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运筹帷幄管理者为了高效地达成团队目标要不要下一线
那么,你的思路从哪里来?书本?他人的经验参照?下属给你的建议?你自己想出来,认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思路?你怎样验证你的思路是可行的?假设你的思路不可行,而下属按你的去做,又没有拿到预期的结果,那样谁对下属绩效、团队的结果负责?引咎辞职有用吗?要是团队没达到月初定下来的目标,那么管理者可私下开绿灯?
你能否把现在与你团队业务相关的逻辑搞明白,并与其它已经存在的经济行为串起来,在模式上做新
我认为不能把管理者的工作神化——你只要在后台理思路,深抓执行力,团队的业绩就会如你所愿地变好?
那么,你的思路从哪里来?书本?他人的经验参照?下属给你的建议?你自己想出来,认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思路?你怎样验证你的思路是可行的?假设你的思路不可行,而下属按你的去做,又没有拿到预期的结果,那样谁对下属绩效、团队的结果负责?引咎辞职有用吗?要是团队没达到月初定下来的目标,那么管理者可私下开绿灯?
你能否把现在与你团队业务相关的逻辑搞明白,并与其它已经存在的经济行为串起来,在模式上做新的尝试,为你所用?
很多人想着自己在后台上看数据,集合下属所有的信息,在在苦思冥想中灵光一闪,就找到了业务突围的思路,并且安排下去就做,就能打开整个团队业务的局面,取得不错的团队结果?这只是电影里面的桥段罢了,为什么呢?
1.做管理者的你不需要面面都懂,但你必须能抓住你现团队业务的核心逻辑
你做管理者后,不可能事无巨细地过问业务的每一个细节,但是你必须要知道这业务的核心逻辑,关键的节点是在哪几块?它的业务峰值和瓶颈会在哪里?你有什么方案来解决这些瓶颈?很多人认为可以靠人去堆,实质上,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从"系统自动化"的角度去出发——怎样利用信息化系统、自动化设备、业务处理前置(本来是统一处理的,现在把业务处理放在分公司/分点上先处理一部分,在分公司处理不了的再寄总部处理)?还会考虑使用业务外包的力量,看能在合理的成本下,可以分担自己的业务运营压力,质量和时效都能得到有效的保证。
2.你还要弄懂你的“竞争对手”他们存在的逻辑是什么,并且怎样将他的优势和核心价值“搬”过来用。
这里的竞争对手并不是指你的同行——跟你做一样或者差不多业务模式的同行公司,而是指他在与你不同的行业维度,而却在互相侵蚀对方份额的市场(比如外卖行业和方便面,在办公室自动售卖的零食机器和楼下的小士多店、到市场买菜和网上下单,菜送货到家等等)。你们之间虽然说不会一下子去替代了对方,毕竟它存在了这么久,会有它的合理性,你要弄清楚他的业务逻辑
是什么,他有哪些优势,人们的购买行为和购买前的认知是怎样的,他们的业务核心价值,能否“搬”过来为自己所用?说是搬,其实是类比,将它的模式从A行业复制到B行业,根据B行业因地制宜地做优化,直到能真正为B行业所用,产出让客户认可的价值为止,前期是需要“熬”: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做优化的。
以上两种思维方式不是每个下属都能做到的,这就需要领导去亲力亲为——毕竟你站在第三方的角度来审视下属、业务,会更客观而中立,下属因为身处在业务里面和要完成自己身背的每月/每季的工作目标,他有可能就算知道问题出在哪,但也难以摆脱“揣着明白装糊涂”——说出来要么领导认为我负能量,反对他;要么就是自己的目标要被更改了,而自己不乐意折腾来折腾去,并且还得为完成目标而拿到预期的收入。
你一定要做到走动式管理——现场才有你想要的答案,听取下属的汇报未必是全面的。
当你升到管理者的位置后,你会成为很多信息交汇的枢纽——你能知道的信息可以说是太全面了,隔壁部门主管告诉你的信息,自己部门后台的信息,下属向你汇报的信息,上司给你释放出来的信息,这些都会汇聚在你那,让你感觉到你无所不知,实质上不是的,因为你知道的都只是部分,或者说是比较粗线条的信息——粗线条意味着信息不足以支撑你的决策,或者说是制定下一步行动、你的下一个布局,甚至问题发生在哪里,是什么真实的原因造成,你不知道,要么只能通过下属来告诉你。(如果下属什么都敢说,你可能还好;如果他选择性汇报,那么你也会被蒙在鼓里,不知道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这也是为什么你要走动式管理的原因,因为在现场,你会得到大量的一手信息,你在现场看到的,比较直观明了,能找到你心中问题的答案,离真相最接近,同时还可以做出问题诊断,因地制宜地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增加方案实施成功的概率和增加下属的配合度,执行力度的积极性。同时你会以提问的方式向下属询问,那么他知道你知道了一些,自然不太会隐瞒实情,会全盘托出,并站在他的角度上给出这事情的解决方案。
有时候你通过走动式管理,你才会发现,有时候下属并不是隐瞒实情,而是遇到业务峰值的时候,手忙脚乱的,怕自己做不好的事被领导知道了,被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行,会被挨骂,甚至有可能给上司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于是一直在掩盖,直到上司从其它人口中知道这问题后,向他咨询,他才说出来,实质上这样的信息获取是不好的——至少你躲在后台,以为自己掌控一切,却发现现实被啪啪啪打脸。
这也是领导为什么要下一线的原因——成熟的、固化的业务意味着更少的变化性,更多的固定性,那么你只需要把流程固化、人员安排到位,并且自己获取相关的关键信息到位,就可以做个甩手掌柜;若你这个业务是新开的(从0-1),或者说是很关键的一战,必须要拿下的,或是重要的业务改革和优化,必须要亲临一线去摸取信息,制定高效的、合理成本和适应当下业务的解决方案,通过这个来做好排兵布阵,一心想打“胜仗”的,那么你就要亲临一线,厘清各业务的情况、逻辑和问题,找到适合这岗位上的人去做事,收集相应的信息来统筹规划——我们下一步应该做什么,才能更好地把当下的进度推进,向着预期的目标迈进?
不亲临一线也不是不可以,但你要找到那位想当将军并且也能找好将军的下属——管理者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找人,培养人和用人——适当地授权有助于业务高效地运转,同时锻炼下属
当你管理的部门越多时,你会发现你的精力难以兼顾那么多事时,那么你要做的并不是一天工作24小时,而是要学会找人——找那些想当“将军”而又有潜质和能力去当上“将军”的人,将这些人提拔上来,考核他们的做事能力和意愿,给方法、给思路启发,并让他们不要选择性汇报——只要对公司要完成的目标是好事,对当下的业务和隔壁部门开展工作更有帮助的,就鼓励他去做和多提宝贵的建议,并一定要做到结果导向。
选人的时候,你肯定也会看他的价值观上——与公司所提倡的价值观大部分一致就是第一步,若能与你的价值观同频,那就更好。因为这样你可以放心把这部门交给他来管理,并且告诉他公司经营的方向,胜任岗位的要求和你对他的期望,通过定期的沟通、结果数据的量化和思维认知上的,来看他是否达到你的预期目标,如果没有,那么就花点心思去辅导这位下属,栽培他的思维能力、做事的执行力和学会规划、学会用预算来做事的能力,这些都是有必要去辅导的,因为没有一个下属一升上来就能100%胜任这个岗位(除非他之前就做过同类的岗位),但是他要有快速学习的能力、做事的意愿、高效的执行力和在事上琢磨的能力——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把将自己的部门管理好。
一个人走得可能更快,但一群人走得会更远。这意味着你找一个这样的人来,不够的,你要组成你的团队核心班子,就必须找一群这样的管理者进来,帮你独当一面,帮你管理好下面的部门,你只需要对他们管理好,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对他们的期望,以及鼓励他们敢说话,敢定目标和敢向你要资源——做一个新的尝试去把他的部门经营得更好,只有这样,你才能站在后台里面,把思路理清,运筹帷幄,通过对结果的数据化反馈,了解下一步应该怎样做,问题会出在哪里,让下面的直属管理者先自己协商去解决,解决不了时,你再出马搞定。
无论如何,在制定目标和检验目标时,一定要做到提供完成方法的结果导向——没有任何借口。
你还在纠结是否亲自下一线和站在后台理清思路吗?看到这,你心中有答案了吗?
【红尘一醉】系头条号签约作者,原创首发头条号。
红尘一醉系管理的践行者,擅长于团队管理、新业务变革与职场人的能力成长,常分享全面性管理解决方案和职场人能力成长路径,让职场人少走一些弯路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