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让人腹泻的原因,古代娘娘吃巴豆拉肚子
李时珍(1518-1593年),字东璧,晚号濒湖山人,湖广蕲州(今湖北蕲春)人。家族世代从医,祖父是走方郎中,穿街走巷,替人治病。父亲也以行医为业,在蕲州地方小有名气。李时珍从小就对医药有浓厚的兴趣。
李时珍经常跟父亲上山采药,能够识别多种药草,懂得药草的性能与用途。他在行医时,努力吸取前人的经验,但也不完全迷信古人,注重实践,南朝名医陶弘景曾说“巴豆能使人腹泻”。李时珍经过试验,发现巴豆剂量用得重,会引起严重的腹泻,但如果剂量适当,反而可以治疗腹泻。他曾经用这味药治
东方医学巨典
李时珍(1518-1593年),字东璧,晚号濒湖山人,湖广蕲州(今湖北蕲春)人。家族世代从医,祖父是走方郎中,穿街走巷,替人治病。父亲也以行医为业,在蕲州地方小有名气。李时珍从小就对医药有浓厚的兴趣。
李时珍经常跟父亲上山采药,能够识别多种药草,懂得药草的性能与用途。他在行医时,努力吸取前人的经验,但也不完全迷信古人,注重实践,南朝名医陶弘景曾说“巴豆能使人腹泻”。李时珍经过试验,发现巴豆剂量用得重,会引起严重的腹泻,但如果剂量适当,反而可以治疗腹泻。他曾经用这味药治好了许多腹泻的病人。不少患有疑难杂症的病人,经李时珍诊治,很快就康复了。于是李时珍的名气越来越大,附近各州县的病人,都来请他看病。
有一年,楚王的儿子患了抽风病,王府的医官束手无策。经人推荐,李时珍被征召到楚王府治病。李时珍观察病人的脸色,把了脉,此病是由肠胃病引起的,他对症开了调理肠胃的药方,服药后病人很快地痊愈,楚王十分高兴,留他在王府任医官。
李时珍到了太医院以后,发现明世宗崇信方士,对医学并不重视。但太医院藏书极多。李时珍在这段时间里,阅读了许多民间不易的医药书籍,充实了自己。他在太医院呆了不长时间,就请辞回家了。
李时珍回家后,除了替人治病外,大部分时间用于对药草的采集和研究上。他成年累月跋涉在深山野林中,研究各种草木的药用性质。他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弄清了不少问题。有一次到均州(今湖北均县)的武当山去,听说那里出产一种榔梅,吃了能使人返老还童,人们把它称作“仙果”。宫廷里的贵族拿它当成宝贝,命令地方官吏年年进贡,并且禁止老百姓采摘。李时珍是一个讲究科学实践的人,他并不相信有什么仙果。为了搞清楚真相,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爬到悬崖峭壁上,采到一颗榔梅。 经过仔细的研究,他发现这种榔梅并不是什么“仙果”,也没有什么药用价值,只不过能生津止渴罢了。
李时珍学习勤奋,认真钻研,搜集了不少药学资料。他发现历代医书的内容有很多谬误,有的分类杂乱无章,有的漏列了药物。医书上的这种错误,读者照它办事,不但治不好病,弄得不好,甚至会害死人。于是李时珍决心要编写一部新的药书,纠正前人的谬误,充实新的内容。
他静下心来,用了30多年的时间,写成了著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本草”意即中草药。我国古代记录药物的书籍大都以“本草”命名,比较著名的有《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唐新本草》、《政和经史征类木草》等。这些书籍反映了历史上各个时期医药学发展的水平,但到明代,显然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一共收录了1892种药物,收集了1万多个药方,弥补了前代药书的不足,为医药科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草纲目》出版以后,流传到了世界各地,已经被翻译成英文、法文、俄文、拉丁文、德文、日文等多种文字,在世界医药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为什么巴豆可以让你“一泻千里”,也能让你当场去世?
今天的主角是巴豆(Croton tiglium)。说到巴豆,我就想到在《西游记》里,朱紫国国王因为王后被妖怪掳走,得了忧思之症。幸有美猴王孙悟空施展医术,以大黄为君,巴豆为臣,锅灰为佐,马(小白龙)尿为丸,龙涕为引,治好了国王多年的心病。又寻回了王后,弘扬了正能量,健康爱情两开花
孙悟空的“救命良方”
大黄和巴豆都是著名泻药,在《西游记》中大黄(Rheumspp.)被称作“将军”,巴豆被称作“斩关夺门之将”。体虚之人,单单服下一味就可以死去活来,因此师弟们担心同服的话,两位将军在肚子里开战,那还得了?
中医理论中有所谓“相畏相杀”的说法。中医认为,两味药同服,就会互相抵触,减低药性或毒性。按东汉王充所著《论衡》内记载,与巴豆相畏的正有大黄、黄连等七八种东西。吴承恩没有安排朱紫国国王被巴豆和大黄治死,可能就是参考了传统医学的设定吧(大雾)。至于药效,我还是觉得那两只龙的体液起了九成五的作用。
《神农本草经》称巴豆为“巴菽”,李时珍解释为“出自巴蜀,形如菽[shū]豆”。但巴豆长得不太像豆,它是一种高达五六米的大灌木或乔木,叶子类似樱桃叶。初夏时会开出由许多青黄色小花组成的总状花序,花分雌雄,虽然很小但还是可以分辨。雌花有3根柱头,每根都深裂为二,看上去像有6根触手;雄花的触手(花丝)更多,可以看见花药。
巴豆的雄花 | Hsiengan Huang / 台湾生物多样性资讯入口网
雌花在花后会结出带三棱的椭圆状蒴[shuò]果,内有三枚种子。看到这果子的形态,是不是和之前介绍过的乌桕[jiù]很像?它们都是大戟科的成员。不过乌桕的雌雄花都在一个花序内,巴豆兼有雌花序和雄花序,而且巴豆的蒴果成熟后不会像乌桕果子那样完全裂开。
大戟科虽然经过一系列分分合合,约有近一半种类被分了出去,但依然是被子植物中物种数量最多的科之一,大概排在第六名。巴豆属也是一个较大的属,全世界大概有八百多种,广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巴豆就是这八百多种植物的属长,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各省和南亚、东南亚国家。
李时珍是如何用巴豆治病的?
一天深夜,李时珍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他开门一看,只见一个中年佣人提着灯笼站在门外,乞求说:“请先生快去救救我家少夫人。”
李时珍跟着来人来到一个村庄,一户人家敞开大门,几个人正在门前焦急地等候。丫环将李时珍引进内室,只见一个少妇躺在床上,奄奄一息,一家人围着她急得团团转。李时珍用手探了探鼻息,已无一丝气息。他又切了切脉,觉察到了一点极微弱的脉息,便说:“拿些葱黄和酒来。”
丫环从厨房取来一把葱和一瓶酒。李时珍选了一根又长又粗的葱,剥去外层,将葱缓缓插入少妇的鼻中,然后又将酒灌入少妇的口中,突然,那少妇打了一个喷嚏,居然活了过来。满屋发出一片惊喜之声。
李时珍叫人取来文房四宝,开了一张药方,众人一看大吃一惊,一位老者:“巴豆乃下泻之药,我家少夫人有溏痢之症,泻肚子已3月之久,再用泻药……”
李时珍笑了笑,解释道:“巴豆性热,味辛,生药猛,熟药缓,能吐能下,能行能止,是可升可降之药。巴豆多用则有勘乱劫病之功,微用亦有抗缓调中之妙。巴豆为泻药,这种认识并不全面。只要配合得当,药病相对,巴豆何尝不能止腹泻?夫人之病,其脉沉而滑,此乃脾胃损伤,冷积凝滞所致,以热下肢,则去寒止痢。”
果然,病人服药后,溏泻便立止了。
李时珍不仅能辨证地异病同治,也善于同病异治。
有一个有钱人,夏天饮酒达旦,以致腹泻数日不起,同样是腹泻,李时珍根据病因、病机之不同,采取同病异治的方法。他看了以前医生的处方,多是用利消导升提药,反而使病情加重。李时珍认为,病是由饮食不节,损伤脾胃,阳气阻遏,水湿内停而导致腹泻,所以用小续命汤之大祛风药,鼓荡被遏之阳气上升,于是收到了奇效。(《本草纲目》卷十五麻黄条)
李时珍在临床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并发展了祖国医学中辨证施治的理论,很快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良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