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维果斯基的理论对教学的启发
从认知角度思考中学生的友善教育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立足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考虑中学生友善教育的认知心理,得出开展中学生友善教育的三点启发: 重视语言对发展的影响,运用合理的灌输方法,加强学生友善观念的培育; 重视社会文化对发展的影响,为学生培养友善价值观创设良好的环境; 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把握中学生友善教育的关键期。 市场经济带来了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一些不良社会思想观念的出现,如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在人际交往中开始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关系。中学生这一年轻群体,在这个时代浪潮中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其中,再加之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还不够稳定,非常容易受到不良社会因素的诱导。近年来,据媒体报道和相关数据统计,中学阶段成为校园暴力事件的高发阶段,各种不友善现象严重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友善教育虽属于思想品德教育,但品德发展的问题也是心理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立足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着力探析中学生的友善教育,希望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谐家庭和校园氛围的营造、和谐社会的建设有所帮助。一、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斯基的观点曾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特定的政治环境和理论背景下遭到众多批判,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得到重新认识和高度评价。
现在,一些后来者们继承并发展了维果斯基的观点,使其理论在心理学界和教育界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影响着当代的教育教学改革。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又被称为社会文化发展理论。他对人类个体心理发展的研究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为指导的,认为个体心理的发生发展不仅仅是在外界刺激下形成条件反射的,更主要的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中逐渐形成和发展出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系列高级心理机能和结构。这是对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维果斯基把人和动物的心理发展进行了严格的区分,指出动物的行为与生物本能和动物在外界获得简单的直接经验有关,而人类心理的发展还受社会文化知识经验的影响。 人类从使用工具开始,就在积累社会文化知识,这是人类的心理发展受社会历史发展制约的开始,而不再是单纯受生物进化规律所影响。社会文化知识经验是人类世代积累和发展的产物,不能借助生物遗传给后代。桑新民认为,社会历史经验超出了个体经验钦州学院学报第 31 卷统,但社会教育可以利用现在的网络媒体,加大友善价值观的有力的形象的宣传。现在的中学生生活在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接触手机、电视、网络媒体多。借助手机、电视、网络媒体,发布公民善行义举的事迹,鼓励更多的人表达友善;通过公益广告,营造友善的社会风气,让学生知道去学校时对父母说的一声“再见”、到学校对老师说的一声“老师好”、给同学的一个微笑、在公交车上的一个让座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友善的表现。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把握中学生友善教育的关键期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观点。这一理论的提出直接导致了教学观念的重大变革,也使维果斯基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向教学理论和实践转化。从认知的角度来看教学,“最近发展区”表现为一种差距,即学生在独自学习时和受到有经验的人指导与合作时的表现的差距。根据这一差距,在培养中学生友善观时,老师可以提供“支架”式的帮助。
学生在中学阶段对友善应该是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可能处在矛盾状态,又或许出现认知偏差,是一种“愤”、“悱”( 出自《论语·述而》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的状态,这时候就需要得到老师的启发。老师课上课下可通过了解学生的友善观来进行相应的指导。由于认知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个体友善观在形成之前具备一定的可塑空间和可变性。中学生阶段,伴随着身心发展的剧变,自我意识也开始迅猛发展。
自我意识受个体社会化发展的影响,它的好坏决定了个体对自己、他人及社会的看法,所以这个时期也就决定了中学生个性与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中学生进行友善教育就要抓住关键期,注重教育的最佳期限问题,并让友善教育走在发展的前面。把握中学生友善教育的关键期,第一,要了解中学生的现实友善状况,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第二,在教育过程中,要掌握教育的“度”,不能过于严苛,也不能过于宽松。
后来,维果斯基在儿童发展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教学最佳期”。“教学最佳期”是指一定水平的教学和每一门学科都应切合心理机能的发展来实施相应的教学,以此最大限度地促进发展。从中获得的启示是,要考虑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对中学生进行友善价值观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能超出中学生的心理机能,应与中学生心理结构和机能相适应,才能更好地推动其友善价值观的培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