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健康之路 > 正文

高考后情绪压抑紧张焦躁不安,孩子高考家长焦虑喘不上气

高考结束今天正式结束,部分考生依然未走出高压状态,出现较多的三个心理状态是:等待结果焦虑不安,考试发挥不佳抑郁悲观,兴奋过度难以适应现实生活。
对此,心理咨询师给出了相应的破解办法,下面选取了其中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希望有相同情况的考生和家长从专家给出的建议中有所受益。
等待结果焦虑不安,母女俩厌食失眠
“孩子高考发挥失常了,模考老师预测能上重点大学呢,可是高考分数却卡在一本和二本中间,我知道她不甘心,可是没想到她把所有志愿都报了一本,提前也没和我商量,看她每天茶饭不思的

高考结束今天正式结束,部分考生依然未走出高压状态,出现较多的三个心理状态是:等待结果焦虑不安,考试发挥不佳抑郁悲观,兴奋过度难以适应现实生活。

对此,心理咨询师给出了相应的破解办法,下面选取了其中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希望有相同情况的考生和家长从专家给出的建议中有所受益。

等待结果焦虑不安,母女俩厌食失眠

“孩子高考发挥失常了,模考老师预测能上重点大学呢,可是高考分数却卡在一本和二本中间,我知道她不甘心,可是没想到她把所有志愿都报了一本,提前也没和我商量,看她每天茶饭不思的等通知,我既心疼又生气,这孩子太倔了。”张女士表示,自从知道女儿擅自把志愿全部报成一本后,她已经失眠好几天了。

据张女士介绍,她和女儿从来都是无话不谈,尤其是在女儿学习上,感觉哪里有困难,女儿会及时告诉妈妈。张女士也对女儿寄予厚望,高考期间车接车送、每日营养汤、听女儿睡着了才敢入睡,即便是在高考分数出来后,女儿发挥失常的情况下,她也没有责备女儿,只是替她感到遗憾,但没想到连续几日不声不响的女儿竟然悄悄把志愿报完了。

现在女儿基本上不怎么吃饭,张女士也请了年假回家陪伴女儿,可是两人再也不是无话不谈的状态了,常常把自己关在各自屋内,焦虑、紧张的气氛在家中蔓延。

心理咨询师建议:

密切关注孩子情绪,转移其注意力

等待中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这是人的正常反应,但实在没有必要为等待结果而过度忧愁。张女士要明白,其实你所等待的结果已经出来了,你真正等待的是你知道它的时间。而且从你的表述中,比起等待结果给你带来的焦虑,更应该关注女儿高考后的一系列变化:为什么她会悄悄的把志愿报完?她选择了稍高出自己分数的院校,是出于对自己的要求,还是想满足母亲的期许?

建议你现在想办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多为其安排轻松愉悦的活动,帮助其缓解紧张的心情。家长的心态影响孩子的心理,家长放轻松孩子自然也能放轻松,在重大事情时,家长的情绪最能够影响家庭气氛。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家长,不能忽略了等待结果这一段时间孩子情绪上的变化,要密切关注,了解孩子情绪背后真正的原因,然后采取措施予以化解。

高考失利自信心受挫,怀疑三年努力是徒劳

小军一直是一个非常努力的学生,他在农村上的小学和初中,高中后进入城区,学习方法与身边其他学生有所不同,尤其是英语和实验类学科,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为了追赶上同学,高中三年他十分勤奋,最早到教室、最晚回去,可是成绩依然上不去,在高三下半学期勉强进入班级中游。这时,老师提出了一个目标,就是让他利用半年时间提高成绩,冲击二本,这成为他废寝忘食学习的动力。

然而查询过高考成绩后,他刚过本科线,与他要好的几个好朋友分别考上了重点大学,最差的也是二本。他开始觉得自己长久以来的努力都是徒劳,开始觉得自己是因为智力水平低于其他同学,所以考不出好成绩。

最近一次同学聚会,成为压垮他精神的最后一根稻草。吃饭时,大家正挨个说自己考多少分,报考了哪座院校,希望大学时还能在一所城市,可是这些询问像一把把锋利的匕首扎在他的心头,问到他时,小军十分尴尬。受此打击后,性格内向的小军更加不怎么说话了,有时一天也不吱几声,看着电视时也会发呆。

心理咨询师建议:

让孩子振作起来,规划大学生活

随着考试结束,分数也成为考生和家长不得不面对的话题。对于考试失利的考生,这时最需要就是父母帮助,父母要从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发表意见,不要追问分数、失利原因,为考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积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成绩,注意倾听考生的意见和感受,在宽松、平等的氛围下充分与孩子沟通,及时掌握和发现考生的心理和情绪变化,并进行疏导纠正。

小军的问题在于考后产生“自我怀疑”,父母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动员老师、同学,发现他学习、生活中的闪光点,增强自信心,让他了解所有的努力都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给予回报,不要急于现在就看到结果。然后让小军了解到,他已经考上了大学,这又将是一个全新的起点,他应该振作起来,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

高考后兴奋过度,安静男孩性格突变

和上面两个孩子情况相反,刘先生在孩子高考后遭遇到“乐极生忧”。“儿子考试成绩很好,算是超常发挥了,一家人也特别高兴,可是孩子不知道怎么回事,变得很暴躁,长这么大第一次和爸爸妈妈顶嘴吵架,挺心寒的。”刘先生说道。

据刘先生介绍,儿子小刘从小就十分懂事、安静,甚至有些内向。高考结束后,他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外出旅游、同学聚会,而是宅在家中,直到查询高考分数后,他才与同学们彻彻底底“嗨”了一把,喝酒、KTV、夜不归宿,这些对小刘来说有些不可思议,但是他确实正在做一件件让父母意想不到的事情。“那天晚上十点多,他才回家,喝了很多酒,还闻到烟味,妈妈就说了他两句,没想到他立即就急了,指着我们说不理解他,高考完也不让他放松,上了大学再也不回家了。”刘先生说道,现在想起这些话都十分心寒,他实在不知道儿子这是怎么了。

心理咨询师建议:

让孩子压抑的情感找到正确的表达方式

部分考生出现一种“总算考完了,万事大吉”的心态,尤其对于超常发挥的学生,他们由一个高度紧绷的心态到一个完全放松、兴奋过度的心理状态,这期间很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行为偏差,选择一些不恰当的娱乐方式,比如彻夜狂欢、打游戏、刷手机等,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但不利于身体舒缓,健康还会受到影响。

建议刘先生与儿子好好谈一谈考后出现的心理波动,将内心压抑已久的情感,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不是伤害自己、伤害父母。另外考后放松也需适度,不要打乱白昼规律、沾染不良习气,可以选择全家游,即达到放松目的,又能增进家人感情。

考生和家长要尽量避免这些心态误区,科学、正确地填报高考志愿。

  第一,要准确把握本年度的招生政策。

每位考生和家长都应该认真阅读《报考指南》《招生简章》《招生计划》等,对相关政策要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要精心研究心仪的高校类别及专业。

每位考生和家长应尽量详细了解报考院校的办学水平,师资力量,所在地的地理环境、自然气候、饮食习惯等情况,有条件的考生和家长也可以到学校进行实地考察。

  第三,要重点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及未来发展方向。

人们在从事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工作时才能够体验到更多的快乐和满足,也更容易获得成就感。所以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能力准确定位专业,还要了解近几年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未来的职业前景。

  第四,要全面分析志愿院校近三年的录取情况。

要充分利用好一切渠道,包括网络查询、与高校招生人员交流、向他人问讯等方式,了解所报院校近三年来在我省招生的上线人数和提档线,用要报考的院校相关专业实际在我省录取时的最低分、平均分、最高分和当年的分数线做差,把得出的数据再来和今年的考生的分数、分数线进行比较,从而提高报考的保险系数。

  第五,要正确对待同批次不同志愿的梯度关系。

绝大多数高校在录取时会依照“分数相同看志愿,志愿相同看分数;分数是前提,志愿是依据”的原则,按考分由高到低排序录取。所以考生在填报每批次的志愿时,第一志愿一般是心仪的学校;第二志愿也不能轻视,要与第一志愿间有合理的梯度。一般重点院校间要比第一志愿差20分左右,本科差5至10分,高职(专科)差5分左右。一定要填一个保底的院校,以保证本年度被录取。

  第六,要认真考虑考生身体状况。每个考生应该根据高招体检结果,对照体检标准,看自己能报什么专业,不能报什么专业。

  第七,要适当结合家庭经济条件。

家庭经济状况不一样,在志愿填报上对院校的选择应有所区别。综上所述,高考志愿填报的主要依据是高考分数,同时还应适当兼顾兴趣、身体、升学、就业、成本等各方面因素,统筹考虑。当年易中天老师的女儿填报高考志愿时,易中天给了女儿四个原则:第一是兴趣原则,选感兴趣的专业;第二是优势原则,选最能体现自己的优势的专业;第三是创造原则,这个专业毕业以后从事的工作应该是具有创造性的,而不是做简单重复的劳动;第四是利益原则,这个专业最好还是能挣钱的。“因兴趣而有动力,因优势而有能力,因创造而有潜力,因利益创造收益”,这四个简单明了的原则值得所有高三考生和家长们慢慢体会和好好借鉴。

从众心理

  就是缺少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主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就有“随大流”之说,人们习惯和喜欢攀比,决定一件事情先看别人都怎么样。这种心理或叫做心态,对填报高考志愿是非常有害的。比如,一些考生或考生家长总喜欢打听同学、别人家孩子报哪个学校、报什么专业,如此这般,就有可能动摇自己原来的想法或目标。

侥幸心理

  就是不依靠科学分析和判断,毫无根据、毫无把握去“蒙”去“碰”,幻想运气的实现。侥幸心理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对高考填报志愿影响较大,危害甚重。

恋家心理

  就是依恋家庭、家乡,不想让读书的学校离家太远。中国民众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我们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父母舍不得孩子离家太远,孩子娇生惯养习惯于“依偎”在父母身旁,不忍离家太远,“孝为先”嘛!于是乎,很多考生及其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多选择省内院校,这也是造成省内院校录取分数高的一个原因。

  总之,要填报好高考志愿,需要我们的考生和考生家长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务必克服从众心理,侥幸心理,恋家心理,独立思考,科学分析,自主判断,摒弃狭隘的“本土”观念,在人生的关键处选择好自己的未来!

高考填报高考志愿并不难,但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建立自信,必须自信,才能头脑清晰,思路逻辑,请教别人,胸有成竹,就能把高考志愿填好,被理想的大学录取,金榜题名。欲之成,必自信,下面小编就为准备报考的同学们分析一下高考志愿填报要注意哪些问题,希望对你们的志愿填报有帮助。

自信

  自信是做好任何事情的思想基础。历届的考生也包括家长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多数都很紧张,不知所措、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填报高考志愿,导致了高考志愿填报的不好。

  填报好高考志愿一定要信心坚毅,情绪镇定和保持心理的淡定。考生面对一生重要关键环节的大事,不要着急,不要慌乱,要有为自己报好高考志愿的自信心,把一切无关的琐事全部抛开,专心专意考虑怎样才能填报好个人的高考志愿。

  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过程要注意增强主见,开阔胸怀,坦然面对,冷静深思,提高个人的意志力、坚信力,即能使个人内心强大,也自然会产生填报好高考志愿的办法。要知道,越没自信越没有主见,越慌忙越容易出错。唯拥有坚定的内心,镇定的心理情绪,才能填报好自己的高考志愿。

头脑清晰

  头脑清晰是填报高考志愿的前提。考生要知道先怎样填,后怎样填,再怎样填,有一个明确的先后思维逻辑性。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首先要清楚自己的喜好、特长,将来想要从事什么职业。针对这些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才能挑选到比较理想的高校。再次,就是在具体填报各个志愿时,要切记将挑选的几个比较理想的高校注意分出梯度。尤其是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更要梯度科学,认真做到“冲一冲、争一争、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A、B、C、D、E五个梯度间距合理,被录取才能万无一失。考生还要切实注意,填报高考志愿必须全神贯注,精准、准确,不可有任何疏忽,哪怕是一个代码的一个数字写错,也会满盘皆空。

  总之,要填报好高考志愿,需要我们的考生和考生家长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务必克服从众心理、侥幸心理、恋家心理,独立思考,科学分析,自主判断,摒弃狭隘的“本土”观念,在人生的关键处选择好自己的未来!

从众心理

  高考志愿填报要谨防从众心理许多考生多存在缺少独立思考和主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这对填报高考志愿是非常不利的。比如,一些考生或考生家长总喜欢打听同学、别人家孩子报哪个学校、报什么专业。如此一来,就有可能动摇自己原来的想法或目标。会影响高考志愿的录取,甚至是考生和其家长悔恨一生。

  恋家心理

  高考志愿填报要谨防恋家心理,中国民众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现在许多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父母舍不得孩子离家太远,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所以很多考生及其家长,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就会产生恋家心理,选择省内院校,这也是造成省内院校录取分数高的一个原因。

  总之,要填报好高考志愿,需要考生和考生家长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务必克服从众心理,侥幸心理,恋家心理,独立思考,科学分析,自主判断,摒弃狭隘的“本土”观念,在人生的关键处选择好自己的未来!

  学校名气或专业热度

  学校名气大、排名好固然好就业,专业炙手可热也丰富了毕业后的工作选择——这些话固然对,但是很多家长却因此只根据这两个因素来为孩子选择高考志愿。无论专业如何,只要学校声望好就选择;无论孩子感不感兴趣、擅不擅长,只要专业热门就选择,学校与专业排名成了很多家长的参考指标。其实这是一种错误心理,不同学校有不同的有点,例如一些学校就是综合性强,而一些就是技能性强,所以高考志愿填报要有针对性,谨防不良心里的诱导。

  高考填报志愿给家长的三大建议

  1、家长要让孩子做喜欢、擅长的事情,这是填报志愿的核心问题所在,也是考生将来能否幸福快乐工作的保证。

  2、家长和孩子要深入了解专业。家长可以向孩子介绍一些自己相对熟悉的领域,不熟悉的可以让亲戚朋友帮忙,让孩子了解得更全面。

  3、与现有条件匹配,不要把地域作为填报志愿的一个重要瓶颈。适合的地方就是考生应该去的地方,过分考虑地区因素会限制考生未来的发展。

来源:搜狐教育

高考志愿填报:考生需掌控好三大心理

南通易心苑心理 2016-06-08 14:35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精彩内容

高考是考生人生重大转折点,考分是大学录取的资格证,填报志愿才是步入大学的进门证。志愿能不能填报好,决定了你能不能迈进理想大学的校门。这是考生一场智慧和毅力的考验、一次弥足珍贵的历练,也是个人人生一次关键性的抉择,同时还是考生个人成年后独处的第一件大事。不管考分如何,“考得好,也要报的好;考得不太好,也要的好;考得差,更要报的好”。

善择志愿,科学填报,挑理想大学,选适心专业,开启个人美好的人生。因此,每一个考生都要建立自信,充满自信,坚定自信,有一个阳光的心理。填报志愿有静气,沉着冷静善选择。确实,填报高考志愿关系到个人今后的一生,越是重要,越是要信心坚毅,心理灿烂,情绪淡定,头脑清晰,程序逻辑,请教别人,胸中有数,掌控个人的心理,不急、不躁、不烦、不慌,细致、耐心,才能科学、理智、智慧的填报好高考志愿,以金榜题名,梦想成真。

温馨提示,考生填报高考志愿心理的“三大掌控”如下:

一、要培养个人自信,情绪镇定。

  培养个人自信是一种思想境界,是做好任何事情的思想基础。同时,要情绪镇定,这是内心强大力量的一种坦然。历届诸多的考生也包括家长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多数都很紧张——不知所措,慌忙——不知从何着手,心里像长了草,东跑跑——看看别人怎么填,西问问——问问别人怎么报。几天时间一晃而过,个人处在了四处乱找乱跑中,最后只得胡乱地填了几个志愿了事。可想,这样能报好吗?这实际上就是沒有自信、心理不定,更不知如何去做,导致了高考志愿填报的不好。

  填报好高考志愿一定要注意具信心坚毅,情绪镇定和保持心理的淡定。考生面对个人一生重要关键环节的大事,不要着急,不要慌乱,要有为自己报好高考志愿的自信心,把一切无关的琐事全部抛开,专心专意考虑怎样才能填报好个人的高考志愿。

  曾经有这样的一个报高考志愿的考生(河北)女,妈妈比较温柔,但也有头脑。爸爸性情直爽,我行我素,主观武断,考生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妈妈想让孩子学医,留在本省,爸爸让孩子学文,去四川成都学,可考生不想学医也不学文。爸爸动粗坚持,妈妈容忍不愿意,考生都不同意父母的意见但自己也没有主意。暗地里同情妈妈只是情感,并不想学医。对爸爸的行为不满,也根本不愿去南方、更不愿学文科,但不敢直言表达。考生可愁坏了,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最后,在填报志愿指导师的帮助下,建立了考生的自信,坚定了个人的信心,找到了自己性格所好,并帮助说服了她的爸爸妈妈,报考了财会,以考分高出一分的结果被河北经贸大学录取。

  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过程是个人“独处”能力培养、建立自己“自信”的过程,要注意增强主见,开阔胸怀,坦然面对,冷静深思,提高个人的意志力、坚信力,即能使个人内心强大,也自然会产生填报好高考志愿的办法。要知道,越没自信越没有主见,越慌忙越容易出错。唯拥有坚定的内心,镇定的情绪,才能填报好自己的高考志愿。

二、要注意头脑清晰,程序逻辑。

  考生填报好个人高考志愿要注意保持清晰的头脑。头脑清晰是指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有一个清楚的思路,逻辑的顺序。要知道先怎样填,后怎样填,再怎样填,有一个明确的先后思维逻辑性。

  考生填报高考志愿,首先要知道自己的分数,要清楚个人的喜好,自己有否学科特长,也要明白个人将来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针对这些情况,进行恰当的、全面的、有的放矢的分析。个人的喜好与自己学科特长是否一致,个人将来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喜好、学科特长又是否相符。一般情况下,这三方面是一致的。其次,依据这三方面的一致为基础,以自己所考的分数去比对相关的高校,也就是“知分、知线、知位”。只有做到“三知”,才能挑选到个人比较理想的高校。再次,就是在具体填报各个志愿时,要切记将挑选的几个比较理想的高校注意分出梯度。尤其是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更要梯度科学,认真做到“冲一冲、争一争、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A、B、C、D、E五个梯度间距合理,被录取才能万无一失。考生还要切实注意,填报高考志愿必须全神贯注,精准、准确,不可有任何疏忽,哪怕是一个代码的一个数字写错,也会满盘皆空。

  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按照既定的思路,有条不紊地操作,就像微机的程序一样,一步一步地进行,一个层次一个层次的完成,一丝不苟,逻辑程序,填报好个人的高考志愿。

三、要虚心求教别人,胸中有数。

  填报高考志愿对于考生来讲,不能不说是一个新事——从没有遇见过,是一个难事——从没有做过,也是个人的一个大事——是能否进入大学的一个必需环节(进门证)。怎样才能把志愿填报好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向别人虚心求教,胸中有数,不懂就学,这也是做人的美德。

  考生填报好高考志愿地学习,第一要向大学的有关专家、教授学习。按实际讲,在大学管招录考生的相关专家教授,他们最知道要什么样的考生,符合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被录取。他们知道的很具体,招录在哪里招,招什么条件的考生,什么时候录取,甚至于什么时候下通知、什么时候报到等,都非常清楚。特别是你碰到具有人生导航经验、指导人生规划的教授就更幸运了。他们在指导你填报高考志愿的同时,还能帮助你做出你的人生规划,论证你所报考的学校是否可行、你挑选专业是否适合你等。

  第二要向你的班主任老师和相关课任老师学习。班主任老师和课任老师年年送毕业班的学生,也相应的积累了填报好高考志愿的经验,向他们请教,他们也会毫无保留的告诉你。再有你的班主任老师和课任老师对你的性格、爱好和学科特长也都比较了解你,也会给你提一些中肯和公正的建议,帮助你在填报志愿中不走弯路。

  第三要向父母、自家的长辈学习。实际上就听大人的指教。自家的大人最关心你,对你最负责任,他们也最了解你的脾气和喜好,也会给你指出做得不足的地方。但你需要注意的是,当长辈说到你的痛处时不要烦恼,要耐心的听下去,想一想对个人以后是不是有好处。如果与家长出现意见不一致时,也要慢慢解释,相互沟通,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第四要向社会上一些相关的有高考志愿填报知识经验的人学习。有些人好学习、好研究,自家的孩子刚考上了大学,亲戚家的孩子也接二连三的考大学,就在高考填报志愿方面进行了钻研,了解了很多相关知识,懂得了报考志愿的相关程序,掌握了诸多考生理想填报志愿的经验。找到这些人,他们也会给你很多有益的提示,帮你开拓思路,使你更好地填报好高考志愿。

  古人云:欲之成,必自信。填报高考志愿并不难,只要摸准规律,掌握规范,就会科学填报,善择志愿。但基本一条,就是要建立自信,必须自信,才能头脑清晰,思路逻辑,请教别人,胸有成竹,就能把高考志愿填好,被理想的大学录取,金榜题名。

高考后情绪压抑紧张焦躁不安,孩子高考家长焦虑喘不上气

高考后,往往是学生心理问题的“井喷”期,如何避免考后综合症?

高考对于众多学子来说是一个挑战,考验的不仅是学习成绩,还有身体和心理。

高考前考生处于紧张的学习压力下,心理状态还是可控的。高考一结束,考生卸掉了超负荷的学习压力,从考前的极度紧张到考后的极度放松,反倒容易失控。

担心没有取得理想成绩,害怕面对落榜的忧思与恐惧,对自己未来前途的迷惘与担忧……

从高考结束到大学入学前,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期,考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丝毫不比高考前和高考期间少。

在高考结束后几周,学生们的心情将发生复杂的变化,很多学生会感到强烈的空虚、无聊、迷茫、焦虑、抑郁……这些都是高考后考生典型的内心感受。

认为高考结束便意味着苦日子熬到头了,得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弥补自己多年来的艰苦奋斗,有的考生一睡好几天,有的一连玩几天几夜的网络游戏,甚至有些考生还就此染上一些不良习惯,严重的还会误入歧途。

等进入大学后,因暑假的过度放松,而跟不上大学紧张的学习节奏。
考后焦虑型心理也比较常见,许多考生在考后会出现患得患失的状况,尤其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还不错的考生。

他们往往期待值比较高,但在等待放榜的日子里,由于不确定性而变得焦虑。这种焦虑对于那些心理素质弱的考生,还会持续加重。

比如有些高考学子会出现由焦虑到失眠,再从失眠到抑郁等。 尤其高考后父母对自己的生活学习要求的变化,大家期待的眼光都放在分数上时,这种感觉更明显。

表现为吃不好、睡不好,情绪低落,有些还伴随出现强迫思维强迫行为,自怨自责。有的人甚至由于性格突变暴躁,让人觉得难以理喻,与家人争执中情绪一触即发。

考生从原来紧张的高考学习中一下子放松下来后,会出现一种虚无、无所适从的真空状态。

考生往往美美地睡几天,把长期缺失的睡眠补一下。但过了几天,却发觉自己无所事事,心里空空的,茫然不知所措、百无聊赖,一下子就失去了目标,找不到自己的方向,甚至将这种心理带到了大学。
如何帮助孩子尽快走出这种状态,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防止出现抑郁甚至更严重的心理问题,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生活呢?

很多父母有意无意间要求孩子承担他们未曾实现的人生追求,也将自己对高考或未来的焦虑、不自信传递给孩子。

在这种亲子关系中,很多孩子把人生的目标设定为学习、考试,把高考当成了“战场”,一旦高考失利根本无法面对。孩子会过度看重高考,觉得“一考定生死”,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于是自己的未来会各种悲惨……

高考后家长首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用自己的情绪和态度去影响孩子。

针对考得不理想的孩子,家长不要一味斥责埋怨,降低高考对于自己以及孩子的重要性,灵活看待孩子的未来,积极影响孩子,帮助其减压,并找到适合孩子的、合理的宣泄途径。等到孩子情绪稳定之后,再谈今后的打算。

对于考得好而放纵宣泄的孩子,家长可与孩子沟通,看看他们有什么想法,或者给孩子一些建议,比如与同学去郊游、做一些之前想做又没有做的事情、做暑假工等等,多与大自然、社会接触,既可充实生活,又对调节心情大有裨益。
未来的路有多种选择,肯定孩子的优点,帮助孩子“扬长补短”,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对未来做可行的规划,让孩子对这个社会、对未来多一些信心。

孩子最终会拥有自己的生活,而且必将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他们需要学会为自己的未来负责,也需要一定的机会锻炼自己,从而能够独立在社会上立足。家长,尤其是母亲,应该放手让孩子去处理自己的问题。

若孩子在这个时间段出现情绪困扰,焦虑、抑郁或对未来迷茫,父母要学会接纳和陪伴,给孩子支持和能量,必要时可陪伴孩子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更好渡过这一阶段,为下阶段做好心理准备。

国祯心理健康中心以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干预、心理教育、心理援助5重模块为基础构建国祯特色心理健康综合服务系统,中心设有心理评估室、减压放松室、心理咨询室等,从业人员均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及以上资质,并签约心理学博士、高校教授等业内专家团队,为客户提供高端、优质的服务。可帮助解决个体情绪问题如抑郁、焦虑、强迫、恐惧等,改善亲子关系中各类困扰。
马君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少儿心理咨询师。

安徽省医学保健养生研究会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首批中欧精神分析治疗与技术培训组成员、中英儿童青少年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培训组成员、“杜克-北卡罗莱纳大学(DuKe-UNC)”精神病学与精神分析进阶培训组成员。

高考后情绪压抑紧张焦躁不安,孩子高考家长焦虑喘不上气

学生考后焦虑症怎么办?心理专家为您解答

  高考结束后,各地纷纷公布学生成绩和高校录取分数线,在这个等待的过程当中,不少学生的心仍然没有得到放松,被考后焦虑症困扰着,心理备受煎熬。此时他们不仅为自己的将来担心,还要承受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心理压力,因此考后焦虑症挥之不去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出现考后焦虑症不加以处理,那么就有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伤害。那么患上考后焦虑症怎么办?
  专家认为,如果孩子患上考后焦虑症,那么运动和短途旅行都是比较有效的缓解焦虑的方法。运动可以增强人体活力,还能增加能量,从而对抗压力。研究表明,锻炼可以明显地减少人的焦虑症状。无论是成双成对去打羽毛球还是一群人酣畅淋漓地打场篮球,都能由极度疲劳中获得放松;晚饭后散散步或是清早起床去阳台上活络活络筋骨也能在无形中减少紧张。
  所以,考后焦虑症怎么办?当人们焦虑、烦躁、压力过大的时候,可以进行适当运动,为这些情绪提供一个宣泄口。运动时可以降低肾上腺受体的敏感性,具有减轻应激反应及应激反应对生理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运动是最有效的情绪疏导工具。国外学者麦格林的试验也证明,运动可以缓解紧张、减轻疲劳、焦虑状态,有效地释放被压抑的情感并增强心理承受力、保持旺盛的精力。
  专家表示,有过运动经验的人都会发现,只要一运动,就会无缘无故地快乐起来。运动不仅能缓解压力、让人保持平和心态甚至无缘无故产生愉悦情绪,与腓肽效应密切相关。腓肽是身体的一种激素,被称为快乐因子。当运动达到一定量时,身体产生的腓肽效应能愉悦神经,甚至可以把压力和不愉快带走。
  另外,考后焦虑症怎么办还可以通过短暂的旅行缓解。专家认为,在熟悉环境下,人面对书本、父母、老师同学时,都可能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即将来临的录取通知书,所以始终处于难以摆脱的焦虑氛围下,人的情绪是不会好转的。而走出去,到一个相对陌生的地方,周边环境失去了对人的无形压力和暗示,且增添了不少新鲜感带来的乐趣,自然能起到陶冶情操、释放压力的疗效。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jiankang/36450.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摇号选学校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现在上学要摇号 下一篇:考驾证时系统老是接收不到信号关了再重考好多次考完差点哭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