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健康之路 > 正文

苏洵一辈子没中进士为什么还能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我们知道唐宋八大家中有三位是一家人,他们就是苏洵、苏轼和苏辙。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老爹。苏洵和他俩天才儿子不一样,可以说是大器晚成的一位。(苏轼和苏辙在宋代文学中惊艳天下,文笔功底可以想见)
三字经中有一段话是这样的:“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藉。”说的就是苏洵从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之前,他也是一直去考试,但是都没考中,18岁到27岁之间,他就考考试,去各个地方游山玩水。苏洵还有两个哥哥,这两个哥哥都很有才,科举考试都中了进士。
唐宋八大家其他七位都是中了进士,唯独苏洵没有中进士。

我们知道唐宋八大家中有三位是一家人,他们就是苏洵、苏轼和苏辙。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老爹。苏洵和他俩天才儿子不一样,可以说是大器晚成的一位。(苏轼和苏辙在宋代文学中惊艳天下,文笔功底可以想见)

三字经中有一段话是这样的:“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藉。”说的就是苏洵从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之前,他也是一直去考试,但是都没考中,18岁到27岁之间,他就考考试,去各个地方游山玩水。苏洵还有两个哥哥,这两个哥哥都很有才,科举考试都中了进士。

唐宋八大家其他七位都是中了进士,唯独苏洵没有中进士。那为什么他还能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呢?

主要是几个人起到了一些作用:

在邻居眼里,这么纵情于山水之间的苏洵就是不务正业,但是他父亲却很包容他。他父亲对他的两个哥哥很严厉,但是对苏洵就相对松了许多,因为他父亲知道苏洵还不到时候。话说回来,苏洵在外面游山玩水,不仅开阔了他的眼界,增长了不少见识,心胸还更开阔了。还有就是他的妻子,程夫人。程夫人,我在上一篇文章里提到过她,你们可以去看看。苏轼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她是苏轼的母亲,苏轼的成就离开不了她。苏洵父亲乐善好施,苏洵又不致力于家业,家里的日子就过得越来越紧巴。当地四川眉山有两大家族,一个就是苏家,一个就是程家。照理来说,苏家财物散尽,程夫人完全可以找自己娘家接济一些,但是她没有。因为她照顾到了丈夫的自尊心。男人是要起着养家的责任,别人说自己丈夫不上进,但是她知道苏洵并不是这样的人,要是她找娘家帮忙,那苏洵要是知道了,自尊心肯定受创。这也就体现了程夫人的智慧。程夫人看到自己的丈夫整日不回家,不顾家里,在外游手好闲,就连苏轼和苏洵的学习,也是程夫人在兼顾着。她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程夫人也是聪明的人,她不去催他,她在等恰当的时机。到了苏洵27岁的时候,他问妻子,“我现在发奋读书,可还来得及?”他妻子马上表态,愿意支持他学习。家里的负担虽然可能会更重了一些,但是只要苏洵认真读书,她程夫人就愿意承担家里的压力。所以说,“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藉。”是有他妻子的包容和理解。28岁,生下了苏轼和苏辙。还有一个是苏洵二哥。有次,他二哥当官回家,看到弟弟不读书,游手好闲,就引导苏洵说“弟弟,你整日游历名山大川,你能不能去拜访其他地方的长辈,把我们家的族谱脉络整理清楚。我呢,比较忙,估计这件事只有你最合适了。”因此,苏洵在痴醉于山水之间,他特意去拜访了长辈,还专门看各种古书寻找关于苏家的祖辈的各种线索。还看了史书,比如《战国策》、《史记》等。因为有了哥哥的引导,苏洵就开始对史书感兴趣了。后来,就有了他第一个成果《苏轼族谱》。这本书一直影响了明清时代。

后来,苏洵又参加了两次科举考试,又落榜了。在他37岁之前,参加过几次考试,都没有中。后来书里有些到,说考试简单吧,自己考试怎么总是不中,说考试难吧,他两个儿子都中了进士,那么简单。苏洵就痛定思痛,不考试了,不考科举了。唐宋八大家,除了他都中了进士,他们诗歌、韵文都被世人称赞,苏洵自然是比不上的。所以说,苏洵是八大家里面比较另类的一家也不为过。但是苏洵最擅长写散文,他的散文充满了深刻的思想,有独到的见解。他是八大家里的思想家。37岁之后,他把以前应付考试的文章拿出来看,真的是一点欣赏的价值都没有,他就把他们一把火烧了,与以前告别。他之后就发奋读书,看各种书籍,五六年内,他都没动笔。等到自己的情绪、思想足够饱满的时候,他才落笔。更重要的是,37岁之后的苏洵,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教育苏轼和苏辙上,这对两儿子的成功,苏洵也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对两个孩子的思想教育上有一定的影响,他们的思维逻辑比较严密,离不开父亲的教育。

别人说苏洵27岁开始读书是他的人生转折点,不如说从37岁时,对他的作用更大。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后来他遇到了两位伯乐,慢慢开启了仕途之路。

苏洵一辈子没中进士为什么还能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洵为什么是唐宋八大家里唯一没考上进士的?

苏洵,字明允,四川眉山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四月二十五日(1009年5月22日),卒于英宗治平三年四月戊申(1066年5月21日),年五十八岁。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苏洵年轻时去考过进士,但未考中,后来貌似看淡了,执着于学问。

岁馀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乃悉焚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二子轼、辙同至京

苏辙题跋像师。欧阳修上其所著权书、衡论等二十二篇,士大夫争传之。宰相韩琦奏于朝,除秘书省校书郎。历迁陈州项目城令。与姚辟同修建隆以来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而卒。洵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苏洵年轻时去考过进士,但未考中,后来貌似看淡了,执着于学问。1057年,二子苏轼与苏辙同榜应试及第(进士),轰动京师。1058年,宋仁宗召苏洵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1060年,经韩琦推荐任秘书省校书郎,后为霸州文安县主簿,又授命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辟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

苏洵的二哥倒是中过进士。苏涣(1000—1062),初字公群,后改字文父,1024年进土,初为宝鸡主簿,累官至1055年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元1062年卒,年六十二,后累赠太中大夫。其勤奋专一的学风、谦逊礼让的美德对苏轼、苏辙二兄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苏洵一辈子没中进士为什么还能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中为什么有无名作留世的苏洵?

这就是题主孤陋寡闻了,能生出苏轼苏辙的人会是一般人吗?

韩寒还没有上过大学呢,我们能说他是文化低吗?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苏洵是个奇人,二十七岁才开始发奋读书,居然能够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可见其天赋。所以,他两个儿子那么厉害是有原因的


唐宋八大家的一些轶事我们是知道一些的,比如苏洵这个没有中过进士的人,最后也位列其中,这里头是有原因的。苏洵应该算是三苏之中仕途最不顺的,相比于两个进士儿子,他可要霉太多了。参加科举二十余年,一无所成。


《宋史》记载:“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

苏洵二十七岁立志读书,二十八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之后又参加茂才异等的考试,但是都没有考中。此后苏洵还考了十多年,但都没有考取进士。

虽说苏洵没有中过进士,也没有在考场上表现得让自己满意,但这并不代表他在文学上无所成就,只能说他不适合或者不喜欢用这种方式俩证明自己。


苏洵放弃了进考场之后,就非常用功地在自己的文学天地中自由地遨游。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都是传世名著。大文豪欧阳修曾评价他:“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不能因为不知道就说他不厉害啊!

他跟自己的那两个儿子不同,那就是自己适应不了当时的社会考试制度,就连他的父亲也说过,这个儿子的学习态度他一点儿都没有操心过,尽管他没有一考即中,但一样是聪明的孩子。


苏洵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就不一样了,完全就是属于那种一考即中的人,这方面除了苏轼苏辙自身有慧根之外,很关键的一点,就是离不开苏洵对教育子女的重视跟严谨。

苏洵的教育子女之道,就算是到了现代,仍然有很多的专家、父母表现出很尊崇的态度,很多人都希望可以从苏洵的身上学到些什么。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jiankang/49106.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关于四六级的秘密你一定要知道什么,四六级科普 下一篇:残疾人高考延长时间,考试延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