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的重要目的让孩子有幸福生活的能力,劳动教育目的
劳动,以身体力行的方式获取知识,几乎是人类文明起源发展的最主要手段,劳动教育曾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传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一环。曾经很长一段时期,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学校都开设了劳动课。
但在今天劳动教育已成为最受忽视的教育,据调查,72%的学生认识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是劳动,56.2%的学生认为社会上没有最低贱的劳动,但只有6.8%的学生愿意将来做一个有技术的工人或农民,随着学段的升级,这个比例还呈下降趋势,可见,现实情况并不乐观。
劳动教育在今天成为最受忽视的教育
劳动,以身体力行的方式获取知识,几乎是人类文明起源发展的最主要手段,劳动教育曾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传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一环。曾经很长一段时期,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学校都开设了劳动课。
但在今天劳动教育已成为最受忽视的教育,据调查,72%的学生认识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是劳动,56.2%的学生认为社会上没有最低贱的劳动,但只有6.8%的学生愿意将来做一个有技术的工人或农民,随着学段的升级,这个比例还呈下降趋势,可见,现实情况并不乐观。
当劳动教育一再缺位和异化,学生就只能在“纸面上”完成所谓的“成长”。教育的多元性和可塑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学校和家庭一面在鄙夷劳动教育,弱化劳动教育,一面却又不得不默默承受其带来的苦果。
教师凌宗伟说过他们班两个学生的故事,正好跟劳动有关。
“我曾有两个学生,他们来自相同的初中,家长也在镇上同一个机关工作,但两家的家庭教育似乎差别很大。
同样是做楼梯卫生,其中一个学生是先用湿拖把将楼梯拖干净,再用干拖把抹一遍。而另一个学生拖地时有气无力,只把明显脏的地方拖一遍。我问他为什么不把每一块地砖都擦一遍,他满不在乎地说,这样就可以了。
我仔细留意了这两个学生,发现他们做每一件事情的态度都和拖地一样。认真拖地的那个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人缘好,后来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大学,参加工作以后也很受单位好评。另一个学生尽管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沟通能力较差,处事马虎,参加高考时因疏忽漏填答题卡,与向往的大学失之交臂。”
我们对劳动教育中 “劳动”概念的理解过于窄化
有数据表明,64.7%的中小学生认为所谓劳动教育就是社会实践活动课,而社会实践活动就是春游、秋游和参观;70%的学生认为劳动技术就是信息技术。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要更新观念。
劳动不能简单理解为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体现为教育,它是知识的躬身修行;体现于社会生产,它是创造真实价值的手段。
劳动,用更多的词汇描述它,可以是务实、做事、操作、实践,这几乎是用人的全部感官去认知和学习。劳动教育的意义,贵在让学生用身体丈量物理和心灵的世界。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可能在身、心、灵三个维度上以“劳动”为施力点,并确立其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劳动教育的重要目的 是让孩子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我们必须承认,在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首先还是要让青少年懂得,幸福生活建基于辛勤劳动之上。
当教育回归到实际的劳动实践,比如杜威和陶行知所主张的烹饪、缝纫、家用电器维修、农作物种植与培管、小制作、小发明等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而又力所能及的实际操作,学生的生长也就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他们的创造力被激活,他们的生命力被唤醒。
在这种良性的激发下,学校朝着“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美好方向发展。
我们已经熟知,很多国家的国民教育注重实践能力,一个人修身立德所需要的一切,已经从学校里展开了训练,国民素养由此萌芽。
古人讲:“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士大夫讲的话,劳动的价值是知识分子做的代言。
劳动并非一味地艰辛,它是人与世界的充分接触,我们不能把世界只装在脑袋上,也要装在身体里,由此而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我们的劳动课,不仅要致力于观念培育,而且重在教人们如何从劳动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培育一种现代“新生活”方式,推向社会,在于让孩子们获得持续创造好生活的能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生态好教育”微信公众号)
给孩子实施劳动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更好的实施下去?
提到劳动教育,似乎我们就可以想到,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孩子。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其实就是为了让孩子获得幸福生活的能力。而我们想要让孩子获得幸福生活的能力,就要让孩子们学会劳动,并且要让孩子们体会到劳动带给他们的快乐。
但是我们现在仔细看一下我们身边的孩子,劳动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成为了一种奢侈。由于家庭的原因,孩子们现在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都成长为了小皇帝和小公主。对于劳动,孩子们似乎觉得那是与他们无关系的行为。还有一方面就是由于现在学业的繁重,很多孩子家庭作业量非常大,放学回家和假期,除了写作业之外,就是写作业。孩子没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劳动当中来,也似乎没有了这样的机会。
早前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就已经规定:2020年之前,中小学要推动建立课程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并且,劳动评价将记入学生档案,作为升学评优参考依据。但是现实生活中,这样的规定是不是落实到了实处呢?值得我们深思。我们的学校,甚至是我们的家长,都会以孩子的学习成绩来评价孩子,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一点,如果孩子没有劳动能力,那孩子将来长大之后,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
我想起来,我认识一个朋友,家里面有一个男孩子。记得每次去他们家里面,男孩子的鞋子都会是系好鞋带放在门口,后来孩子妈妈说,孩子虽然上高中了,但是还不会系鞋带。但是听到这个事情的时候,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后来孩子考上了大学,妈妈还让孩子把床单被罩带回家,帮助孩子清洗。我在想,那孩子将来自己走上社会之后,甚至是成家之后怎么办呢?那将来父母老了,不能够帮助他了,会怎么办呢?……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句话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不会陌生,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句话现在似乎并没有让人们觉得是一句真理。然而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会离开劳动,只有学会了劳动的能力,才会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一种荣誉感和满足感,也才会体会到生活的幸福。所以。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习教育,还要持续关注和实施劳动教育。
劳动对青少年的意义与目的
劳动对青少年的意义与目的
劳动对青少年的意义与目的,在当今时代,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劳动创造财富,我们要珍惜劳动成果。劳动对青少年的意义与目的
劳动对青少年的意义与目的1劳动教育的重要目的 是让孩子有幸福生活的能力,我们必须承认,在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首先还是要让青少年懂得,幸福生活建基于辛勤劳动之上。
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是少年儿童养成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劳动教育,能使学生树立劳动创造一切的观点,懂得劳动光荣、懂得自己的幸福靠劳动创造,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能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劳动在智力发展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才智反映在他们的手指尖上。”这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段话。这段话形象说明了劳动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双手灵巧的孩子,热爱劳动的孩子,思维一般都清晰敏捷、喜欢钻研。由此看来,劳动不仅能为社会创造价值,而且能促进劳动者肌体发育、品质和意志的形成和知识的增长。
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组织他们去参加一定的劳动,在不同的劳动中,使身体的各部分都能得到锻炼,增强肌体各器官的功能,使肌肉、筋骨得到锻炼,从而提高学生对疾病的抵抗力,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1、每个劳动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把自己放在合适的社会分工中,能够通过劳动把技能转化为生产力和产品,并得到社会的认可,这就是劳动价值的体现。
2、劳动不仅仅是一份工作,当自己付出能够带来清洁干净的环境,给市民带来愉悦的心情时,才体现出劳动的意义。
3、劳动现在不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更多的是体现创造性和精细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劳动在广度和深度方面的内涵更加丰富。
精益求精是劳动精神的精髓
社会节奏的确在不断加快,但是真正能够在市场经济大浪淘沙中发光的品牌,都是凝聚了工匠精神的产物。
劳动光荣绝不能仅仅是口号,而需要付诸踏实践行。要不断健全劳动法律体系,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在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特别是职业技能素质方面要拿出更多具体措施,提升劳动者就业生存发展能力,破除发展障碍,“让劳动者获得物质上的保障”。
经济转型的根本是人的转型,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当下,需要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让更多人成为现代化的“金领工匠”。“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搭建机制,引导人们将社会发展目标和个人奋斗目标结合起来。”
劳动对青少年的意义与目的21、劳动可以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艰辛,从而明白不能浪费,养成节俭的品质。通过劳动,感受满足自己的价值。激发学生勤劳、乐观的性格形成,形成对那些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窃取别人的劳动人的厌恶。
2、劳动可以锻炼身体、增强意志。劳动会让学生养成面对困难、不畏艰辛、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劳动中可以培养孩子的意志,锻炼一个健康的身体。所以,劳动教育有助于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3、劳动还能让孩子早点认知社会、职业。
4、劳动可以让学生掌握生活技能。通过多项劳动,让孩子们掌握生活技能,以后最起码生活可以自理。甚至,有些技能以后真的可以发展成为自己的职业。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肩负着重要的世界观培育功能。通过劳动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劳动的本质、价值和方式,认清劳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劳动、劳动者、劳动方式。
通过劳动教育,可以让青年学生在了解自然、认识世界的同时,也了解人民的疾苦及劳动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作用,加深广大青年学生对社会历史发展的理解,最终形成正确的新时代劳动价值观。劳动观决定劳动态度,劳动态度影响劳动者的精神面貌。
通过劳动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养成踏实、勤奋、严谨的劳动品质,使其在劳动实践中成长、成才。作为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站,大学的劳动教育可以帮助青年学生正本清源,反求诸己,思考如何才能紧跟时代,夯实基础,服务社会,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新时代大学生应该树立以劳动为基础,以知行合一为取向的人生观。当代大学生知识丰富、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但是也有个别大学生缺乏劳动、拈轻怕重、浮躁懒惰、耽于幻想,只是学习了一些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的检验,缺乏劳动的锻炼,这样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使得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迫在眉睫。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一方面要使大学生通过对劳动意义的学习,坚定劳动的信念;通过对劳动规律的学习,掌握劳动的方法;通过劳动规章的学习,遵守劳动的纪律。另一方面,要鼓励大学生走向田间地头,走向工厂社区,以人民群众为师,以公共服务为业,实现知行合一的真正的劳动实践。
劳动对青少年的'意义与目的31、劳动精神可以激励大学生立足实践,认识世界,探索真理,不断完善自我
大学生除了要学习专业知识,还需要参与社会实践,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劳动则是实践的重要形式,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青年大学生多学习劳动精神,才能更好地了解世界,认识世界,在劳动的过程中才能理解和探索真理,可以通过劳动发现自身的不足和成长的空间,然后不断地去完善自我。
通过劳动精神教育,可以让大学生养成踏实、勤奋、严谨的劳动品质,使其在劳动过程中中成长、成才。
2、劳动精神可以引导大学生正确的幸福观和择业观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只有正确理解了劳动精神,才能真正明白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实现,劳动是人生出彩的钥匙,也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经之路。
弘扬劳动精神,还可以引导大学生艰苦奋斗,坚持劳动,让大学生深刻理解“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只有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找到人生的幸福。
大学生要肯学肯干肯钻研,要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在劳动中发现广阔的天地,在劳动中体现价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3、劳动精神能够提升大学生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奉献情怀和服务意识
大学生是未来国际建设的中坚力量,需要起到带头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培养大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提升大学生为社会奉献,服务他人的情怀和意识。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主力军,需要从劳动精神中感知生活的本质,了解社会,明确未来奋斗的目标。有了劳动精神的指引,大学生才能积极学习和提升技能,才能勇于创新,才能更好地去为社会服务。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