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健康之路 > 正文

管理的常识这本书,书本的管理表格

题记:
工作管理变得如此之重要且意义深远,也许只有将其归类于现代艺术,
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 ——亨利.汤尼《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的工程师》
管理定义大致可分成三类:字典定义、学者定义和教科书定义,而字典定义在这里没有价值,教科书定义实际上是学者定义的延伸,主要还是学者定义值得探讨。
1886年,美国耶鲁制锁公司(Yale Lock Manufacturing Company)的联合创始人亨利.汤尼(Henry R. Towne)发表了一篇题为《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的工

题记:

工作管理变得如此之重要且意义深远,也许只有将其归类于现代艺术,

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 ——亨利.汤尼《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的工程师》

管理定义大致可分成三类:字典定义、学者定义和教科书定义,而字典定义在这里没有价值,教科书定义实际上是学者定义的延伸,主要还是学者定义值得探讨。

1886年,美国耶鲁制锁公司(Yale Lock Manufacturing Company)的联合创始人亨利.汤尼(Henry R. Towne)发表了一篇题为《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的工程师》的演讲,发起了科学管理运动。响应这场运动的有一个工程师就是管理学之父泰勒,泰勒之后的美国管理学界,搞起了人际关系研究,像是修补此前理论的不足,也可以说成是对泰勒制的反抗,就像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反映将人“机器化”现象,专门化带来的疲劳感在降低生产效率。

1-10 《摩登时代》剧照

三、西蒙和德鲁克等人对管理的定义

管理科学全球化和信息科技的发展,很多管理学家对管理的定义有了新的见解,典型的如赫伯特.西蒙和彼得.德鲁克的观点。

(1)现代决策理论的奠基者赫伯特.西蒙(<美>Herbert Alexander Simon,1916-2001)认为,管理就是决[。他所强调的是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管理的核心环节。

西蒙不仅是决策理论之父,他同时也是人工智能之父,是管理科学与计算机领域结合的杰出代表,他于1975年获得图灵奖,197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从西蒙身上可以看出管理的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客观上也说明学习管理有助于个人成就事业。

1-11 赫伯特.西蒙自画像

(2)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美>Peter F.Drucker,1909—2005)认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行,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德鲁克强调的是实践效果。

戴维.B.赫尔茨( David B. Hultz )认为,管理是由心智驱使的唯一无处不在的人类活动。与之接近得是彼得.圣吉( Peter M. Senge )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里面确定的心智模式的概念。彼得.圣吉因提出学习型组织的思想成为当代管理学大师。

1-12 学习型组织图解

2001年彼得.圣吉与德鲁克对话结集为一本叫《领先于变革时代》(Leading in a Time of Change),这本书中德鲁克将管理的心智模式表述为:“用智慧替代鲁莽,用知识替代习惯和传统,用合作替代强制”。这样的观点都主张从人类行为及其思维方式的角度去理解管理。

德鲁克的这些论述是建立在企业家精神这个概念的基础上的与其师承经济学家熊彼得里避开关系。德鲁克的定义并没有指出管理的过程是怎么样的,这样的看法代表案例学派或经理学派的观念,即管理无定式,实践出真知。

其实细想比较一下,西蒙和德鲁克的说法并不矛盾,看法不同是多方面原因决定的。

四、教材定义和中国学者的看法

第三次科技革命自从二战结束后开始,人类社会在经历交通与通讯革命、科学大跃进、经济大萧条和因战争带来的武器竞赛和巨大破坏后,管理科学因为能拉动经济发展,迎来全球化的学习和交流热潮,教材是必不可少的,就有了管理的教材定义。学者专著和管理教材的主要区别就是在管理的定义形式上,在具体的内容上只能说学者专著定义倾向于提出开创性见解。管理教材通常都是在阐述某个时期某地区内的成熟的管理学术成果。

全球化的管理学习热潮自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而结束,这时候中国学者才真正开始接触管理科学。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中国的管理学者开始编写自己的管理教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些定义在某些程度上反映中国管理学者的管理学习和探索的轨迹。

为此,将其合并一块介绍好了。

(1)哈罗德.孔茨(<美> Harold Koontz, 1908-1984)等认为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任务的过程”。孔茨的这一定义需要展开理解:

1)管理适用于任何一个组织机构,适用于任何一个层级的管理人员;

2)所有管理人员都有一个目标;

3)作为管理人员,需要完成一系列的管理职能活动,包括: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等;

4)管理关系到生产率的,是有效益和效率的。

孔茨作为战后第一位编写管理学教材的人,他写的《管理学》尽管不断改版,其观点基本不变,为后世的管理教材编写提供了典范。孔茨的这种定义方式在被后世管理教材所效仿。

孔茨之后的管理的协调观点成为主导,典型如小詹姆斯.H.唐纳利(<美> James H. Donnelly)等认为,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收不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这样的定义在20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商学院教材很普遍。

(2)杨文士、张雁认为,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以期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杨文士的这个定义代表中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主流看法,在各个高校的工业经济系里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这个定义强调的是协调。杨文士主编的《管理学原理》是目前国内高校的主流管理教材之一。

(3)我国管理学者徐国华、张德、赵平认为,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与之相似的是美国管理学者加雷斯.琼斯和珍妮佛.乔治(<美> Gareth. R. Jones & J.M. George )等认为,管理是“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快速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资源包括人、机器设备、原材料、信息、技术、资本等”。两者结合起来解读有三层含义:

1)组织是要有目标的,管理活动是为了达到目标;

2)管理活动的环节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

3)组织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以及物力资源,其中人力资源是组织的核心资源。

(4)罗宾斯(<美> Stephen P. Robbins)认为管理就是“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完成工作。这里的效率指的是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效果的意思是所从事的工作有助于组织达到目标。”罗宾斯的《管理学》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影响力最大的外国管理教材,在国内有些学校甚至直接采用为教学教材。

1-13 罗宾斯教授

(5)刘易斯和古德曼(<美> Pamela S. Lewis & Stephen H. Goodman)等人认为,管理就是“指有效支配和协调资源,并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6)莱斯利和劳艾德.拜尔斯(<美> Leslie W. Rue & Lloyd L. Boyars)认为管理就是“确定如何最好地使用一个企业的资源去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过程,一个企业的资源包括员工、设备和资金。”莱斯利的视角和管理载体是企业而不是一般的组织,他只是把企业替换了组织,把达成目标置换成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本质上和罗宾斯以及刘易斯是一样的。

(7)我国管理学者周三多、陈传明等人认为,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这个定义有如下几个要点: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3)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相关资源;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

周三多的观点就是目前国内多数管理学教材的看法。尽管这本教材已经出到第四版,但定义并没有改变。周三多主编的《管理学》以及《管理学:原理与方法》是国内普及率最高的管理学教材。

在目前最新第六版《管理学:原理与方法》里面,管理的定义修改为“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28]” 在这个定义下补充了四点:

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互动;

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要说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创新职能提升到核心职能的高度。

将创新职能作为管理的核心职能,是由德鲁克推广深化形成并影响至今的看法,创新作为一个管理职能从无到有,并逐渐提升到核心职能是社会和管理共同进步的结果。在这个过程里面,把管理理解成职能活动却越来越受到质疑。因为将管理理解成这些职能活动的总称以后,那么管理就没有了统一的实质,这也是以法约尔为代表的管理过程学派存在的问题。所以,利用创新作为职能是将传统的管理职能整合为一体的方式。当下有一些管理学者打算从整体上定义管理。

(8) 我国管理学者芮明杰认为管理是“对组织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这个定义相对于之前多了“动态”以及“创造性”的说法,着重强调管理活动与技术活动的区别。芮明杰的这个说法是能代表管理最前沿观点的。

小结:

列举这么多定义其意义就在于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其实尽管有这么多定义可以借鉴,笔者自身也没有想清楚管理的定义是什么。可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或许可以换一个从我们自身出发的视角,可以找到答案。

管理的常识这本书,书本的管理表格

管理的定义

管理的定义如下: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是人类各种组织活动中最普通和最重要的一种活动。
近百年来,人们把研究管理活动所形成的管理基本原理和方法,统称为管理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管理学是管理思想、管理原理、管理技能和方法的综合。
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管理学不断充实其内容,成为指导人们开展各种管理活动,有效达到管理目的的指南。

管理的常识这本书,书本的管理表格

管理的定义是什么?

管理的定义:

1、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对组织所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进行有效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期高效的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2、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有效的管理是能达到一呼百应、令行禁止的效果,使企业成为一个坚强有力的整体的管理。

管理要不断创新才更有效。根据企业发展特点,不断寻求适合企业的管理方式,把管理细化,通过有效的管理集中全体员工的聪明才智,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和力量,这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源泉。

扩展材料:

管理是人类各种组织活动中最普通和最重要的一种活动。

就管理主体的承担者可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宏观管理是政府部门,微观管理是业务部门,微观管理是宏观管理的基础;就管理客体的活动属性可分为社会管理、经济管理和文化管理,经济管理是基础,卫生事业管理总的来说属社会管理范畴;就管理主体的管理方式可分为决策管理和实施管理,二者互相渗透,决策是管理的核心。

管理的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或者以现有的资源实现最大的目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管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jiankang/34000.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现金管理业务中风险管理产品,银行现金理财 下一篇:你知道什么是5s管理吗为什么要进行5s管理,5s管理基本原则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