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
日前,在第六届高等教育创新年会暨西交利物浦大学15周年教育探索分享活动中,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分享了他对未来高等教育的思考。他认为,未来素养教育要进一步加强,同时还需要探索新的专业精英培养模式、行业精英培养模式,以及适应人工智能和数字智能时代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6月23日《北京青年报》)
素养从表面上可以理解为素质和教养,主要是指一个人的修习涵养。因而素养教育本身也就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和结果,作为现代教育的目标和方向,素养教育也为各国所推崇并成为全球趋势,就是要不
文/堂吉伟德
日前,在第六届高等教育创新年会暨西交利物浦大学15周年教育探索分享活动中,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分享了他对未来高等教育的思考。他认为,未来素养教育要进一步加强,同时还需要探索新的专业精英培养模式、行业精英培养模式,以及适应人工智能和数字智能时代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6月23日《北京青年报》)
素养从表面上可以理解为素质和教养,主要是指一个人的修习涵养。因而素养教育本身也就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和结果,作为现代教育的目标和方向,素养教育也为各国所推崇并成为全球趋势,就是要不断提高每个人的“胜任力”或“能力”,比如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还比如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在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下的适应改造和运用能力。
素养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并包含了很丰富的内涵,在有限的教育时间内,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而加强一个人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就非常重要,知识、技能与态度三者之间一个都不能缺少。在基础教育阶段,国家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确立了六大学生核心素养,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加强未来素养教育就显得重要而迫切。
实施素养教育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尊重当前教育的现状,又要结合未来的趋势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时下最大的困境在于如何教的问题,也就是在明确方向的同时,为教育教学找到具体的实施策略,把素养教育清润到日常细节中,抓住教育中最核心的东西,把普适化教育与个性化、差异化结合起来,在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注重因材施教,让每一个人既可以从别人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又有别其他人的独特性能力。
时下教育最大的问题在于,教育以“谁为导向”出现了偏差,传统应试性教育和应试化的素质教育,是以教师为代表的教育工作者为主,怎么教、教什么都由单方面决定和主导,就造成了意志的强加和方式的简单化,通俗来说就是填鸭式单向灌输,而没有双向互动,更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更没有尊重学生的意愿、特点和个性,采取差异化的处理方式,致使教育内容高度雷同化,教育成果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体现。
在教育领域也有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是以供给为主导,还是以需求为主导,在结果上完全不同。供给为主导,就是家长化和强制式,很难兼顾和考虑到需求方面的愿望和特点,在模式上也会僵化和呆板,无以作出有效的改变。反之,以需求为主,每一个人的个性化需求和特点就会得到尊重,并获得积极的反馈。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教师要理解素养教育,教育要实现素养教育化,若教有不得,则应反求诸己,教育始终以学生为主,和以学生成长为需求,素养教育才会真正得到落实。
正如专家所言,未来的创新经济更多的是需要想象力、内在驱动力、设计的思维和更多的智慧。个人要适应社会,国家要抓住发展风口,教育在其间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加强未来素养教育要“以学生为本”,这是时下教育改革的出发点,也是未来实施素养教育的落脚点。
教育应当以学生为本
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首先是‘’人‘’的概念,天地万物唯人是贵,《论语》记载:马棚失火,孔子问伤人了吗?而不问马。说明在孔子看来人比马重要。
其次是‘’本“”的概念,以人为本的本不是‘’本源“”的‘’本‘’,是‘’根本‘’的‘’本‘’。与末相对。
提出以人为本是要回答,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什么最重要?什么最根本?什么最值得我们关注?正如我们所熟知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学校教育,学生为本,因此更好的教育需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需要具备正确的学生观。
首先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嫩枝易折又易弯,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其次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作为教育者必须意识到学生与成人发展之间的存在的巨大差异,要站在一个平等角度跟学生交流沟通。
最后学生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在教育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以学生为本,需要因材施教。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因此教师必须用因材施教,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创造条件,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利放矢的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以学生为本需要提升教师的素养。
首先需要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对人民的教育事业要忠诚,对学生要热爱,对集体要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对自身则要为人师表。
其次要提升教师的知识素养,教师不仅要具备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应掌握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提升自身的政治理论修养。同时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能力素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这些都是当代教师必备的素质和能力。
简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应包含哪些内涵
以学生为本就是要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学生根本出发,确立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主要包括:
1、以学生本体为本。教育本质就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2、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就是指以学生的进步发展为理念。
3、以学生整体为本。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是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拓展资料: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谁获取知识谁就是课堂的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注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语文课堂自然应将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它应该在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阵地,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主动自觉,进入丰富多彩和语文天地,感受语文的魅力,享受语文的乐趣,体验学习语文的成功,发展自己的个性,完善独立的人格,提高语文素质和人文素养。
以学生为本也是一种教学模式。英国艾雪黎、柯亨及史拉特在他们合著的《教育社会学导论》中,根据帕森斯的观点,即任何社会体系都须具备四项基本条件:模式的维持、体系的统整、目标的达成和适应的作用。
就班级体系来说,靠什么因素维持良好的秩序;建立何种师生关系,使班级发挥统整功能;教学应达成哪些目标;如何适应外界社会变化,调整其内在功能。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以生为本
文章评论