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健康之路 > 正文

佛教关于吃素,佛教讲吃素

按语:近期关于新冠肺炎病毒的起源,众说纷纭,一说“故事要从一只蝙蝠说起……”,另一方说“野生动物背了锅”。
但无论结果如何,野生动物不能吃已经是全国人民的共识。不仅如此,前段时间全国人大常委会也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
其实不仅对于野生动物,佛教对于吃“荤”是有禁忌的,为什么佛教要提倡吃素呢?
(一)基于健康理由
佛教的大德祖师,由于吃素,身体都很健康,寿命也长。一部分肉食者不易理解,而在有科

按语:近期关于新冠肺炎病毒的起源,众说纷纭,一说“故事要从一只蝙蝠说起……”,另一方说“野生动物背了锅”。

但无论结果如何,野生动物不能吃已经是全国人民的共识。不仅如此,前段时间全国人大常委会也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

其实不仅对于野生动物,佛教对于吃“荤”是有禁忌的,为什么佛教要提倡吃素呢?

(一)基于健康理由

佛教的大德祖师,由于吃素,身体都很健康,寿命也长。一部分肉食者不易理解,而在有科学头脑的医学家和营养家,则是较易理解的。

首先,吃素的僧侣们甘于淡泊生活,无嗜穿嗜味的习惯,清心寡欲,一心向道,所谓“咬得菜根香,方知道中味”,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不易动乎胸中,内心平静,这是不易致病的主要精神因素。此中还包含有佛教的一套修心方法。

佛经中指出:素食能使四大调和,诸根通利,气血流畅,定力增长,“饮食知量”,“少欲知足”,是成就禅定神通不可缺少的条件。 各大市场平台查询【中华网佛教频道】,了解更多相关佛教相关知识。

用世间法现代科学来说,素食中的豆制品和水果,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高,容易消化吸收。其中大豆的功能极高,含有蛋白质40%、脂肪及糖类20%,并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铁、磷、钙等营养素,大豆的植物蛋白和脂肪,可以降低人的血清胆固醇,能降低高血压,避免动脉硬化等心脏疾病。所以素食者所食豆类、五谷杂粮、水果等,对于身体的营养完全可以补充,增进健康。

(二)基于慈悲理由

佛教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之心,是透过般若智慧产生的。学佛者由于了悟因缘生法的真理,而产生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菩萨心肠,从而戒绝杀戮,五戒中的第一条就是不杀生,由不杀生而吃素,是戒杀的积极行为。

《楞伽经》中,佛告弟子大慧菩萨说:

一切肉有无量缘,菩萨于中当生悲悯不应啖食。我今为汝说其少分。大慧,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在生死中轮回不息,靡不曾作父母、男女、眷属乃至朋友、亲爱、侍使,易生而受鸟兽等身,云何于中取之而食?大慧,菩萨摩诃萨观诸众生同于己身,念肉皆从有命中来,云何而食?……

这段文意是说:一、一切众生从无始来都是自己的六亲眷属、朋友等,只由于隔世不识进行啖食,是可蠢可悲的。二、他身即我身,自他平等,应该体念他之苦乐即我之苦乐,不能因嗜口腹,贪美味,而置动物被杀的痛苦于不顾,这是最残忍的。各大市场平台查询【中华网佛教频道】,了解更多相关佛教相关知识。

佛教大德和前贤们有许多戒杀放生诗,充分体现了慈悲精神。兹选录三首:

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

原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

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如海恨难平;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血众淋漓味足珍,一般怨苦恨难伸;

路人试各扪心问,谁敢将刀割自身?

(三)基于因果理由

因果定律,是佛教弘扬的基本法则。“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为善受福,作恶遭殃”,有因必有果,造何因得何果,是必然不易之理。

基此理由,可知造杀就得杀报,食他的肉就应该还他的肉,所谓“吃半斤还八两”。各别造因,各别受报;大众造因,大众受报。世界各地年年不断的战争,许多人死于刀兵,慧眼观之,原因在此。

《楞严经》说:“人死为羊,羊死为人,死死生生,互来相啖。”说明三世因果循环的道理。

佛教提倡众生平等,一切众生都有佛性,过去诸佛是已成佛,众生是未成佛,因此对于众生不应轻慢,更不应残杀,残杀是违犯理性的。残杀者违背慈悲平等之理,必自食其果。

(四)基于修行理由

修行是佛教徒的基本要求,由此修养功夫为因,达到完成佛果的目的。修行的基本方法是戒、定、慧三学。戒是约束行为,防非止恶,众善奉行;定是专注一境,息诸虚妄分别;慧是明因识果,通达诸法实相。此中首要的是戒,守戒的作用是绝对禁止扰恼众生,损害他人利益(包括生命财产),保持内心纯善清净,为修定慧打下基础。此戒定慧是三乘共通的修法。 各大市场平台查询【中华网佛教频道】,了解更多相关佛教相关知识。

欲达佛乘,必须进一步修大乘菩萨行。菩萨行包括四无量心、四摄、六度。其精神主要是大悲大愿,不舍众生,更不能损害众生。因此,不管大乘小乘,戒杀是主要的。由怜悯众生,爱护众生生命,进而不食众生肉,这是必然的实际行动。

大乘诸经论中,多处谈到杀生和吃肉,都是断掉慈悲种子。慈悲是学佛的根本,此根本一断,即不能发菩提心,也不能证得佛果,可见戒杀和素食,在佛教教义中的重要。

《护生画集》

其实,素食不只是佛教提倡的,从古到今的哲学家、科学家、人道主义者,许多人都主张素食。而在佛教,根据其教义和修行方法,极力宣传戒杀吃素,有其独特的精神,为广大群众所崇拜。因此,从佛教传入中国后,在国内,戒杀、放生、吃素深入民间,形成一种风气。

许多作者(包括佛教僧侣)以文章诗歌描写戒杀放生事迹,赞颂素食的功德,历代作品中占有不少篇幅。

素食不仅代表了一种饮食习惯,

更是源自佛教慈悲精神的一种修行。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给原作者及各位读者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一切重罪悉解脱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佛教关于吃素,佛教讲吃素

佛教为什么吃素,佛教吃素的由来

这个背景及来历很复杂,我用最简单的寓言来回答:
1、第一你要明白佛教的宗旨,可以粗浅的归纳为延生和度亡两大类。延生就是让我们这一世过得幸福安康(针对活人),度亡就是让我们下一世能够再世为人或者往生佛国净土(针对临终的人和去世的亡灵)。但这两类方向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累积正能量。
2、不杀生是累积正能量最重要的方式,所以不吃肉就是避免杀害,所以佛教传入中国后,从开始到现在,也经历过了反复的探讨(那时候佛的经书还未传进来更多),先是荤素不拘、到梁武帝专门研究经典得出“欲成菩萨,从吃素开始”,从而号召天下僧人吃素(他自己也以身作则),所以在中国形成了吃素的传统。
3、学佛还有不同的着重点。中国境内的佛教修的是慈悲心,所以强调吃素;东南亚的佛教修的是分别心,所以荤素不拘。
4、当然,佛祖也开示,如果学佛的弟子做不到吃素,在这之前也可以吃三净肉过渡的。不见杀(没有看到杀害的过程)、不闻杀(没有听到动物杀死时候发出的惨叫)、不为我杀(不是因为我来了别人要招待我而杀害生灵)的动物的肉就是“三净肉”,是可以吃的。今天我们去市场和超市所看到的杀好的肉,都是三净肉。去餐厅吃饭,就不要吃类似于水煮活鱼等点杀的肉了

佛教关于吃素,佛教讲吃素

为什么佛教主张吃素?

尚可不可以吃肉,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不搞一概而论。
素食之风,古已有之,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就已经十分盛行。古时吃素,倒不是由于当时经济落后,没有肉吃,只好以瓜菜裹腹。而是那时,已经出现了“养、助、益、充”的饮食观念,提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这在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里就有详细记载。但主要的原因,还是老庄清静无为哲学思想的影响。一大批隐逸的文人,崇尚自然,认为吃肉使人气浊,吃素使人气清。追求清气,极力奉行素食的原则。
吃素本是一件好事。但发展到后来,就走火入魔。可见凡事不宜太过。《汉书》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个叫周泽的人,餐餐吃素,以致营养不良生病。老婆怪他,讲何苦这样把自己折磨。周泽一听,火冒三丈。马上以“干犯斋禁”的罪名,把老婆送进监狱。“干犯斋禁”,当时可不是小罪,大概和现在的“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差不多。至于“坐斋不谨”,则要杀头。“坐斋不谨”到底是什么罪?不详细考证,绝对猜不出来。其实好笑得很,不过就是吃素的时候,不小心放了屁。放屁而被杀头,恐怕谁也料想不到。
吃素的优良传统,后来竟被从外国传入的佛教,一把抢过去了。
和尚原来是可以吃肉的。佛经《戒律广本》写得很明白:佛教没有吃素的规定。佛家禁止吃的,是“荤”。这个荤,不是我们现在的概念,指鸡鸭鱼肉一类的动物食品。我们现在讲的荤,佛教叫做“腥”,而不叫“荤”。佛经里荤字不读hun,要读成xun,熏的意思,指气味熏人的蔬菜,“荤乃蔬菜之臭者”。《梵网经》讲得更具体:“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五辛”,荤就是这五种蔬菜。荤字从草头而不从肉旁,说明荤的原始意义,是植物而非动物,至于荤为什么从植物变成了动物,三言两语说不清,以后单独介绍。佛教认为吃了荤,耗散人气,有损精诚,难以通于神明,所以严加查禁。有两次,我到庙里吃斋,看到菜里有葱有蒜。可见庙里的和尚,佛经还没有读通。那么多的斋,算是白吃了。
和尚可不可以吃肉,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不搞一概而论。佛教分为大乘与小乘。大乘是一心度人,以自度为度人手段,所以什么肉都不能吃。小乘但求自度不求度人,允许吃三种“净肉”(“三净肉”为“一我眼不见其杀者;二不闻为我杀者;三无为我而杀之疑者”)。对于“比丘患病者”,即生了病的和尚,实行人道主义政策,特殊照顾,什么肉都可以吃。如今,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的洋和尚,中国蒙、藏、傣等少数民族的和尚,都允许吃肉。
佛教在引进中国的初期,还来不及形成中国特色。所以那时,和尚还可以吃肉。和尚不准吃肉,是在一千四百多年以前,南朝的梁武帝萧衍首先提出来的。
在中国历史上,萧衍可以算是最可爱的一个皇帝。他笃信佛教,自称“三宝奴”。想当和尚,想得几乎发疯。竟然先后四次,擅离职守,跑到同泰寺,把身子舍给庙里,去当和尚。一个皇帝,自动放弃一切合法权益,连身体都舍掉,变成了同泰寺的庙产,当然不会再管朝廷的事。可是当时,没有副皇帝,可以在皇帝不能履行职责时,依法代行皇帝的职权。那时又不兴临时任命代理干部,萧衍不驾崩,谁也不能当皇帝。“国不可一日无君”,事情简直麻烦透了。满朝文武,不知开了多少大会小会,进行过多少紧急磋商。讨论来,研究去,惟一的办法,还是只能把皇帝赎回来。于是马上从国库提出现款,找同泰寺洽商有关购买事宜。同泰寺有利可图,当然进行配合。终于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用等价交换的办法,把萧衍收购回来。立即恢复他的人身主权,让他继续担任领导职务。萧衍坚决舍身,怎奈级别太高,还是身不由己。仅仅有利于同泰寺,一次又一次地创收。假如不是无限忠诚于佛教事业的萧衍,换成别人这样做,那只能认定是为了得回扣。
萧衍手不释卷,一部《大般涅经》,烂熟于心。经书里规定:“戒杀生”。萧衍想,就杀生管杀生,肯定管不彻底,还是要从根本上抓起。活学活用,干脆不准吃肉!肉不能吃,看你杀生还有什么用?一经决定,立即行动。紧急传旨:臣民提倡吃素。和尚一律不准吃肉。天地神明祖宗,享受和尚待遇。何谓和尚待遇?即祭祀天地神明祖宗的供品,不准再用三牲猪头,统统改成面粉做的猪头猪肉。金口一开,一呼百诺。一时,素食者“天下户口,几去其半”。
可见,和尚不准吃肉,完全是萧衍从“不杀生”的观点演化出来的规定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jiankang/38937.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教育局要求在阅达订教材,阅达教育的教辅必须要征订吗 下一篇:部队教育好的方式方法「创新方法手段这个部队的教育课堂很接地气充满魅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