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健康之路 > 正文

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令人窒息的明清科举考试」

正值高考季,牵动万千心。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只想说高考对我们每个人来讲是人生的一件重大事情,对于高考,很多人可能是爱恨交织,对于高三甚至整个高中生涯都觉得是一种“煎熬”。但是,如果你了解古代的科举考试,你就不会有这么多牢骚啦。
科举制度在唐朝正式形成,一般分为两级:地方州县的发解试和中央尚书省礼部(唐前期由吏部负责)的省试。通过发解试的第一名称为解元,通过省试的第一名称为状元。
注意,在唐朝,科举及第者不会被直接授官,而要参加吏部的铨试(即通过考试进行选拔),各科及第者等待吏部委派官职。

正值高考季,牵动万千心。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只想说高考对我们每个人来讲是人生的一件重大事情,对于高考,很多人可能是爱恨交织,对于高三甚至整个高中生涯都觉得是一种“煎熬”。但是,如果你了解古代的科举考试,你就不会有这么多牢骚啦。

科举制度在唐朝正式形成,一般分为两级:地方州县的发解试和中央尚书省礼部(唐前期由吏部负责)的省试。通过发解试的第一名称为解元,通过省试的第一名称为状元。

注意,在唐朝,科举及第者不会被直接授官,而要参加吏部的铨试(即通过考试进行选拔),各科及第者等待吏部委派官职。

等不及的或急于做官的,可再参加吏部举行的“博学宏词”、“书判拔萃”两种考试,合格者立即授予官职。

宋代的科举一般分为三级:在承袭唐朝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只增加了一项殿试。州县发解试第一名仍称为解元,中央省试第一名称为省元,殿试第一名才称为状元。

注意,宋朝取消了吏部铨试。也就是说通过省试后,就是进士身份,就可以做官啦。

如果说唐宋科举制度程序还比较简洁明了,那明清就是繁琐严苛了。明清科举有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级,而其中又会分层次。

童试:明清地方县、府举行的考试,通过县、府两次考试者,称为童生,啥意思,就是说你已经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和写作能力。

院试:明清在州、府学校举行的考试,又分为“岁试”、“科试”两级。每年童生的入学考试叫做“岁试”,通过者称为生员,就是俗称的“秀才”。然后再对学校的秀才进行考试,成绩优异者方可参加考选举人的乡试,成绩低劣者要受处罚甚至被取消生员资格。

注意,只要考取了生员,就是“士”的身份,再也不是平头百姓了,因此可以享受一定的特权和待遇了。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读书人皓首穷经也要参加科举的原因了。

乡试:每三年一次,各省贡院设考场,考试三场,由于在秋天举行,故又称“秋闱”。乡试是选考举人的大试,而考中了举人就具备做官的资格,因此乡试是明清科举最重要也是最艰巨的一次考试。

注意,明清把乡试称为乙科,把会试称为甲科。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乡试后的第二年二月份在京师礼部举行的考试,所以也称“春闱”。会试也是三场,内容与乡试一样。明清会试在南、北两京贡院举行,录取者称为贡士,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明清科举最后一级考试,会试后下一个月15日举行。一甲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

如果这些考试程序你还受得了,那考试内容可就不一定了。

唐宋科举考试的内容涉及面比较广泛,既考诗词歌赋,又考时政法律,而且是现场出题现场作答,比较灵活开放。

而明清科举考试内容就是众所周知的八股文了,你想想,考试程序如此之繁琐复杂,哪还有时间和心情现场出题现场作答。

况且考试是连续进行的,每个人的考试场所十分狭小,就一个单间,称之为号。考生进去后,房门会立刻被封锁。吃饭、睡觉都在里面进行。

八股取士,将考试的内容局限在四书五经这一小范围里,使大量读书人思维僵化,没有创新意识,死气沉沉,失去活力,从而导致思想落后,科学技术停滞不前。

但这正是统治者想要达到教化于民的效果,八股文最终成了其控制老百姓思想的一种手段。“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成了那个时代读书人普遍的写照,只知道读死书,死读书,其他什么都不知道。

《儒林外史》里写范进在中举前,五十多岁了还是个童生,可怜兮兮的。中举后,喜极而狂,乐极生悲,一下子疯了。之后参加会试,中了进士,数年后钦点山东学道,当上了大官。讽刺的是,范进这个读了一辈子书的腐儒居然不知道苏东坡,甚至分不清苏东坡是古人还是今人。可见八股文对读书人毒害有多深!

如此想来,还是现在幸福啊,我们现在的高考是最起码环境舒服,交通便捷,考试也更人性化嘛!

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令人窒息的明清科举考试」

明清时期,为什么那么多人被考试逼疯~?

因为考试的难度很大,格式要求很规范。
其次,作为选官制度的考试,本身竞争压力就很大,其次是万里挑一的录取率,压力更大。
第三,在明清时期,寒窗苦读就是十年起步,古人寿命也短,大半辈子都在考试了,如果没考上真的令人崩溃

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令人窒息的明清科举考试」

简介明清时的科举制度

明清科举制度的主要特点表现为:科举制度与教育 制度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学校教育成为应对科举考试的重要工具;考试内容与规则格式化 ,并与宋明理学相结合,严格限定出题、答题范围和格式,从而形成“八股文”;考试科目 也趋向于单一化,主要有进士一科;考试程序更加严密,实行四级制考试体制,即童试、乡 试、会试和殿试;科举考试与明清时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完全融为一体,其 影响力不仅局限于中国,还播及海外。随着封建社会晚期的到来,科举制度渐渐趋于僵化, 各种弊端日益突出,最终成为历史进步的障碍,到1905年8月晚清政府废止了这一制度。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3201746.html?si=1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jiankang/36958.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怎么克服考科目三的紧张情绪,科目三考试前紧张有什么方法吗 下一篇:我为什么要写作文,写作必背100个公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