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如何上好大思政课的课程,如何上好一堂优秀思政课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时代呼唤、大势所趋,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输出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任务,其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思政教育引领方向、提质增效,在善用“大思政课”做好思政教育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坚持正确导向、完善教育体系、优化评价标准,努力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坚持“教学相长”导向
教师深刻领悟“教什么”“怎么教”。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想清楚“教什么”的问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原创稿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时代呼唤、大势所趋,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输出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任务,其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思政教育引领方向、提质增效,在善用“大思政课”做好思政教育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坚持正确导向、完善教育体系、优化评价标准,努力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坚持“教学相长”导向
教师深刻领悟“教什么”“怎么教”。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想清楚“教什么”的问题。教师既要有教书育人的职业操守,更要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既要重成才,更要重成人。教师要把专业课、通识课、公共课、实践课通通作为隐性的“大思政课”,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深耕课程教学内容,在课程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积极推动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也要弄明白“怎么教”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大思政课”教育方式方法,在课程教学中自然、恰当、准确地融入思政元素,切忌生搬硬套、画蛇添足、饾饤堆砌,讲理想时就把理想照进现实,讲理论时就将理论联系实际,讲业务时就让业务融入案例。教师只有深刻领悟“教什么”“怎么教”,才能切实推动“大思政课”有情有景、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学生真正能够“听得懂”“学得进”。当代高职学生多为“00后”青年,个性独立、思维活跃、朝气蓬勃,相较于普通高校学生,高职学生有着更为鲜明的职业性与实践性,虽然他们学术需求相对较低,但就业意识更为强烈,需要更加生动鲜活“接地气”的“大思政课”。学生听得懂的“大思政课”是有意思的“大思政课”。学生在哪里,“大思政课”就应该上到哪里。要主动抢占网络思政教育前沿阵地,以有趣的栏目吸引人、以鲜活的内容感召人、以向上向善的力量影响人,才能培育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学生学得进的“大思政课”是有意义的“大思政课”。学习宣传工匠精神尤其需要真实工作环境和具体工作岗位来浸润涵养,继而帮助学生通过“身边人”“身边事”提前了解工作、感知社会、学会生活,让“小故事”汇聚成“大道理”,把工匠精神映入学生眼里、刻进学生心里。
完善“三全育人”体系
全员育人,壮大“大思政课”主力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流,产、教、校、企无形中又为高职院校上好“大思政课”提供了平台、资源等育人优势,这一优势有利于将校内外多元育人主体统一起来,形成以校内教职人员为主,校外合作企业、行业人员为辅的全员育人“主力军”。校内着力打造“五支育人队伍”,即政治素质好、管理能力强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理论素养高、引导能力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业务素质高、职业精神好的专业课教师队伍,思想素质高、沟通能力强的辅导员队伍,以及道德品质好、服务意识强的后勤保障队伍,构筑起全员育人的中坚力量。校外重点建设企业导师队伍,促进企业导师和高职院校统一育人标准,在实践教学、技能实操中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共同举起立德树人的教育旗帜。
全过程育人,赋能“大思政课”主渠道。遵循高职人才培养规律、思政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立足学校教育教学不同阶段的实际,强化“大思政课”教育的顶层设计,畅通全过程、递进式育人的“主渠道”。新生入学阶段,策划讲好“开学第一课”,通过开学典礼、入学班会、军训、学业生涯规划讲座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热爱所学专业,树立职业理想,立下报国之志;校内学习阶段,分步骤、有重点地“植入”政治素养、公民素养、职业素养等思政教育元素,引导学生明确职业伦理,树立责任意识,牢记“国之大者”;校外实习阶段,通过行业企业先进典型、技术专家、能工巧匠的示范带动,引导学生提高职业技能、更好就业创业,积极奉献社会。
全方位育人,筑牢“大思政课”主阵地。高职院校上好“大思政课”旨在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是全方位育人的“主阵地”。专业教育层面,深入挖掘不同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定制不同的课程思政方案。如工学类专业要更加注重质量意识,专业专注、精益求精,培养助推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商学类专业要更加注重数据分析、商业素养,精准精确、高质高效,培育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践教育层面,在校企合作中深化校企文化互动,加快建设并依托“双师型”教师队伍,寓教于技、寓德于课,甄别、发扬企业文化中的有益教育因子助力高职人才培养;在实践活动中融入红色文化资源,并借助这一广泛的思政教育元素在高职学生心里播下“技能强国”的种子。如重庆地区高职院校结合办学特色,深耕红岩精神开展系列红色主题活动、打造红色研学品牌,便是有益尝试。
优化“多维评价”标准
着力供给侧,推进多主体评价。结合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推动形成“第三方专家评价 企业导师评价 思政课教师评价 辅导员(班主任)评价 社会服务组织评价”的多主体评价格局,全方位评价学校“大思政课”教育实施成效。专家从课程内容、教学艺术、教学成效等方面,对学校“大思政课”教育进行整体评价;企业从学生的技术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工匠精神能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教师从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思政教育是否真正深入学生头脑、内心进行评价;辅导员从学生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认知、情感、价值观进行评价;社会服务组织从学生是否乐于参加社会服务,以及在社会服务过程中表现出的责任心、精气神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主体的多样性,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紧盯需求侧,推进全流程评价。“大思政课”教育的成效,在于能否引导学生用思想政治理论讲清国情世情、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现实问题。学生是评价的关键。要推动实施“课前 课中 课后”的全流程评价体系,在学生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学习成果、期末考核等教学评价中强化价值引领,通过技能学习考察职业素养,通过知识学习考察理论素养,通过思政教育综合评价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情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情况,以及工匠精神形成情况。通过学生的成长值、获得感、满意度,考量“大思政课”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新老师如何上好大专生思政课?
首先,提升师德修养。思政课教师要履行立德树人的使命,首先自己要不懈地“立德”,才能更好地“树人”。大学生大都进入成年(年满18周岁)或即将进入成年,他们对教师道德行为的观察往往重于对教师道德言论的倾听。大学教师不但要“学为人师”,更应“行为世范”。
第二,强化育人能力。
“育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育人”相当于“立德树人”中的“树人”,通过全方位的教育(德、智、体、美、劳),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狭义的“育人”相当于“教书育人”中的“育人”,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高校各学科教师都有在思想道德方面育人的责任,应该不断强化自己的德育能力。
第三,提高教学水平。
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大学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既要给人以真理,也要给人以方法。
第四,增强创新能力。
在政治理论教育中,教育者讲述本人新的科学见解,往往比单纯解释前人创立的理论更能引起受教育者的兴趣。每一个思政课教师都有发展政治理论的权利和义务,因为真理包括社会科学真理的发现权并不只在少数杰出人物手中。
第五,发扬进取精神。
在高等教育改革中,教师要积极进取,用自己的奋斗精神和可视成果影响学生、鼓励学生、督促学生。只有积极进取,才能青春无悔;只有超越自我,才能出类拔萃。
参考文献:
高金华,《教师要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教育与出版》2014年第24期(12月15日出版)第36~37页。(编辑:刘倩辰)
最新浅谈如何提升职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做好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措施(一)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重视价值观在高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渗透,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学习氛围。首先,应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一点一滴深入生命气息。例如:学校建筑设计、设施设备、活动场地、校园绿化、在教学楼、宿舍楼等学生经常出入的地方张贴标语等都能很好体现浓浓的“生命气息”。通过一些宣传生命环境保护的校园文化节、文化周等活动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环境的优越性加上学生丰富的实践活动必然会产生积极效果。
(二)集体与个体教育相结合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重视集体与个体教育优势,理清二者内在影响关系,最大限度调动工作积极性,改善管理效率。例如:主题班会,大型活动等人员集中地就是不错的平台,采用集体训话方式激发高职学生青春活力,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者要对学生长期存在的问题进行敏锐观察,并周期性开展主题教育,促使学生积极意识的耳濡目染。针对高职院校部分学生进行个体教育,换位思考,均化责任,“对症下药”,采用正确倾听方式和语言艺术提升工作效率,最终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三)采用多元化教学法
课堂上教师要敢于提出最新案例进行评估,鼓励高职学生针对案例提出自己观念,借助网络等媒体资源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并在课堂中以分享交流形式提高学生自我认知,提升网络文本在意识形态培养上的价值。一是积极接受并善于利用网络文本,要适应广大高职学生试图通过图画、动画、声音等多媒体技术及微博微信等客户端的迅猛发展,创新意识形态传播文本形式;二是营造适合高职学生群体参与并互动的网络微环境,通过网络文本互动性、创新性、集群性,营造学生群体在场的意识形态现场,让高职学生群体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实现交互层面的动态性质审美需求;三是创新意识形态网络传播途径,要广泛利用纪录片、专题影像、学术论坛、高校网站,实现传统文本正统性向当下网络文本灵活性转变,淡化网站类政治色彩,以网站为主要平台,围绕热难点问题引领高职学生思政教育认同。
(四)注重语言表达艺术培养
语言表达艺术是沟通过程中的必经之路,语言表达艺术最终目的不是直接将自身想法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语句用词及节奏的把握使聆听者与自身观点趋同。因此,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者需在观察学生微表情或微动作基础上,通过不同气流的语句发音向学生表达内在情感。例如,采用轻松欢快语气会使学生产生放松心理效果,相对比较容易接受讲话者观点。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者作为学生工作的主要教育家,幽默感也是必不可少的。幽默风趣语言会让学生在聆听中缓解压力,拉近距离,期间引用部分礼貌用语便会如虎添翼,学生心底会产生一种崇敬感。
(五)注重创新能力锻炼
新时期有新形势,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创新意识。高职学生青春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具有对外在新事物强烈好奇心,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者有意识的创新能力锻炼可方便教育工作高效开展。只有摆脱固步自封的局面才能真正走近学生群体,与市场人才需求对接,不断总结社会教育经验,对本校学生进行深入浅出分析,针对实际情况提炼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有条件院校可考虑把对社会形态了解较多的专业教师聘为思政助理,不同教育方式的工作者互为补充,使学生最终养成取长补短好习惯,最终完成自我高职学习生涯的提升。
(六)创设全过程情景教学
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教师在创设情景时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不能要求所有教师创设情景都是一样的,应当鼓励教师在创设情景时发挥主观创造性。不同教师在教授同样内容时也未必创设同样情景,只要是与所教内容是相符的则允许多样情景存在。只要是适应学生认知水平的,只要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情景就是适宜的。然而情景教学不应只运用于问题引导,而应运用在整堂课中。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课程开始要创设恰当的情景。这样能令学生很快以极大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不但愿意注意听教师讲解,还会主动地进行思考。除此之外,这样还可调动起学生学习热情,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倾听教师的讲解;第二,课堂深入中使用情景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理论知识都是枯燥的,有些知识还很抽象;第三,在不同教学环节引入情景教学方式,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教学活动并不是一堂课就能够完成的,有些知识需要好几堂课才能完成。同时,不同科目之间也需相互结合。利用情景教学,能将不同课程有机结合,让学生自然过渡到不同课程学习,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