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有多难(河南有多难考大学)
2021年10月,当我亲眼见到浑浊的黄河时,发现它跟我这个南方人,从小想象中不太一样。
虽然以前我从飞机上、火车上看到过黄河,但看到的只是一个远远的轮廊,近距离一点点走近,才发现黄河的细节如此复杂。
10月中旬下午,我们从焦作市区出发,行驶了一个半小时,到达孟州市黄河岸边。
车辆临近黄河时,有人竖起了栏杆不准通行,我们便沿着公路步行过去,见到公路两侧是一片大平原,栽种着花生、玉米,玉米刚刚收完,只有一部分田地里竖立着枯黄的作物,花生则正在收获,零零散散的大
壹 滩地
2021年10月,当我亲眼见到浑浊的黄河时,发现它跟我这个南方人,从小想象中不太一样。
虽然以前我从飞机上、火车上看到过黄河,但看到的只是一个远远的轮廊,近距离一点点走近,才发现黄河的细节如此复杂。
10月中旬下午,我们从焦作市区出发,行驶了一个半小时,到达孟州市黄河岸边。
车辆临近黄河时,有人竖起了栏杆不准通行,我们便沿着公路步行过去,见到公路两侧是一片大平原,栽种着花生、玉米,玉米刚刚收完,只有一部分田地里竖立着枯黄的作物,花生则正在收获,零零散散的大型农业机械咣咣咣咣作响,正在将花生从地里翻收出来,田地里没什么人,只有几个中老年人在那里忙活,刚收好的花生混着泥土,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一堆堆地胡乱堆放在马路边,也没人看管。
公路两侧栽满了垂柳,柳绦如丝散开,一群群麻雀叽叽喳喳忽一会破柳而出,忽一会没入丝绦深处,深秋时分宽阔的大平原上,只听得机器与麻雀交相作响。
“以前这里没有这么多鸟。”与我同行的人说,“后来枪支都没收了,鸟就多起来了。”
“收枪是为了环保吗?”我问。
“不,是为了防止斗殴。”
我们说着话,来到了千里黄河大堤,原来堤岸作斜坡设计,高约五六米上下,堤岸边有一些雕塑,描绘古代使用捆草和树木筑坝、以及夯实坝基的场景,在当年没有混凝土的情况下,这样治理黄河几乎很难控制泛滥。
雕塑描绘的是古代人民靠草堆、树木筑堤的情形
图左是干堤,图右就是滩地,最适合种花生,要走好长一段路才能到黄河边
历史上黄河下游决口1500多次,大改道20多次,有文字记载的2000年黄河史,黄河发生过500次水灾,平均每四年一次,给沿岸造成过极其残酷的灾难。
我之所以从孟州来看黄河,就是因为从孟州起黄河就属于地上悬河,是危险开始的地方。
不过现在有了工业化的干堤修筑法,加上降雨量少,十年九旱,已经很少很少听到黄河泛滥的新闻了。
2021年降雨突然变多,郑州还发生了严重水患,我见到孟州段的黄河水,也涨到了三四米深,但还是离干堤十分远。
从孟州干堤下去之后,一时是见不到黄河的。
还要走好长好长一段路,才走到黄河边上,而这片从干堤到黄河的地区,叫做滩地。
没有到过黄河边上的人,很难理解滩地是怎么回事。
这其实是被黄河冲刷出来的一片平地,以沙地为主,走在上面一脚深、一脚浅,可以种小麦,但更适合种花生,孟州的滩地算是较小的,同行的人说,他在武陟县见到的滩地,是这里的好几倍宽。
这一块随着黄河河水上涨或下潜的地,是不稳定的,有时多、有时少,但也是附近村民重要的生产资料。
我在岸边咨询当地的老农,他说周边的村子每人可以分到8.7分地,他们家6口人,一共5亩地,但如果加上滩地的话,村子每个人能分到1.4亩地,滩地实际占到了总土地的38%,相当于家里生产的粮食,也有机会增长三成。
粮食和家畜,是农民们变现的唯一经济手段。
2021年的滩地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年轻人都不来搞农业,但放在过去一两千年,为了争夺滩地,黄河两岸的人常杀得头破血流。
以前河南人也没地方打工,多一亩地就多一点收成,所以对滩地十分看重,但坏就坏在黄河经常“滚道”(当地人用词),就是改道的意思,一会河道靠左岸,一会河道靠右岸,人格极不稳定,有时候你在滩地种了花生,河道发生变化,你得摇着船过去继续种地,但两岸的人习惯土地以河流分界,你过去种地是侵犯了对岸势力范围,你摇船别人就摇人,两边为了争夺滩地时常发生火拼。
“尤其是孟州人跟洛阳人、武陟人跟郑州人火拼得最厉害,”同行的人说,“1990年代时拿枪火拼,惊动了国务院,几个县的县委书记都撤了。”
“枪是从哪来的?”
“滩地以前有鸟有兔,大家常来打猎,还有过去民兵也有枪,1990年代才收缴了。”
收了枪,意外使黄河两岸的生态变好,鸟类也变多了。
在农业时代,田地就是一切,为了争夺田地和水源,通常村与村之间,户与户之间发生火拼,家里多几个男人就多几分武力保护,因此男丁就显得尤其重要,没有男丁的家庭在村子里会受到歧视,生不出儿子的妇女,在当地也被叫做“绝户”而抬不起头。
当地老农说,他们家是从其他县移民过来的,想找块地开荒,老村民们都不干,两路人马就打起来了,在1980、1990年代经常打架,拿火枪对冲,但是现在好了,现在是法治社会了,大家不打架了。
这位老大爷说出“法治社会”四个字时吓我一跳------很明显他该是受过一定的培训,有了些现代社会的认知。
在河南农村的冲突主题里,由于黄河滩地是变动的,不是恒定的,充满争议,成了最容易点火就着的地方,滩地,是黄河两岸过去争夺生存空间最惨烈的地方。
其实就算加上滩地,河南农民的收入也少得可怜,但就是为了这么一点点经济利益,大家也要打得头破血流。
收成可怜到什么地步?一家五亩地,通常种小麦、玉米、花生三样,这三样农作物都极便宜,小麦和玉米一块上下一斤,花生三元上下一斤,收获时又特别辛苦,玉米叶子割得你全身发痒,挖花生能挖得你折断腰杆。
所谓争夺滩地,其实就是给家里多争两亩花生地,一年下来,顶天了相当于2021年两三千块钱的纯收入。
为了这两三千块钱一年的收益,黄河两岸的农民们,过去得拿命去拼。
你不深入田间,根本不知道做一个农民有多苦。
但其实孟州这一块在河南还算可以,我问老大爷河南哪里最苦,老大爷把铜烟筒背在身后,使嘴呶了呶东南方向,老大爷说:
黄淮四市最苦,周口、驻马店、信阳、商丘是苦中苦。
贰 平原
在讲述黄淮四市前,我想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孔力。
因为听完孔力的讲述,大家就更能明白河南苦在哪里?黄淮四市为什么会更痛苦?
孔力今年三十岁,生得眉清目秀,他祖上来自甘肃,后迁到河南,眼瞳是褐黄色,跟寻常汉人不太一样,应该是祖上和北方少数民族混过血,他现从事房地产行业,收入颇丰,十分健谈。
我们在郑州见面,他负责带我去郊区农村了解普通人的生活,于是一路上他一边开车,一边简短地介绍了自己的一生。
他家来自许昌农村一个很有名的庄子,他们那打小很难靠读书出人头地,他小学同学三分之二才能上初中,三分之一只念完小学,他们那一届整个村,只有4个人考上高中。
而且村里人对生儿子十分执着,因为超生,导致出现了许多黑户。
没读初中的早早就会去本地乡镇企业打工,2000年前,许昌造纸厂、织布厂、假发厂开得到处都是,现在只剩下部分假发厂还存活下来。
他那时读书得到县城去,县城只有三所初中,三所高中,所以淘汰率特别高,师资水平也差,初中时100个人一个班......
我说等等,100人一个班?你没说错吧。
他说没错,确实是100人一班,在河南十分常见,这里面只有20%能上县城高中,其他会被分流到中专、技校、以及乡下很差的高中。
他们学校那届只有一人考上了人大,这种几率在河南同龄人里可算十万分之一,因为教育资源太差,一般想考上好一点的大学都要复读一次,他第一次高考过了二本线13分,复读后过了一本线66分,没考上理想中的郑大,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念书。
他跟我说,你知道我说这些,是为了说明什么吗?
我说我大概知道了,在河南,出人头地太难了。
孔力说是啊,他当年的同班同学,村子里的小孩,大多都在从事最简单的体力活,活在社会底层,只有他读书读出来了,现在还挣到钱了。
他有一种死里逃生般的侥幸感。
孔力说,河南省和其他省最大的不公平,是教育的不公平,因为没有知识,在河南,穷人翻身太难了。
那么,现在我们需要总结一下,河南省的教育,为什么这么难?
河南省共有1亿人口,超过法国、德国,相当于陕西 湖北人口总和,但河南省居然没有一所985,更可怕的是,全省居然只有一所211郑州大学。
比较一下就知道差距了,6600万人口的湖南有3所985、4所211(有重叠,其实是4所),5700万人口的湖北有两所985、7所211(有重叠,实际是7所),2200万人口的北京有......
这个就不提了,太刺激河南人民了。
河南的学子要付出多少倍的艰难,才能读上一所好大学。
我常在老家邵阳看到有家长聊天,互相勉励儿女学习,都觉得只有读书才能走出邵阳,改变命运,我一直觉得我们邵阳学生已经挺难的,没想到河南这么难。
这么难的河南,还产生了严重内卷,就是城乡教育资源差距巨大,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严重缺少教育资源。
孔力忿忿不平地说,河南城乡最大的不公平,就是教育资源的不公平。
这就导致了两个结果:河南农村学子要改变命运极其困难、河南外出务工人员整体素质低于其他省份。
在中部六省中,河南省农民工因为不具备文化知识和技术优势,农民工资收入排在倒数第一,而教育资源相对较好的湖南,则排在顺数第一。
哪怕做个农民工,也得有文化才有优势。
孔力一边开车,一边叹息说:“为什么在河南会这么难?”
我望着窗外一望无际的平地,缓缓而沉重地说:
“因为大平原。”
现在,我们来看一眼河南省地形图吧。
河南省平原占到了全省55.7%,丘陵占到了17.7%,山地占到了26.6%,平原主要在东部,山地主要在西部。
我在江苏篇介绍过,平原拥有巨大的优势,江苏是因为平原 长江 出海口 丰富的水系而得地利,但这招在河南就不灵了,因为河南只有平原,河南的优势太过单一,甚至使优势变成了劣势。
黄河不能跟长江比,黄河根本没多少运输功能了,河南又在内陆,远离出海口,而河南省的河流也远不能跟江苏相提并论,我都懒得找数据了,双眼看得到的巨大差异,在洛阳,我亲眼看到龙门石窟前的伊河,居然是这样的。
感觉这水量,还不如我在常州看到的护城河,至少那边还能走小船。
河流水量小其实也不是河南一家的问题,而是整个北方的问题。
缺少水运,是北方各省玩不过南方的重要因素之一。
失去了这么多辅助,单独的大平原优势就变得很尴尬了。
因为江苏的平原配套的是工业,而河南的平原,配套的绝大部分是农业。
最后大平原只适合做一件事:种地!
种地,是产值最低的行业。
拥有大平原,容易发展农业,获得的口粮容易养活新丁,而社会结构又催生了多生男丁的冲动,于是河南形成了人口多、资源差的格局。
“河南省的特点可以用六个字概括。”我对孔力说,“叫易生存、难发展。”
2020年全河南产粮1365亿斤,占全国粮食产量的10%,小麦占到了全国三分之一,全国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里,河南一省占到了1.22亿亩。
作为一个河南人,吃碗面活下去容易,但要读好书、混出个样子来,难度可能是我们湖南人、湖北人的两三倍。
大平原使河南固定在农业大省的位置,将其摁在了产值低的农业上,因为产值低,无法产出高额利润,使河南省的实际生活质量,无法跟中部其他省相比较。
听孔力介绍完这些,我们才能更理解黄淮四市为什么那么穷。
插一句,其实最穷的还得加上四市旁边的南阳,这五个市的百姓,相对比河南北方城市都过得苦一些。
为什么这五座城市,过得这么苦?
叁 农村
来河南之前,我反复查阅了河南省的GDP和产业分布相关数据,2020年河南省总GDP5.5万亿,排在全国第五,第四名6500万人口的浙江创造了6.46万亿GDP,河南想追浙江十分困难,第六名的四川8400万人创造了4.85万亿GDP,一时也追不上河南,河南最近几年,可以暂时安全地待在全国总量第五名。
但河南的人均GDP,只有5.7万元,比辽宁、四川都弱一点点,排在全国第18位。
湖南省人均GDP是6万元,湖北是7.3万元,我来河南调研前,感觉只是看数据,河南农村会相对苦一点,但也苦不到哪里去吧。
结果看到了令自己无比震惊的差异。
河南农村如果对比我见过的湖南、福建、浙江、江苏、湖北农村,称得上贫穷凋敝。
拿浙江、江苏、福建农村来对比就太欺负河南了,但我拿人均GDP十分接近的湖南来对比时,还是感受到了巨大的经济鸿沟。
两年前,我写过回湖南邵阳农村做经济调研时的感受,大家可以查阅旧文《一个普通湖南农民的经济数据》。
没有对比没有伤害,以我老家邵阳举例,656万人口总GDP仅仅只有2250亿元,人均GDP更只有可怜的34182元,但是,我去往河南人均GDP74110元的洛阳郊区农村,和人均GDP115971元的郑州郊区农村时,深深的感觉到河南农村的生活质量远不如湖南农村。
给大家看一下我亲手拍下来的河南农村建筑物,对比下我湖南文章里的农村房子,就能清楚地感受到两地的差异。
这种房子我在河南见得最多,小两层,一个小院,但房屋质量远不如湖南乡下。
注意这些图片不是我专挑粗糙的房子拍,而是连续出现这种类似的房子我才拍,既不挑好的,也不挑坏的,而是挑普通的样本,尽可能客观地呈现河南农村。
我老家村子里现在几乎户户都是四五层的房子,外墙会尽量装饰一下,家家都有车,而河南农村几乎都是两层建筑,外墙胡乱抹了灰,造型也显得分外简陋,只有每户人家的铁门看样子下了些成本,孔力说因为治安不好才这样。
邵阳农村即使在山冲冲里,我也见到了修得十分气派的别墅造型农民建筑,说明湖南农民的生活在不断升级,正在从1990年代的两三层红砖房,过渡到2000年代的四五层楼房,现在开始发展出全新的类似欧美风格的别墅建筑。
这是我长大的村子里的乡下房子,我们村在当地算比较穷的。
而河南农村,我这一路走遍了河南东西南北各座城市,我在乡下很少见到精致的别墅建筑,感觉整体上还是停留在1990年代湖南乡下的建筑水平。
这跟两地的人均GDP数据是极不相衬的!这背后一定有经济上的原因。(后面会说)
人均GDP这么高的郑州、洛阳郊区农村都这样,周口、驻马店、信阳、商丘、南阳就更加如此了。
湖南遇到的农村人口流失、养老问题,跟河南是一模一样的,这些不是河南农村衰败的理由,背后隐藏着一条普通人看不见的经济规律。(后面会说,不要着急)
孔力说,河南省的贫富差距太严重,而且富人只集中在房地产、矿场、垄断贸易这些领域,间接导致了治安、腐败、教育问题,郑州的服务员只能拿3000元左右,保安4000元左右,美团送外卖的5000-6000元左右,农村种地的就更惨,贫富差距隐藏着巨大的社会矛盾。
从2018年开始,郑州的房价到现在下降了10%,只有学区房和豪宅在涨。
孔力还带着我逛了几圈富人的庄园,我看完后说,河南省贫富差距的本质并不是富人的问题,河南省的富人再富,能富得过深圳人?
河南省的问题,不是上限太高,而是下限太低,是普通农民阶层日子苦、收入低才出现的现象。
我们不应该去削河南的富人,而应该发展更多的产业。因为最重要的,是让河南的普通民众富起来,把下限抬高才是重点。
肆 黄淮
现在,我们可以重点谈一谈,河南最穷的黄淮四市(加南阳)。
这几座城市的困境,折射的就是河南的困境。
黄淮四市拥有3500万人口,是粮食主产区中的主产区,耕地面积占全省的40%,粮食产量占全省的45%,棉、油、肉类占全省的40%,加上旁边南阳的近1000万人,4500万人口形成了河南的相对困难地带。
困难的原因,在于城市被锁死在农业范畴。
整个河南省三产比例分别为8.5:43.5:48,2020年农业总产值只有区区6240亿,我去周口农村调研时,当地农业专家说要搞弱筋、中筋、强筋小麦分片种植,还要多搞矮杆高粱供给茅台(贵州的高粱早就不够用了),但我算了算,小麦顶天了给农民们增加50%的收入,高粱顶天了给农民增加一倍的收入,农业原本价值太低,增加后天花板依旧不高,一年的收成,还是比不过出去打两个月工。
保证农业是国家战略需要,在战略面前,经济发展也得让一让。
唯一庆幸的是,河南农业现在基本是全机械化了,收麦子、花生、玉米时都是机器干活,农民们不用那么辛苦,每到收麦子季节,大家甚至会在马路上拦住出门工作的收割机,不给自己家地里的麦子收了不让走。
为了保证河南每年1300亿斤的粮食产量、450万吨的禽蛋、200万吨的牛奶、500万吨以上的猪牛羊禽肉,河南必须将周口、驻马店、信阳、商丘这几座适合农业发展的城市,锁定在农业区域,这几座城市的人均GDP,也因此排在河南倒数第一、第四、第五、第三。
还有个旁边的南阳人均GDP排在倒数第二,一是因为人口太多分散了资源,二是因为想发展工业时,刚好被邻近的湖北襄樊压制,工业全跑襄樊去了,玩不过人家襄樊。
黄淮四市本来底子就差,偶尔来一次大灾,根本扛不住。
像全国人民都听过的驻马店,经常被打上“坑蒙拐骗”的标签,这个标签跟安徽人过去因为水灾出门要饭,而被人歧视一样,本质上,都是贫穷造成的。
但安徽已经在蓬勃发展了,驻马店却还没有看到希望。
许多人知道驻马店穷,却不知道驻马店贫穷的原因。
普通中国人一般没听过758驻马店水库溃坝事件,这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水库垮坝惨剧。
1975年8月,莲娜台风从晋江登陆,刚好遇到澳大利亚的南半球空气扑向北半球,两股气流在伏牛山与桐柏山之间相遇,造成了特大降雨。
驻马店板桥水库大坝溃堤,6亿立方米的滔天洪水直冲而下,以6米每秒的速度,掀起10米高的巨浪。
随后暴雨将整个驻马店主要河堤全部摧毁,60亿立方米的洪水,将驻马店东西300公里,南北150公里彻底淹没。
2.6万人死在洪水里,200万民众泡在水里五天五夜等待救援,因为泡太久,许多人全身浮肿,还得了脑膜炎,后续又因疾病,总共造成24万人死亡。
这次天灾共造成1100万人受灾,1700万亩农田被淹,全河南596万间房屋被毁,上百万头牲畜被冲走,100公里京广线被冲垮,共造成1975年100亿元财产损失。
其中驻马店最惨,几乎被夷为平地,驻马店人民此后惨到靠卖血补贴家用,但因为那年代共用针头,导致大面积感染艾滋病,驻马店著名的上蔡、西平艾滋村就是这么来的。
还有部分活不下去的驻马店人,就逃到外地为生,因为没受过教育,靠坑蒙拐骗过活,就此将整个驻马店的名声带坏。
驻马店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告诉我们河南的贫困主要来自固守农业,在经济遭到毁灭性天灾打击后,人为了活下去,才去做下三滥的营生。
其实但凡有条活路,也没有人想去靠下三路赚钱。
贫穷,才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贫穷,也使河南农村产生了两大特殊现象。
一个是光棍,一个是宗教。
在周口走访时,我们了解到当地一个大村40岁以上的光棍,有近70人,小村有约20人,查了全河南的数据,男性有270万光棍,女性有95万光棍。
我看官方将30岁以上没结婚的叫光棍,所以广东光棍总数最多,但广东那些人我熟,他们根本不能算光棍,他们是在忙着搞钱,个个私生活性福得很,而河南我们在现场看到的,是真正40岁左右的男村民,是真的娶不到媳妇的人。
再过五年,这波人估计就绝望了,他们可能会成为社会体系里极不稳定的基因。
另一个就是宗教问题。
我曾经在《宗教狂魔与科技之光》里写过,有钱的人容易信科技,没钱的人容易信宗教。
所以在河南农村,基督教正在四散传播。
我们找到周口当地一名村里基督教的负责人聊了半天,她底下大概有400名教徒,不过以老人为主,大家周末相聚一次,捐钱时有摄像头全程记录,有大事都要去报备,管理得还算井井有条。
但我问他们是基督教哪一支时,他们竟不知道自己属于新教,连东正教和天主教也不太分得清,看起来十分诡异。
好像他们信教只是为了互相温暖,具体信个什么,也不是太关心。
河南农村基督教的快速发展,本质上,是经济不发达与农村老人精神世界空虚的双重体现。
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宗教的事只能谈到这里。
在结束黄淮四市的话题前,我想特别谈一谈信阳。
我在江苏调研时,曾经遇到一位从信阳嫁到扬州的女生,她的人生十分不顺利,一度让我以为信阳是全河南最穷的城市,而且信阳的人均GDP数字摆在那里,人均43432元的信阳,跟人均40557元的驻马店、人均39909元的商丘打得火热。
没去信阳前,河南省关于信阳最多的东西就是信阳炖菜,河南人都说信阳菜最好吃。
我在河南吃了好几次信阳菜,其实放在全国算是普普通通的水平,河南老乡之所以喜欢信阳菜,是因为其他河南菜,实在一般般,信阳菜的好吃,是被衬托出来的。
当然饮食这个东西个人主观性太强,我的看法仅作参考。
到信阳之后,我原本对信阳的观点有点彻底颠覆,这使我相信,南北各省的经济不能单独看GDP数据,因为数据存在着巨大的不真实性,数据会说谎。
信阳跟河南其他城市不一样,完全是一派南方城市的样子,这里降雨量充足,空气湿润,树木葱郁,主要吃大米,离武汉近,街上到处是时尚的年轻人,它的大部分区域更像湖北。
只有信阳东部的商城县,靠黄柏山和温泉出名,其旅游资源跟我在安徽见过的一模一样,这里似乎更接近安徽的地理环境。
我在江苏篇提到过信阳,它是一个标准的南方城市,是为了牵制湖北而强行划入到河南省的。
每当我问信阳人:你们是不是内心深处觉得自己更像是一个湖北人?
信阳人就会笑而不语。
实际上信阳的经济情况、城市和农村的建筑、普通人的精神气象,比周口、驻马店、商丘要好一些,2020年全河南存款里,GDP倒数的信阳排河南第四名,达3900亿元。
我问信阳本地人,这么多存款哪来的,他们说是因为信阳有260万人在外面务工,寄回家的。
我问他们主要去哪打工?信阳人说去长三角、珠三角、武汉。
我默默地点了点头,我说:是的,信阳走的是中国南方城市的路线,中国有些南方城市人均GDP看起来比北方低,但生活质量却要好一些,这里头是有原因的。
下面,我要重点讲一讲从河南调研,看到的中国南北方巨大差异。
伍 南北
中国在进行GDP统计的时候,是不将农村自建房,纳入GDP统计的。
这个数据掩盖了许多信息,其实是可以侧面反应中国社会,尤其是农村的真实情况,从而推导出中国宏观经济的一些情况。
我继续拿河南洛阳农村和我老家湖南邵阳农村举例,就能把事情说明白。
2020年,洛阳700万人口创造了5128亿GDP,人均GDP74110元,邵阳656万人创造了2250亿GDP,人均GDP34311元,无论从哪方面看,洛阳都是碾压邵阳的。
但我亲眼看到的洛阳农村,普通农户的衣食住行,肉眼可见的比邵阳要低一些。
比如下图这种民居,邵阳乡下已经不多见了,但在郑州、洛阳的国道旁还时常遇见。
要摸清发生这种情况的根源,只要抓住两个重点就行了。
第一,洛阳的GDP主要是由什么构成的?
第二,洛阳和邵阳农户的现金流来自哪里?
洛阳是北方城市的代表,只要弄懂洛阳,就弄懂了中国南北方差距为什么这么大。
我去洛阳时,当地人带我去涧西区参观当地重要企业,走了一圈后,我瞬间就明白了河南与我常住的广东省差别在哪。
标准的涧西区的街道,都是马路两边种满了漂亮的法国梧桐,树后面竖立着红色的苏联式旧建筑。
那是因为当年苏联援助中国的156个项目,河南省主要落户在洛阳,以涧西区为主,分别是洛阳热电站、洛阳拖拉机厂、洛阳滚珠轴承厂、洛阳矿山机械厂、洛阳有色金属加工厂、洛阳柴油机厂,我们将苏联的建筑一并搬了过来,将洛阳的街道修理得整整齐齐。
这些工厂奠定了洛阳的工业基础,现在都有了较大的变化,甚至改了名,我在洛阳依次见到了中国一拖、轴承研究所、中信重工、中科慧远等重要企业。
当地人说,洛阳是一座工业城市。
我当场一愣。
我大部分时间生活在珠三角,以佛山和东莞这两座城市为典型代表,工业城市在我看来,应该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工业区、几千几万座工厂连绵一片,洛阳的工厂数量是不是少了点?
我很快发现,洛阳的这些工厂,绝大部分是重工国企,而我在珠三角看到的,绝大部分是轻工私企。
我们来拉一下洛阳重点企业名单就懂了。
大家看洛阳重点企业名单,绝大部分都是国企。
我们再拉一下佛山重点企业名单来比较一下。
两张图已经说明很清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最大的差异,是他们所依附的经济链不同,北方重点发展国企,南方重点发展私企。
国企赚来的钱,部分投入再生产,部分发工资,部分上交给了国资委和财政部,这些钱又被拿去搞大基建、大军工、扶贫、或者救效益不好的国企等。
而私企赚来的钱,除了投入再生产,发工资,其他的钱是分红到私人钱包的。
总体来说,国企将赚来的钱投入到了公共领域,私企将赚来的钱投入到了私人财产。
私企还有一个巨大的作用,他提供了80%的就业岗位。
也就是说,中国大部分人的工作,是私企提供的。
但国企规模大,通常搞的都是重工,所以GDP数据特别高,2020年,国企占到了GDP的62.29%。
简单点说,洛阳大国企多,GDP看起来高,但经济利益会服务于公共领域,能提供的就业机会少,而佛山、东莞小私企多,能提供大量就业机会,让每一个小老板大把赚钱。
同时,湖南的劳动力大量流向佛山和东莞,打工人有了充足的现金流,再回家建新房子。
现在就能解释,为什么洛阳各项GDP看起来能碾压邵阳,而邵阳农村却比洛阳建设得好。
因为洛阳的经济构成决定了无法惠及到每一个民众,普通农民其实没什么钱,而邵阳通过向珠三角私企打工、或者自己去珠三角做小老板,普通农民反而更有钱,再将赚来的钱回馈到家乡盖房子,造成两地农村情况全然不同。
只是因为邵阳赚来的这些钱是不计入GDP的,才会看起来被洛阳碾压。
那我们应该怪北方城市国企太多吗?
不,我们应该感谢国企在北方多投资,要不然,北方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可能更糟糕。
就像我前面说的那样:河南省的问题,不是上限太高,而是下限太低。
这仅仅是河南省的问题吗?
不,这是整个中国北方的问题。
我去过山东省,发现这个GDP巨无霸省份,农村建设完全比不过福建、浙江,也是因为山东省都是大国企为主。
大家不是总说山东人保守、喜欢求寻体制内的工作吗?其实也是因为山东人所依附的经济链是国企为主,如果山东人依附的经济链跟深圳一样,那山东人也会活蹦乱跳的。
经济链,才是分析问题的根源,人依附什么样的经济链,就会产生相关联的行为。
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给了私企更多生存空间,而私企天生自动流向成本低的地方,所以中国两大水系入海的终点,长三角和珠三角,就自然而然成为中国私企最发达的地方。
这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这只是经济的自然选择。
但国企还是很重要,因为有些事,私企是不会做的。
像我上篇写的《平凡与伟大》,国企会在各个重工、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进行投资升级,这些东西私企会觉得风险太大,是不会参与的,私企搞到后面,天然厌恶风险,会不自觉地去搞来钱快的金融,这样国家的大工业系统就无法升级了。
所以一个国家,国企很重要,解决发展问题,私企也很重要,解决生存问题,只是看国家发展情况,调配比例到多少合适。
中国北方重国企是不得已,所以北方居民受惠相对较少,河南农村相对凋敝。
这也是我前面说的,“背后隐藏着一条普通人看不见的经济规律”。
陆 郑州
根据我在河南亲身体验,其实整个河南只有两座真正的工业城市,就是郑州和洛阳。
其他各个城市的工业都较虚弱,大部分河南城市,就是几家大国企,带着一波小国企,中间夹杂着几家顽强生存的中小私企,配一些矿产或食品加工业撑起来的,无法给当地提供充足的就业,也无法让全体居民真正实现富裕。
除了漯河有一个变态无比的大私企双汇,其他城市都是这个样子,黄淮四市更糟糕一些。
开封就有意思了,1950年代曾经是河南工业第一,能生产电视机、拖拉机、冰箱、柴油机、空气压缩设备,后来逐步衰落了,郑汴一体化搞着搞着,因为只有郑州能提供高薪工作,离郑东新区也只有40公里,人才资源就全往郑州跑,只剩下一些煤化工、汽车零部件、面包车产业。
一位在郑州上班的开封本地人告诉我,这几年郑州房价只降了10%,开封可是降了30-40%,恒大未来城2018-19年还是9千到1万的价格,现在跌到了5-6千一平,滨河悦府的公寓甚至跌到了3千多!
你说开封惨不惨?
但是开封历史底蕴足,做过八朝古都,走大街上都特别适合玩cosplay,开封人就在灿烂历史的文化支配下,专注搞起了文旅产业。
开封的清明上河园、大宋武侠城做得微微粗糙但是又热血又好玩,有些大场面简直不惜血本,感觉再精致加工下,后面完全能走出依附中国文化的文旅城项目,跟迪斯尼乐园、环球影城错开,血泪推荐清明上河园里的枪挑小梁王和东京保卫战,这条真不是广告,这是自来水。
查阅全球各大城市的发展,会发现开封特别适合对标美国佛罗里达的奥兰多,奥兰多靠15个主题公园闻名于世,每年能吸引7500万游客,开封除了清明上河园和大宋武侠城,还有在建的恒大童世界和北方最大的野生动物园等等,我个人预判开封完全可以以奥兰多为模板向前发展,充分吸收中国文化里的故事,再搞搞西游记主题公园、武侠奇幻主题公园等,做出有中国特色的一流文旅城市。
现在回过头来,重点聊一聊郑州。
郑州,是河南省工业化的希望,是改善河南人民生活质量的主要输出点。
我个人相信,以日韩为模板,中国未来的大部分省会,会聚集本省20-25%的人口,农村是一定会走向全机械化的,人口只会越来越少。
等这一代老人陆续去世后,人地矛盾消失,中国就会开展大农村相关改革。
如果能把郑州的人口从1250万人提升到2500万人,就能使河南25%的人口脱离相对贫苦的农村生活,也能降低基建成本。
那郑州现在建设得怎么样了呢?
最近五年时间,郑州净流入人口260万,到2021年底,郑州市域面积将扩大到1200平方公里、米字形高铁网基本成形、中欧班列网络覆盖30多个国家130多个城市、机场开通245条货运航线、通航全球132个城市、进出口额占全省70%。
2019年,郑州才迈入万亿GDP,2020年1.2万亿GDP排全国第12名,略低于长沙,现在已经提出到2025年达到2万亿GDP目标,2035年达到人均GDP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宏观战略目标。
个人感觉,最近这些年发展得还不错,但这个调子定得有点高。
这个数字得是整个郑州一直保持昂扬向上的发展态势,人才大量汇集、郑州成功完成产业转型、没有国际地缘战争的基础上才可能实现的。
以2019年为例,郑州的产业集中的领域,分别生产了2.14亿部手机(主要是苹果)、61万辆汽车(新能源只有5.4万辆)、1500亿支卷烟、2000万件服装、1400万吨水泥、117万吨速冻食品、485万吨耐火材料、435万吨铝材、162万吨钢材、39万千米电缆。
核心支柱产业主要是装备制造(电气、盾构机、农机、矿山、起重机)、食品(冷链、休闲、功能食品)、电子制造(计算机、汽车电子、光电子芯片)、钢材(精品钢、铝加工、铝基材料)等。
郑州这些大产业都集中在传统制造领域,规模大利润低,而安徽、江西、四川三个发展中大省正在努力抢夺先进制造业。
我们以新能源车举例,安徽2020年生产了10.5万辆新能源车,占全国7.7%,现在还计划培育3-5家有重要影响力的整车企业,和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关键配套企业。
安徽对新能源行业已经志在必得,现在是中部省份新能源产量第一,2021年安徽就要甩开其他中部省份,新能源车总产量达到20万辆左右,并在2023年占比达到全国10%。
2020年,中国一年生产了2500万辆汽车,再过二三十年,这些汽车企业会全部更换成电动车,也就是说,到时全中国将生产2500万辆电动车,这是个多么可怕的市场。
中国各省现在都在拼命抢新能源生产线,就是在抢未来的先进制造业,只要谁先打好底子,就能吃上三五十年的红利。
而在新能源领域,河南大部分产量还是电动货车,2021年货车预计生产3万辆,市场规模有限,总体上已经被安徽甩开。
以郑州为主的全河南,将重点押宝在新型显示(1000亿)和智能终端产业链(5000亿)、生物医药产业链(3000亿)、节能环保产业链(7000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1000亿)、人工智能产业链(500亿)、网络安全产业链(300亿)、新材料产业链(2000亿)、智能装备产业链(800亿)、智能传感器产业链(500亿)、5G产业链(1000亿)上。
十四五期间,全河南要形成10个万亿级产业和10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城镇人口突破60%、GDP年平均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平均增长7%、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11年的目标。
而2021年一场大水、一场疫情,就已经让郑州受了点挫折,第三产业明显受到了影响。
再看整个2021年上半年,河南虽然总量还排在中部第一,但增速已经跌到了倒数第一。
河南、湖南、四川三省2021年上半年的增速都低于全国平均增速,开始显现疲态。
仔细看河南与湖南的产业就会发现,两个省的情况相似,都是缺少数字经济(就是互联网产业这些)和新能源经济(就是电动车这些)的推动,在旧产业链上做文章所导致的。
安徽被人看好,就是因为他们家在发展这些未来的产业。
而且河南严重受困于教育资源,比其他省在发展高科技方面束缚更多。
郑州现在也太依赖富士康了,如果有一天富士康决定搬走,郑州的航空港、对外出口都会受到重大打击。
据路透社10月4日的新闻,由于苹果公司要求将部分iphone生产移出中国,富士康已计划投资10亿美元在印度南部建厂,用于iphone组装,我相信不管郑州愿不愿意面对,这件事迟早也会发生,到时,25万人的就业该怎么办?
所以河南的转型,已迫在眉睫。
根据我这两年来走访的情况,我个人预感,未来中国高速增长的地区,还会是安徽、江西、湖北这些省份,而北方各省的增长会渐渐放慢。
郑州超越长沙已不成问题,但要追上武汉,难度较大。
柒 黄河
2021年10月,当我亲眼见到黄河和河南时,发现它们跟我这个南方人,从小想象得不太一样。
在2000年代,网络到处充满了嘲讽河南人的段子,但二十年过去了,河南的经济发展起来了,这种现象也逐渐绝迹。
来河南前,只是通过分析河南省的经济数据,我原本对河南是有一定的期盼的,但是现场调研后发现,河南还没到我想象中的发展水平。
大多数人依然不能说过得好。
反过来说,河南省作为中国过去人均最穷困的省份之一,其实从清末一直到2000年代初,都处在非常艰难的生活环境,一直到2010年后,河南人的生活质量才得以提升。
也就是说,过去200年,河南人才过了十年的好日子,河南人当然希望,往后的日子越过越好。
我们既要认可过去的成就,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现在的发展成就远远不足以让河南富裕,河南人民依旧任重道远。
现在河南依旧面临着重大挑战,如何完成旧的产业升级,和新的产业转型,把河南的下限提升两个水平,才能让河南普通人,真正过上好日子。
2021年10月16日,我从焦作市区驱车一个半小时,赶到了孟州的黄河岸边,我静静地看着眼前湍急的河水,看着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很想听一听她会说些什么,想知道河南的现在和未来,会走向哪里。
但黄河没有说话,她一路浩浩荡荡,只顾奔流向前。
河南高考有多难
2022河南高考难度大,河南高考的难度水平处于“地狱模式”。河南高考堪称全国高考最不友好的地区。一般河南的211录取率在4.14%,985录取率在1.14%。
2022河南高考很难,考生很多,竞争很大。河南高考堪称全国高考最不友好的地区。
评判高考难度一般我们采取“985录取率”,“211录取率”,“一本录取率”三个指标的共同排名来评估各地高考竞争烈度,加上一个“清华北大录取率”进行额外评判,最后进行得分排名。而在这些选择中,河南都是比例最低的。
2022河南高考模式
高考科目设置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3”为语文、数学(分文科数学、理科数学)、外语(含听力),是考生必考科目;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和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由考生根据本人情况选考其一。“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每科满分为300分,其他各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满分为750分。
报考体育、艺术类专业的考生,除参加文化科目考试外,还须通过相应的专业考试,专业考试由省教育考试院和相关高校组织安排。
都说河南高考难,到底有多难?
河南高考很难。
可以根据一分一段表来看看2022年各个省600分这个分段到底有多少学生。
河南省理科一本线509分,文科一本线527分。
理科一本线上人数一共有119754人,0分以上509762人,理科一本线上的比例23%;理科600分以上人数一共有15216人,占比2%。
文科一本线上人数一共有23432人,0分以上332823人,文科一本线上的比例7%;文科600分以上人数一共有1179人,占比0.3%。
河南文理一本线上总人数是143186人,0分以上总人数是842585人,占比为17%;文理600分以上总人数是16395人,比例为1.94%。
可以看出河南高考到底有多难了,它的难不仅仅在于考到高分难,还在于竞争人数比较多,唯有考到更高的分数,才能赢过其他人。
本地高校对本地考生不照顾:
每年河南高考考生人数几乎都是全国最多的省份(2022年125万,是山东+湖北两个省份的考生人数),而河南高等教育资源却又十分紧缺。没有985院校,只有一所211院校——郑州大学。
一般来说,我国的高校具有鲜明的“地方保护主义”色彩,通常对本地生源会招录最多。但是令人匪夷所思的,郑州大学却并非如此,虽然在省会郑州,对河南本地生源却并没有多少“照顾”,我们本省人想上郑大也是十分困难的。
一般来说,必须要高出一本线至少20-30分才有可能被郑大录取,600多分上郑大,700分上不了清华和北大,在河南就是如此现实。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