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一孤独就想结婚呢,太孤独想谈恋爱怎么办
当时我的观点是,大部分年轻人的生活是很丰富的,经济独立,有足够的朋友或者娱乐活动,还能享受绝对自由。
结婚生子对他们来说更多地是一种束缚,要付出大量的妥协成本来容纳私人空间被侵入。
但到了三十多岁甚至更年长一些,人们的心态会发生变化,从“享受自由”逐步过渡到“忍受孤独”——背后的原因可能是父母老去,同龄的朋友都有了家庭,或者曾经的娱乐活动玩腻了,生活需要新的意义感。
总之他们会发
我写过一篇文章,说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不想结婚,到了三十多岁才慢慢开始有结婚生子的念头?
当时我的观点是,大部分年轻人的生活是很丰富的,经济独立,有足够的朋友或者娱乐活动,还能享受绝对自由。
结婚生子对他们来说更多地是一种束缚,要付出大量的妥协成本来容纳私人空间被侵入。
但到了三十多岁甚至更年长一些,人们的心态会发生变化,从“享受自由”逐步过渡到“忍受孤独”——背后的原因可能是父母老去,同龄的朋友都有了家庭,或者曾经的娱乐活动玩腻了,生活需要新的意义感。
总之他们会发现,大多数人选择过的路,可能确实也更适合自己。
这篇文章后来又做了视频,所以很多同学都来跟我讨论,重点集中在,那么结婚生子真的可以排遣孤独吗?
这要看你怎么定义孤独。
有一种最常见的孤独是生活层面的,你永远一个人,吃饭睡觉打豆豆都是孤零零的,没有人陪你。
网上热传的那张“孤独等级表”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有些同学可能会觉得没什么了不起,我就喜欢一个人,独处多自在。
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会觉得长时间独处非常难熬,尤其是身心脆弱的时候——失恋,生病,明明最需要别人照顾和陪伴,却还是不得不孤身一人。
这就很难受了。
另外,长期孤独确实会影响身体健康——
已经有科学研究证明,孤独感与心脏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直接相关,癌症在孤独的人体内会更加迅速的恶化,甚至孤独的人感冒都比别人更痛苦,会感受到更多的不适症状。
这听起来就很惨,孤独的人更容易生病,而生病了一个人去医院,又感受到加倍的孤独……
这种生活层面的孤独,在当下社会,最简单有效的破解方法确实是结婚生子。
无论如何,你结婚之后家里都是多个人的,有人和你同吃同住,逢年过节一起去探望一下两家的亲戚朋友,怎么都热闹一点。
而且结了婚,尤其是有孩子之后,也确实会让你多一些事情可做,照顾孩子,收拾家务,买菜做饭,举家踏青旅游。
你可以说这是生活琐事,觉得厌烦,但这不也就是大多数人常说的“人间烟火气”吗?
我们说婚姻和孩子会很大程度地挤占你原有的生活空间,那另一种解读方式也可以是,它让一个人的生活变得更忙碌,也就无暇去思考“孤独”了。
同时,只要你的伴侣和孩子不至于太过薄情,该给你的陪伴也多少会给一些,少年夫妻老来伴,加上一些俗世的天伦之乐,都不难。
但我相信,我们这一代人对“孤独”的理解,多半不止于此。
我们经常会提到的一种孤独是,其实周围有很多人,看起来也是热热闹闹的,但你依然觉得孤独,因为这些人和你没有真正的亲密感,没有人理解你,和你“交心”。
举个例子,假设你今天失恋了,非常难过,急需和一个人倾诉,抱头痛哭一场,但你现在身处一个饭局,大家都在开开心心吃饭,拉着你聊菜好不好吃,酒够不够喝,没有一个人注意到你从头到尾都露不出个笑脸来。
你能说没有人陪你吃饭吗?不能。
但你能说你因此不孤独吗?
不,你太孤独了。
这种孤独是情绪层面的,是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所以你只会觉得他们吵闹。
结婚生子对这种孤独有没有作用?
理论上讲,相爱的两个人是可以抵御孤独的,一个人爱你,自然会理解你的情绪,和你分享喜怒哀乐,
但这就对婚姻的对象有了要求,你们必须是相爱的,相知的。
否则就会出现一种情况是,你明明有伴侣,吃饭睡觉都有人陪着,但他不懂你,你们极度缺乏精神层面的交流,你不管开心还是难过都不会找他讲,他也一样。
你的生活孤独解决了,情绪孤独却依然存在。
这也是很多年轻人和父母在婚姻观上最大的分歧。
父母希望子女结婚,觉得不管怎么样有个人陪着,比孤零零的好,这是“生活孤独”的层面。
而我们这一代人,会更多地在意自己选择的结婚对象能不能解决“情绪孤独”,也就是希望至少找个互相喜欢的人结婚。
这一点上必须实话实说,由于生活环境,成长背景的不同,父母辈的情绪细腻程度比我们低得多。
他们通常很难理解,如果婚姻只解决了生活孤独,没有照顾到情绪孤独,那么情绪孤独反而会变本加厉地暴露出来。
起初你只想找个人搭伙过日子,觉得就算没有爱情,有个陪伴也是好的。
但最后你一定会发现,如果夫妻两个人始终没有培养出能够解决情绪孤独的感情,无法在情绪层面互相理解和抚慰,同床异梦反而是更大的折磨。
为什么不少女人结束一段婚姻或恋情之后索性独身?
不一定是她们无法走出之前的感情,也可能是她们终于意识到,婚姻并不是一种完美的,解救孤独的方式。
比孤独终老更可怕的,是找一个让你觉得孤独的人终老。
那如果找到了真心相爱,有灵魂共鸣的伴侣,是不是就可以彻底告别孤独感了?
在生活孤独和情绪孤独之上,还有更高一层的概念,我姑且称之为存在主义孤独。
这是存在主义哲学里的部分,官方解释是,作为独立于世的个体,没人能够完全地理解和体验另一个人的想法和感受。
我们立足于社会,学习,社交,工作,建立起千丝万缕的与世界和他人的联系,可是这些联系只是暂时的,无法改变我们作为个体自由来去的本质。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一下:
你失恋了,需要陪伴,理解和共情。
你的闺蜜来了,她也失过恋,非常理解你的感受,也发自内心地很心疼你,于是她专门来安慰你,一整个晚上你们喝酒,聊天,抱头痛哭。
看起来,无论是生活层面还是情感层面,你都不孤独。
但天亮之后,你和闺蜜必须分别去上班,告别之后,失恋的痛苦依然得你一个人来承受。
甚至就算是你们两个抱在一起哭的时候,她看似安慰了你的痛苦,但事实上,她依然没有办法替你真正意义上地去分担什么。
“你失恋了,且非常难过”这件事情,归根结底还是得你自己来面对。
这就是存在主义层面的孤独,无论人与人如何亲密,最终都是独立的个体,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我们父母辈催婚的时候总是说,如果不结婚不要孩子,你老了病了都没人照顾,连个送终的人都没有,孤零零死在家里都没人知道。
他们说的是没错,但是从存在主义孤独的角度,这件事也可以这么理解:
一个人老了病了,他的伴侣和孩子确实可以来照顾和陪伴他,但他的病痛和恐惧依然只能自己承担,伴侣和孩子无法替代。
而直到他临终的那一刻,伴侣和孩子都陪在他身边,握着他的手,看起来他没什么可遗憾的,被满满的爱意所包围。
但是“死亡”这件事,依然只能他自己面对,他和伴侣,子女之间的情感再深,彼此再舍不得,也不可能代替他经历这一切。
这是终极意义的孤独,是真正无法被破解的,人类的宿命。
——
说回婚姻的作用。
婚姻,家庭,后代,到底能不能解决人们与生俱来的孤独感?
不灌鸡汤地说,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尤其是高质量的亲密关系,就是对抗孤独最好的良药。
即使是最后这种存在主义层面的终极孤独,家庭和爱无法彻底消除它,但也可以很大程度地缓解它所带来的绝望感。
就像即便我们知道,伴侣和孩子无法替代我们生老病死,但有他们的陪伴总比没有要好得多一样。
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有条件遇到好的对象,结婚未必是坏事,不要因为看到一些社会新闻或者他人的不幸就一味地抗拒和排斥它。
但如果没有能帮你排遣“情感孤独”的对象,单纯为了生活中有点事做,让自己不要总是处于物理意义上的“一个人”,倒也不必非结婚不可。
事业,爱好,朋友,或者其他追求都可以成为对抗情感孤独的武器,成为精神寄托。
婚姻是个不错的人生选择,但未必是最好的,更不是唯一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