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划不划重点这是一个让大学老师纠结的问题,大学老师期末划重点
重点在手,及格我有
以前有这样一种现象,期末考试的时候,如果老师划了重点,学生直接考前突击两天,然后雄赳赳气昂昂进考场。如果考前老师没有划重点,有些学生会各种想老师划重点,或者在社交平台哭天抢地喊着老师为什么不划重点,然后引起其他学生的共鸣,一起吐槽着。有学生就曾吐槽“老师期末不给划重点,我猜他是想我shi。”
大学有个潜规则,那就是期末考试前,老师给学生划重点。为什么说是潜规则?因为高校没有明确要求过老师要给学生划重点。而考试划不划重点?这是之前很多大学老师期末都很纠结的问题。
重点在手,及格我有
以前有这样一种现象,期末考试的时候,如果老师划了重点,学生直接考前突击两天,然后雄赳赳气昂昂进考场。如果考前老师没有划重点,有些学生会各种想老师划重点,或者在社交平台哭天抢地喊着老师为什么不划重点,然后引起其他学生的共鸣,一起吐槽着。有学生就曾吐槽“老师期末不给划重点,我猜他是想我shi。”
而对待划重点和不划重点的老师,学生的评价也不一样。一些老师准时又精确地划重点,学生往往会欢呼称赞,期末评教会毫不犹豫打高分。而考试严格,不划重点的老师,往往会被学生吐槽鄙视,评教分数也不怎么好看。
但不得不说,划重点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和期末复习压力,简单点说,就是学生不学习依然可以通过考试。
在学生里面流传着“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部分大学生上课迟到、早退、玩游戏、打瞌睡……但因为老师很明确的划重点,依然能够及格,甚至拿到80多的高分。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都是怎么看待大学期末划重点的呢?
怎么看期末划重点这件事?
曾经有人问过这个问题,答案自然各不一样
对于期末划重点这件事,部分大学生认为是必要的:
@都不喜欢:大学不像初高中那样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巩固、复习,大学很有些课程一周只有一节课,而一门课程不是几百页的书就是100多页的PPT,如果不划重点,复习根本无从下手。不是一定要精确的划重点,至少给个范围,这样复习才会有针对性。
@柚子茶:其实专业课还好说,毕竟是学这门专业的,划不划重点都该好好学习。但是非专业课,我觉得是必要的。本来专业课就精,学习有比较忙,没有那么多时间放在非专业课上。
@我自闭了:大学那么多非专业课,很多大学生对这样的课程都有一种不求高分学霸但求低分飞过。对这样的课程,学生应该都是希望能划重点的。
而部分学生有另外的想法:
@向左向右:有的老师上课照本宣科,枯燥无聊,学生不明所以,宁愿玩手机睡觉,期末只求划重点及格就好。有的老师上课条例分明,深度广度趣味度都有,学生听得认真,对课程把握度够高,这样的课划不划重点都无所谓。主要还是看老师。
@萌萌站起来:自己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巩固知识,一样不落。辛辛苦苦一学期,不如一些人考前被两天老师划的重点,真的不公平。
@我爱学习:划重点这种事情在学医学药的学生眼中,不存在的。什么是重点?整本书都是重点!什么要考?该考的都要考!这不仅是对自己的学业负责,更是为以后的工作和职业负责。
一些老师的看法如何呢?
@23333:老师可以给你划重点,但你未来的职业可以给你划重点吗?你学医的,那你的病人是不是要划好病的重点来找你?你学法的,当律师上法庭是不是还要法官给你划个重点?
@唐:如果不划重点,学生可能会挂很多,如果挂多了,我要出补考卷子,然后监考,然后改卷,还可能带重修。其实这些还好,就是累点,事情多一点,可是一不小心挂多了就是一个教学事故,那个时候不是学生挂了,而是我这个老师挂了。
而对于划重点,老师其实是两难的。划了重点,对其他认真学习的学生不公平,也会让一些学生因此而懈怠学习。但不划重点可能会面临学生的投诉和期末的“差评”,且如果最终挂科比例太高,还可能遭遇教学事故,承受学校的压力。
有时候,大学老师迫于一些环境或者压力或者其他因素,会选择在期末划重点,但他们也清楚,这无法解决其中的问题。更多的老师希望学生能够注重平时积累,而不是只期待这期末的重点,而忽略了平时上课的过程。
本科教育从严,轻松考试现象可能会扭转
划重点是之前一直存在于大学校园中的问题,但这个现象可能会有所扭转。
今年6月,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在四川成都召开,会上强调,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改变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
8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强调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要切实加强学习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严格考试纪律,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
对此,多所高校紧跟政策,积极开展行动,严抓本科教育。相应的,期末划重点这样的情况可能会改变。
相关:学生的期末成绩并非要完全在于期末考试
国内高校学生很多课的期末成绩会有平时分和期末分,但是期末试卷的成绩占比还是比较高的,也因此之前会出现“老师重点划得好,学生期末不用愁的情况”。对此,有人忧心虽然学生试卷成绩不错,但是他们的真实水平却让人质疑。
而实际上,在国外,学生的期末成绩并非只看重期末试卷的分数,也不是单纯的用书面考试对学生进行考核,他们更看重考核方式多元化,注重学生在课程当中的学习和进步。这或许可以给国内高校老师的教学上提供一些参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实实在在的学到知识。
美国高等教育及学生成绩的评定秉承着“教学是一种过程,追求的不是终极产品”的理念。在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教师非常重视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重视每一名学生在具体课程中的进步与提高。
把对学生的考核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而不是仅仅由书面考试决定。这种成绩评定不仅可以更客观、科学地体现学生的学业能力,而且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保护。尤其是当某些学生质疑自己获得的成绩不合理时,日常考核详细记录可以说明一切。
美国高校的课程成绩评定一般由课内与课外、笔头与口头、理论与实践、过程与结果等各类型成绩组成。具体可分为:课堂参与、班级测试、问题与案例、设计任务、小论文、家庭作业和课堂写作练习、第一次期中考、第二次期中考、第三次期中考、期末考试等。
例如,以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商业管理、国内与国际金融市场、城市计划管理、电子工程材料导论课的成绩评定为例,各学科课程性质、类型不同,成绩评定的各项取舍标准和权重也不同。
因美国高校不以课程或学业结束时的考试作为评定学生成绩的唯一依据,所以学生想“改”分数,办法有很多。在上述俄亥俄州立大学一些课程成绩评定构成的基本原则下,以管窥豹,通过该校的天文学课程纲要,可更清晰地了解这一成绩评定原则。
1. 课外作业(15%):5次成绩将占总成绩的15%,相当于一次班级测试。课外作业的布置包括4个或5个简短问题回答,问题是开放式的,鼓励学生相互讨论。所以,学生做好每次课外作业才有助于提高课程成绩的总分。
2. 课堂参与(10%):记录学生的课堂提问参与度,成绩评定中占总成绩权重的10%。
3. 课堂测试(45%):4次课堂测试,会去掉其中最低一次的测试分数,保留三次课堂测试计入成绩评定中,占总成绩权重的45%。
注:
美国一些高校允许学生在某次班级测试中有失误,会在多次测试成绩中去掉最低分,平均计算测试总成绩。
4. 期末考试(30%):期末考试是全面、广泛和综合的,覆盖所有授课、演讲和阅读任务,占到总成绩权重的30%。每个学生必须参加期末考试,且没有补考。如果有学生错过期末考试,将自动收到“未修完”的成绩提醒。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高校教师十分注意学生的课堂反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无论学生的提问是深奥还是肤浅,教师都会耐心、详细地解答,努力为其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因此,学生提问一般没有顾虑,再加上成绩评定的政策导向会按一定权重计入总分,因此课堂气氛相对国内高校来说,更轻松和活跃。
本文整理自麦可思研究、网络。
大学期末考试该不该划重点或者直接告诉原题?
我认为,划重点可以,可以给同题型题,但是考原题对于大部分认真学习的同学来说,是不公平的,付出没有得到正比回报。
大学有个潜规则,那就是期末考试前,老师给学生划重点。为什么说是潜规则?因为高校没有明确要求过老师要给学生划重点。划不划重点?这是之前很多大学老师期末都很纠结的问题。
重点在手,及格我有
以前有这样一种现象,期末考试的时候,如果老师划了重点,学生直接考前突击两天,然后气昂昂进考场。如果考前老师没有划重点,有些学生会各种想老师划重点,或者在社交平台哭天抢地喊着老师为什么不划重点,然后引起其他学生的共鸣,一起吐槽着。有学生就曾吐槽“老师期末不给划重点,我猜他是想我shi。”
而对待划重点和不划重点的老师,学生的评价也不一样。一些老师准时又精确地划重点,学生往往会欢呼称赞,期末评教会毫不犹豫打高分。严格,不划重点的老师,往往会被学生吐槽鄙视,评教分数也不怎么好看。
但不得不说,划重点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和期末复习压力,简单点说,就是学生不学习依然可以通过考试。
划重点现象可能会被扭转
划重点是之前一直存在于大学校园中的问题,但这个现象可能会有所扭转。
今年6月,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在四川成都召开,会上强调,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改变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
对此,多所高校紧跟政策,积极开展行动,严抓本科教育。相应的,期末划重点这样的情况可能会改变。
期末成绩并非全看期末考试,也因此之前会出现“老师重点划得好,学生期末不用愁的情况”。对此,有人忧心虽然学生试卷成绩不错,但是他们的真实水平却让人质疑,把对学生的考核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而不是仅仅由书面考试决定。这种成绩评定不仅可以更客观、科学地体现学生的学业能力,而且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保护。尤其是当某些学生质疑自己获得的成绩不合理时,日常考核详细记录可以说明一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