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存在如此之多的考试,中国为什么要设置那么多考试
回想自己悲催的考试生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存在数量如此
要问中国什么最多,回答“考试”的人肯定不在少说。的确,几乎是从懂事开始,考试就一直伴随着我们。学校的考试多如牛毛就不必多说了,本以为进入社会后就不用再为考试烦恼了,但事与愿违,社会上的种种考试更是数不胜数——你想提升职位吗?职称考试是必不可少的。你想增加收入吗?英语考试是你的最佳选择。你想拥有铁饭碗吗?公务员考试就在前面。会计、翻译、律师等等各种专业资格考试更是多如牛毛。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然而现实却残酷地告诉我们:活到老,考到老。
回想自己悲催的考试生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存在数量如此之多的考试?这些考试出现的目的,真的是检测我们是否具有某种资格吗?事实或许远比我们以为的复杂得多。
我考你,故我在
除了我们在学校中正常测试遇到的各种大小考之外,社会上的考试大多是由某些国家机关从属部门,或者权威的协会来举办。这其中不少考试是意义不大的,但为什么一些部门还热衷于举办各种考试呢?实际上,一些部门举办这些考试,其目的不只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存在感。
你可能有些不以为然,既然这些考试的主办方都有权有势,怎么会没有存在感呢?其实这很好理解。
就拿最著名的注册会计师考试来说,它是由财政部成立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组织领导的。财政部的大名自然是路人皆知,但是除了在政府相关部门任职的公务员,以及与其有直接联系的企事业单位员工,绝大多数普通人并不太清楚财政部到底是从事怎样的具体工作的,财政部在大多数民众心中,只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名词,换句话说,就是不接地气。虽然我们都知道,国家运转离不开财政部的工作,但它和普通人的生活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因此它在民众心中的存在感其实很稀薄。
但是有了注册会计师考试之后,事情就大不一样了。只要有大专以上的毕业文凭,你就有资格参加这项考试,并经过自己的努力,有可能通过注册会计师的考试,从而获得财政部授予的资格证书。同时,由于财政部的权威性,注会证书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对于找工作、提升职位等等都有着很大好处。财政部正是通过这个考试,在社会上更多人的心目中彰显了自己的威严,放大了自己的权力存在感。
除了增加存在感之外,考试对于主办方来说,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那就是增加手中的实权。社会上各种资格考试,背后都有大大小小的权力部门在运作,很多部门并不像财政部那样“权力深似海”,特别是一些协会,原本并没什么权力,但通过组织自己行业的考试,其权力马上就得到了体现,而围绕考试的考试大纲、教辅资料等等都由他们控制,这时权力又可以转化成实际的利益。
考试,改变人心
当然,如果仅仅是上面所说的这点,我们还不能说考试是权力的象征,因为权力的本质除了拥有力量之外,还有民心所向。但不管你信或不信,考试本身的确具有改变人心的能力,而且中国用数千年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
我们都知道,科举考试是隋唐到清代封建王朝最重要的选官制度,并且为朝廷输送了无数的新鲜血液。和随前的世袭制、九品中正制等制度不同,科举考试因为其独特的机制——考试,而给了普通百姓与王侯后代同样的能够做官的机会。但是,我们往往会忽视,科举考试在选拔人才的同时,也起到了聚拢人心,增强政府凝聚力,改造人们思想的能力。
为什么这么说呢?科举考试和现在的考试一样,都有着“官方正版教材”,这些教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四书五经,其上讲的绝大多数都是忠君爱国的思想。在经过十数年、甚至数十年寒窗苦读之后,无论学识如何,那些忠君爱国的思想都已经深深烙印在考生的心中了,虽然真正能够金榜题名的人或许数量有限,但为了考取功名而日夜接受“思想改造”的民众则不计其数,朝廷也正是利用科举,来达到增强政府凝聚力的效果的。
现今的考试或许不像科举考试那样,竭尽全力去对人们的思想进行什么改造,但每项考试都有对考生细致的思想引导、观念引导以及思维方式引导。比如在考取国家公务员之前,考生对于政府的房屋拆迁,会感到不满和愤怒,觉得其中一些政策和方式过于野蛮了,但通过学习和考试,考生就会觉得政府的拆迁政策雷厉风行,正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发展,而那些不愿搬离的“钉子户”,则是极大程度地阻碍了城市建设的进程。
从一种立场转变成另一种完全对立的立场,通过考试的培训就可以做得到。考试,既是让你从一个阶层进入到另一个阶层的门槛,也是让你认同他们行为准则与思想观念的强化培训场。因此,说考试能够改变人心,一点也不夸张。
考试对个人的规训
抛开考试的内容,考试本身的仪式也无处不象征着权力与控制。围绕着考试的运作有一系列的规则和纪律,如《考生须知》、《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监考人员工作守则》等等。这些显性的控制条款通过对考生和监考的要求与限制,维护了考试的公平与权威,但也显示了权力的存在。对于这些要求与限制,学生没有反抗的权利,只能乖乖遵守考试主导方制定的“游戏规则”。
这些“游戏规则”是权力对考生的规训,是权力技术的运作。“规训”一词来自于当代社会学家福柯的《规训与惩罚》,用以指近代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权力技术,规范化是其核心特征。
考试对学生的规训体现在考试中对时间与空间的控制上。首先表现在时间上,考生必须严格遵循考试时间。考试纪律里明确规定考生必须在开考前15分钟进场,考试开始30分钟后停止进入考场,开考30分钟后方可交卷离开考场,考试结束铃声一响,必须立即停笔。学生对于时间规则的绝对遵循实质是对时间规训的默认,也是对权力的俯首。
反映在空间上,不论是古代的科举考场,还是现代考场,几乎都是一样的模式,一桌一椅,考场里严肃、紧张的氛围,令人窒息的安静,充满了权力的威严与控制。考生的一切行动都处于监考的监控中,一旦发现有违规行为,便要接受惩罚。对违规考生的惩罚,更加增添了考试的权威。
分数是人群分类与分等的关键尺码,“分数权力”就成为这场规训性权力的集中体现。分数不单是给予表现一个数字,更给予个人一项价值。一个人是否合格,正是由考试组织方制定的得分规则来确定,每次考试做出的计算评断,都是考试组织方权力的象征。
这样看来,我们社会上的考试之所以如此普遍,正是因为它无时无刻不在彰显着其权力的存在。考试原本只是一项基本的评价手段,但其中的权力象征值得我们深刻体味。
孩子进入高中后,为什么要设置这么多模拟考试?是利还是弊?
相信所有的学生都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在高考之前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考试,尤其是在初三跟高三这两个阶段,考试就要比之前多很多,处于这两个阶段的孩子都会产生这样的困惑,到底是因为什么才会导致这个考试如此频繁,毕竟大部分的学生从心底里都是排斥考试的。但是站在老师的角度就能明白他们这样安排的原因了。接下来我就作为一个过来人去分析一下为什么孩子进入高中之后会有那么多的模拟考试。
第一,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要知道考试是老师了解学生成绩最直观的方式,虽然不能肯定的说分数就能代表一个孩子学习的好坏,毕竟考试有发挥超长跟发挥失常的情况,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考试的分数都是自己能力的体现,这样是有利于老师知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就能根据学生的成绩去安排接下来的课程,尽量弥补学生的不足。
第二,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考试在我看来除了让老师了解学生的成绩之外,也是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自己的了解的。很多时候大家以为自己学会了,但是实际上并没有真的将这个知识点掌握,而考试就能检验出来大家所掌握的程度,避免自己自欺欺人。
第三,让孩子适应考试的氛围。上了高中之后的考试是要比初中阶段更为频繁的,尤其是到了高三之后,基本上就是一个礼拜一次考试,只不过有对考试比较大而有些考试比较小。学校这样频繁的考试也是为了让学生适应考试的氛围,这样到高考的时候就会避免因为紧张导致发挥失常这样情况的出现,这对学生的考试是有利的。
这么多考试,为什么独有高考这么受关注?
现在,高考是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了,还没到高考那一天呢,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各条街道都拉起了横幅,高考这天,地铁配送文具,交警开导,等等。中国这么多考试,为什么就唯独高考这么受关注呢?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高考是国内参考人数最多的考试。我国这几年每年高考参考人数,粗略估计在1000万以上,如此多的人数,在同一时间参加考试,恐怕除了高考,没有一个考试能赶得上。
第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前的百姓认为,考上了大学也就是越过了龙门,考上了就前程无忧,这是因为以前的大学都是包分配的。就算是现在不包分配了,但是在老一辈人的传统观念里还是认为,高考是通向成功的光明大道。
第三,新闻媒体的蹭热度,这个确实也是很大的原因,高考这么大的事件,是吸引眼球的重大事件,媒体也想趁这个时间真加自己的关注量,所以争相报道,媒体的大量报道也再一步拉动社会的关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