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西湖退位原因两江一湖才是撑起杭州旅游的千年大计
注:蓝色表示相对上年出现增长,下同
补充说明:2002年成立的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是杭州市政府派出机构,与杭州市园林文物局“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行使相当一级区政府但又不是区政府的职能;这对西湖免费的实施,起到了巨大帮助,是重大政策创新。再补充下,雷峰塔由雷峰塔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管理,不属于西湖管辖。
十一黄金周,相当于一座旅游城市的“双十一”;黄金周数据对于全年,有风向标之用。一般来说,第三天的游客量较能够反映热度,好比股票三板成妖,罗列七年的第三天数据:
注:蓝色表示相对上年出现增长,下同
补充说明:2002年成立的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是杭州市政府派出机构,与杭州市园林文物局“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行使相当一级区政府但又不是区政府的职能;这对西湖免费的实施,起到了巨大帮助,是重大政策创新。再补充下,雷峰塔由雷峰塔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管理,不属于西湖管辖。
富春江美景
对比7年数据,国庆第三天,杭州几个区域的旅游人数明显提升:分别是建德,富阳、临安、桐庐和淳安。
再统计全年数据对比确认:
2013年台风“菲特”袭击杭州,数据意义不大
对比发现:这部分旅游增量,由杭州大西部提供。据统计,国庆中秋假日8天杭州累计接待旅游者1864.03万人次,与去年同口径相比增长11.8%,创历史记录,实现旅游收入155.79亿元,与去年同口径相比增长18.7%。但西湖景区未超越12年的辉煌;建德、富阳、桐庐,无一例外都超越了2012年的数据,淳安也达到了近4年最好水平。大杭西,捍卫了杭州王牌旅游城市的尊严。
答案似乎出现。
2再来普及知识。
一起了解景区称号,以庐山为例,打开官网,能看到:
除世界名山大会(庐山发起),还有四个:世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前两者为世界级称号,后两者为国内称号。
庐山景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原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由住建部提出并认定,最早时期相当于美国国家公园,规模大小不一,英文为“NATIONALPARKOFCHINA”,直到2008年环境保护部与国家旅游总局另设国家公园这一称谓。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更在乎景观性,可能包含多个A级景区,如太湖就包含多个5A景区。
国家A级旅游景区由国家旅游局认定,突出以游客为中心,强调以人为本;对旅游交通、游览区域、旅游安全、接待能力等要求更高一些,能确保大规模团队进入。一般旅行社设计路线以A级景区为主。如,深圳世界之窗是AAAAA级景区,但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富春江美景
本君老家永康方岩,在宣传时排序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两个称号,都有极高含金量。
3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杭州有两座。
如今对杭州旅游规模贡献突出的,最吸引游客的,就是今日杭州旅游的头把交易: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国家风景名胜区,简称“两江一湖”。
这是面积达1423km²的广袤土地,相当于近20个滨江区,横跨杭州大城西主要地域。这几年,被称为东方多瑙河的“两江一湖”不断发力,旅游人数创新高:
注:表中2006年数据是住建部数据,地方提供的数据为:海外旅游者6.68万人,国内旅游者为735万人
从2006年到2015年,西湖还是原来的西湖,但“两江一湖”却成为来杭第一目的地,人数几乎每年一变。
当然,“两江一湖”还有很长路要走。2015年西湖风景名胜区获得拨款99747万,占浙江全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73.29%;两江一湖仅5305万,西湖的5.318%。
但时势已定。
延伸阅读西湖终将退位!杭州未来的大旅游,谁才是实力担当者?纳尼?西湖不再是杭州第一风景区了?千百年的历史将被改写!大力发展宁波都市,是浙江的必然,甚至成为全国城市发展方向!西湖为何能对杭州的旅游业起到如此大的带动作用?
杭州西湖的影响力根本就不是城市规划管理产生的。当然我不否定杭州政府重视西湖,很好的规划、修整、维护所作的贡献,使西湖之美与时俱进,今天西湖之优美、基础设施之完善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但是,他们只是没有辜负、浪费、毁坏西湖,西湖的影响力根本不来自于今天的杭州政府。而且,我顺便说一个让人绝望的论断,中国其他城市的湖不可能出现能和杭州西湖比肩的。中国地势整体西高东低,水向东流,古代的城市诸多把城市供水设在水的下游。城西有湖,是非常常见的格局,所谓“天下西湖三十有六”。为什么“就中最好是杭州”?(苏轼这个时期还是很主观的——自己在哪里就说哪里好,他还说“未觉杭颍谁雌雄”呢。)一,今天来说,基本决定力量是经济。经济最有活力而又有如此名湖的城市,超出杭州的城市有几个?二,杭州西湖本身。(不谈自然景观)杭州西湖有中国最有名的民族英雄,岳飞(还有于谦、张煌言、秋瑾);杭州西湖发生中国最有名的传说,《白蛇传》、《梁祝》;杭州西湖有我们语文课本上学的最多的诗文;(省略不列)杭州西湖有中国最有名的印社,西泠印社;杭州西湖有中国最有名的美院,中国美术学院;杭州西湖有中国最有名的茶,龙井;杭州西湖有中国最有名的藏书阁之一,而唯一幸存的一阁——文澜阁;杭州西湖有中国几乎最有名的寺庙和出家人,灵隐寺和济公;杭州西湖有中国一流的大学,浙江大学;杭州西湖有中国最有名的归隐者(算之一吧),梅妻鹤子的林和靖;杭州西湖有中国最有名的塔(算之一吧),雷峰塔、保俶塔;北宋时,杭州就有“钱塘自古称繁华”“池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之称。南宋时是首都,杭州西湖自然成了中国传统审美的集大成者。开始有西湖十景。杭州西湖风景和审美,此后成为中国文化心理构成部分。杭州西湖有儒、释(净慈寺、灵隐寺、天竺寺……)、道(抱朴道院,玉皇山顶福星观等);杭州西湖有庙堂之高(皇帝行宫)有江湖之远(梅林归鹤);杭州西湖有爱情、有忠义、有人间烟火;有美女、有文人、有英雄、有名士、有帝王将相、有富商大贾;杭州西湖有杭州城最有名餐馆,楼外楼;杭州西湖边就是一线品牌的湖滨商业街。杭州西湖边还是杭州这个城市最早现代化的地方,拆掉满城建新市场,第一条公交线路也是从白堤走。杭州西湖现在又是世界文化遗产。总之,杭州西湖是中国传统审美的集大成者,最美的湖山自然风景,配上各种最高级的人文。中国其他地方的城市湖泊现在不可能,以后也不可能超越。杭州西湖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西湖最早称武林水。《汉书·地理志》:“钱唐,西部都尉治。武林山,武林水所出,东入海,行八百三十里。”后又有钱水、钱唐湖、明圣湖、金牛湖、石涵湖、上湖、潋滟湖、放生池、西子湖、高土湖、西陵湖、龙川、销金锅、美人湖、贤者湖、明月湖诸般名称,但是只有两个名称为历代普遍公认,并见诸于文献记载:一是因杭州古名钱塘,湖称钱塘湖;一是因湖在杭城之西,故名西湖。最早出现的“西湖”名称,是在白居易的《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和《杭州回舫》这两首诗中。北宋以后,名家诗文大都以西湖为名,钱塘湖之名逐渐鲜为人知。而苏轼的《乞开杭州西湖状》,则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这个名称。秦汉到唐代
2000多年前,西湖还是钱塘江的一部分,由于泥沙淤积,在西湖南北两山——吴山和宝石山山麓逐渐形成沙嘴,此后两沙嘴逐渐靠拢,最终毗连在一起成为沙洲,在沙洲西侧形成了一个内湖,即为西湖,此时大约为秦汉时期。张岱《西湖梦寻》记载:“大石佛寺,考旧史,秦始皇东游入海,缆舟于此石上。”此处所言大石佛寺,即位于西湖北侧的宝石山下,尚有“秦始皇缆舟石”之景。
自从隋朝大业六年(610年)开凿江南运河,与北运河相接,沟通南北五大水系,便捷的交通也促进了杭州的经济发展和旅游活动。唐代,西湖面积约有10.8平方公里,比近代湖面面积大近一倍,湖的西部、南部都深至西山脚下,东北面延伸到武林门一带。香客可泛舟至山脚下再步行上山拜佛。由于当时未修水利,西湖时而遭大雨而泛滥,时而因久旱而干涸。
建中二年九月(781年),李泌调任杭州刺史。为了解决饮用淡水的问题,他创造性地采用引水入城的方法。即在人口稠密的钱塘门、涌金门一带开凿六井,采用"开阴窦"(即埋设瓦管、竹筒)的方法,将西湖水引入城内。六井现大都湮没,仅相国井遗址在解放路井亭桥西。其余五井是:西井(原在相国井之西),方井(俗称四眼井),金牛井(原在西井西北),白龟井(原在龙翔桥西),小方井(俗称六眼井,原在钱塘门内,即今小车桥一带)。
长庆二年十月(822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在任期间,白氏兴修水利,拓建石涵,疏浚西湖,修筑堤坝水闸,增加湖水容量,解决了钱塘(杭州)至盐官(海宁)间农田的灌溉问题。其实白居易主持修筑的堤坝,在钱塘门外的石涵桥附近,称为白公堤,并非近代的白堤。白氏在钱塘门外修堤,建石涵闸,把湖水贮蓄起来,还书写《钱塘湖闸记》刻于石碑,写明堤坝的功用,以及蓄放水和保护堤坝的方法。如今白公堤遗址早已无存,但后人却借白堤(当时称“白沙堤”)以缅怀白公。白氏不仅留下了惠及后世的水利工程,还创作了大量有关西湖的诗词。最为著名的作品有《钱塘湖春行》、《春题湖上》和《忆江南》。
五代到宋代
历史上对西湖影响最大的,是杭州发展史上极其显赫
的吴越国和南宋时期。西湖的全面开发和基本定型正是在此两朝。
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907~960年)以杭州为都城,促进与沿海各地的交通,与日本、朝鲜等国通商贸易。同时,由于吴越国历代国王崇信佛教,在西湖周围兴建大量寺庙、宝塔、经幢和石窟,扩建灵隐寺,创建昭庆寺、净慈寺、理安寺、六通寺和韬光庵等,建造保俶塔、六和塔、雷峰塔和白塔,一时有佛国之称。灵隐寺、天竺等寺院和钱塘江观潮是当时的游览胜地。由于西湖的地质原因,淤泥堆积速度快,西湖疏浚成了日常维护工作,因此吴越国王钱镠于宝正二年(927年)置撩湖兵千人,芟草浚泉,确保了西湖水体的存在。
北宋后期,著名诗人苏轼对西湖治理做出了极大贡献。从五代至北宋后期,西湖长年不治,葑草湮塞占据了湖面的一半。元祐五年(1090年),苏轼上《乞开杭州西湖状》于宋哲宗,断言:“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同年四月,动员20万民工疏浚西湖,并用挖出来的葑草和淤泥,堆筑起自南至北横贯湖面2.8公里的长堤,在堤上建六座石拱桥,自此西湖水面分东西两部,而南北两山始以沟通。后人为纪念他,将这条长堤称为“苏堤”。相传杭州名菜“东坡肉”,就是苏东坡犒赏疏浚民工的美食。与白居易一样,大诗人苏轼也在杭州留下了众多诗篇,其中最有名的有《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湖楼醉书》。
1127年,南宋定都临安后,杭州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激增,经济繁荣,进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写道:“临安风俗,四时奢侈,赏玩殆无虚日。西有湖光可爱,东有江潮堪观,皆绝景也。”杭州的旅游者,每年除香客外,又增加了各国的使臣、商贾、僧侣,赴京赶考的学子,国内来杭贸易的商人。西湖的风景名胜开始广为人知。当时,西湖泛舟游览极为兴盛,据古籍记载,“湖中大小船只不下数百舫”,“皆精巧创造,雕栏画拱,行如平地。”南宋诗人林升在诗《题临安邸》对当时的盛况做了生动的描绘。另外,诗人杨万里也曾作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盛赞西湖美景。
元代到清代
元代,西湖依然是歌舞升平的“销金窟”。据《元史》卷23记,在至大二年(1309年),“江浙杭州驿,半岁之间,使人过者千二百余,有桑兀、宝合丁等进狮、豹、鸦、鹘,留二十有七日,人畜食肉千三百余斤。”西域和西欧各国的商人、旅行家,来杭州游览的增多。最为闻名的有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他在游记中称赞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元代后期,继南宋“西湖十景”,又有“钱塘十景”,游览范围比宋代有所扩大。元世祖至元期间,曾一度疏浚西湖,作放生池,部分湖面又逐渐葑积成桑田。但到了元朝后期,西湖疏于治理,富豪贵族沿湖围田,使西湖日渐荒芜,湖面大部分被淤为茭田荷荡。
直到明代宣德、正统年间(1426年~1449年),杭州开始恢复繁荣,地方官也才开始关注西湖。弘治十六年(一说:正德三年,即1508年),知州杨孟瑛冲破来自豪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