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百科高考加分的时代烙印
此时正值新中国成立初期,经历8年抗战和3年内战的革命战士迈入和平年代,一是要鼓励他们打江山的浴血贡献,
近期,31省市区发布高考录取新政,体育特长和奥赛等项目大幅度缩减;有13个省市区“加分”项目中提及“思想品德和见义勇为”,10省市提出对“见义勇为”的考生“加10分”作为奖励,京、浙、川三地奖励则达到20分。
建国初期:优待革命军人 少数民族 华人华侨1950年高校招生时,国家规定“从宽录取”特殊考生,其中包括参加工作3年以上的革命干部和革命军人,兄弟民族学生以及华侨学生,政策以优先录取为主。
此时正值新中国成立初期,经历8年抗战和3年内战的革命战士迈入和平年代,一是要鼓励他们打江山的浴血贡献,各项政策上予以照顾;二是因为中国军人大多从农村发展而来,基础文化水平偏低,在非战争时期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此后,军人子女也开始享受加分政策,从事舰艇工作和飞行工作的军人子女逐渐享受优惠,军人的“政治地位”和“国防使命”始终引导政策走向。
同期,中国很多少数民族,尤其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极为落后,有的还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末期阶段,贵州山区的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大多住在山上,文盲和半文盲占很大比重,现代教育尚未起步。鉴于此,国家规定少数民族考生享有加分优惠,以此来增加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高校的机会,维持教育平衡。
此外,对华侨的照顾也不难理解,当时有“三侨生”一说,指归侨青年、归侨子女、华侨在国内的子女,共和国刚成立急需和留洋海外的华人华侨建立亲情关系,安定人心。
80年代:照顾特殊群体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入“一个中心”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阶段,人才培养成为重中之重,开始对三好学生、学科竞赛获得者、体育艺术特长生等给予加分优惠。1981年规定对于报考师范、农林、煤炭、石油、地质专业院校考试录取分数适当放宽。这时期的加分政策特征明显,定点定向的以专业人才为主,形式以“降档录取”为主。
以体育加分为例,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运动水平低下,1952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为体育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1984年中国首次组队参加夏季奥运会,金牌数列第四位,奖牌数列第六位,总分列第七位。可见,80年代是中国近代体育事业的第一个“井喷期”,举国体育的大背景下,高考政策也发生了倾斜,对从事运动的体育健儿给予一定的优惠。
90年代起:向“素质加分”倾斜90年代开始,高考政策已经出现向“素质加分”倾斜的趋势,对于省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青年下调20分,2000年之后,开始对参加重大国际比赛取得名次,及科技发明获奖者的学生降分投档,奥数、“三模两电”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这类加分亦有个本质特点,以优等收入家庭为主,向城市受教育学生倾斜。北京理工大学一名教授就曾在微博质疑说:“钢琴弹得好加分,杀猪杀得好凭什么不加分?”
同期,高考加分舞弊案开始出现,运动员身份造假、科技竞赛获奖造假被曝光,其争议性开始涌现。
21世纪:乱加分时代来临进入21世纪后,教育分权制度开始推进,省级政府获得了相当大的权力,各自出台了很多不同的高考加分政策,教育部的加分规定只有14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却有近200种,自此真正进入了加分乱象时代。
此外,各个加分政策背后是不同政府部门的权力通道,奥数、创新大奖等学科竞赛的加分由科协评定,各种体育加分由体育部门审定,退役士兵加分由民政部门审定,少数民族考生加分由民委审定,三好学生等加分由教育部门审定,等等。
专家观点
原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
高考的加分政策在各个历史阶段都有一定的客观性,但是客观并不等于合理,目前的政策过于功利化、世俗化,其引发的教育不公尤其对选拔不利,就少数民族加分而言,整个中华民族都应该平等的接受高考,不能异化,不能用民族政策、科技创新来绑架高考,更不应把政治意识强加于高考之上。
见义勇为加分项也是一种政治绑架,换言之见义勇为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而不能强加为衡量学生的标准。
求中高考常见的话题作文素材.(越多越好,还会加分喔)
作文八大主题素材:
一、关于人格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牡丹花期到时尽情盛开,花落委地,依然夺目。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富贵更高贵。做人一样,拥有自己的品位,才有魅力。(张抗抗《牡丹的拒绝》)
二、关于理想
为人类的幸福和我们的自我完善而选择,他才是最幸福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最高尚的人。(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傅雷先生告诫他的儿子,也是告诫所有的年轻人,要做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为能替祖囤争光的人而快乐。(《傅雷家书》)
三、关于信念
为了化解楚国攻宋的危机,墨子不远千里,不顾自身体面,不顾凶险,只身深入虎穴,终于说服楚国放弃攻宋图谋。尽管他行义不被理解,但他济世救民的热切情怀,“非攻”“兼爱”的执著信念,是民族脊梁的代表。(鲁迅《非攻》)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7cMGKmt4GA-yy8kzWX8Nw 提取码: 9uqi
互联网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互联网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
1969年美国国防部创建的第一个分组交换网ARPANET最初只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并不是一个互连的网络)。所有要连接的在ARPANET上的主机都直接与就近的结点交换机相连。
为了打破这个问题,于是ARPA开始研究多种网络(如分组无线电网络)互连的技术,这就导致后来互联网的出现,成为了现在因特网的雏形。
1983年TCP/IP协议成为ARPANET上的标准协议,使得所有使用TCP/IP协议的计算机都能利用互联网进行通信,因而人们将1983年作为因特网的诞生之间。
1990年ARPANET正式宣布结束,因为它的实验任务已经完成。
第二阶段: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
之后美国政府机构认识到,因特网必将扩大其使用范围,不应局限于大学和研究机构,之后随着世界上的许多公司纷纷接入到因特网,是网络上的通信量急剧增大。
于是美国政府决定将因特网的主干网转交给私人公司来经营。
第三阶段: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从1993年开始,由美国政府资助的NSFNET逐渐被若干个商用的因特网主干网替代。
就这一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因特网服务提供者,简称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ISP可以从因特网管理机构申请得到多个IP地址,同时拥有通信线路及路由器等联网设备。用户只需要向ISP交纳规定费用,就可以从ISP得到所需的IP地址,并通过该ISP接入到因特网。
扩展资料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互联网的特点:平等、自由。
但美国一直以来都反对中国加入互联网络。1991年10月的中美高能物理研究会上,美方发言人沃尔特.托基(Walter Toki)再次提出把中国纳入互联网络。
经过托氏的努力,会后双方达成一项协议:美方资助中国联网所需的一半经费,另一半由高能所自选解决。然而,通往Internet荆棘之路并未因此而变得平坦。
当时北京出口所连接的每条线路都要经过仔细地检查。美国还限制对中国出中路由器。
经过重重波折,中国终于在1993年3月与互联网络连通。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计算机网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