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健康之路 > 正文

中国教育跟美国比差距,杨振宁说美国教育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人们的物质水平逐渐提升,现如今社会当中,许多人的观念就已经发生了转变,体现在对于生活和消费的追求方面时,我们可以发现人们不再像之前一样,将精力和资本放在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上,而是更多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提升精神水平,甚至是社会地位上。
如同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托斯丹·邦德·凡勃仑(Thorstein B Veblen)在著作《有闲阶级论》当中做出的表述一般:现代社会为人们带来的影响,就是在消费层面上,人们会根据消费能力和方式去判断群体的社会地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人们的物质水平逐渐提升,现如今社会当中,许多人的观念就已经发生了转变,体现在对于生活和消费的追求方面时,我们可以发现人们不再像之前一样,将精力和资本放在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上,而是更多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提升精神水平,甚至是社会地位上。

如同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托斯丹·邦德·凡勃仑(Thorstein B Veblen)在著作《有闲阶级论》当中做出的表述一般:现代社会为人们带来的影响,就是在消费层面上,人们会根据消费能力和方式去判断群体的社会地位。

在这种影响之下,愈发多的“炫耀式消费”出现。在诸多领域之中,对于子女的教育可以算是一个比较引起人们注意的方面。

国内的一组数据显示,从初中阶段开始,70%的家庭会在子女参加补习班的领域每年花费超过6000元;其中大部分家庭都是在课余时间以3000元至5000元的支出自愿参加学习辅导;仅仅是在2017年,国内参加补习教育的学生比例高达61%,诸多补习机构当中,学生人均花费多达每年5.3万。

这种状况就反映出当下人们对教育的一种看法: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绩,就要付出在课堂之外的更多时间和精力。

那么这种状况是否表明,在中国教育这个领域已经成为一种“内卷化”的影响呢?是否大众家庭已经难以在这种状况之中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了呢?

杨振宁:中美教育的差别

杨振宁教授是中国著名学者、物理学家,曾获得包括诺贝尔奖在内的诸多自然科学界奖章,可谓是当今全球自然科学界成就最高的学者之一。

生于上世纪20年代的杨振宁即将进入自己生命的第一百个年头,在教育经历当中,他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大、清华大学以及芝加哥大学,也曾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应该说是在中美的最高级别高校都有过相当长的教育经历,对于中美教育的了解程度是很深的。

在一次访谈的过程当中,杨振宁就中美教育展开了探讨,他认为尽管美国的人数比较少,并且意识形态和国情导致其教育理念是比较自由的,施教方式也比较轻松。但其实中国的教育才是最适合大众的。

在高等教育阶段之前,从学前教育到小学、初中以及高中,中国的教育水平远远超过美国。

西方的“自由”观念表现在每个社会领域,这也就导致美国的许多孩子会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一些社会当中的不好的事物,无论是烟酒甚至毒品,还是街头文化,甚至是黑帮,这些事物都是十分不利于其教育发展的。

美式的松散教育并不会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能力,甚至很多孩子会在小学阶段就染上不良嗜好。

相比之下,中国的初级教育水平更高、体系也更加完善。这其实取决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重视对于个体幼年时期教育的进行,许多儒家经典都强调个体的启蒙教育。

所以时至今日,启蒙教育以及初级阶段的教育都被人们视为是教育的基础和根本。杨振宁表示,在教育方式上,中国的教育也更加注重教育的质量。

尽管有人会诟病这种“填鸭式”灌输对于孩子创造力的扼杀,但不得不说,在个体价值观形成之前,这样的教育方式其实还是十分合理的,起码不会像在美国那样,使许多孩子受到外界消极事物的影响,甚至在小时候就染上一些恶习。

当然,作为家长,还是应该注意在这一阶段的教育当中,一方面要传输基本的道德观念和知识,一方面也要注意发掘孩子的天分和特长,而不是一味地以自己的想法去“支配”他们。

教育体制与个体状况

之所以要强调对于个体本身性格和天分的重视,其实是杨振宁要提到的另外一个重点:那就是在中美教育的区别上,大体上会呈现出一种中国更重视普遍的基础教育、美国更重视特长培养的趋势。

西方社会的“自由、平等”观念会更加突出个体的需求,所以,在教育领域当中,美国会更加侧重于发现孩子的特长,并且根据其个人状况制定专门的计划去最大化其天赋与特长,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学习特长的学生家长会倾向于将孩子送到国外。

但是更加注重群体的中国教育则更加重视学生们基础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比如在中小学教育当中,也许在艺术、科学或者是体育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并不会受到来自师长的特别关注,但是无论学生状况如何,都基本上会有着比较正确的价值观,基础的学科知识也十分扎实。

所以,杨振宁表示,作为家长,假如发现子女在某些领域有着超出常人的能力,那么最好也是先在国内接受比较牢靠的基础教育,等到子女到达接近成年的年纪,或者是大学毕业之后,再去西方国家接受专门的培养。

杨振宁与自己的前同事、曾经的合作伙伴,美国科学家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来举例:费曼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体现出了超出同龄人的逻辑能力和智商,甚至在十三岁时就自学了微积分,24岁时就受邀进入当时美国的“曼哈顿”原子弹研究小组。

但是伴随这种出众智商的还有费曼难以捉摸的性格:他十分顽皮,常常会做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但是出众的成绩又使得老师和家长对他“又爱又恨”。

杨振宁表示,费曼这样的学生假如在中国,肯定是不会去捉弄别人、做一些出格的事情;但与此同时,其超人的科学学习能力也许也会被埋没。

总而言之,根据杨振宁的分析,我们对于中美教育的理解基本上能够形成一定的认识。作为家长,假如想要让子女接受西方教育,那么最好也分清楚其中利弊,在合适的时候再让子女去留学。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jiankang/38991.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2021年自考停考专业,自考的专业什么时候停考了 下一篇:美国教育是快乐教育吗我国为什么要严格管制校外培训,校外辅导班有管制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