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需要考试工作也需要考试那你知道我国考试的由来吗,考试制度的发展历程
那么问题来了,从小就经历“考试”的你,知道我国考试的由来吗?
什么是考试?根据《中国考试大辞典》中记载:
考试,实际上就是考察别人的知识、智力和能力的一种社会活动。源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客观需要,并随着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其内容、性质和操作方式,
说起“考试”,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就再熟悉不过了,上学的时候无时不刻不在考试,什么小升初、初升高、高中升大学等,都需要考试。不仅如此,现在一些事业单位、公务员还有一些企业,都需要进行考试。当然,考试并非只是笔试,还有面试。
那么问题来了,从小就经历“考试”的你,知道我国考试的由来吗?
什么是考试?
根据《中国考试大辞典》中记载:
考试,实际上就是考察别人的知识、智力和能力的一种社会活动。源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客观需要,并随着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其内容、性质和操作方式,以发挥不同的社会或时代需求的功能!
不过这样的解释有点书面化了,难以理解,简单来说,所谓的考试就是一种考察手段而已,而它是随着不同的社会需求而改变的。
考试的历史沿革
中国是全世界实行考试最早的国家,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初期的“选贤与能”,即选择一些贤能的人来担任某个职位或者是部落首领等等。比如尧当年在传位的时候,就对舜“询事考言”,考察他的贤能。
到了夏商周时期,三朝均创办了学校,并在一定程度上将教育与考试联系在一起。比如西周时期的选士制度,就是学校教育、乡举里选、诸侯贡士三位一体的模式,而这正是我国考试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不过请注意了,我们虽然说“考试”,但在这一时期,“考”和“试”是分开的,直到汉代时才将其合用。也就是说,在汉代才出现“考试”这个词!
而考试作为一种客观衡量人才优劣的手段,实现制度化则是在汉文帝和汉武帝推行、完善察举制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当时考察官员资格的重要手段之一。
此外,汉代设置的科射策和太学科试等多元考试方式的推行,使得我国古代的考试制度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并且一直延续到隋朝以前。直到隋朝开创科举制度之后,这一考试制度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科举制考试
为了更好的选拔人才进入到朝廷官僚系统中,隋朝便建立起了“科举制”。而天下的士子们想要通过科举制进入官僚系统,那么势必就得进行系统的学习,那什么地方可以学呢?当然是学校!
所以科举制的出现,便使得学校成为其赖以发展的基础和人才培养的基地,从隋唐一直到明清时期,科举必经由学校。
当然,千百年来,人们对科举制都是褒贬不一的,但它从建立到废除一直延续了一千三百余年,如果说它弊大于利,那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虽然它的确有些弊病,但它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总而言之,它都是当时的士子们步入仕途的一大重要途径!
值得一提的是,在16世纪以后,西方的传教士们便陆续将中国的科举制介绍到欧洲各个地区,对当时的欧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到了19世纪,英国便首先建立起了文官考试制度!
科举制度结束之后,中国便迎来了全新的考试制度,不过这种考试制度是从西方引进来的,始于同治元年建立的“京师同文馆”。
到了20世纪初,新学制度的颁行和科举制度的废止,使得新的学校考试制度最终得以确立。此外,随着西方创立的经典测量理论以及项目反应理论的引入,中国在考试理论和实践上有了快速的发展。
综上所述,便是我们对中国考试的由来作的一个简单概述了,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参考文献:《中国考试大辞典》;
考试的由来
“考试”的由来中国是考试的发祥地。作为一个文化早熟型的国家,考试制度的最早渊源可以追述到夏商周时期。1910年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第11版“考试”条说:“在历史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用考试来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据公元前1115年的记载),以及对已进入仕途的官员的定期考核(据公元前2200年的记载)。”考试一词由“考”与“试”二字组成,《尚书》中有“试可乃已”、“试不可用”,“敷奏以言,明试以功”,“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等记载,《大英百科全书》的说法是根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西方学者有关科举的论著而来,而这些论著的说法又是根据《尚书》的记载而来。
“考”与“试”是意义相近的两个概念,皆有考查、检测、考核等多重含义。将“考”与“试”二字连用,始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该书《考功名篇》说:“考试之法,大者缓,小者急;贵者舒,而贱者促。诸侯月试其国,州伯时试其部,四试而一考。天子岁天下,三试而一考。前后三考而黜陟,命之曰计。”由此可见,最初“考”字更侧重于考核政绩的含义,“试”字更侧重于测度优劣的含义。当“考”与“试”合为一个词之后,其内涵逐渐演变为特指考查知识或技能的方法和制度。
考试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当人们需要测度、甄别人的知识和才能的差异以“选贤与能”的时候,便产生了考试。自古以来,中国就很重视人才的选拔,而人类选才的方法不外乎两类:一为推荐,二为考试。推荐有如相马,考试则如赛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常无。如果未受到推荐者的青睐,不少千里马可能老死于槽枥之间。
伯乐所知范围有限,无法相遍所有良马,即非不为也,乃不能也。加上有些相马者难以用客观标准来公正地评判,中国的传统文化又非常讲究“人情、关系与面子”,相马的过程时时会受到人情的困扰,因此难免会有遗珠之憾。为了克服推荐制的弊端,排除不正之风的干扰,中国人发明了考试,让所有马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参加比赛,真正的千里马自然会脱颖而出。考试所遵循的是能力本位和公平竞争原则,虽然最初的考试还较为简单,而且往往与考绩相关,但它的出现却有重要的意义。
孙中山先生曾指出:“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古最好的制度。”中国是一个考试古国,具有丰富的考试历史遗产和深刻的历史教训。了解考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使用考试,也有助于考试的改革和完善。
刘海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教育考试暨自学考试研究委员会委员。
希望可以帮到你。
考试的来历
隋朝以考试决定官员的任命,杨坚,杨广父子的努力,加上唐朝的确立。近代的考试是英国从中国的科举上受到启发,建立了近代的考试制度。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