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健康之路 > 正文

是谁把环评工程师拉下了神坛,为什么不建议做环评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北极星环保网讯:据说,今年环评工程师考试的总体通过率,约为1%。
这简直闪瞎了我的眼睛。是该说这个证越来越难考代表知识含量越来越高呢,还是说这个考试已经走火入魔了呢?
一个水平评价类的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这么低,简直就是给这个行业的未来指明了方向:环评也要走下“神坛”了。
林广清先生的文章《是谁把环评工程师拉下了神坛》,写得荡气回肠,读完久久不能平静。但是我想说,是谁把环评工程师推上了神坛?
(一)
环评工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北极星环保网讯:据说,今年环评工程师考试的总体通过率,约为1%。

这简直闪瞎了我的眼睛。是该说这个证越来越难考代表知识含量越来越高呢,还是说这个考试已经走火入魔了呢?

一个水平评价类的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这么低,简直就是给这个行业的未来指明了方向:环评也要走下“神坛”了。

林广清先生的文章《是谁把环评工程师拉下了神坛》,写得荡气回肠,读完久久不能平静。但是我想说,是谁把环评工程师推上了神坛?

(一)

环评工程师自2005年第一次开始考试,至今已走过14个年头了。

根据生态环境部数据中心,目前全国已经登记的环评工程师约12000人左右,加上未登记的,应该有20000多人。

而截止2018年10月份,全国一级建造师的人数总计约为63.3万人。

环评工程师连一级建造师的零头都不到。

就是这么一个水平评价类的环评工程师,居然被推上了神坛。而今,似乎是走下了神坛。

其实还是应该仔细想想,环评工程师是否上过神坛?

所谓“神坛”,引申涵义是:至高无上的权力威望或地位。

但是在环评领域,环评工程师有至高无上的威望或地位吗?学习外交部的回答:呵呵。

环评工程师面对专家,连正面回应都不敢,算什么权威呢?

自环境部发布环评文件编制监督管理办法以来,环评工程师能力建设指南一直被当做讨论的话题,诸如由谁来评价更合理等。

其实你仔细想想,环评工程师的水平,一直似乎是由专家来评价的:说你行你就行。

(二)

环评工程师考试,从前没有这么变态。一个考试的通过率,似乎与供需平衡有关。

环评工程师第一次考试,大概是考虑了这个问题。

根据2004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环评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推行的第一年,估计考试通过率有60%。

由于是第一次注册,肯定要满足资质管理办法的要求,否则资质管理办法都没得玩了。

在正式实施环评工程师制度之前,主要是通过上岗证进行管理的,而且编制环评文件大多是体制内的环科所。据此设定60%通过率,是合理的。

说环评工程师考试设定通过率,不是没有道理的。不然每年案例怎么会出现那么多71分和72分?

包括环评工程师在内的考试,从来没有公布过标准答案,也没有公布过评分标准,也不清楚是谁来评分的。

而民间的培训机构,每个机构对同一案例题的解答又是不一样的,有时候思路还是相反的。

在实施环评工程师制度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环评上岗证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环评单位的工作人员经过培训,基本熟悉了环评文件的编制要求,他们似乎是环评单位的中坚力量。

把导则背会了,未必可以编制一本好的环评报告。

听说很多高中老师、护士,对环保相关行业一无所知,都考过了环评工程师。

(三)

在环评的历史上,有两件事情是影响深远的。一是所谓“红顶中介”脱钩,一是环评文件全本公开。

所谓“红顶中介”脱钩,是对是错,是好是坏,吃瓜群众慢慢回想吧。

难道只有环保部门有所谓红顶中介吗?多少设计院、研究院,都为本行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保障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他们至少不以赚钱为唯一目的。

红顶中介脱钩,留下了很多令人唏嘘的往事。证书号甲级2801居然没有完成脱钩,直接走入了历史的滚滚红尘当中。

在环评文件全本公开之前,环评单位编制环评报告,具有“大国工匠精神”。

一本环评报告经过精雕细琢,当做研究作品来写。

有时候为了弄懂一个问题,得到一个数据,不远千里异地考察,关键的地方绝对经得起推敲。

而自从环评文件全本公开之后,环评界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接到环评报告的第一时间,不是研究项目的工艺路线等内容,而是找模板。而一些有心人,早就在平时注意搜集模板了。

也就从这个时候起,每个环评工程师似乎都成了全才,什么项目都可以写,反正有模板,关键的工程分析照葫芦画瓢,其它部分就更不重要了。

由此也出现了一些奇观。同样类型的项目,源强有时候差数量级的倍数。又如A地的建设项目出现了B地的概况介绍。

环评已经去技术化了,神坛从这天起已经不存在了。

(四)

环评报告有技术含量吗?

据说监测人员有时候会看不起环评工程师。因为监测有一套管理体系,有高科技的分析仪器、试剂,还需要拿到CMA认证。

而反观环评,也就是背个地图看看现场,网上查查资料,坐在办公室吹空调就把报告写完了。

更绝的理由是,没有监测数据,环评报告可以完成吗?有时候一本环评报告已经写完了,结论都有了,却在等监测数据。

在环评人看来,现状监测数据就是个摆设。特别是专家评审会上,没有几个专家会对监测数据感兴趣。

而随着监测市场的放开,监测单位也是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市场的混乱程度不比环评好多少。

有些不负责任的监测单位,劣五类水质河流的监测结果,居然达到了三类水的标准。

而即便如此,监测机构的危机感远不如环评机构。监测的业务似乎是迎来了春天:环评监测、验收监测、企业自行监测、场地调查等等。

也许环评和监测都有技术含量,但是在混乱的市场状态下,也都就是那么一回事。

(五)

2018年环评法修订之后,环评单位资质正式走入了历史。

环保部的过渡期管理办法,对环评机构的要求是:一定数量的环评工程师。一定数量,就是最少1个。

资质管理办法及配套文件即刻废止,行业类别、工程师登记类别一下子没有了。环评机构迎来了空前的“繁荣”。

即便有些地方的生态环境部门,在刚刚取消资质管理办法的时候,还要求对应类别,但是慢慢地也不得不“放开”。法律规定如此,不能违法呀。

也因此,原来的环评机构裁掉了那些“僵尸”环评工程师,以减少证书开支成本。

而更多的工程师,直接炒老板的鱿鱼,自己成立公司单干,反正1个工程师包揽天下。

一夜之间,几乎是个环保公司就可以做环评。

即便有些环保部门对编制质量差的环评单位进行约谈、通报批评,但是又能怎么样呢?通报就通报,活照样干。

可以预见,即便是环境部发布正式的环评文件编制监督管理办法,也不大可能再提出环评工程师数量的限制要求,否则环评法就白修改了。

只能寄希望于信用管理办法。但是很有可能,信用管理办法也是雷声大雨点小。

最重要的是环评文件的主体责任是建设单位,环评单位只不过是连带责任。

环评文件编制质量和个人征信挂钩,这种可能性太小了。

“基础资料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陷、遗漏或者虚假;严重质量问题”根本就没办法下结论,除非出一个可以量化的标准。

但是鉴于环评文件的特点,这个量化的标准怎么规定呢?

结语

引用林广清先生的话:“一个东西太过注重于形式,就意味着衰落的开始”。

环评似乎是被拉下了神坛。

但是我想说,环评亦或是环评工程师,其实从来就没有上过神坛。

但是环评又确实有其特殊性,会做环评报告还怕做不了其它业务吗。就算是排污许可证,也离不开那一套。

下了神坛又怎样?从业者自然还会考取证书,哪怕考不到也熟悉了环评的相关知识,其它业务自然不在话下。

只是,那些只为了考取证书挂靠的僵尸环评工程师算是失去了希望。

但他们会转战其它战场,继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原标题:是谁把环评工程师推上了神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电力新闻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827,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jiankang/47116.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为什么难题能做对简单题却总出错,高三简单题老出错 下一篇:考驾照的辛酸史,考驾驶证的心酸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