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小公司的制度总是形同虚设
比如某家公司为了规范业务员的销售行为,拟定了“销售服务规范”,也向业务员当场宣读,并宣布正式执行,之后的执行结果又是什么呢?
或许刚开始业务员还对这个规范有些记忆,有些还可以照办一二,但时间一长,似乎就跟没有这回事一样,一切还是原来的老样子。
久而久之,可以想象,公司的制度文本多如牛毛,版本奇多
但凡在小公司工作过的,可能都会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制度形同虚设,很难执行。特别是一些弹性大的制度,比如什么指导规范、管理细则之类,即使再怎么三令五申,依然只是停留在表面,纯属纸上功夫。
比如某家公司为了规范业务员的销售行为,拟定了“销售服务规范”,也向业务员当场宣读,并宣布正式执行,之后的执行结果又是什么呢?
或许刚开始业务员还对这个规范有些记忆,有些还可以照办一二,但时间一长,似乎就跟没有这回事一样,一切还是原来的老样子。
久而久之,可以想象,公司的制度文本多如牛毛,版本奇多,因为前前后后不同的人在这个位置上,都做过略微修改,但都没执行。
这一切,表面上看来,都是因为没有严格的执行体系(包括考核),实际上深层次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小公司自身特点、重结果轻过程、老板个人与公司之间的界限感等。
1. 随机、灵活、多变,是小公司特点。
相较大公司的规范、呆板,小公司刚好站在了对立面,随机、灵活、多变是其最大特点,没有也不需要太长的战略规划,短期经营导向,今天想做A产品,明天就换B产品;今天刚说要建立什么流程规范,过不了几天又作废了....
在销售体系里,表现的更突出,同一个产品,不同客户,不同价格,不同的售后服务,其实在他们的认知里,还是短期导向,认为客户之间也不会沟通,碰到强势的客户,就把价格降低一些,碰到弱势的客户,能多赚一点就是一点。殊不知,从长远来看,对品牌形象的损伤是很大的,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小公司的品牌很难成长为参天大树。
这其中除了认知上的短视外, 也与小公司整体人员素质较低有关,这点就更好理解了,什么样的平台,来什么样的人,而什么样的人,反过来决定了平台的未来,互为因果。
2. 重结果、轻过程
结果导向,在小公司体现的淋漓尽致,不同于国有单位,小公司自负盈亏,老板有动力,也有压力,在大部分的决策环节,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老板的个人喜好并不重要。
比如公司刚下令,要求业务员每天要打多少电话,要作为每月考核指标,初衷也是希望业务员多联系客户,进而提升销售业绩,但话说回来,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正相关关系。
而且老板心理也清楚,真正的绩效核算指标,基本是按照销售或回款数据,不可能将电话数量作为主要考核依据,因此执行结果可想而知,有些人业绩好,电话数量却特别少,就是因为人家觉得决定最终绩效的,还是实打实的销售或回款业绩。
其实,反过来想想,或许电话数量多了,再加上其他方面的努力,比如沟通技巧、业务技能等,应该最终也会促进销售业绩的提升,只是公司没有坚持这个过程,才会导致出现这个结果。
3. 老板个人指令大于公司章法
虽然老板一再说,不要让自己个人的行为左右公司的发展,希望自己和公司是两个独立的存在,但实际上,很多公司的章法就是一个摆设,老板一纸令下,完全可以走特殊通道。
就拿销售中的特殊折扣来说,按理说,大部分客户适用的应该是公司的正常折扣,只有极少数客户可以按特殊折扣操作,但由于老板瞻前顾后,更重要的是,对于什么情况适用于特殊折扣,并没有明细的界定,导致业务员都以各种理由为自己的客户申请特殊折扣,法不责众,最后,反倒是特殊折扣成了最正常的了。
这就是典型的老板个人指令凌驾于公司章法之上,因为老板觉得连公司都是我的,我的意志就是公司章法,这点在小公司比较普遍,特别是公司处于初创期的时候,由于各项制度不是很完善,基本都是靠老板个人指令运转。
4. 总有一些人游离于公司规范:亲朋关系、议价能力强的员工
这点也是相当常见的,特别是在小公司,比如老板的亲戚、同学及关键人脉,这些人由于特殊的背景使然,一般在公司里总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即使他们偶尔违规,别人也不好说什么,因为如果连老板都没有任何反应,其他人的确犯不上为此计较,用他们的话说: 老板都没辙,咱们又是何必呢?
还有一种人,虽然不是老板的什么亲朋,但由于其能力超群,比如销售冠军、研发带头人或骨干等,可以这样说,他们的动向多多少少影响着公司的未来发展,因此连老板对其都频频开绿灯,他们也会自视甚高,觉得公司的规章制度都是为别人设立的,约束不到自己。
这就是多方博弈的最终结局,跟明面上的规则没有关系,背后是各种利益、势力的暗中较量,随着博弈环境及参与方的改变,那时的结局或许又是另一番景象。
说到这里,那为何大公司不是这样?网上有一句说,基本说出了原因:“小企业靠老板,中企业靠制度,大企业靠文化”。
事出必有因,有因必有果。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小职场,大社会,更多分享,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职场红与黑(zhichanghongyuhei)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