不着了。”杨海娟说,“去年我们四点不到就起床,五点钟天蒙蒙亮就上山。”
杨海娟记得,3月中旬杭州中午气温超过20度,但早上5点多却依然寒冷,不得不套上羽绒服。
今年因为疫情的缘故,村里要求采茶工需要戴口罩采茶。这虽然保障了安全,却给这项工作增加了难度,原本一到中午就汗流浃背,戴着口罩更难呼吸。
今年炒茶工、采茶工作业时都得戴上口罩
村里像杨海娟一样掌握采茶技巧的年轻人只有十几个,和上了年纪的采茶女不同的是,今年有一半愿意来杭州采茶。
来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在家憋得太久了”,有的则在意那份工钱,也有的只是因为习惯。
杨海娟打算干完今年的活儿,回去之后录一些教人采茶的视频。“会采茶的人越来越少,这门手艺不能丢。”
她悄悄说,她想做李子柒那样的视频。
年轻采茶工的建议“以后采茶的人越来越少,你们喝茶肯定会越来越贵。”杨海娟说。
李德海没心情考虑以后的事,他只想先度过眼下的难关:“今年这种情况,300元一天都不一定有人肯来。每天包车接送加饭钱加工资,450元一天都有可能。”
漫山遍野的茶等待采茶工的到来
李德海的客户主要在北方,以东北和北京居多。每年这个季节,这些客户都会飞到杭州,顺便带回一批茶叶。
早些年有人几万几万的买,最近几年这样的客人少了。
“龙井茶对他们来说是喝的是江南春天,最黄金的时间就是三、四两个月,今年估计不会有人来。”李德海站在茶山上发愁。
村里有好几个淘宝店,成了李德海今年打开销路的希望。
按照往年的经验,高档茶的利润高,但购买高档茶的客人一般都会亲自到现场品尝后购买,极少直接在网上下单。通过淘宝店卖出的基本是中档以下的茶叶。
今年李德海打算把高端茶叶也在店铺里“上新”,不管有没有人购买,先放出去。
杨海娟给李德海出了个主意:直播采茶。
李德海不知道这种新办法对于促进销售行不行,他愿意听这个年轻采茶女的建议。效果怎样,大概到了3月底就知道。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