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健康之路 > 正文

如何成为孩子的心理导师,浅谈心智教育

我很荣幸可以加入到“心智家园慈善基金会”的慈善事业当中去,更加珍惜这次作为心智教育导师与社会各界团体一同牵手行动,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进行心理评估并引导和鼓励他们树立正向心理及情绪。
这份荣幸和宝贵机会,缘于我参加了心智家园的心智教育系列课程,作为课程受益者,很感谢心智家园启发了我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一份事业,就是从事心理健康服务事业。之所以申请成为心智教育导师,我希望把自己学到的技术和真诚共情的个人品质用到实处,去学以致用并发挥个人优势。我明白,不断融入慈善事业、公益事业,在实践中帮助到更多人,

我很荣幸可以加入到“心智家园慈善基金会”的慈善事业当中去,更加珍惜这次作为心智教育导师与社会各界团体一同牵手行动,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进行心理评估并引导和鼓励他们树立正向心理及情绪。

这份荣幸和宝贵机会,缘于我参加了心智家园的心智教育系列课程,作为课程受益者,很感谢心智家园启发了我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一份事业,就是从事心理健康服务事业。之所以申请成为心智教育导师,我希望把自己学到的技术和真诚共情的个人品质用到实处,去学以致用并发挥个人优势。我明白,不断融入慈善事业、公益事业,在实践中帮助到更多人,才能巩固自身专业能力,提高专业素养,积累丰富经验,同时帮助更多人,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态势,于公于私都是一种双丰收的选择。

与此同时,我希望在心智家园慈善活动组织过程中、在与社会各界团体互动过程中,能用心感受人间那份真情和温暖,为自己积攒更多正向心理和爱心,传播正心正念的积极人生态度,去感染和安抚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无论哪件事情,如果要出色胜任,首先需要解答的问题是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因此我从如下几方面用自身行动,不断激发自己的潜力,去努力胜任心理健康服务这份人文关怀。

有一种使命在使唤我

早在高中时期,我就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中共党员。每每提起,他人总爱调侃我当时觉悟高,而我很清楚当时并没有所谓的觉悟,倒是从小到大受到家人很多的启示和教导,在意识层面认为成为党员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党员这个身份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也从别人的偏见当中,觉察到他们对信仰的缺失甚至数典忘祖,也许这是历史遗留的问题。但对我是一种警示,而如今重提“不忘初心”,则是对美好初衷的呼唤,呼唤坚定不移的精神维度,革命烈士用鲜血就证明了有一种使命、一股力量在使唤,那是根植在我们文化骨髓里面的品德,时刻提醒我们传承传统美德。而投身慈善公益事业是最好行动,换个角度,这也是在助人助己,帮助他人,成就自己。

有一种追求在驱使我

非常清晰记得,我是因事业财富问题走进心智家园教育体系,经过几番学习提升,我清楚认知到事物发展内在的一些规律,当我切身体验到“情志疗法”在情绪疏导层面发挥良好作用后,更加坚定不移跟随心智家园保持学习。

我明白,情绪疏导不是目的,它只是第一步将我们的内心通道打开,进而更好被引导树立正向的心理,去影响认知,作出积极改变,收获内心的喜悦和平静。同时,通过学习,我获得了“中医康复理疗师(高级)”、“情志疗法调理师(高级)”、“心理咨询师(高级)”等相关证书。

我在学习提升过程中时常对自己灵魂三拷问,我到底是谁、来自哪里、去往何处。回顾一路走来,我的心智需求是获得他人的敬佩并达到内心的平静,而我的心智追求就是运用自己所思所想、所学所悟去帮助他人成长,发挥自身真诚共情能力去感化他人,实现自我价值。我很肯定这是一件值得终身追求的事业。

有一种行动在证明我

成为心智教育导师之前,我一直对哲学、心理学感兴趣,这份兴趣促使我走上了心理健康咨询服务这条道路。出于这份对真理和科学的热爱,我报读了中国人民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研修班,向前辈老师取经,与同行交流分享,开拓视野之余,加强理论研究和分析。

另外,我融入更多社会组织队伍当中,去实践和提升,了解到广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是原广东省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鉴定专家组组长以及协会专家组团队构成后,申请加入了协会并注册成为心理咨询师三级,目前正在结合协会组织的社会实践和专业督导项目来提升自身心理健康咨询服务能力,争取早日注册成为“心理咨询师二级”资质。

值得一提的是,我很荣幸被协会评选为2021年度优秀会员称号,这份荣誉鼓励我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能力,用行动证明他人对我的这份肯定和信赖。成为心智家园基金会“牵手行动”“心康护童”项目心智教育导师之后,更鼓舞我用行动去证明自己。

有一种收获在召唤我

出于对心智家园慈善基金会的信任、抱着对自身专业实践有所提升的初心,我毫不犹豫报名成为“心智教育导师”。报名后第一次线下宣讲培训会上,了解到心智家园慈善基金会,将为我们提供更多荣誉和锻炼机会,这是非常难得的事情,这份用心把我们与基金会紧紧链接在一起,促使我们每一位参与者更加用心去提供服务。感谢这一份份收获在召唤我,给予我信心和动力。

我坚信,在广东省民政厅的指导下、在心智家园慈善基金会辛勤筹备和带领下,我会出色完成每一份交办的任务,不辜负这份肯定。

注:照片和文章已获得原创本人授权,转载需经本会同意并注明来源。

如何成为孩子的心理导师,浅谈心智教育

读《做学生的心灵导师》有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的艺术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只有心理健康,阳光,才能为全面发展做好铺垫。寒假期间,我有幸拜读了心理学者、应用心理研究员,著名心理咨询师马志国所著的《做学生心灵的导师》---学生心理辅导的60个典型案例一书,收获颇丰。该书通过60个真实、典型的案例,对中学生在学业、人际、情感、人格、异常等方面的表现进行了心理分析,《你到底想得到什么》、《“清华苗子”为何要退学》、《美丽的“恋师情结”》、《男孩要求退学的背后》……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帮助我们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从多方面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做一位出色的“心灵导师”。书中有故事、有人物、有诊断、有分析、有答疑、有建议、有方法、有对策,讲究实用性。本书最鲜明的一个特点是,案例叙述中有机穿插了“与教师一起思考”。这是作者于读者的交流与思考,是心理案例的拓展与深入,发人深思,启人心智。这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真是特别的实在和实用,对指导我们如何做好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刚捧起这本书时,就被它深深吸引。文章深入浅出的剖析了教育的真正含义,对于教育做出了新的诠释,让我感悟到教育的真正内涵。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只有走近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理,呵护好、培养好、引导好那可爱而又稚嫩的心灵,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才能更好的尽到一个老师的责任。这让我想起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分数排名,而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他们的心灵的成长。我们愿意不厌其烦的为孩子们讲大道理、乐于不分白昼的为他们上课批改练习,却不愿给孩子犯错和自己思考的机会。平时我们或许也经常会看到身边出现下面的情况:学生没有做作业,老师就罚抄、罚做,或者直接严厉的批评。但是之后学生还是故技重演。而学生为什么不做,教师没有研究。 所以,教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应该先思考一下,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找出问题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

  而这本书就是通过案例来告诉老师,在面对不同的问题时应该如何去做?怎样做才能保护好学生的心灵?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我们的学生。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提升思维能力的的同时,受到真、善、美的感染,这是学生所渴望的。《做学生的心灵导师》一书中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马老师提到了我们在工作中有时候会不经意间给学生心头留下阴影,让学生形成了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师源性心理问题”。据我了解,学生“师源性心理问题”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说,很可能我们每一个老师都经历过。记得我也曾经看过一些关于这方面的文章,如《一个申请处分的学生》、《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关于“公平”的思考》等,里面提到的学生,有些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遇到了自己无法逾越的鸿沟,甚至是十几二十年来都受到某些阴影的影响,沉重的思想包袱一直放不下,这些问题的出现,可能都是由于教师或家长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没有考虑到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或者是过于急功近利而造成的,这样的失误,甚至有可能会害了孩子的一生。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成长的道路上难免磕磕绊绊,甚至遍体鳞伤,我们做老师的不应该在孩子的伤口上再撒上一把盐,而是寻找一剂良药尽快为孩子疗伤。

  那么教师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教师要心中有爱。关爱学生,用心去交流。

  如果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爱就是打开心灵的那把钥匙。没有爱的教育是不可想象的,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怀有爱心,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诲。教师要有一颗关爱学生的暖心,走进学生的心灵,关爱学生。这种爱,要发自内心,纯于天然。就像是书中所描述的那样。每个学生在学校都需要得到关爱,尤其对于学困生或有特殊问题的学生来说,老师的爱对他们成长如雨露和阳光,一句简单的问候,一抹微笑,一个点头,都会给他们带来温暖,给他们增添信心和勇气。处理任何事情首先都要以爱孩子作为出发点,不要一味的指责与批评,要考虑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他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什么,不要太急于处理孩子所犯下的错误,要多从孩子的内心去体会、包容他们。我们要用心的、时常的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知道老师愿意做学生的朋友。这样就可以拉近师生间的 距离,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从而实现亲其师、信其道。其实,每个班级都有学困生,这部分学生一般是老师心目中的“老大难”,他们学习跟不上的原因可能大部分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心理问题。这类学生大部分都是基础差并有一定的家庭问题。要帮助他们提高成绩,我们教师只有悄然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关爱学生,真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对症下药,方能巧治学生心病。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有几个特淘气的孩子,他们均是父母离异。长期生活在单亲家庭的溺爱中,有的性格孤僻、懒散,有的脾气古怪、暴躁,还有的终日沉默寡言。虽然我不是班主任,但是对他们,我也会尽力去关心、去关注。生病时及时提醒孩子吃药,天气变化时,提醒学生增减衣服,让好久没有享受过关爱的他们能够体会到家人般的温暖。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会关爱别人,学会独立生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等等。也许我的关爱对学生的有些帮助微不足道,但是如果能在这些单身家庭中的孩子的生活中的某些关键处、转折处帮扶一把,或许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从而成就他们的一生。

  我渐渐的体会到了教师的真正含义,理解了人民教师的不容易,以及不平凡之所在。我明白了教师应以博大的母爱,赢得学生的信赖,以高尚的师爱,取得学生的热爱,那样我们的心才会与学生更加贴近。爱别人就是爱自己,爱好比一颗种子,只要播下了爱的种子,一定会收获爱,希望老师们也能时刻遵守这个真谛,慢慢的去领悟和感受爱吧!

  其次,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根琴弦,要想真正拨动这根心弦,教师就要尊重学生,以平等的地位去倾听学生的心声,这样学生才会把他们心思告诉老师。所以,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一定要走近孩子,走进孩子的心里,做好孩子的心灵导师。 要把学生当成是一个就有独立思想的人来看待,不能有私心偏心,对待学生一定要公平。我们教师看到某个学生调皮,或者做了有点出格的事情时,大都心里非常气愤,狠狠地批评一顿。但静下心来后,又有点懊恼,为什么不与孩子好好沟通一下呢?让其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对以后的道路会有更好的帮助。教师的责任不就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吗?如果只是一味地批评,当然收不到理想的效果的。做学生心灵的导师,循循善诱,引领他们走出心灵的沼泽,轻快地行走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搞好与学生的沟通工作,只有真正与学生相沟通,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有一句名言说得好:要想了解孩子的感受,就请你蹲下来。老师要走近学生,是指教师要主动地去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真正融入其中,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而要成为孩子当中的一员,我们就必须蹲下来”或是“坐下来”。学生虽然年龄小,其实只要你把他当大人来看,当朋友来对待,他们更乐意接受工作中我坚持时刻以一颗慈母般的心关爱着每一个学生;始终以期待的目光关注着每一个学生。从不因学生学习成绩差而歧视学生。既为取得好成绩的学生感到高兴,也能谅解学生学习中的小小失误,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到我既是他们学习上的好老师,又是生活中的知心朋友。在教学工作中,我一直认真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认真钻研业务, 不懈地努力,我所教的学生都愿意把自己生活中和学习上的问题请教我。而我也愿意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成了学生们真正的知心朋友。 你的教导。在这种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容易长久。

  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唯有用爱心关爱学生,才能走进学生的世界,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正如马老师所言“心病还须心药医”。“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学生的心灵导师。总之,读了《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这本书,受益匪浅,我会时刻提醒自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做一个真正的“学生的心灵导师”。

如何成为孩子的心理导师,浅谈心智教育

请简述您想成为导师的原因?

想成为导师的原因:1、为了把自已所学到和得到的科学知识输送到高等教育学生每一个人中去,私扬中华文化。2、使更多的人共同究研及提高科技进步。3、完善祖国及世界文化贵产和现代科技研究成果。4、在本世季内把我国建没成为一个繁荣、昌盛、富强的国家。5、使我国的科学技术及现代化物质产品走在世界的前列。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jiankang/38357.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带娃很焦虑,生完娃各种焦虑怎么办 下一篇:现代教育技术能否取代教师,教师工作忙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