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一定要大汗淋漓才达到效果吗,大汗淋漓健身肌肉女
不仅增强抵抗力
“轻运动”还能降血压
运动容易导致出汗,特别是天气比较热的情况下,大量的出汗容易导致脱水,有可能使有效血容量出现不足,出现胸闷、乏力、头晕等不适;出汗也会导致机体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心脏病患者可能出现心律失常,甚至猝死。而剧烈运动亦会使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的突发、加重风险。
因此,气温较高的情况下运动应更加注
很多人认为,运动一定要达到相应的强度,必须出汗甚至是大汗淋漓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其实不然,尤其是对于有基础病、有心脏病的患者要区别对待。
不仅增强抵抗力
“轻运动”还能降血压
运动容易导致出汗,特别是天气比较热的情况下,大量的出汗容易导致脱水,有可能使有效血容量出现不足,出现胸闷、乏力、头晕等不适;出汗也会导致机体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心脏病患者可能出现心律失常,甚至猝死。而剧烈运动亦会使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的突发、加重风险。
因此,气温较高的情况下运动应更加注重养心,心血管病人量力而行,不能不动,不能过度运动,宜做一些“无汗运动”。
无汗运动即轻运动、低能耗运动,也称为适度运动、适度锻炼或轻体育。一项研究表明,长期参加无汗运动的人,比不参加任何运动或偶尔进行剧烈运动的人,死亡率可降低75%。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可减少35%左右。
运动医学专家认为,无汗运动使免疫系统中的天然杀伤(NK)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活性明显增强,从而起到抵抗病毒、细菌感染和抑制体内基因突变的作用。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一些简单、容易掌握的肢体动作,运动强度较轻,基本上不会出汗。另外研究表明,无汗运动还能帮助降低血压,减少骨折和患乳腺癌、结肠癌的危险。
这些活动
对心脏更“友好”
无汗运动方法多种多样,无汗运动只是将运动强度降低,散步、步行、慢跑、跳舞等都可以成为无汗运动的选择。心血管病人可以做以下这些运动保护心脏、维持心脏活力。
慢跑有研究指出,每周慢跑2-3次,每次20分钟左右就可完成。慢跑亦可以演化为快走,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速度和距离。对于心血管病人来说,慢跑对增强心脏活力、血管的弹性有好处。
室内运动如果天气太热,不想出门可以在室内做一些简单的四肢活动。如抬腿、伸展肩臂、提脚跟等,做时应注意配合呼吸。心血管病人最好随时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若感不适,可以将运动分段分次进行,不要强求。
太极拳很多老人喜欢太极拳,太极拳既能修身又能养性,是非常好的有氧运动。心脏不好或伴有其他病症的老年人,可以通过打太极拳调节心律,加强心肺功能。
家务活如果没有时间运动,就勤做家务吧。千万不要小瞧洗衣服、做饭、扫地、擦地这些家务给人带来的益处。一些发达国家也异曲同工地提出“非运动活动”,就是说不必刻意追求到健身房、使用专业器械进行运动,而是把运动贯穿在生活中。比如,每天擦地板15分钟、洗车20分钟、陪孩子玩15分钟、骑自行车15分钟、上下楼15分钟等,都对身体健康有好处。
运动虽轻松
也得悠着点儿
无汗运动虽然温和安全,但也有几个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不要运动过度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承受能力有限。判断运动是否过度,可用翌日清晨心率、血压是否正常、睡眠质量、食欲好坏,以及有无厌恶运动心理存在等加以衡量。最终选择个性化的运动方案。
运动时避免出现不适症状如果运动时出现胸闷、憋气、心悸、头晕、胸痛等,应立即停止,注意监测,必要时就医。由于每个个体的基础病不同,心脏病的种类和病症不同,注意选择适合自己耐受的运动模式为宜。
不对抗、不比赛经常有老年人不服老,自尊心好胜心强,但大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对抗性运动容易激发逞强好胜心理,造成超心脏负荷运动,使机体极度疲劳,免疫力下降,易患疾病,或加重心脏病,甚至发生意外事故。
总之,老年人或心脏病患者,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应在没有任何负担的情况下从事无汗运动,活动过程不仅是健身的过程,也应该是怡情悦性和消除精神紧张的过程。这样,无汗运动才具有最佳的最安全的健身效果。文/陈兴华(北京世纪坛医院)
来源: 北京青年报
锻炼一定要出汗才能有效果吗?
健身日渐成为一种生活时尚,锻炼后要大汗淋漓,如果没出汗,就达不到健身的目的,这是不少人的想法。那么运动效果是要用出汗量来衡量吗?
答案是否定的,一般来说,运动强度越大,排汗量越多。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产生更多的热量,以及大量的代谢物。为了保持正常体温,人体就必须通过增加排汗量才能把多余的热量散发出来,因此,运动强度与排汗量呈正比关系。
但是不同的人从事同样的锻炼,有人出汗多,有人出汗少。甚至同一个人,不同条件下,做同样强度的锻炼,出汗与否不尽相同,这是因为出汗的多少原因不同:
1、汗液取决于汗腺的分泌,而汗腺的数量,不仅有性别差异,还有个体差异。
2、出汗多少还取决于体液含量。有些人体液较多,运动时出汗就多。
3、运动前是否饮水对出汗也有影响,如果运动前大量饮水,会导致体液增多而增加出汗量。
4、个人的身体素质,体质强壮的人,肌肉与运动器官都比较健康,即使进行强度较大的运动,也毫不费力,出的汗自然就少;相反,体质差的人稍稍活动,就会大汗淋漓。
因此,出汗越多并非锻炼效果越好。一些无汗运动,如散步、骑车,同样可以起到预防或减少各种慢性疾病的作用,还能帮助降低患中风、糖尿病、痴呆、骨折、乳腺癌和结肠癌的危险。
运动效果是否好,应以运动时的心率作为标准。计算方法为:运动时的最高心率=220-年龄,即一个50岁的人,他运动时的最高心率应为170次,如果超出就证明运动量超负荷,要注意减轻了。至于那些稍微运动就汗如雨下的人,则需尽快就医检查。
锻炼的强度需要因人而异,需要把握的原则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能三分钟的热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健身是不是必须到出汗的程度才能有效果
其实从锻炼的角度来说,达到了一定的量和时间的话,是一定会出汗的,但是不代表出汗就是锻炼有了效果。因为夏天和冬天不一样,天冷就出汗少。无论是做有氧运动还是无氧运动,只要训练量到了,再加上45分钟以上的时间,都会出汗的。
拓展资料:健身是一种体育项目,如各种徒手健美操、韵律操、形体操以及各种自抗力动作,体操可以增强力量、柔韧性,增加耐力,提高协调,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能力,从而使身体强健。如果要达到缓解压力的目的,至少一周锻炼3次。
游泳、快走、慢跑、骑自行车,及一切有氧运动都能锻炼心脏。有氧运动好处多:能锻炼心肺、增强循环系统功能、燃烧脂肪、加大肺活量、降低血压,甚至能预防糖尿病,减少心脏病的发生。
美国运动医学院建议,想知道有氧运动强度是否合适,可在运动后测试心率,以达到最高心率的60%—90%为宜。如果想通过有氧运动来减肥,可以选择低度到中度的运动强度,同时延长运动时间,这种方法消耗的热量更多。运动频率每周3—5次,每次20—60分钟。
想要锻炼肌肉,可以练举重、做体操以及其他重复伸、屈肌肉的运动。肌肉锻炼可以燃烧热量、增强骨密度、减少受伤,尤其是关节受伤的几率,还能预防骨质疏松。 在做举重运动前,先测一下,如果连续举8次你最多能举多重的东西,就从这个重量开始练习。
当你可以连续12次举起这个重量时,试试增加5%的重量。注意每次练习时,要连续举8—12次,这样可以达到肌肉最大耐力的70%—80%,锻炼效果较好。每周2—3次,但要避免连续两天锻炼同一组肌肉群, 以便让肌肉有充分的恢复时间。
参考:百度百科“健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