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院辞职做律师会后悔吗,从法院辞职当律师
2002年,在社会上求职碰壁辗转了多次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定决心要考司法考试。
2003年司法考试的条件是必须要专科文凭,于是就从考专科文凭开始准备。
那时候一年可以参加四次自学考试,花了一年多时间,拿到了湘潭大学的自学考试专科。
再花了一年时间,拿到了湘潭大学法学自学考试本科文凭。
2003年,第一次参加司法考试,没有通过,当时C证的分数线是340分,比正常分数线少20分,我当时考了3
我是2000年从一所中专学校毕业的,学的是英语专业,那一年19岁。
2002年,在社会上求职碰壁辗转了多次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定决心要考司法考试。
2003年司法考试的条件是必须要专科文凭,于是就从考专科文凭开始准备。
那时候一年可以参加四次自学考试,花了一年多时间,拿到了湘潭大学的自学考试专科。
再花了一年时间,拿到了湘潭大学法学自学考试本科文凭。
2003年,第一次参加司法考试,没有通过,当时C证的分数线是340分,比正常分数线少20分,我当时考了320多分,感觉还是有信心了。
2004年,第二次参加司法考试就通过了,虽然是C证,但感觉人生从此走向坦途。
拿到证书后,于是联系律师事务所实习,但律师事务所没有什么业务,感觉一下子又陷入了迷茫。
这时候,刚好又怀孕了,于是决定考公务员考试。
第一次考了桑植检察院,因为怀孕了,不能参加体能测试,就放弃了。
第二次考了凤凰法院,比较顺利地录取了。
这时候,小孩刚出生,主要还是照顾家庭为主,也就没怎么上班。
过了两年,要调到凤凰县城去上班,这一下次就搞成两地分居了。每个月工资才1000多,租房要几百,感觉这个生活质量也不高。
跟老公一起商量一下,老公考到大城市的公务员,自己去大城市做律师算了。
老公去大城市当公务员是顺利实现了,但自己跑到大城市,发现C证没啥用,于是又准备考A证,考了一阵子,觉得压力好大,于是又换了几家其他公司做管理,慢慢跟法律打交道很少了。
父母越来越老,思乡的情绪越来越浓,于是决定带着孩子回长沙读初中,老公也支持,所以,又变成了两地分居。
回到长沙,又生了一个娃,接着又得带娃,一熬又是四年时间。
最近两年,把C证挂靠在一个县城律师事务所,自己缴纳社保和医疗保险,这时候已经年逾四十了。
现在又得准备A证了,想想都觉得好累。
辞职当律师有后悔的吗
辞职当律师当然有后悔的。当律师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其实律师也是很苦很累的。
35岁做律师后悔死了
35岁做律师后悔死了
35岁做律师后悔死了,相信大家在电视剧里面都看到过律师的身影,大部分人都会觉得律师是一份高薪待遇好而且名誉很不错的职业,都想要成为律师。以下分享35岁做律师后悔死了。
35岁做律师后悔死了1当决定脱下法官袍,穿上律师袍时,我内心经历了许多犹豫、挣扎,工作状态从稳定变成不稳定,对我这个中年律师来讲,很有压力。
过往的工作经历中,我相继任职于法院和政法委,同律师打交道时,律师行业的内生动力,激活了我内心的那股热血,促使我踏入律师行业,开始享受从零开始的苦与乐。
一、感知市场,快速找到业务领域
我的身份由法官转换成律师后,出现了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如何快速找准自身定位?我开始引导自己去发现更多具体的问题,并努力寻找答案。
从以往我的法官生涯来看,只要潜心钻研业务就可以很好地完成工作,但是律师除了要业务精通,还需要提高自己的业界口碑,建立属于自己的影响力和品牌。
找到一些思路的我,开始四处学习,摸索自己的业务定位。
我所在的城市苏州,民营经济发达,市场主体超过100万,因此我将自己的业务领域定位为企业服务。那么问题就来了,很少接触商业领域的我该如何进入企业家圈子呢?
面对接踵而来的问题,我相信,解决办法总会有的。
离开法院系统后,我将自己认识的企业家朋友做了一个梳理,了解他们公司潜在的法律风险并给出合理的方案,慢慢的,有几家企业聘请我做法律顾问。
前期的工作的确很累,我也曾不止一次想过是不是放弃,但是为了给自己找到更多的可能性,我开始拓展自己接收信息的渠道。
偶然间,我看到一篇文章中提到律师的品牌推广方法是“口碑、演讲、写文章”,通过多方了解,iCourt有专门针对律师提高工作效率的系统辅导和培训课程。
通过学习,我掌握了演讲思维以及相关技能,大量的刻意练习之后,我开始大胆地走向讲台,让听众喜欢上我的演说,这段经历,对我的执业帮助很大。
回到苏州后,我尝试着在商会、协会这些企业家比较集中的地方举办法律讲座,通过展示自己良好的专业素养来自我营销。这种精准营销为我赢得了一批客户。
在我感觉所有事情正在沿着好的方向发展时,生活突然向我泼了一盆冷水。
某家顾问单位准备成立一家新公司,他们咨询我自然人投资和法人投资的股权架构优劣及税收比较,我窘迫地承认自己不太了解财税知识,总经理失望的眼神让我至今不能忘怀。
了解到自己业务的短板后,我参加了iCourt组织的“律师财税特训营”,系统学习了企业投融资财税风险识别及筹划,包括会计学原理、财务报表、股权架构设计等内容。
第一次接触财税知识,有些内容我甚至听不懂,好在有复课机会。通过第二次、第三次的复课学习,我逐渐吸收掌握了相关知识。
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实践,我涉及的业务领域从单纯的`合同审查、劳动合规扩充到股权架构设计、税务筹划、增资入股、企业并购等领域,持续拓展自己为企业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在帮助企业解决法律问题的过程中,我尝试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和资源为企业家提供资源整合服务。由于帮助企业解决了实际困难甚至助力一些企业完成了战略性调整,企业家开始把我当成他们真正的朋友和智囊。
二、组建团队,重仓年轻律师
业务量逐步增加,我组建了自己的团队。我希望团队的理想状态是:团队帮助成员提高能力,让他们更优秀,成为他们成长的平台。
互联网时代,技术驱动法律进步,让我这个70后也不得不跟上时代步伐。
所以我再次来到iCourt,学习当今律师必须掌握的法律高效检索、大数据分析、诉讼可视化、法律逻辑训练等技能。通过学习,我掌握了如何利用智能法律服务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优化了自己的思维模式,收获颇丰。
在两天的学习时间里,我看到在不同课堂中年轻人占据了大多数,他们更容易吸收新的知识,并且更善于利用新工具,更让我体会到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那种紧迫感。
我告诉团队年轻律师,不要以完成我交办的工作为标准,而是要以所有不断学习、努力进取的年轻律师为榜样,持续夯实执业技能的地基,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库,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善于利用技术工具提高工作效率,赢得今后执业竞争中的胜利。
更重要的一点是我相信年轻人,也希望团队能够给予年轻人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在自己把好关的前提下,我会放手年轻律师自由发展,鼓励他们带着问题意识、结果意识实现快速成长。
我会要求年轻律师搭建业务服务流程体系,打造公司治理、合同管理、劳动人事管理、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等多项产品,加强知识化管理,通过每一项工作任务的设置、完善,引导他们持续填充自己的“能力清单”。
三、跨界整合,搭建战略布局
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企业家询问婚姻和财产继承方面的问题,基于客户的需求,我也开始关注到家庭财富传承领域。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了中华遗嘱库这个公益项目,它是一个免费为60岁以上老人登记遗嘱、终身保管遗嘱的项目。这是一件有利于社会的公益事业,也是家庭财富传承业务的一个风口。
回到苏州后,我们就开始筹备中华遗嘱库苏州预约点,并于2018年10月正式启动。随后团队律师一起走街道、下社区,为社区免费开展了几十场关于遗产继承的法律知识讲座。
如今,中华遗嘱库苏州吴中预约点已经给近百位老人免费立了遗嘱,用老人的话说就是你们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给我们做了一件大好事!
由于中华遗嘱库在苏州的落地,很多保险、信托、养老机构都纷纷找到我们,希望和我们在家庭财富传承领域开展合作。
至此,我们团队的两大战略布局企业服务和家庭财富传承全部完成。其内在的业务逻辑是企业-股权-企业家-家庭财富传承。通过跨界结合和跨领域整合,我对今后的职业发展产生了新的定位。
涉足家庭财富传承领域后,我才发现该领域范围很广,涵盖家族企业股权分配与继承,家族企业控制、家族企业接班与培养,运用家族信托、保险计划、遗嘱、税务筹划实现婚姻风险、家企资产风险隔离及家族财富的保值、增值与传承。
而且,因为家族企业大多涉及境内外资产配置、家族成员身份和婚姻涉外等因素,不仅法律关系复杂,还需要海外专业人士参与。因此需要团队成员是多面手的同时,还需要团队具有各方面资源和机构的统筹能力。
可能有人会说,这并不能聚焦,并且会分散力量。但事实上,当我们的团队足够大时,业务架构延伸并不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
在这三年多的发展中,我没有一帆风顺,但是错误和失败都是创新的代价,都是被允许出现的,每个人都是在不断试错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三年里,有时我也怀疑过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在这种不断自我否定和纠错的旅途中,我收获了成长,也赢得了团队的信任。
在这一过程中,最常涌上心头的是危机感,如何使自己强大起来,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
对于以后的职业生涯,我希望搭建有吸引力和活力的团队考核分配机制、组织架构和人才梯队培养模式。
此外,要建立家庭财富传承服务生态圈,将法律、保险、信托、公证等不同领域和行业从业者吸引进来,共享知识经验、服务流程和文本成果。
35岁做律师后悔死了22008年独自来到杭州,原本打算考共公务员,读书时,同学在一起聊天,大家都希望做律师,我骗想做公务员。2008年又考了一年,落榜。而当年想做律师的同学大多考上了公务员,要么做了法务,而只有我进了一家律所,做了律师助理。
2009年,一年的实习律师,执业了。前几年,一直都为业务发愁,但是坚持住了。过了几年,业务慢慢稳定了,也在杭州安了家。想想刚到杭州是的拮据,别有一番滋味。
做律师后悔吗?就像王家卫《一代宗师》的电影里的台词:“人生若无悔,那该多无趣啊!”而今已经不惑之年,很多事看开了,人生就是不断的选择,并没有对错,人生的道路不同,风景不同,收获不同。
如果真有后悔,也不是后悔选择做律师,而是做律师的前几年没有感悟生活,都在无时无刻的担心自己的案源,如果以现在的结果回头看,也就不会那么担心,而彼时又怎么能知道呢?
律师的工作时间比较自由,现在越来越习惯这种相对随机的工作方式,不用按时上下班。在别人工作时,还可以去打篮球,这是我最欣慰的。做几年律师后,业务稳定了,收入也还可以,算小康吧。
我认识的许多律所主任,都让自己的下一代做律师,毕竟能做下来的,还是觉得律师不错的。所以,能坚持做律师的,应该不会后悔;后悔的,可能也没坚持下去。
35岁做律师后悔死了3辞去公务员做律师三年,后悔了吗?
时光如梭,岁月蹉跎,又到一年一度立秋时,算算从辞去公职做律师起,已整整三年过去了,如果从2011年6月进疆参加公务员考试算起已然整整十年的光阴。所以,近一段时间以来总想静下来好好总结一下,特别是从18年7月辞职算起这几年的过往,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不断,今年又与合伙人一同创建了新的律所,如今一切已步入正轨,无论如何,也算是一份人生中的阶段总结吧!
2018年对我而言,确是一个难忘的年份,因为那一年,我三十岁,三十而立之年,我却放弃了七年的体制内工作和积累,选择从零开始,从心而律。
参加工作七年,检察院工作五年成为业务骨干,算是对得起我这个西南政法法学毕业生的文凭,让我在刑事法律业务方面有了一定的积累,更成为后来做律师能顺利过渡的技能,而党委组织部门工作的两年。
更是弥补了我这个出身业务干部身上的很多不足,用我自己的感身来说,那两年的经历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接触了很多非常优秀的人,还记得当时的辞职报告中有句话说的是“[获益]非浅、受益终身”。
作为一个外地人,能够有机会从一个基层检察院被选入这个大家普遍认为非常好的上级党委组织部门是非常不容易的,对此,我非常感谢对我认可的几位同事和领导,真的是一直到我辞职这几年了还没顾的上正式请人家吃一顿饭,对此,我一直心怀愧疚之意。
可能会有人问,这么好的单位,为什么会辞职,我想引用我辞职报告中的原话,当然也是真话“因父母年迈,母亲身体不好,孩子幼小且家庭经济困难,为更好照顾家庭,现申请辞去公职”。是的,没错,就是家庭经济困难,因为出身农村,父母用尽全力才把我这个大学生供出来,更是不可能再有能力在经济上去继续支持我,面对城市里的生活,每项都得花钱。
而每月拿到手那三千元左右的工资,真的是非常的拮据,不过有一点好的是房贷用公积金够还,不然真是不好生存,更别说是存钱买车了,当时还面临着老婆怀了二胎。所以,没有任何家底的我,只能穷则思变。辞职挣钱成了当时面临的最大的,也是最难抉择的问题。
七年的努力,良好的平台,更是很多人羡慕的,一旦辞职意味着所有的努力都将归于无果,也必将亲手断送自己的仕途。内心的挣扎、长时间的失眼,未来尚不明,但选择却先面临着失去,那几个月是我长这么大最纠结、最痛苦的时间,有时无法割舍,有时又不甘于现实,以至于最后不停的跟自己对话,做自己,听从自己的内心,要想得,必然要有失。
最终下定了决心,去汇报、去沟通,争取理解和支持,并顺利获批。当真正过会获得通过的那一刻,心里又空荡荡的,那种感觉在进入律所之后还持续长达半年之久,感觉一下离开单位,没有了组织,又失去了目标,失去了方向,就像一个夜归的船突然失去了灯塔的指引。
辞职后没有休息,直接进入律所,加入吴波律师领衔组建的刑辩团队做一些辅助案头工作,当然这都是之前就和有着相似背景也是辞职出来做律师的于圣杰联系好的,好在凭着我之前工作经历积累的业务专长,给我开了不低的工资,让我在刚入行时便有了一份保障。
但真正难的和有挑战的在于角色的转变和心态的调整,因为律师虽然收入不错,但社会地位也真的不算高,特别是与公检法打交道过程中,确实会经常遇到很多比较不好言表的体会,这其中的遭遇以后再慢慢吐槽。
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具备的能力,这是能否在一个行业里适应和立住的基本条件,而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调整心态。无论你以前是干什么的,你干了律师就得适应律师行业的节奏和工作方法,当公职人员工作时最大的好处是你大部分事情都是在执行公务,因公而为,至少很少有人会给你冷脸或者为难你。
再加上社会地位相对比较高一些,很多事情要好办一些,而作为律师就不一样了,你所代表的都是个人的事,换句话说都是私事,你要面对各种状况、各种认知、各种诉求的当事人,面对各个与你案件有关联需要去打交道的部门。
所以更要以一种更坚韧更繁琐的心态去面对工作中的一切,这是必须要修炼的。更主要的是要学会与当事人打交道,要善于感同身受的去理解、同情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遭遇,尽最大努力给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法律帮助。
辞职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买车,做律师没有车是不行的,就像很多人说的那样,男人就是要对自己狠一点,虽然当时没有钱,加起来不足五千元,但我还是从银行办了一个贷款,又借了一些钱,花了近二十万,买了辆车,对当时的我来说,可以说是巨款,因为我相信,只要努力,前途应该是可期的,事实证明,人就是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