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英语和崇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学习英语和崇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建议降低英语教学比重,您怎么看?(完)
下期话题:
“老师你为什么不回短信”,真相其实是?
葛永锋
学习一门外语是一种通识教育,是完善个人素养的重要一环。
学习和运用外语有助于学生发展语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为学生终身学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对于学生而言,学好英语有更多向上的可能,也就有更大的学
来源:【浙江教育报】
学习英语和崇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建议降低英语教学比重,您怎么看?(完)
下期话题:
“老师你为什么不回短信”,真相其实是?
葛永锋
学习一门外语是一种通识教育,是完善个人素养的重要一环。
学习和运用外语有助于学生发展语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为学生终身学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对于学生而言,学好英语有更多向上的可能,也就有更大的学习动力。
英语是当今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活动中广泛使用的语言,是重要的沟通工具,也是传播人类文明成果的载体之一,对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未来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越来越频繁,这需要更多不同层次的英语人才。
综上所述,目前真正要改变的并不是英语的主科地位,而是英语的学习、考核方式。
张祖平
作为一名中国公民,我在大学和公共图书馆的自习室里看到学生们发奋苦读的内容大部分是英语,我的心里真不好受。
我虽是一名英语教师,但希望社会积极营造让外国人在中国主动说中文的氛围,不要在街上看见外国人,我们就迎上去说:“Can I help you?”当外国人向我们寻求帮助时,我们能挺着腰板说:“请说中文。”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觉得激发学生的兴趣很重要,“亲其师则信其道”, 如果学生喜欢英语,他们会主动自觉地去学习,考高分的往往是这类学生。
如果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你就是把一本参考答案放在他身边,他都懒得抄。所谓增加或减少英语课的课时,对这类学生的影响微乎其微。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觉得大部分学生不喜欢严格的教师。教师把课上得生动些,对学生多点赞赏、少点批评;多一些活动,少一些作业和考试,英语课的效果自然就会好很多。
龙泉许东宝
英语难不难?对于没有用对学习方法的学生,难于上青天。任何学科都是这样。
有的学生英语怎么也学不好,在英语课上听不懂,那40分钟是比较难过的。从减轻学生负担的角度,适当降低一些难度,还是很有远见的。
学习英语和崇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学习英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管理,最终报效祖国,让社会经济有更好的发展,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好。
赵占云
我认为,英语教学比重的改变不会影响到文化自信,因为重点不在于英语这门学科的问题,而在于英语学科是否有某种“文化渗透”。
英语课本上有万圣节、圣诞节,而且把这些节日介绍得比较详细,学生们就会想过这些节日。每年到了10月31日、11月1日,12月24日、12月25日,校园就变得非常热闹,学生们会做很多准备,并收到相应的礼物。
虽然不少学校禁止过“洋节”,但收效甚微。对于这种现象,我们更应该好好反思,为什么不把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语文课本上好好描述一下,教一教学生如何过好一个传统的中国节日。
本文来自【浙江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学英文歌就是崇洋名外吗
不是。崇洋媚外,意思是崇拜西方一切,谄媚外国人;指丧失民族自尊心,一味奉承巴结外国人。出自《向鲁迅学习》。英语是按照分布面积而言最流行的语言,但母语者数量是世界第三,仅次于汉语、西班牙语。它是学习最广泛的第二语言,是近60个主权国家的官方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为什么中国人要学英语?■是崇洋媚外吗?
外语全世界普及,并且说英语的国家最多,最广泛,况且英语是世界上公认的比较简单的语言之一,所以要叫我们学好英语和外国人交流!我们为什么学英语?
对于刚开始学英语的孩子,英语只不过是与语文、数学等并列的又一门科目而已,谁也不会问“我们为什么要学英语”。课表上有,考试要考,这已经是学习英语足够的理由了。然而,当他们在大学里逐渐成熟,学会独立思考之后,他们中的大多数发现,自己当年的学习只是围绕着一个目的:考试。
“在高三这种应试的倾向就特别明显。高三的时候教材就不怎么看了,第六册根本不讲了,因为高考不考。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做题。至于听力,到了高三几乎就完全放弃了,因为我们那个时候还不考听力。”(清华大学马艳明)
“完全靠课堂上跟着老师学,考试肯定考不了好成绩,特别是阅读。现在高考也是越来越活。高考阅读五十分,里面生词特别多。高一高二我没有看很多课外的东西,到了高三就明显感觉单词量不够,遇到好多生词。以前我就是做基础性的题特别拿手,比如语法、完形填空之类的,做阅读就招架不住了。到高三也没有那么多时间看课外的杂志,我把以前卷子上不会的单词背下来,高三那年背了一千多个单词。高三的时候做了好多题。学校订了一些题,我自己还买了很多。学校的题根本就不够做。我就把做的这些题里面不会的单词都背了下来,结果高考的时候阅读就没有错。”(北京师范大学王丹)
尽管一些英语相当不错的学生认为自己学英语是出于浓厚的兴趣,但现实当中这种兴趣逐渐转化成了为考试奋斗的动力。十几年后当他们回顾自己学英语的经历时,已经很难分清楚何时是出于兴趣,何时是出于应试了。而更多的学生,在他们的回忆中,学英语仅仅是为了考试不得不做的事情。
“其实我开始学英语的时候还是有着饱满的热情的。当时湖南省一个初中生杂志开辟了一个英语作文的栏目,我就自己写作文投稿,登载在杂志上,当时我读初二,把自己能用上的词都用上了。但到了高中就觉得写作文特别贫乏了,而且没有热情,能不写就不写,只有快要考试的时候没有办法,老师要求必须写才写。高三的时候每天都有模拟题,但作文就从来没有好好练过。高考英语作文是20分,我才得8分!”(北京大学林小英)
所以当这些高等学府的学子们即使在大学毕业过后仍然不会听不会说,我们不应当感到惊讶,因为我们的考试没有要求这些!初中学英语是为了考上重点高中,高中学英语是为了考上重点大学,大学学英语是为了过四、六级考试将来更好找工作,或者考GRE托福求学海外……整个英语学习似乎就可以这样被划分为以某类考试为中心的一个个阶段。我们有可能跳出这张由考试罗织起来的网吗?
环境,我们需要的是环境!
对于多数被访者来说,英语学习一开始似乎就是读课文和背单词的不断重复。
“我初中是在北京郊区一所学校上的,那时主要还是靠老师讲,然后在课后听磁带,听单词的发音,背单词。”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二年级研究生马艳明的回忆也许代表了他们那一代学生普遍的情况。英语从一开始就不是被当做一种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应用的工具,而是老师黑板上毫无生气的板书和磁带中与现实生活毫不相关的朗读。
而在条件更糟的地方,就是连这些朗读也很少让学生听到过。
“我从初一到高三,从来就没有上过完全用英语讲的英语课。甚至也不是用普通话上的英语课,而是用长沙话。用方言讲英语,不可避免地带有长沙味,不是‘Chinglish’,而是‘长沙English’。老师只是在读课文或者教我们单词的时候用英语。最经常的关于英语的记忆就是背单词,背课文,默写单词。而且从初一到高三,我就没怎么听过磁带里的英语,自己没有这种意识,而且曾经尝试着去听,结果根本听不懂,而且大家都听不懂,所以也就不觉得这是多么严重的缺陷。”(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生 林小英)
在大多数学生的记忆中,学校的英语教育似乎就留给了他们这样的印象。当时他们也许不觉得有什么缺陷,因为从来没有人告诉过他们“听”和“说”的重要性,而当时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对于英语的要求也就止于试卷上鲜红的分数。
更年轻的一代情况要好一些。毕竟在他们开始学习英语的时代,已经开始重视“听说”能力了,而迅速发展的各种英语辅导材料和设备,又为他们提供了他们的师哥师姐们无法享受到的锻炼。对80年代开始学英语的人来说,听原声英语电影已经很不错了,而90年代末这一批学生,则是被包围在原声英语电影的海洋中长大的。然而,语言环境仍然很缺乏。
“交流上不是很流畅。听,只能听听磁带;说,也就是自己读、自己说,没有真正现场交流的机会。我觉得英语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应该是现场交流。听磁带,听别人的对白毕竟不是很直接的东西。”(北京师范大学 王丹)
而且即使是这样的听说训练,更多的也还是学生在课后自己主动进行。课堂上基本还是老师拿着课本讲解单词和语法。
期待:作为语言的英语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